工作中的大罪或小罪是什么?
Rabash 1989 年第 2 期文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 "工作"。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的 "工作 "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要遵守托拉中的 613 条戒律(诫命/善行),以及我们伟大圣人[De Rabanan]的七条戒律。我们还应该遵守以色列先贤们制定的以色列的风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他们为我们确定了什么是大的诫命(Mitzvot 的单数),什么是大的罪过。
例如,我们的先贤说:"对父母的尊敬是伟大的,因为创造者对尊敬父母的诫命比对祂自己的荣耀还要严格""(《耶路撒冷塔木德》,第 1 章,5:1)。或者说,"善意的给予比慈善施舍更伟大"(Sukkah第 49 章),我们的先贤还有许多类似的说法。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罪过。我们的先贤说:"对诽谤的惩罚比对偶像崇拜的惩罚更严重"(Midrash Gadol and Gedolah 第 18 章)。
由此可见,他们是通过比较来确定什么是大诫命,什么是小诫命的。此外,关于罪过,他们也确定了哪些是严重的罪过,与之相对的是哪些是轻微的罪过。我们必须相信他们所确定的确实如此。这就是 "对圣贤有信念 "的含义,也就是我们必须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并且不能怀疑他们。所有这一切都被称为 "托拉",意思是人的手与之没有关联。
"工作 "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是根据人的所作所为而命名的,因为工作的人制定了措施,如何遵守这些措施。也就是说,行为的意图并不由人的手来改变。相反,这与原因有关,也就是说,劳动者有自己遵守托拉和诫命的原因。
这正如迈蒙尼德所说的那样(《Hilchot Teshuva》,第 11 章):"因此,在教导小孩、妇女和未受过教育的人们时,教导他们工作只是出于恐惧/敬畏和为了得到回报。在他们获得许多知识和智慧之前,要一点一点地向他们传授这个秘密"。
我们看到,迈蒙尼德说,理智是有尺度的,也就是说,"妇女"、"儿童 "和 "未受过教育的人 "Lo Lishma [不为她的缘故]的理智。但是,那些已经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智慧的人却有一个不同的理智,那就是 “为了Lishma[为她的缘故]”,即他们必须工作,以便让创造者满足,而不是为了自己。
由此可见,就行为而言,没有大小之分。但在意图上,也就是遵守托拉和诫命的原因上,不同类型的人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属于普通大众,或如迈蒙尼德所说的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们"。在大众的工作和个人的工作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有些人并不想走大众的道路,也就是为自己而工作,而是其心中唤起了一种为了给予而工作的激情。
我们应该知道,"给予 "的工作意味着 "给予者 "是自己,而接受 "回报 "的工作则是 "给予者 "是创造者。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工作的原因就是从工作中接受的回报。因此,一个人要根据回报来评价诫命。如果一项工作能带来巨大而重要的回报的话,那么一个人就会将其视为一项伟大的诫命,因为他是在根据回报作甄别。
相反,在给予的工作中,人是给予者,考虑的是接受者的伟大的程度,即一个人给予了谁。接受者越伟大,给予就越伟大、越重要。正如我们的先贤所说:"对于一个重要的人,如果她给予了他,而他说'你就此献身(结婚了)',这就好像他已经给予了,因为她享受着他从她那里的接受"。
因此,我们看到,给予的伟大取决于我们给予谁。我们以此来衡量这一行为的伟大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予的是一个伟大的人的话,就被认为是 "伟大的给予"。如果我们给予一个渺小的人的话,那就是 "渺小的给予"。
由此,我们可以衡量给予的工作的尺度。如果一个人给予到一个小的国王,那就是 "小的给予",因为给予者在给予一个小的国王时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如果一个人给予一个伟大的国王的话,那么他的给予的行为就是伟大的,因为 "她很享受他对她的接受"。这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因为他给予的是一位伟大的国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给予的大或小取决于给予者本人。一个从事托拉和诫命的工作的人,要看他属于哪种类型。如果他还在接受被称为 "人們所教導的戒律 "的教育,那就意味着他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从事托拉和戒律方面的工作,正如迈蒙尼德所说的那样:"在教导小孩子、妇女和未受过教育的人时,教导他们工作是为了得到奖赏,"这被称为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
而"教导 "的意思是,由于他迄今为止已经习惯了的工作,也就是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 的时候,他就会根据回报的大小来衡量渺小和伟大的程度。而那些为了给予而工作的人,则根据工作的接受者的伟大的程度来衡量。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可能有两个人在完成同样的诫命。对其中一个人来说,这将被视为一项伟大的诫命,因为他把自己的工作给予了一位伟大的国王。因此,他觉得自己是在为一位伟大的国王服务,这让他为自己有幸进入并服务于一位伟大的国王而感到高兴和欣喜,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相反,另一个人并不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侍奉一位伟大的国王,而是在侍奉一位渺小的国王。也就是说,他认为没有人欣赏遵守他的诫命。但因为他觉得这个国王很可怜,所以就遵守他的戒律。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明白国王应该体谅他,因为当别人都不愿意看国王的时候,他却为国王感到难过。在这种状态下,人会衡量国王付给他的报酬有多大。
如果国王给他的奖赏没有为他闪耀的话,尽管他做了国王吩咐他做的每一件事,那他就做得很懒散,没有活力,因为国王给他的工作奖赏没有为他闪耀。
因此,这两个人在做同样的事情时,一个人被认为是在执行伟大的戒律,因为他在侍奉伟大国王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活力和喜悦,而另一个人则没有喜悦,他是被迫去做的,因为他以后获得的奖赏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个人认为他所行的诫命是小的诫命,即不重要,而另一个人则认为是大的诫命,也就是他无法把握诫命的重要性和伟大性,觉得以后不需要得到任何奖赏。
相反,他现在就感觉到了回报,因为他从为伟大的国王服务的特权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由此可见,他感到高兴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奖赏。他不必相信自己会得到奖赏,并且他对奖赏也没有任何怀疑,我们可以说他不快乐,因为他怀疑奖赏和惩罚的问题,因为他已经当场得到了奖赏,而且他也不期待任何其他奖赏。
相反,他认为侍奉一位伟大的国王会给他带来快乐,因此,生而为人,有幸侍奉一位伟大的国王是值得的。由此可见,什么是大诫命,什么是小诫命,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然而,有时也可能恰恰相反,也就是说,他在一条线上行走,他的所有行为都只是为了使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妙之处都合乎规范。他从事托拉和诫命,是为了日后在今世或来世获得奖赏,他在履行诫命时相信奖赏和惩罚,并一丝不苟地履行最重要的诫命,并且我们的圣人确定了哪些是重要的诫命,哪些是次要的诫命。
当他完成自己选择的重要诫命时,他会很高兴,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他比其他人获得了更多的奖励。自然,他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了诫命。
但是,他的朋友和他一样在完成同样伟大的诫命时,他却不想为了获得奖励而工作。相反,他希望工作是为了给予。而要想通过工作获得回报,他就必须相信自己是在为一位伟大而重要的国王服务,值得不求回报地为祂服务。如果他对创造者的信念不能让他感到自己在为一位伟大的国王服务的话,那么他就没有能力快乐地去工作。
相反,那时他就会强迫性地克服阻力去工作,因为身体让他明白,为了给予一个小国王而工作是不值得的。身体告诉他:"我能理解你的朋友,他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奖赏,所以不管他侍奉的是伟大的国王还是渺小的国王,因为他主要看重的是奖赏"。
因此,不管他是伟大的国王还是渺小的国王,都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之所以是伟大的国王,主要是奖赏。如果他给的赏赐少的话,他就是小国王。由此可见,这里的顺序与给予创造者满足感的顺序不同,创造者的满足感是他有义务从事托拉和诫命的唯一原因,而他有义务从事托拉和诫命的原因则是为了获得奖赏。
我们看到,根据人的感觉来确定什么是真理是不可能的。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欣然而热情地工作时,并不意味着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先贤们说 "为自己制造一个伟大的人/老师",因为只有伟大的人/老师才能指引他,确定他要走的路是什么。
但是,一个工作的人,尽管他能感觉到哪是好的,哪是坏的,但他仍然无法知道真相/真理,因为他仍然只能理解一种甄别—也就是“苦与甜 "的甄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他心情愉悦、满怀激情地工作时,他感受到的是甜蜜的滋味。因此,他说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当一个人不得不被迫工作时,他就会尝到苦的味道。在那时,一个人就会明白自己处于一种下降的状态,一个人通过这种甄别就会知道这是一种真正的甄别。
然而,"苦与甜 "的甄别是在知识之树之罪之前的情况。在知识之树之罪之后,我们得到了另一种名为 "真与假 "的甄别。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会尝到甜的滋味,但那是假的;他可能会尝到苦的滋味,但那是真的。
这与《Panim Masbirot的 导言》(第 16 项)中的内容相似: 我们应该彻底了解对我们进行的两种甄别: 第一种甄别叫做 “好(善)与坏(恶)的甄别”,第二种甄别叫做 "真与假的甄别"。
第一种甄别是一种物理身体上的主动力量,它通过苦与甜的感觉发挥作用。它厌恶和拒绝苦的形式,因为它感觉不好;它喜爱和吸引甜的形式,因为它感觉良好。
除此以外,创造者还在人类身上烙印了一种智力上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在第二种甄别中发挥作用:通过厌恶到恶心的程度来拒绝虚假和虚荣,并以极大的爱来吸引真实的事物和任何好处。这种甄别被称为 "真与假的甄别"。这只适用于人类,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程度。
要知道,这第二种主动的力量是因蛇而生,也是因蛇而来。人被创造出来时,只有第一种积极的力量,即善与恶的甄别,这在当时已经足够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想要通过 "苦与甜 “来进行甄别判断时,在知识之树之罪之后,这种甄别判断就不再正确了。相反,可能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感到甜美,而他却沉浸在虚假之中,或者相反。因此,他们说:”为自己制造一个Rav(伟大者),并远离怀疑"(《Avot》,第 1 章第 16 节)。
虽然一个人的感受是由他自己决定,但他仍可能感到甜美,尽管这并不是在真理的道路上,而真理的道路能让我们实现与创造者的 "粘附"(Dvekut),因为他可能走在与通往与创造者的 "粘附"(Dvekut)相反的方向上,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形式上的等同,这适用于所有程度,因为这就是 "屏幕"(Masach)的含义,它位于 "粗糙度"(Aviut)上面,特别是通过放置 屏幕"(Masach),愉悦和快乐就会被揭示出来。
我们应该以此来解释我们的圣人所说的话(《Avot》,第 2 章第 1 节):"要像对待严重的诫命一样谨慎对待轻微的诫命,因为你不知道诫命的奖赏是什么"。我们的先贤曾说过:"对父母的尊敬是伟大的,因为创造者对尊敬父母的诫命比对祂自己的荣耀还要严格",或者 "善意的给予比慈善施舍更伟大",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话,这些话似乎是矛盾的。如果他们说:"谨慎对待轻微的诫命,就像谨慎对待严重的诫命一样。"那么,"轻微的诫命 "比 "严重的诫命 "更重要是什么意思呢?
在履行诫命时,我们不可能知道他在遵守谁的诫命。当然,遵守伟大国王的戒律(国王命令我们遵守)的人肯定比遵守小的国王的托拉和戒律的人更重要。由此可见,遵守一个伟大的国王吩咐我们遵守的轻微的诫命,肯定比遵守一个小的国王吩咐我们遵守的严重的诫命更重要。
因为人总是处于上升和下降的状态,也就是说,有时他认为自己在侍奉一位伟大的国王,而有时却恰恰相反。因此,我们的先贤教导我们,我们应该知道,伟大或渺小并不取决于戒律,而是取决于戒律制定者的伟大的程度。这就是一个人应该注意的,他每次都要相信有一位伟大的国王。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努力获得创造者的伟大。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