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托拉和创造者的道路上的工作?
Rabash 第 12 篇文章,1988 年
我们的先贤们说(《Avot》,第 2 章第 2 节):"拉比耶胡达-哈纳西(Rabbi Yehuda Hanasi)的儿子拉比-加姆利尔(Raban Gamliel)说:’学习托拉与工作是有益的,因为在这两方面的努力都能减轻罪过,任何没有工作的结果的托拉最终都会被取消,并诱发罪过'"。这节经文的字面理解非常令人费解。难道学习托拉而不伴随着工作,托拉就不再是托拉了吗?而且,没有劳动的托拉会诱发罪过!
上一节经文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两方面的具体劳作会减轻罪过呢?毕竟,我们的先贤说过( Kidushin 第 30 章):"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为它创造了作为调料的托拉"。他们并没有说,为了取消邪恶的倾向,托拉也需要劳动来取消邪恶的倾向。
我们应该在工作中解释这一点。众所周知,邪恶和罪过主要是人被创造时的本性,而人的本性起源于尘土,正如在知识之树犯罪后所写的(创世纪 3:19):"因为你们是尘土,你们要归于尘土"。
灰尘就是Malchut(《十个 Sefirot 的研究》,第 16 部分,第 43 项,Ohr Pnimi);它是为了自己而接受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上有一个"限制"(Tzimtzum)和"隐藏"(concealment),这意味着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没有光的空间。这种"限制"是为了避免吃到羞耻的面包。相反,在形式等同的程度上,隐藏被相应地移除,上层更高之光取而代之。
因此,迈蒙尼德说,在开始教导妇女、儿童和未受过教育的人们时,要教他们习惯于学习罗-利什马(Lo Lishma)[不是为了她]。当他们获得知识并掌握了很多智慧时,他们就会被传授那个秘密,即 Lishma [为了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Lishma [为了她] 与我们的本性相悖,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为自己接受的愿望。因此,开始学习托拉和戒律(Mitzvot)的唯一途径就是"罗利什马"(Lo Lishma 不是为了她)。然而,通过"罗利什马"(Lo Lishma 不是为了她),我们来到了"利什马"(Lishma 为了她),正如经文所写,"通过从事其中,其中的光会改革他们"(Midrash Rabbah, Pticha de Eicha)。
因此,我们必须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改变我们接受的愿望,使其意图变得为了去给予。但这一工作非常困难,也被称为"工作/劳作"。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渺小者在伟大者面前取消,而渺小者为伟大者服务是非常快乐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为创造者服务,以便为创造者带来满足的愿望(意图)。然而,这一工作也很难坚持,这就是所谓的"导致工作结果的托拉的学习是好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限制"(Tzimtzum)和对接受的愿望的掩盖。正因如此,这里的光并不闪耀,在自己接受的容器中反而存在着黑暗和隐藏。因此,一个人必须以超越理智的信念承担一切。然而,这也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接受的愿望不习惯于做违背理智的事情。为了能够摆脱接受的愿望对自己的控制,我们的圣贤们说:"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意思是"托拉中的光改革他。
关于"其中的光能改革他",《圣人的果实》一书(第 2 卷,第 159 页)中写道:"托拉中的大部分话语都是用来学习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托拉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与实践无关的部分,而只涉及学习、意思是创世行为之前的意义"的原因,"不用说,还有传说和注释。然而,由于这些都是蕴藏光的地方,他的身体将得到净化,邪恶的倾向将被抑制,他将对托拉和奖励和惩罚产生信念。......很明显,当一个人思考和思索与创造者给我们祖先的启示有关的托拉的话语时,这些话语会给研究者带来比研究实际问题时更多的光。虽然就行动而言,它们更为重要,但就光而言,创造者对我们祖先的启示更为重要。......既然卡巴拉的全部智慧都在讲述创造者的启示,自然,没有比这更好的教诲了。这就是卡巴拉学家们的目标--将其安排得适合去从事"的原因。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托拉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邪恶的倾向,意思是为了达成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从而使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给予。也就是说,靠我们自己,我们永远无法违背自然本性,因为我们必须获得的头脑和心需要帮助,而这种帮助就是通过托拉获得的。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那样:"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通过从事其中,在其中的光会改革他们"。
然而,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从托拉中获得光是有益的--如果他在学习托拉时,是为了获得托拉中被称为"光"的奖赏的话。那么,在那时,学习托拉对他是有益的。但是,当他偏离了学习托拉的目的(意图)时,托拉就无助于完成制造给予的容器的工作,一个人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目的(意图)而使用接受的容器。否则,他的托拉就会从他身上消失。也就是说,本应制服邪恶的倾向的托拉的力量被取消了。这就是"任何没有工作结果的托拉"这句话的含义,意思是说,当他不以托拉为目的(意图),去做把接受的容器变成是为了给予的工作时,"最终被取消了",意思是说这种力量被取消了。
然而,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托拉会诱发罪过。难道托拉被取消还不够,还要诱发罪过吗?这可能吗?这个问题在"十个 Sefirot 的研究的导言"(第 39 项)中提出:"我们需要澄清,以便了解托拉是如何以及通过什么变成他的死亡的毒药的。他不仅徒劳无功......而且托拉和工作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了死亡的毒药"。
在那里,在("十个 Sefirot 的研究",第 101 项)中,他说:"经文说,创造者把自己藏在托拉中。关于面孔的隐藏期间所经历的折磨和痛苦,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过失,也没有做过什么托拉和戒律,他就不会像一个广泛从事托拉和善行的人那样。这是因为前者完全有资格判他的创造者去到天平的美德的一侧。......然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他很难将自己的创造者判到天平的美德的一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不应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说:"任何没有工作结果的托拉最终都会被取消,并诱发罪过"。这是因为,一方面,他看到自己从事了托拉和戒律,那么创造者为什么不按照他认为自己应得的方式对待他呢?因此,这里有两点: 1) 最终被取消。2)导致罪过。
因此,在学习之前,一个人应该审视自己是出于何种目的(意图)来遵守学习托拉的 Mitzva [戒律]的?也就是说,他学习托拉是为了托拉本身,是为了知道如何遵守戒律的规则,还是学习托拉本身就是他的全部目的(意图),而知道戒律的规则对他来说完全是两码事?意思是说学习托拉是为了两个原因。
然而,即使是为了学习托拉而学习托拉,他也应该分清自己学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是为了遵守创造者的诫命,就像经文所写的那样:"你要日夜思想他",还是为了接受托拉的光而学习,因为他需要托拉的光来取消他内心的邪恶,就像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那样:"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事实证明,他学习是为了获得调料,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调料中的光能改革他"。
当然,在学习托拉之前,一个人应该检验一下他学习托拉的原因,因为任何行为都需要有某种目的(意图),促使他做出这种行为。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一个没有目的(意图)的祈祷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因此,在学习托拉之前,他必须做好意图的准备。
这就是他在"《十个Sefirot的研究》学习导论"(第 17 项)中所说的:"因此,在学习之前,学生必须保证加强自己对创造者的信念,以及对创造者奖励和惩罚的天道指引......这样,他就会从其中的光中受益,也就是他的信念也会通过这种光的补救而得到加强和增长。因此,即使一个人知道他自己没有得到信念的奖赏,他仍然有希望通过托拉的实践得到奖赏。因为,如果一个人立下心志,通过托拉获得对创造者的信念的话,那么没有比这更伟大的戒律的了。......此外,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建议"。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学习之前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样他的学习才能结出果实,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学习才能给他带来托拉的光,从而使他改革他自己。然后,通过托拉,他就会成为一个智慧的弟子。
什么是"智慧的弟子"呢?巴哈苏拉姆说,"智慧的弟子"是向"智者"学习的学生。也就是说,创造者被称为"智者",向他学习的人被称为"智者的弟子"。向创造者学习什么呢?他说,一个人只应向创造者学习一样东西。众所周知,创造者只想给予。同样,一个人也应该从创造者那里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给予者。这就是所谓的"智慧的弟子"。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解释我们的圣贤们所说的话(Nedarim 81):"为什么他们中间没有出现智慧的弟子呢?拉比纳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我们应该在工作中理解这些话,意思是这一切都适用于一个单一的身体。因此,我们应该这样解释"为什么他们中间没有智慧的弟子出现"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父"和"子"被称为"因"和"果"。也就是说,前一种状态导致后一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学习托拉时,这就被称为"智慧的弟子"。此外,我们还学到了"在其中的光会改革他"。"改革"是什么意思呢?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它可以取消邪恶的倾向"。根据巴哈苏拉姆的解释,当邪恶被取消,而邪恶是为自己接受的愿望时,他就会成为一个智慧的弟子。
正因为如此,"为什么没有智慧的弟子"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第一种状态,"从他们中间出现?" 也就是说,第二种状态并没有从他们中间出现,即他应该成为智慧的弟子,他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得到奖赏。
但有一条规则,"其中的光能改革他",我们没有看到智慧的弟子有能力引出智慧的弟子的儿子。对此,答案是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
然而,这个答案也很难理解。我们看到,任何一个来学习的人,在学习之前都会先念托拉的祝福语。因此,他们怎么能解释说,他们没有生出智慧的弟子的儿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呢?
我们应该这样解释:"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看到,一个人要进行大宗采购时,通过购买商品,他将获得巨大的利润,他的朋友们会祝福他在这次活动中获得好运。也就是说,他会赚很多钱。
在工作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当一个人来学习托拉时,他的眼前应该有一个目的(意图),也就是他去学习的原因。显然,这是为了从学习托拉中获益,因为没有获益就不可能工作。因此,他必须知道目的(意图)是什么,即他需要从托拉中获得的益处是"其中的光",因为它"改革了他"。
在工作中,我们说的是一个身体,他应该祝福自己学习成功,并从他现在要学习的托拉中获得许多光。否则,如果他在学习托拉之前不祝福的话,他就不会记得他必须从学习中达成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儿子"。"儿子"是学习的结果,正如前文所说,托拉是原因,是父亲,而他从托拉中获得的光就是"儿子"。
相应地,在学习之前,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学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也就是他为什么要学习托拉。当然,一个人不应该毫无回报地付出,当然,当一个人学习托拉时,他相信"你可以相信你的主人会为你的工作付出代价"(《Avot》第 2 章第 21 节)。但他的目标是什么报酬呢?他应该注意让奖赏永远在他面前,也就是说要有信心和信念,相信创造者会给他奖赏。
他希望得到的奖赏应该给他带来工作的动力。也就是说,奖赏就是他工作的燃料。显然,奖赏越丰厚,工作的动力就越大。但是,如果奖赏并不那么重要的话,那么奖赏就不能给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力量,也就是说,不能让他看到托拉是如此重要,正如经文所写,"因为它们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日子的长度"。当然,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这确实是生命的托拉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感觉,付出自己的全部生命来获得生命。
然而,为了要感受到托拉中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感受到托拉中的生命活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圣人们说,我们必须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开始,通过他在"Lo Lishma(不是为了她)"获得的托拉之光,将他带到"利什马(Lishma为了她)",因为其中的光会改革他。然后,他就可以学习"利什马"(Lishma 为了她),意思是为了托拉,也就是"托拉的生命",因为他已经获得了托拉中的生命,因为托拉中的光已经赋予了一个人能够感受托拉中的生命的资格。
在"十个 Sefirot 的研究导论"(第 38 项)中,他问道:"为什么对托拉和戒律的完全投入被视为托拉-利什马(Lishma 为了她)?我们应该理解"托拉-利什马(Lishma 为了她)"这个称谓,理解为什么完整和理想的工作被命名为"利什马"(Lishma 为了她)。根据字面意思,从事托拉和戒律的人必须将其内心的满足感带给创造者,而不是为了自己。这应该被命名和定义为"托拉-利什莫"(Torah Lishmo)[为了祂的缘故]和"托拉-罗-利什莫"(Torah Lo Lishmo)[不是为祂的缘故],意思是为了创造者。毕竟,这段经文证明,Torah Lishmo(意思是为了给创造者(祂)带来满足)还不够。众所周知,托拉的名称是"生命的律法",正如《箴言》第 4 章第 22 节中所说:"因为它们是找到它们的人的生命"(《箴言Proverbs》第 4 章第 22 节)。正如《申命记Deuteronomy 》第 32 章第 47 节中所说:'这对你不是徒然的事情,因为它是你的生命'。因此,托拉-利什马(Lishma 为了她)的意思是,从事托拉和戒律会给他带来生命和长寿,因为那时托拉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根据上述内容,这意味着一个人一旦达到了让创造者满足的程度,因为这被认为是为了创造者的缘故而从事托拉和戒律,那么就开始了第二种程度,即为了她而从事托拉和戒律,意思是为了托拉,因为托拉的名字是"生命的托拉"。
为了一个人达到为创造者做一切事情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托拉-利什莫"(Torah Lishmo)[为了祂(创造者)的缘故],它就需要"托拉之光",因为这一光会改革他。也就是说,他将能够因此摆脱爱自己的利己主义的控制,为创造者做一切事情。只有这一光才能帮助他,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也就是说,一旦他得到了托拉之光的赏赐,他就能得到被称为"生命的托拉"的托拉本身的赏赐。
相应地,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我们的圣人们所说的话:"如果有人告诉你'外邦人有智慧',你要相信:'外邦人有托拉'。'外邦人有托拉,不要相信'"(Eicha Rabbah 2, 17)。当一个人学习托拉时,他应该从中甄别出两样东西: 1)其中的智慧和智力,称为"托拉的衣服";2)谁穿着托拉的衣服。
我们必须相信《光辉之书》的话,即整部托拉都是创造者的名字,也就是说,创造者穿着在托拉的衣服当中。因此,我们应从托拉中甄别出两件事:1)衣服;2)穿衣服的那个力量(创造者)。
正如《圣贤的果实》一书(第 1 卷,第 118 页)中所写的那样:"然而,创造者是 Ein Sof (无限)之光,穿着在上述 620 条戒律中的托拉之光。......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整部托拉就是创造者的名字'的含义。意思是创造者是整体,而 620 个名字是部分和个体"。
由此可见,一个对创造者有信念的人,可以相信托拉的给予者穿着在托拉的外衣中。相反,一个对创造者没有信念的外邦人,既然不相信托拉的给予者,他怎么能学习托拉呢?他只能从托拉的外衣中学习,但不能从穿者这一外衣的人那里学习,因为他没有信念。外衣被称为"智慧",而不是"托拉",因为当他与托拉的给予者联系在一起时,才是具体的托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的圣人所说的:"如果有人告诉你'外邦人有智慧',你要相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没有穿着外衣的人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衣服,这些衣服只被称为"智慧",与托拉的给予者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们,'外邦人里面有托拉',你们就不要相信",因为他们与托拉的给予者没有任何联系。
既然我们工作的本质是实现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正如经文中所说的"粘附祂",那么托拉就是粘附祂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学习托拉的同时,我们应该以与穿着托拉的那个力量建立联系为目标。这是通过托拉这件衣服来实现的,创造者就穿着在这件衣服中。
在上述经文中,"外邦人有智慧,你要相信;外邦人有托拉,你不要相信",当我们在工作中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知道,"外邦人"和"以色列人"是在同一个身体里体。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得到信念的奖赏之前,他仍然被视为"外邦人"。只有在他得到信念的奖赏之后,他才被称为"以色列人"。
然而,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完全的信念,尽管他还没有获得完全的信念,但他已经被视为以色列人了。这正如巴哈苏拉姆所说的"让智慧赐给智者"。他问道,难道不应该说"让智慧赐给愚人"吗?他说,一个寻求智慧的人已经被称为"智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根据他的目标来判断的,也就是说,根据他期望达到的目标来判断一个人。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为,所有想要实现完全的信念的人都已被称为"以色列人"。
因为这一原因,如果一个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实现完全的信念,而他可以通过托拉中的光实现完全的信念,因为他想要追随穿着托拉的力量,祂穿着托拉的衣服,发出托拉的光,还不是其他的光,因此,他正在学习托拉,也就是是创造者穿着的衣服。通过学习,他希望获得完全的信念,追随穿着托拉的创造者,祂是托拉的给予者。
这里有三种认识的统一: 1)托拉,它是创造者的衣服;2)创造者,祂穿着托拉;3)以色列,以上述意图学习托拉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统一",即"托拉、创造者和以色列合而为一"。虽然《光辉之书》提到那些已经达成"创造者的名字"的奖励的人,即他们已经获得了被称为"信念"的"手上的特菲林(Teffilin)"和被称为"托拉"的"头上的特菲林(Teffilin)",但是,那些走在实现托拉和信念的道路上的人也会从这种统一中获得周围的一切。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外邦人有智慧,你们要相信"这句话的意思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以通过学习托拉获得对创造者的信念为目标的话,那么他就与托拉无缘,因为托拉意味着衣服和穿衣服的人,即托拉和托拉的给予者在一起。
虽然他仍然感受不到托拉的给予者,但学习的目的(意图)仍然是为了感受托拉的给予者。如果一个人不把接触托拉的给予者作为自己的目标的话,那么他就会被视为"外邦人",也就是一个不需要信念的人。也就是说,他应该需要寻求建议来达成信念。这就是为什么他仍然被视为外邦人,而不是"以色列人"的原因。因此,关于智慧,要相信他有智慧,意思是只有衣服而没有对穿着这一衣服的创造者的需要。这就是"外邦人有托拉,不要相信"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他与托拉没有关系。
然而,信与不信也不是指两个身体。相反,信与不信指的是一个人本身。一个人本身必须关注自己是否拥有托拉。一个人既然付出了努力,其目的(意图)肯定是想获得托拉。这个人认为,即使没有达到完全的信念的目的(意图),他也能得到托拉的赏赐。对此,我们的先贤们对此说过,一个人应该知道,没有完全的信念是不可能得到托拉的奖赏的。
因为这一原因,在学习之前,一个人必须注意并反省自己努力学习托拉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也就是说,他学习托拉的目的(意图)是什么?当然,一个人之所以努力,是因为他缺少什么。通过努力,他会得到他认为他需要的东西,他的缺乏也会得到满足,这就是努力获得的回报。一个人应该相信"我劳动了,我找到了"这句话。
因为这一原因,有时一个人明白他所缺乏的是托拉的知识。因此,他的所有想法都是为了得到托拉的知识的回报。这是穿着创造者的外衣,他感觉到自己需要的只是托拉的外衣。这就是所谓的"智慧"。
但托拉的意思是,他需要的是穿着托拉的外衣的创造者。也就是说,他对创造者还缺乏完全的信心,他觉得自己心中有邪恶,并且他希望得到的是全心全意为创造者着想的头脑和心。
我们的先贤说过:"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因为其中的光能改革它'",因此,他需要托拉作为一种手段,这样通过托拉,他将获得对创造者完全的信念的奖赏。在之后,通过托拉,他将得到被称为"生命的托拉"的奖赏,因为他将得到与穿着衣服的创造者一起的奖赏。
也就是说,他将获得被称为"托拉"的衣服和被称为"创造者"的穿衣者的奖赏。正如《光辉之书》所说:"托拉、创造者和以色列是一"。
这就是《拉巴米德拉士》(Midrash Rabbah)第 33 章的意思:"'让他们为我拿一个贡献'。你们有商品,卖的人也卖了。创造者对以色列人说:'我把我的律法卖给你们。'就像经文所说的'让他们为我拿过来一个贡献吧'。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解释《米德拉士》中所说的"就好像我被卖了一样"。托拉被认为是"托拉和以色列以及创造者是一",因为托拉是创造者的衣服,通过托拉,一个人必须得到穿着它的创造者的奖赏,这就是所谓的"粘附创造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得到两样东西的奖赏:托拉和创造者。这就是"我仿佛被它卖了一样"这句话的含义。
因此,这里有三样东西是完整的: 1)以色列,2)创造者,3)托拉。正如《圣人的果实》(第一卷)一书中所写:"一个人怎样才能感受到托拉的必要性呢?我们的圣人说,创造者对以色列人说:'我把我的托拉卖给了你们。就好像我也被一同卖了一样。'这就是拥有一件商品的意义,卖掉它的人也被连同商品一起卖掉了"。
这就是说,创造者希望,当一个人拿走托拉时,他似乎也带走了创造者一样。然而,一个人并不认为他需要这样做。一个人主要辉追随大多数人。迈蒙尼德说,在开始教导妇女、儿童和普通大众时,我们应该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开始,而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是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需要托拉,是因为"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而不是因为"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自然,世界上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一种奖励叫做"与创造者粘附"(Dvekut)。
因此,大多数人的观点控制了一个人--也就是他不需要学习托拉,这样他就能实现真正的意图。也就是说,通过托拉,他能够以给予为目的(意图),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托拉会给他带来 Dvekut(粘附),让他与创造者在一起。为此,也就是为了改正创造物,使其达成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才创造了多重世界、Partzufim 和灵魂。
这一切都是为了改正被称为"接受的愿望"的创造物。通过接受,创造物远离了创造者,而通过这些改正,将有可能改正一切,使其为了给予而工作。当所有的接受的容器都为了给予而工作时,这将是改正的结束。
这就是所谓的"祂的行为的完美"的含义,正如神圣的阿里(AR I)所说(《十个Sefirot的研究》,第一部分):"当在祂简单的愿望中出现创造世界和发射发射物,使祂的行为、祂的名字和称谓的完美性显现出来时,这就是创造世界的原因,艾因-索夫(Ein Sof(无限))限制了祂自己,发射物就有了空间"。在那里(《十个 Sefirot 的研究》,第一部分),他在《Ohr Pnimi》中做了如下解释:"由此可见,Tzimtzum[限制]的根本原因只是渴望获得新的为了给予的接受的形式,而这注定要通过创造世界来揭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创造世界和灵魂主要是为了一个目的(意图)--改正一切,使其为了给予而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Dvekut(粘附)",即形式等同。创造者在谈到托拉时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也就是说,一旦一个人接受了作为调料的托拉,邪恶的倾向就会得到改正,从而为了给予而工作,正如《光辉之书》中所写的那样:"死亡的天使注定要成为神圣的天使"。
一个人看不到这一切,因为他追随的是被称为"整个以色列"的大多数人。有人说,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的开端都是在"罗利什马"(Lo Lishma 不是为了她)中,也就是说,从事托拉和戒律是为了在自我接受的"Kelim(容器)"中获得回报,而Lishma(为了她)在一个人被接纳遵守托拉和戒律时是禁止向其透露的,正如迈蒙尼德所说的那样。
这使一个人以他的智力理解,他需要学习托拉只是为了知道规则,知道如何遵守戒律,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是Hassid"。虽然他们也学习与实用戒律无关的托拉,但学习这部分托拉是出于学习托拉的戒律,正如经文所写,"你要日夜反省"。也就是说,他学习的原因是这是一项戒律,就像其他的戒律一样。
然而,关于我们的圣人们所说的"你有一件商品,卖掉它的人也连同一起被卖掉了",当创造者对以色列人说:"我把我的托拉卖给你们,就好像我也连同它一起被卖掉了一样"。对此,一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如果他相信创造者披着托拉的外衣的话,那又能给他带来什么呢?难道接受托拉的人应该知道创造者披着托拉的外衣,他应该与披着托拉的外衣的创造者一起达成"Dvekut(粘附)"的奖赏吗?
他所有的工作都是带着"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意图,也就是他所希望的只是为了自我利益而遵守托拉和戒律。自然,他与穿着托拉的创造者没有任何联系,而是只关心一件事:他对奖励和惩罚有多大的信念,在那个程度上,他遵守托拉和戒律的工作就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他只看重奖励和惩罚。但是,他所履行的托拉和戒律的本质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想为国王服务,不求任何回报地工作和遵守托拉和戒律的话,那么他就需要了解国王的伟大,因为他的工作的程度取决于他对国王的伟大的信念的程度,因为只有国王的伟大和重要性才会给他的工作带来动力。
这就像《光辉之书》中写到的"她的丈夫在门口被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根据自己心中的假设。通过这句话,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心中认为创造者的伟大和重要的程度,在那个相应的程度上就是他为国王服务的程度。
正因为如此,这种人只想为了给予而工作,而迫使他们从事托拉和戒律的全部原因就是创造者的重要性和伟大性,正如《光辉之书》中所写的那样:"敬畏的本质就是工作,因为祂是伟大的、主宰一切的。"当这些人相信创造者披着托拉的外衣,相信创造者对以色列人所说的话:"我把我的托拉卖给你们,就好像我也连同它一起被卖掉了一样; 当他们学习托拉时,他们就会想要激发托拉的光来改革他。这就是我们的圣人们所说的"一个来净化的人"通过托拉"得到来帮助"的含义,因为创造者披着托拉的外衣。
相应地,我们应该这样解释我们所说的话("永恒的爱",在读Shema祈祷之前):"用祢的托拉启示我们"。"启示我们"这句话似乎应该说的是一个黑暗和隐藏的地方,但就托拉而言,它应该说的是"让我们理解祢的托拉",那么什么是"启示"呢?
根据上文,我们应该这样解释,因为我们应该在托拉中甄别出创造者穿着的托拉的衣服,而我们只看到了衣服,而没有看到穿在衣服中的人,所以这被掩盖了,因此,我们请求创造者启示我们,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穿着在托拉中的创造者,这就是"启示"的含义。这就是"启示我们"的含义,让我们看到穿着在托拉中的祢。
我们还应该理解《光辉之书》中关于"一个寻找我的人会找到我"这句经文的内容。他们问:"你们在哪里能找到创造者呢?" 他们说,只有在托拉中才能找到祂。他们还说,关于"祢的确是隐藏的上帝"这句经文,创造者将祂自己隐藏在神圣的托拉中。
在"十个 Sefirot 的研究的导论"(第 41 项)中写道,我们的圣人说:"祢有商品,卖它的人也会被一同卖掉"。这句话的意思是,创造者披着托拉的外衣,只是人必须寻找并找到祂,因为只要学习托拉的人不配的话,祂就把自己藏在托拉里。但通过劳动和祈祷,他们找到了祂。
经文说:"我劳动了,我找到了"。问题是,在托拉中,劳动和找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劳动,我们找到了创造者,祂是如何披上托拉的外衣的。这意味着,一个人不应该说:"我学了很多托拉,但我没有找到创造者,祂是如何披上托拉的外衣的呢?"。相反,我们应该寻找祂,不要绝望,而要相信经文所写的"一个寻找我的人会找到我",因为隐藏是一种改正,即一个人在拥有给予祂的容器之前不会达成祂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形式等同"和"与创造者粘附"(Dvekut)。
因此,我们应该像"水会从他的桶里流出来"那样解释我们的圣人所说的话(Nedarim 81):"小心穷人的儿子,因为托拉会从他们身上出现",因为托拉会从他们身上出现。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说,托拉会从穷人的儿子那里具体产生,而不会从富人的儿子那里产生。我们能这样说吗?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穷人"解释为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Nedarim 41):"一个人只有在知识方面才是穷人"。因此,当一个人学习托拉并希望达成托拉时,意味着"在祢的托拉中启示我们",意味着粘附以托拉为衣裳的创造者,因为"祢的托拉"是指以托拉为衣裳的创造者。然而,他看到,尽管他竭尽全力,努力在托拉中寻找创造者,但却找不到祂。虽然经文说:"一个寻找我的必寻见我",但他发现自己知识贫乏。然而,他想遵守经文所写的"认识你的父的上帝,并事奉祂",以及"没有知识的灵魂不是好的灵魂",但他远远没有做到,因为他每一次都看到在托拉中根本不可能找到祂。这就是所谓的"知识贫乏"。
在那时,一个人就会明白,在托拉中寻找创造者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在托拉中寻找过创造者,但一无所获,因此他想逃避这场运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圣人们会说:"要小心穷人的儿子,因为从他们身上会出现托拉"。原因在于"没有缺乏,就没有填充,没有 Katnut[渺小/稚嫩],就没有 Gadlut[伟大/成熟]"。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想给一个人一些东西,但给予者担心如果立即给他,一旦接受者向他祈求,接受者就无法感激的话,很可能会失去它,或者其他人可能会抢走他被给予的东西。
既然给予者知道这件给予的事物的重要性,祂就不希望接受者破坏这件事。因此,给予者不会立即把他要的东西给他。相反,他希望接受者多次向祂提出要求。这样,通过要求,接受者就会形成对这件事物的需求。否则,他就不得不停止请求。
当他不停止请求时,只有当他每次都必须明白这件事的必要性时,他才会停止请求。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再次向他祈求--祈求者会给他--他就必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件东西,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力量再次祈求,而一旦他已经祈求了,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这是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向一个对他的请求不感兴趣的人提出请求。然而,由于他所请求的事情是必要的,而且他的一生都依赖于此,所以事情的必要性不会让他罢休,他甚至会超越理智,一次又一次地请求。他无处可去,因为他明白这是他的生命,没有它的话,他说他的生命就毫无意义,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为其他事情而活着是不值得的。
由此可见,他没有选择,因为他的生命没有满足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活不能没有供给,这是规律,因为创造者创造万物的本意是让他们享受,这就是所谓的"祂想善待祂的创造物",而能够给一个人供给的三样东西--维持身体使其得到满足的三个品质,也就是所谓的"嫉妒"、"愿望"和"荣誉"--并不能满足他,因此一个人必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他是犹太人的话,他就会相信,通过与创造者和祂的托拉"粘附"(Dvekut),他就能获得供给,供养身体,并能全心全意地说:"说'让世界存在'的创造者是有福的,"因为如果他能得到与创造者"粘附"(Dvekut)的奖赏的话,他就会乐在其中,正如经文所写的那样:"你们这粘附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的人,今天你们人人都活着,"因为这样他就会得到真正的生命的奖赏。
这给了他力量,使他不至于绝望,能够始终请求创造者让他更接近托拉,让他睁开眼睛。在《十个 Sefirot 的研究导言》(第 83 项)中写道:"只有通过创造者的救赎,当一个人在神圣的托拉中睁开眼睛,获得美妙的达成时,他就会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一样,获得创造者的面容的第一层启示"。
然而,这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创造者会听到他的祈祷,并能为天道辩解,说出他的想法,他没有得到他所要求的,并不是因为创造者没有关注他的祈祷,而是他相信创造者站在那里等待他的祈祷,并将其收集起来,就像"一分一毫将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数额"。
换句话说,众所周知,如果你把一件重要的东西交给一个不知道它的价值的人,而有些人确实知道它的重要性的话,那么这件东西就会转移到那些人那里,要么被盗,要么丢失,因为那个人不知道如何保管它,而有些人知道它的价值,这样他们就会偷窃它们或捡到它而不归还给主人。
众所周知,在 Kedusha[神圣/圣洁]的对立面是 Sitra Achra[另一边],他们知道精神的价值。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保管,以免其落入他们的手中。这就是创造者不给他想要的东西,而是站在一旁等待的原因。他每一次都以超越理智的信念来请求创造者帮助他,让他在托拉中睁开眼睛,并且他对圣人们有信念,圣人说,在信念上下功夫是获得目标的重要性的回报的最佳方式,这就是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当创造者知道他已经知道如何保存国王的礼物时,创造者一定会帮助他,并且答应他的祈求,也就是他请求创造者将打开他的眼睛,他将得到在托拉中睁开眼睛的奖赏,而创造者一定会给予他。
这就是"小心穷人的儿子"这句经文的含义。也就是说,不要小看他觉得自己在知识上贫乏的情况,因为他没有得到在托拉中睁开眼睛的奖赏,他没有得到"其中的光改革了他"的奖赏,因为"从他们身上,托拉将会出现"。也就是说,他应该相信,通过感觉自己在知识上贫乏,每一次他必须战胜的时候,他必须相信这些下降是从创造者那里降临到他身上的,通过这种方式,他将从外部接受到容器和欣赏创造者礼物的需要,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落入接受的容器中,这些容器是属于Klipot[壳/皮]的Kelim[容器]。只要坚信创造者会聆听祈祷,只要向创造者发出每一个祈祷,创造者就会把它加到一个巨大的数量中,直到一个人知道这件事物的价值为止。
这就是写在《圣人的果实》一书(第 1 卷,第 88 页)中所写的含义:"因为这一原因,这个Klipa(壳)[Klipot 的单数]被称为法老,其字母[希伯来文]为 Peh Ra[邪恶之口]。在埃及流放期间,Peh Ra[邪恶之口] 控制了他们,他们又回到了他们的恶行当中。因此,即使他们从前面的九个Sefirot获得了一些光照,也无法在Guf(身体)中吞下,因为与Kedusha(神圣)的 Peh [口] 相反的 Peh Ra[邪恶之口],即脖子后面,阻止了从 Rosh [头] 扩展下来的丰富,吸走了以色列开始扩展过来的所有丰富。"
因此,我们应该对托拉做出几种甄别:1)学习托拉的人是为了了解规则,也就是知道如何遵守托拉的戒律;2)学习托拉的人是为了遵守学习托拉的戒律,正如经文(《约书亚记》第 1 章)所写:"这本托拉不可离开你的口,你要昼夜思想"。拉希(RASHI)将"默想"解释为"注视",托拉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在心中,正如他所说:"我心中的默想在祢面前"。3)他学习托拉是为了得到托拉之光的赏赐,正如经文所写,"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因为其中的光能改革他"。"这样,他就会得到信念的奖赏,并信奉创造者,然后他就会成为"以色列",因为他以完全的信念信奉创造者。4) 一旦他得到了信念的奖赏,他就会得到"托拉,就像创造者的名字一样"的奖赏。在《光辉之书》中,这被称为"托拉、以色列和创造者是一"。杂居那时,他就会得到创造的目的的奖赏,也就是造福于祂的创造物,当创造物得到创造者想要给予创造物的东西时。
关于拉希(RASHI)对"你应日夜思想"这句经文的解释,他说:"你看吧。托拉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在心中"。我们应该理解他所说的"在心中思想"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我们学习托拉时,它是在头脑中思想,而不是在心中,那么,他为什么要告诉我们"托拉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在心中"呢?
我们应该理解为,这并不是专门针对他为了知道如何遵守戒律而学习的与规则有关的托拉。相反,他想说的是,托拉还包括刚才提到的最后两个甄别: 1)他学习是为了接受托拉之光,2)然后他得到了被称为"创造者的名字"的托拉的奖励,。
这两点特别属于心,正如拉比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Rabbi Abraham ibn Ezra)所说(在《Panim Masbirot》一书的导言中,第 10 项):"要知道,所有写在托拉中的戒律或公认的戒律,都是先辈们制定的,虽然其中大多数都是行为或言语上的戒律,但它们都是为了改正心"。这是因为创造者想要所有的人的心,祂了解每个人的思想的倾向。经文写道:"给那些心地正直的人",反之,"给那些心中充满悖逆思想(罪过)的人"。’要知道,托拉只赐给有心的人"。
我们应该像拉比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Rabbi Abraham ibn Ezra) 所说的那样解释拉希(RASHI)的话。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上述四点甄别中,后两点与个人的工作有关,而前两点则与大众的工作有关。正如迈蒙尼德所说:"在教育儿童、妇女和未受过教育的人们时,教导他们工作只是出于恐惧和为了得到回报。在他们获得知识和许多智慧之前,要一点一点地向他们传授这个秘密,让他们平静地习惯于这个秘密,直到他们成祂并以爱侍奉祂"。
从迈蒙尼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众的工作的起点是Lo Lishma(不是为了她),也就是为了得到奖赏。因此,他们必须学习托拉,以了解如何遵守戒律的规则。这是最初的甄别。此外,他学习托拉是为了用智力知道那里写的是什么,他将通过学习托拉的戒律得到奖赏。这是第二种甄别。正如拉比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Rabbi Abraham ibn Ezra)所说,这两点不属于心的工作。
但是,后两种甄别已经与心有关,因为它们与Lishma(为了她)有关。正如迈蒙尼德所说:"我们以前告诉你们,你们应该学习Lo Lishma(不是为了她),但这是为了得到奖赏,这是因为从自然本性上讲,一个人不能为了创造者而工作,只能为了自己而工作。因此,我们现在告诉你们,你们必须知道真正的工作是 Lishma(为了她)。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建议是:"我们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来到Lishma(为了她),因为在其中的光能改革他"。
问题是,我们应该改正邪恶的行为当中的什么才能使之成为好的行为呢?我们被告知,为了创造者,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只有通过托拉之光才能改正一个人的心,因为心被称为"接受的愿望",而从本性上讲,它只是一种接受的愿望。但一个人怎么能违背自己被创造时伴随的自然天性呢?
这就是为什么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由此可见,他学习托拉不是为了智力,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明白,以便与披着托拉外衣的创造者实现"粘附"(Dvekut)而学习,而这与心有关。通过他所接受的光,它能改革他,也就是说,为一个人自己而接受的愿望能从上面获得一种力量,使它能为了创造者而工作。
因此,当他想开始与个人的工作有关的"Lishma(为了她)"的工作时,他就会被显示,学习"L哦Lishma(不是为了她)"并不是他学习之初所认为的道路的终点。相反,学习"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目的应该是把他带入"Lishma(为了她)"的学习中。因此,一旦他了解了通过接受托拉之光来达到给予的目的的意图,他就进入了学习托拉的第四个甄别阶段,即"生命的托拉"。
经文(《Avot》第 6 章)写道:"拉比-迈尔说:'任何从事托拉-利什马(Lishma为了她)的人都会得到许多奖赏,托拉的秘密也会向他显明'"。"这意味着,他将获得"托拉,也就是创造者的名字"。这就是《光辉之书》所说的"托拉、以色列和创造者是一"。
因此,我们应该在托拉中做出两个与心有关的甄别:1)托拉之光与在心中建立信念有关。这就是"在其中的光能改革他"的含义。2)与心有关的托拉,如经文所记(出埃及记 28:2):"你要对我用智慧的精神所充满的一切有智慧的人说话"。用《光辉之书》的话说,这叫做"不知道创造者的道路和创造者的诫命的人,怎么侍奉祂呢?"
在《圣人的果实》一书(第 1 卷,第 119 页)中写道:"因此,你最好抓紧时间,以渴望创造者的诫命为目标,因为一个不知道更高者的方式和更高者的诫命,"也就是托拉的秘密的人,"他将如何侍奉祂?呢"
因此,"托拉和工作"的含义是,他学习托拉是为了让托拉给他带来托拉之光。这样,他就能把接受的容器反转过来,变得为了给予而工作,有了这些Kelim(容器),他就能得到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即所谓的"学习托拉-利什马(Lishma为了她)"的奖励。
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的圣贤们所说的话(Kidushin 40):"一个好的想法,创造者会把它添加到行为中"。当一个人学习托拉是为了付诸行动,也就是制造给予的容器的行为时,由于一个人内心的邪恶,他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当创造者看到一个人对这一行为有极大的渴望时,创造者就会给予他托拉之光,使他改过自新。这就是"创造者将其添加到行为中"的含义。也就是说,现在祂做了这个行为。通过给予他托拉之光,一种行为产生了。
相应地,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一个人只是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想法。也就是说,他认为给予的容器是一件好事。但事实上,是谁做了这些工作,让一个人获得了这些Kelim(容器)呢?只有创造者--通过给予他托拉之光,也就是穿着在托拉当中的创造者。
这就是为什么经文写道:"一个人有的一个好的想法,创造者创造成这样让他在这里也有一个行为"。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一个来净化的人是得到帮助的"。原来,就一个人而言,无非是来净化,这就是所谓的"善的意图"。之后,创造者会给予他帮助,将其添加到行为中。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这样解释:"你要对一切我已经用智慧的精神充满了他们的有智慧的人说话"。我们要问,既然智慧与心有关,那么与智者有什么联系呢?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对托拉中与Lishma(为了她)有关的两个方面加以甄别: 1) Kli(容器),2) 光。
适合接受光的"Kli(容器)"必须与光形式相等,因为这就是"限制"和"隐藏"。我们知道,"Malchut de Ein Sof"是创造物的根源,它需要"Dvekut(粘附)",即"形式的等同性",而所有的改正都只是为了进行这种改正,以便改正接受的容器,使它们能够为了给予而工作。
因此,一个生来就有接受的愿望的人,如果想把它改正为为了给予而工作的话,由于这是违反自然本性的,他只有一个办法: 只有托拉之光才能将他转化为为了给予而工作,正如经文所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托拉之光能改革一个人的心。经文说,"邪恶"是为了自己而接受,而"善"则是当他的心只想着给予而不是接受时。
因此,那些学习托拉的人不一定是为了了解如何遵守戒律的规则和习俗,而是有另一个崇高的作用,即他们学习托拉是为了改正心,这些人被称为"有智慧的心的人",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以其行为命名的。因此,他们怀着这种目的(意图)学习的托拉被称为"有智慧的心",而不是"有智慧的头脑",因为他们需要托拉来改正心。
我们应该这样解释"我用智慧的精神充满了他们"这句话是什么含义。一旦他们有了适合光的"Kelim(容器)",从上而来的光是为了给予,所以"Kli(容器)"也应该以给予为目的(意图),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这种通过托拉之光而获得的"Kelim(容器)",他们就被称为"有智慧的心的人",因为他们学习托拉是为了改正心。也就是说,他们有了合适的Kelim(容器);因此,他们应该接受被称为"生命的托拉"的托拉。
这就是"我用智慧的精神充满了他们"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说,光也会照进人的心里,因为一旦他们获得了被称为"给予的容器"的新的Kelim(容器),并想把满足给予创造者,他们就会发现国王的宫殿里只缺少一样东西。因为我们的先贤们说过(《米德拉士拉巴记》,Beresheet):"创造者在创造亚当-海瑞森(第一人)时对天使们说,天使们抱怨诽谤他,他回答他们说"这像什么?就像一个国王,祂有一座高塔,塔里装满了丰富,却没有客人。祂的工作有什么快乐呢?"
因此,当一个人只想为创造者带来满足时,他那颗想为国王奉献、取悦国王的心就会发现,国王能享受的只有一件事—也就是他们将从国王那里接受祂想给予创造物的喜悦和快乐。既然有一座塔,塔里装满了东西,而他又想成为创造者的客人,那么,他就应该走进塔里,从创造者那里接受快乐,因为这是国王的快乐。由此可见,一个人所希望得到的"生命的托拉"之光是为人的心而准备的,这样他就有了可以取悦于国王的东西。
这就是"你要对一切有智慧的心的人说话,我已经用智慧的精神充满了他们"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说,智慧的精神充满了他。谁?有智慧的心的人。这与光有关,因为光会临到有智慧的心的人。心被称为"接受的愿望",它希望接受生命的托拉,从而取悦创造者,就像寓言中的那个国王,祂有一座塔,塔里装满了东西,却没有客人。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话(《伯拉霍特》58a):"他会说:'一个好客人,他会说什么呢?'主人为我费了多少周折,祂所有的周折都是为了我‘"。
众所周知,只有在有主人的地方才有可能有客人。因此,当一个人相信创造者,相信祂是世界的主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客人,但又想粘附祂时,就像我们的先知们所说的"粘附祂",意思是"粘附祂的属性:祂是仁慈的,你也要是仁慈的",这就是所谓的"好的客人"。
"好"的含义正如《诗篇》第 85 篇中所写的那样:"我的心溢满了美事;我说,我的工作是为国王"。意思是说,他的一切行为都只为了国王,也就是为了创造者。这就是所谓的"好"。当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给予时,他就会被视为"有智慧的心的人",就会达到"生命的托拉"的状态,也就是创造者的名字,祂希望给予创造物的喜悦和快乐就在这里可以被找到。
那时,他说:"主人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我",而根本不是为了祂自己,就像寓言中的国王,祂的塔里装满了丰富,却没有客人。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托拉的秘密"了,即托拉揭示的秘密是什么。
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1)托拉向一个人揭示了他以前不知道的新东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想要接受的本性。如果让他带着给予的愿望去工作的话,对他来说是不重要的,也是可鄙的。身体想要逃避这种愿望,因为只有使用给予的容器,身体才会失去。
然而,当一个人学习托拉的目的(意图)是为了得到托拉之光的赏赐,因为这一光能改革他时,托拉之光就会向他揭示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新东西。也就是说,现在他所知道的与他以前的想法完全相反。在他接受托拉之光之前,他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接受的容器,因为有了接受的容器,他就能获得今世生活的快乐。相反,有了给予的行为,他才能为他人做好事,使他人也能通过他的帮助享受这个世界。
然而,这只是因为戒律,因为他同情那些无法养活自己的人,他在帮助他们。当然,他也希望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不要忘恩负义,并且他们会尊重他,等等。
但现在,他得到了托拉之光的赏赐,托拉之光改革了他,使他看到了新的东西: 通过使用接受的容器,他自己失去了自己生命、喜悦和快乐。如果他为了他人而使用给予的容器的话,他自己就会接受真正的喜悦和快乐。只有通过给予的容器,他才能为自己赢得喜悦和快乐,而使用接受的容器,他就会失去喜悦和快乐。现在,这个秘密已经通过托拉之光向他揭示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话(Pesachim 50a):"我看到了一个反转的世界,上面的在下面,下面的在上面"。我们应该解释为他看到了新的东西: 在谬误的世界里被视为"上面的",指的是接受的容器,这是被称为"上面的"的重要东西,而在真理的世界里,指的是当一个人得到托拉之光的赏赐,被视为"得到真理的赏赐"时,那么,我们看到的是曾经下面的东西在上面。
在谬误的世界里,给予的容器被视为低等重要的容器,并被贬低。有时,当一个人必须用它们来工作时,他就会在其中品尝到卑贱的滋味,因为他看不到为自己接受的愿望能从其中获得什么。但在真理的世界里,它们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通过它们,才有可能接受任何喜悦和快乐。因此,低等的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上面的在下面"的含义。在虚假的世界里,我们只为自己使用接受的容器,因为我们认为通过接受的容器我们可以享受快乐。但在真理的世界里,当一个人得到托拉之光的赏赐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些新的启示--也就是接受的容器只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损失。它们妨碍我们接受喜悦和快乐。这样看来,上层的容器并不重要。这就是托拉被称为"托拉的秘密"的秘密,因为它向一个人揭示了真理。
2)托拉的揭示,之所以称"托拉的秘密",是因为在通过托拉之光获得给予的容器之前,他只获得了托拉的衣服,创造者就穿在衣服里。现在,穿着托拉的衣服的创造者也会向一个人显现出来。这部托拉被称为"生命的托拉",是创造者的名字。这就是所谓的"托拉、以色列和创造者是一"。
通过这样,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所问的问题:在工作中,托拉和创造者的工作是什么?答案是,他学习托拉是为了能够完成工作,这就是所谓的"上帝创造的要去做"。也就是说,创造物必须完成将接受的愿望转化为给予的愿望的工作,通过这一工作,他们将获得 Dvekut(粘附),也就是形式等同,他们也将能够接受作为创造的目的的喜悦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