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何划分两个甄别
Rabash 第 1 篇文章,1988 年
我们的圣人说(Berachot 18):”因为活着的人知道他们自己会死。那些正义者,在他们的死亡中,被称为’活人’"。拉希(Rashi)的解释是:"那些正义者,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会死呢?他们关注死亡的日子,避免罪过。" “死人什么都不知道。那些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死人'"。拉希(Rashi)的解释是:"邪恶者什么都不知道",意思是 "他们假装不去知道并犯罪"。
因此,有一种生命被称为 "死亡"。换句话说,对于邪恶者来说,他们的生命被称为 "死亡"。同样,也有被称为 "生命 "的死亡,这就是正义者的生命。
也就是说,生命有两种甄别:1)邪恶者的生命;2)正义者的生命。
这里没有写明正义者的生命叫什么。相反,写的是正义者的死被称为 "生命"。我们当然应该说,如果正义者的死亡被称为 "生命",那么正义者的生命肯定是更高层次的。
根据 RASHI 的解释,似乎在他们死的时候,也就是当他们被认定为死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犯罪。然而,这与生命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不犯罪的人已经拥有生命了吗?另外,拉希的解释是,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 "死亡"。为什么呢?因为邪恶者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是说他们假装不知道。我们应该解释为他们不知道死亡的日子。
这一点我们也应该理解。不记得死亡的人就一定犯罪吗?毕竟,我们的先贤说过(Berachot第 5 章):"一个人应该总是让善的倾向战胜恶的倾向。如果他战胜了它,那就好。如果没有,他就应该学习托拉。如果他战胜了它,那就好。如果没有,他应该诵读《Shema祈祷文》。如果没有,他应该在死亡的日子提及它"。这意味着,即使他不记得死亡的日子,他也不必犯罪。因此,拉希的解释是,他们假装不知道死亡的日子,因此犯罪,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不想犯罪的人必须永远记住死亡的日子呢?
为了理解上述所有内容,我们应该牢记眼前的一切,即创造的目的,以及对创造的改正,这是后话。我们还应该理解 "没有 Kli(容器),就没有光 "这一规则。众所周知,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善待祂的创造物。我们还知道,没有 Kli(容器),就没有光。这意味着,没有缺乏就不可能有填充。因此,创造者在没有缺乏和渴望接受快乐的情况下创造了存在。这就是所谓的 "接受快乐的渴望"。
在这个被称为 "接受的愿望 "的Kli(容器)上,后来出现了一个被称为 "限制"(Tzimtzum)的改正。这意味着,由于接受了丰富的东西,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了形式不等同,Kli(容器) 渴望形式上的等同,这被称为 Dvekut [粘附]。因此,她不想把接受纳入自己的愿望中。取而代之的是,在她的甄别上有一个 "限制"(Tzimtzum),她只接受她能够给予的东西。这就是创造的改正,这样,当创造物从创造者那里接受快乐时,就不会感到不愉快。
现在我们明白了,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创造物接受快乐和喜悦,而创造的改正则是为了让创造物在接受喜悦时不会感到不快。Kli(容器)被称为 "缺乏",而 "光 "被称为 "填充"。由此可见,生命被穿着在其中的 Kli(容器) 被称为 "愿望",而在她当中被穿着的生命则被称为 "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有两种 Kelim(容器): 1)没有被创造物改正的 Kli(容器),称为 "为了接受而接受";2)被创造物改正的 Kli(容器),称为 "为了给予而给予"。
根据上文,生命被称为 "光"。由此可见,我们的生命披上了 "接受的愿望 "的外衣,通过这种愿望,我们从创造者那里接受了形式上的差异,这导致我们与 "生命之生命 "分离。因此,这种生命被称为 "死亡",因为在那里发生的分离。
还有一种被称为 "光“的生命,它披着Kelim(容器)的外衣,上面有创造的改正,被称为 "为了给予而接受"。因此,虽然他们被称为 "接受者",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给予,但即使在接受快乐的时候,他们仍然处在 Dvekut [粘附]中。由此可见,他所接受的光,也就是生命,被称为 "生命的生命",因为光仍然依附于 "生命之光"。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 "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死人'"这句话的含义,因为他们在接受的容器中接受的一切都会导致分离。这就是为什么说 "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死人'"的原因。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正义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活人'",因为他们在给予的容器中接受 “Kli(容器) "的填充,也就是光和快乐,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虽然成为了接受者,但却粘附到了 "生命的生命"。
然而,根据这一点,我们又如何解释先贤所说的 "正义者的死亡,被称为'活着'"呢?事情是这样的:在工作的顺序上,我们从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开始然后从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 "到达 Lishma(为了她)。因此,当一个人开始工作时,他的意图是为了自己,即所谓的 "奖励和惩罚"。之后,他接受了奖赏,并通过从上而下的唤醒,让他知道自己应该走在真理的道路上,也就是为了创造者而做每一件事。
当他从上面看到什么是为了创造者而不是为了自己时,身体就会从这项工作中摆脱出来,不再想工作,这时一个人就会认为自己处于下降状态。
也就是说,当他开始工作时,他是处于上升状态的,也就是说,他更精细,不那么物质化。因此,身体并不反对他工作。但现在,身体已经物质化了,因此不想工作。它说:"这项工作不适合我,因为我发现自己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在退步。因此,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既然我无法获得精神的生命,至少我会像其他人一样获得肉体的生命,因为他们不考虑精神的生命,只考虑肉体的生命。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至少努力享受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能享受的一切。否则,我将两手空空而死亡去。那时,经文说,"我会像我们的圣人所说的那样(约马 72),"拉巴(Raba)对圣人说,'我恳求祢,不要这样做: '我恳求祢,不要继承双重地狱!'" 拉希(Rashi)对 "双重地狱 "的解释是:在这个世界上,在托拉中劳作和辛苦。"你不遵守它,你死后将继承地狱,而在你活着的时候,你在你的世界里没有享受过"。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来到一种被称为 "死亡 "的下降状态时,也就是说,当他感受到死亡的滋味时,如果他走的是给予的道路,也就是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给创造者带来满足,而他自己什么都不想要时,这就叫做 "全心全意地侍奉创造者"。对一个人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死亡一样。
确实,这就引出了我们提出的那一问题:众所周知,"一个 诫命(Mitzva)会诱发一个 诫命(Mitzva)”。因此,为什么一个人在从事托拉和诫命(诫命的复数)时感受到了生命的滋味,而当他只是开始说他要为了创造者而遵守托拉和诫命时,他却感受到了死亡的滋味,而不是生命的滋味呢?戒律诱发戒律的规则在哪里呢,正如《阿沃特》第 4 章第 2 节中写道:"本-阿宰(Ben Azai)说:'奔向轻微的戒律,逃离罪过,因为戒律诱发戒律,罪过诱发罪过,因为戒律的奖赏是戒律,罪过的奖赏是罪过'"。
事情是这样的,当他开始Lo-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对待自己的一切时,他就会因此从上而下地认识到,工作是为了给予,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器官之所以能感受到这种知识,是因为诫命会诱发诫命,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创造者,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的。这特别适用于那些在 "Lo-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 "中全力工作的人。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 "Lishma(为了她的缘故)"是什么,对此,身体当然不会同意。
然而,既然在给予的过程中,身体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接受,那么,一个人就会陷入两难境地:他可以说,他现在处于一种被称为 "罪过 "的下降的状态。这时,他陷入绝望,说现在他明白了最重要的是给予,但他无法为了给予而工作,因此他必须逃避战场,至少回到肉体生命中去享受。或者,他可以说,当他开始这项工作时,所有的行动都是Lo-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当时的工作并不违背接受的愿望,所以身体并不反对。但现在,他因为知道了 "Lishma(为了她的缘故) "的存在而接受了奖赏,也就是所谓的 "为创造者而工作"时,身体当然会反对,因为这是违反自然本性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创造者工作呢?答案是,渺小者可以无偿地为伟大者服务,这是自然的固有特性,因为 渺小者在为伟大者服务时会感到无比快乐。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身体不同意为了创造者而工作呢?答案是身体不相信创造者的伟大,因为在他需要相信的地方,身体就会反对,因为信念是不重要的东西。这意味着,如果创造者的伟大没有在理智的范围内显现出来,但我们应该相信,那么,人就会认为这是 "卑微 "和 "低下 "的。身体无法承受这种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问一问,创造者为什么要创造隐藏和限制(Tzimtzum[限制]),使祂的伟大不能显露出来。相反,如果一个人想要感受创造者的伟大,他只能通过信念来实现。答案是已知的。当一个人还没有从接受的容器中净化出来时,他就会把一切,也就是创造者的所有启示,都带入爱自己的容器中。这将使他与精神分离,就像 "认识了自己的主人,却以反抗祂为目的"。
如果一个人是正义的,正如我们的先贤所说,"为创造者辩护的人是正义的",意思是说,他现在的下降感当然不是因为创造者拒绝了他为祂服务,而是对他的极大的改正。也就是说,现在他有了超越理智相信创造者伟大的空间,也有了要求创造者为他阐明创造者伟大的必要性。
他不想因为这种启示中的快乐而感受到创造者的伟大。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愉悦他的接受的容器。恰恰相反,因为他想取消他心中所有的爱自己的本性,而身体又不想屈服,所以他请求创造者为他照亮,取消他身上的隐藏,这样使他为自己接受的愿望在创造者面前消失。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本-阿宰(Ben Azai)所说的 "奔向轻微(不重要)的诫命"。也就是说,一个人站在两难的境地:他可以说,他的下降,他从以前对工作有渴望和渴求的程度下降到这样一种状态,在那里他在工作中感到一种不愉快的滋味,没有任何生命活力,但一切都是在胁迫下完成的,这是上天给他的。这是因为他们想让他走在真理的道路上,即信念超越理智,这是一个轻微(不重要)的诫命,一个人轻视它,因为当他必须走在超越理智之上时,它对一个人来说并不重要。
或者,他可以反过来说: 这并不是因为 "诫命诱发了诫命",而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比其他人更粗俗、品质更差的人。因此,他犯下了罪过,不配从事神圣的工作。相反,"罪过会诱发罪过"。由于我现在所做的托拉和诫命是强制性的,而我对神圣的工作没有爱,因此,我将再次犯下罪过,离开强迫之路。当我精神饱满的时候,我将从事托拉和诫命。在此期间,我会回到我的肉体生命,至少享受这个世界,就像拉巴(Raba)所说的那样。
因为这一原因,当一个人面临两难境地时,本-阿宰(Ben Azai)说:"奔向轻微(不重要)的诫命",意思是奔跑并选择轻微(不重要)的诫命。这意味着,这种状态被视为一种轻微(不重要)的诫命,是上天给予你的,让你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前行。原因是 "一个诫命引发一个诫命"。因为你们从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 "开始,你就立志全心全意地献身于托拉和诫命,所以 "诫命引出诫命"。因此,上天给予了你关于 "Lishma(为了她的缘故) "的知识,并且你开始感受到它。在那时,一个人就需要创造者来拉近他的距离,因为他看到了我们的先贤所说的 "人的倾向每天都在战胜他"。如果不是创造者的帮助的话,他是无法战胜它的"。
"......摆脱罪过" 也就是说,不要说你现在所处的状态是一种罪过。相反,你可以说,一个诫命会诱发一个诫命,这不可能是一种罪过。如果你不这么说,而是说这是一种罪过的话,那么你要知道,"罪过诱发罪过"。因此,你将被迫再犯一次罪过,也就是说,你将不得不回到肉体生命,离开你已经开始的工作,因为你至少想享受这个世界,正如拉巴(Raba)所说:"你死后不会继承地狱,在你活着的时候,你不会享受你的世界"。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对拉希(Rashi)的注释所提出的疑问,他说,经文中写道:”活着的人知道自己会死;那些正义者,在他们死后,被称为’活着的人'"。"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会死呢?" 他们关注死亡的日子,避免犯罪,而死人却一无所知。那些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 "死人"。他说,他们假装不知道并因此犯罪。
按照拉希(Rashi)的说法,似乎一个不注意死亡的日子的人已经是罪人了。我们问:1)关于他的解释,即正义者在死后被称为 "活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死,所以不会犯罪。由此可见,不犯罪的人已经有了生命。不犯罪的人和生命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 拉希(Rashi)在谈到正义者时,似乎说 "活着的人知道自己会死",他们关注死亡的日子,因此避免犯罪。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不犯罪似乎是因为他们关注死亡的日子,否则他们也会犯罪。但我们的圣人说,不一定是死亡的日子才能避免犯罪(Berachot第 5 章),正如经文所说:"一个人总是应该使善的倾向胜过恶的倾向。如果他战胜了它的话,那就好。如果没有的话,他就应该学习托拉。如果没有的话,他就应该读《Shema祈祷文》。如果没有的话,他应该在死亡的日子提及它"。
"因此,我们看到,不一定是死亡的日子才能阻止一个人犯罪。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准确地理解他所说的 "死亡的日子",意思是当一个人进入一种下降的状态时,他感到对托拉和祈祷毫无兴致,他在托拉和诫命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制性的,他因此没有了生命活力,这真的感觉就像死亡一样。
一个人会问他自己:"我从以前的状态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在我开始给予的工作之前,我很高兴,也很自信,认为自己会成为创造者的工作者。这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我不知道自己有任何软弱或怠惰。相反,我总是对一切保持警惕。但是,一旦我开始在给予的道路上工作,我就失去了工作的所有活力,做什么事都懒洋洋的。我在工作中感受到了死亡的味道。我们的先贤说过,诫命会诱发诫命,但现在我看到的却恰恰相反"。
的确,一个人应该关注他现在所感受到的死亡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他说:"活着的人知道自己会死;因此他们关注死亡的日子,避免犯罪"。"关注死亡的日子 "的意思是,根据 "诫命诱发诫命 "的规则,现在就应该是死亡的日子了。也就是说,当他开始从事 "Lishma(为了她的缘故) "的工作时,他本该更有活力,因为现在他正走在真理的道路上。那么,为什么他现在感到的是死亡,是黑暗而不是生命,而是被视为黑夜呢?
然而,一个正义者却为他的创造者辩解说:"当然,创造者现在给我的下降对我有利。也就是说,创造者现在让我知道,一个人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只为创造者工作意味着什么。当然,身体会抵制这一点,因为这违背了它的本性。相反,在他开始Lishma(为了她的缘故)的工作并成为自我利益的仆人之前,因此身体并不抗拒。
由此可见,这是他接受来自上面的通知的标志,所以他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为身体在抵制。否则,身体是不会反抗的。因此,他现在有一种需要,叫做 “容器(Kli)”,创造者会帮助他,正如经文所写,"一个来净化的人会得到帮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违背自然本性需要创造者的帮助,因为任何自然的事情,人都可以做到。但违背自然的事,则被称为来自 "上天的奇迹",意思是只有上天才能给他力量,让他能够违背自然本性。
因此,"注意理解死亡的日子 "的含义是,我所感受到的死亡确实是一个白天,而不是黑夜。"死亡的日子 "意味着这里有选择的余地,可以说它是 "白天",叫做 "生命",也可以说它是 "死亡"。当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付出了诚实而广泛的努力之后,我就明白了这一点。因为我从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 "开始,而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 "与自然本性并不相反,所以身体并不抗拒。
但现在,我接受了上天的奖赏,走上了Lishma(为了她)之路。这就是为什么身体会抗拒,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工作的原因,因为这违背了自然本性。这就是我现在感受到死亡滋味的原因。因此,如果我说现在是 "白天 "而不是 "死亡"的话,我就会从这种状态中获得信心,相信自己在现在所走的道路上一定会成功。
我避免说我感觉到死亡的这种状态是因为我处于一种被称为 "下降 "的罪过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我在工作中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因为我看到自己正在下降,所以这是在浪费时间。相反,我说这种状态不是下降,而是程度上的上升;我已经走上了真理之路。
所谓 “避免罪过"这句话,就是避免说这种状态是一种罪过,而罪过自然会引起罪过,也就是说,我最好还是放弃整个运动。相反,我说我在程度上接受了提升,因为一个诫命( Mitzva )引发了一个 诫命(Mitzva)。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过去和未来来解释 "一个诫命引发一个诫命"。也就是说,如果他说这种状态是一种 "诫命"的话,那么 "诫命"就会诱发 "诫命",也就是说,他现在有信心,相信自己会接受圣洁的程度的提升的回报,会接受实现目标的回报。
这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说:"渴望生命的王啊,求祢记得我们的生命,求祢将我们写在活人的册子上,因为祢是永生的上帝"。当我们说 "为祢的缘故,永生的上帝 "时,我们应该明白结局。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生命:1)邪恶者的生命;2)正义者的生命。邪恶者的生命在接受的容器中,被称为 "与创造者分离"。正义者的生命是在给予的容器中,这就是与创造者的 "粘附"(Dvekut)。因此,当我们说 "记得我们的生命 "时,是哪种生命呢?"为了祢的缘故",意思是给予。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是在给予的容器中获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