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作中的 "民族的牧者即全体人民"?
Rabash 第 13 篇文章,1988 年
《光辉之书》(Beshalach,第 68 项)中写道 "'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站在旁边,看耶和华的救恩。'拉比-希蒙说:'以色列人有摩西这样的牧者在他们中间行走是幸福的。经文说:'祂记起了古老的日子,摩西是祂的子民。'祂记得古老的日子'是指创造者。摩西是祂的子民",因为摩西等同于整个以色列。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民族的牧者其实就是整个民族。'"如果他得到了奖赏的话,那么整个民族都是正义的;如果他没有得到奖赏的话,那么整个民族都没有得到奖赏,并因他而受到惩罚。
我们应该在工作中理解这一点,在工作中,我们学习的一切都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摩西和以色列都是一体的。我们还应该明白为什么如果他,也就是百姓的牧者没有得到奖赏的话,百姓就会因为他而受到惩罚。我们知道,如果牧者是正义的的话,那么百姓也是正义的。但为什么百姓会因为他而受到惩罚呢?他们做了什么,要把牧者的过错归咎于他们呢?
众所周知,《光辉之书》称摩西为 "忠实的牧者"。巴哈苏拉姆解释说,他是在用信念滋养以色列人。他说,要想完全遵守托拉和诫命(戒律/善行),一个人并不缺少任何力量,缺少的只是信念。只要他有信念的程度,他就能在那个程度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他在"《十个Sefirot的研究导论"(第 14 项)中说 "我曾经解释过我们圣人的一句话,'他的托拉就是他的职业'。'从他对托拉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他的信念的程度,因为 Umanuto(他的行业)一词的字母(希伯来语)与 Emunato(他的信念)一词的字母(希伯来语)相同。这就像一个人信念朋友,借钱给他。他可以信念他一英镑,但如果他要两英镑,他就会拒绝借给他。他也可以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托付给他,而没有一丝恐惧。最后一种信念被认为是'完整的信念',而之前的信念被认为是'不完整的信念'。相反,它是部分的信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并不缺少力量,缺少的只是信念,而正是信念赋予了人工作的力量。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拉比-希蒙所说的 "以色列人有摩西这样忠心的牧者在他们中间行走,他们是幸福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色列人内心有信念,这就是所谓的 "摩西,忠实的牧者"。那么,既然他们有信念,他们就有力量去从事托拉和诫命。换句话说,每个人内心都有对创造者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 "忠实的牧者摩西"的含义。那时,整个民族都是正义的,也就是说,人的所有器官,即他的思想和愿望,都被称为 "器官",这就被称作 "民族"。
这就是"'祂记起了古老的日子'是创造者的意思。'摩西是祂的子民',因为摩西等同于整个以色列"。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民族的牧者其实就是整个民族",因为人的信念就是人的全部。也就是说,如果他具有摩西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的 “信念"的话,那么整个民族都是正义的。这就是为什么他说:"如果他得到赏赐的话,整个民族都是义的。"的原因,因为 "得到赏赐 "意味着祂的牧者是被称为摩西的 "信念"。
他说:"如果他没有得到奖赏的话,整个民族就没有得到奖赏,并因他而受到惩罚"。众所周知,如果有一个义人,他就会保护这一代人,如果没有义人,我们就可以说没有人可以拯救这一代人。然而,如果他没有得到奖赏的话,为什么他们会因为他而受到惩罚呢?为什么是这一代人的错呢?
根据巴哈苏拉姆所说的规则,创造者工作中的所有沉重都只是因为缺乏信念,因为当一个人以完全的信念获得奖赏时,他渴望在创造者面前取消自己,就像蜡烛在火炬面前一样。自然而然,他的所有器官,也就是他的思想和愿望,都会遵循信念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为什么他说,如果他得到了奖赏的话,那么所有的器官都是正义的,因为正义者的思想和愿望都来自于对创造者的信念。
因此,很明显,如果牧者没有得到奖赏,也就是说他的信念应该得到净化,即完全的信念,但他只有部分的信念,正如经文所写的("十个Sefirot研究导论",第 14 项),"整个民族都没有得到奖赏"。这意味着他的所有器官都在做适合那些没有完全的信念的人的事情。"他们因他而受惩罚",意思是他们的思想和愿望不适合有信念的人,这不是他们的错。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的牧者有完全的信念,这些器官就会听他的话,就会有义人的想法和愿望。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因他而受苦,因为他没有完全的信念。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想法会从这个牧者身上产生的原因。
因此,当一个人想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时,他不能说自己的品质不如别人,智力不如别人。也就是说,他不能因为自己性格软弱或没有天赋就不去做。相反,唯一的困难在于缺乏信念。因此,一个人应该为了获得对创造者的信念而付出一切努力和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切。
因此,当一个人学习托拉或从事诫命的活动,或进行祈祷时,他应该把思想集中在为他所有的善行寻求回报上--也就是创造者会赋予他完全的信念。这正如拉比-埃利梅莱克的祈祷文("祈祷前的祈祷")中所写的那样: "请将祢的信念永永远远地固定在我们的心中,让祢的信念像一根不会倒塌的木桩一样系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 "民族的牧者其实就是全体人民 "的含义。
为了达成完整的信念,他们说:"一个来净化的人是得到帮助的"。原因是,既然信念需要创造者的帮助,而有一条规则是 “没有Kli(容器),就没有光",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填满一个没有缺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需要,即Kli(容器),正如经文所说的 “没有Kli(容器),就没有光"。
为了感觉到到信念的必要性,一个人必须首先想象通过信念他能得到什么好处,而当他只有部分的信念时,他又会失去什么。首先,他必须向自己描绘创造的目的,即创造者创造万物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他必须相信圣人,圣人说创造者的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善待祂的创造物。
但是,当一个人开始用他的眼睛审视创造物,即他看到创造物从创造者那里接受了哪种形式的善和行善时,他就会看到相反的景象。他看到整个世界都在受苦受难,很难找到一个人可以说他感受到并看到了祂的天道指引是如何以善和行善的形式出现的。
在那种情况下,当他看到一个黑暗的世界,而他又想相信创造者在私人的天道中以善和行善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时,他就会一直站在这一点上,各种外来的想法就会进入他的头脑。在那时,他必须战胜理智,相信天道是好的,是行善的。这时,他需要创造者给予他信念的力量,这样他就有力量超越理智,为天道辩护。
在那时,他就能理解 "神性处于尘土中 "的含义,因为他看到,当他应该为创造者而不是为自己工作时,身体就会立刻问:"你这是在做什么?"而不愿给他力量去工作。这就是所谓的 “神性处于尘土中”,意思是他想为神性(Shchina)做的事情对他来说就像尘土一样,他无力战胜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在那时,一个人就会意识到,要想有力量去工作,他所欠缺的就是创造者给予他信念的力量,正如上文所说(在拉比-埃利米勒的祷告中),我们必须祈祷:"将祢的信念永永远远固定在我们心中"。在这种状态下,他就会认识到,"如果创造者不帮助他的话,他就无法战胜它"。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的圣人所说的话了(Berachot 6b):"凡是一个对上天有敬畏的人,他的话都会被听到。"正如经文所说:"到头来,一切都会被听到,对上天敬畏吧。" 这句话很难从字面上理解。毕竟有许多先知、义人和伟人,为什么他们的话没有被听到,而以色列人却依然故我停留在他们的状态,不听劝诫者的话呢?从字面上看,可能有很多解释。
然而,在我们在一个身体当中学习整个托拉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解释这节经文。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的身体,也就是所有的器官,也就是其思想、愿望和行为,变得纯粹神圣的话,那么要想让身体服从祂的所有要求(诫命)的建议就是达成完全的信念,也就是所谓的 "对上天的敬畏"。
敬畏/恐惧有很多程度,正如《光辉之书》(”《光辉之书》的导言",第 191 项)中所说:”敬畏,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敬畏自己的主人,因为祂是伟大的、主宰一切的,祂是所有世界的本质和根源,与祂相比,一切都被视为无足轻重”。对这句话的解读告诉我们,敬畏/恐惧创造者有三种方式,其中只有一种被认为是真正的敬畏:1)第一种恐惧/敬畏是:恐惧创造者,遵守祂的诫命,这样他的儿子就能活下去,他就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受到身体上的惩罚或财富上的惩罚。这是对现世的惩罚的恐惧。2)第二种恐惧是:他也害怕地狱的惩罚。
这两种恐惧都不是真正的恐惧/敬畏,因为他不是因为创造者的命令而保持恐惧,而是因为自己的利益。由此可见,自身的利益才是根本,而恐惧则是自身利益的衍生分支。
3) 敬畏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他敬畏创造者,因为祂是伟大的,主宰一切的。创造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祂是万物的根源。
由此可见,对上天的敬畏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创造者的伟大,因为创造者的伟大和重要性是他必须遵守托拉和诫命的原因,而不是为了自己。正如他在这里所说的:"他要把他的心和愿望放在那个叫做'敬畏'的地方。这样他将心甘情愿地、热切地坚持对创造者的敬畏,因为这与国王的诫命是相称的、恰当的"。
当一个人获得了这样的信念,也就是在他的心中感受到创造者的伟大时,身体和所有器官,也就是愿望、思想和行为,都会在国王面前消失,就像蜡烛在火炬面前取消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