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为 "宽恕"(Selichot)的准备工作
第 36 篇文章,1986 年
众所周知,对于我们想要获得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必须准备好获得它的方法和工具。那么,为了得到 "宽恕"(Selichot),我们必须准备些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人不会对另一个人说 "对不起",除非他做了伤害对方就金钱、荣誉或身体方面的事,活着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一个人应该请求对方的原谅,原谅他对对方所做的错事。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甄别: 1)如果一个人自己什么都没做,却请求对方原谅的话,对方会看着他,把他当成疯子。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走在街上对每个人说 "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肯定会认为他疯了。宽恕只适用于某些重罪。2) 如果一个人给他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却把道歉当成了一件小事的话,那么他肯定不会得到他所要求的,因为他做了一件大错事,却把道歉当成了一件小事。很难想象他会被原谅。相反,一个人应该衡量他对朋友造成的伤害的严重程度,并在此范围内选择能让他的朋友原谅他的方式。
我们从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宽恕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请求创造者宽恕、原谅祂的罪过时,上述两个甄别方法也同样适用: 1) 你不需要为任何事情道歉,只需要为伤害了他人而道歉,否则你会被认为是疯了,或者你请求他人原谅是在嘲笑他。2)请求宽恕的程度应与伤害对方的程度相匹配。
因此,当一个人请求创造者宽恕他对创造者犯的罪过,即他玷污了创造者的荣耀时,他必须考虑自己对创造者的罪过。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感觉自己有任何罪过,却请求宽恕的话,那就像是在开玩笑一样。他大喊大叫,哭着请求创造者的宽恕,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损害了国王的荣耀。
一个人之所以感觉不到自己的罪过的原因,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Yoma第 86 章):"如果一个人犯了过错,并且重复犯错的话,那么对他来说,这就变成了一种允许的过错"。这就是当一个人向创造者请求宽恕时,他不会感到自己有罪的原因。
因此,根据第二种甄别,即甄别罪过的程度,一个人首先必须承认他在国王的荣耀方面所犯的错误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宽恕。因此,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请求上帝按照他的罪孽的程度赦免他的罪孽,也就是说,这些罪孽的分量要匹配。
我们的圣贤们也说过(Sukkh第 52 章),对于邪恶者来说,罪孽就像一根头发丝一样,而对于义人来说,罪孽就像一座高山一样。问题是,这个 "似乎 "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他们说 "在他们看来",但事实是什么呢?
问题是,当一个人没有注意到他在谁面前犯了罪,并且没有感受到创造者的重要和伟大时,他就是没有任何信念的。在时,当他开始想:"但我也是犹太人啊!"由于现在是ELUL月,而以色列历代的习俗是这是一个仁慈的月份,任何被视为 "以色列人 "的人都知道,现在是为以色列家的罪孽向创造者祈求宽恕的时候了。此外,我们吹响 "Shofer"(羊角号),是为了让人的内心开始反思并悔罪。那时,人们会认为自己也一定犯了罪,必须祈求创造者的宽恕。
然而,他在国王身上玷污的瑕疵有多大呢?一个人无法感受到这种感觉。相反,只要一个人对创造者的伟大深信不疑,他就能承担起自己的罪孽所造成的缺陷的程度。因此,所有那些没有任何准备就来请求宽恕的人,就像一个人在请求别人宽恕时,虽然对他做了可怕的事情,需要对自己的行为真正悔恨,但他请求宽恕时却好像自己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似的。自然,这种请求宽恕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价值,因为它应该是为了真正的罪过而请求的。
因此,在一个人开始请求宽恕之前,他必须首先反思他的罪的核心是什么。在之后,他可以考虑由他的罪的核心所导致的罪是什么。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所犯的罪的核心,也是所有罪都从哪里延伸出来的东西,就是他没有努力拥有永久的信念。如果他有部分的信念的话,他就会安于现状。
正如 "十个 Sefirot 的研究导论"(第 14 项)中所写的那一,如果他有永久的信念的话,这种信念就不会让他犯罪。也就是说,他请求创造者的宽恕,因为他看到所有罪的真正原因是他缺乏永久的信念。因此,他请求创造者给予他这种力量,也就是让他有能力在心中永远坚定信念。自然,他不会犯罪,不会玷污创造者的荣耀,因为他没有感觉到到创造者的伟大,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欣赏天堂的荣耀,并且如何不伤害它。
因此,他请求创造者宽恕他,帮助他,给他力量,让他超越理智地能够承担起天国的重担,也就是让他有能力战胜并增强对创造者的信念,并知道如何在人与上帝之间保持一定的敬畏。
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反思时,他会发现他只需要一件事情--去反思一下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为此我们每天都会祝福:"耶和华啊,祢是有福的,因为祢没有让我成为外邦人"。但人们并不太在意他所说的 "因为没有让我成为外邦人"。也就是说,他没有考虑自己:在哪些方面他是以色列人而不是外邦人。我们必须知道,主要区别在于信念--以色列人相信创造者,而外邦人不相信创造者。
一旦他知道了这一区别,他就必须检查他自己对创造者的信念的程度,也就像《十个Sefirot的研究导论》(第 14 项)中所写的那样,他愿意为自己对创造者的信念做出多少让步。然后,他就能看清真相,即他是否只愿意为了创造者的缘故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去工作,或者他是否只愿意在很小的程度上为创造者做事,也就是说,上帝不允许他玷污他的爱自己,否则他将一事无成。
因此,在那时,他才能看清那一真相:也就是他对创造者的真正的信心有多大。由此,他可以看到,所有的罪孽都源于这个原因。当他向创造者请求宽恕他的罪过时,通过接受准备和资格的认证,他就能承担起瑕疵的真正的尺度,这意味着他在哪些方面玷污了国王的荣耀,他就会知道该向创造者请求什么,这意味着他犯了哪些罪,而为了不再犯罪,他必须改正哪些罪。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在Nitzavim [站立] (Deuteronomy, 30:11)(申命记,30:11)中所写的内容了: “我今天所吩咐你们的这一诫命,不在你们以外,也不在遥远处。它不在天上,也不在海外,因为这件事离你们很近,就在你们的口中,也在你们的心中。”
"因为这一诫命 "指的是哪条诫命呢?我们还应该理解 "它不在你们之外 "的含义是什么。问题是,戒律的核心是信念的戒律,也就是相信创造者。之后,我们就能遵守祂的 Mitzvot(诫命 Mitzva的复数)。所有的诽谤者和阻挠者都是围绕着信念的诫命而来的。身体开始提出许多问题--既有身体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有身体听到别人提出的关于信念的问题。
当一个人想 "如牛负扼,如驴负重 "地承担起天国的重担时,这些问题就来了,这意味着一切都超越理智。突然之间,身体变得聪明起来,并开始调查并询问 "谁 "和 "什么"的问题?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会让我们承担起信念的诫命。身体问的这些问题是如此地强烈,以至于一个人无法回答它问的那些问题。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变得茫然,没有力量根据它提问的理由来战胜它的正义的论点。身体的这些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因为这一诫命,"指的是信念的诫命,"并不在你们外面"。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回答身体的问题在理智之内提出的问题,因为信念的诫命是专门建立在超越理智上的。也就是说,赋予人类的外在的理智无法回答它。这就是为什么你不需要回答它那些令人困惑的问题的原因。
相反,你必须相信,身体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不是为了让你回答的。恰恰相反: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为了给人一个超越理智的信念。否则,如果身体用它的理智理解了一个人想要为创造者工作的话,那就在理智之内了。这就叫做 "知道",而不是 "相信",因为恰恰是在一个人的头脑无法理解的地方,如果他做了什么的话,那纯粹是基于信念。
因此,一个人不需要有多高的天赋就能回答身体的这些问题,因为所有的答案都 是"超越理智",即 "信念"。这被视为 "不在天上,不在地下",需要高超的技巧。相反,它非常简单,叫做 "在你的口中说,在你的心中做",意思是只要心中有愿望的话,我们就能战胜它。
但是,"超越理智 “的问题需要澄清,因为这里面需要做很多甄别。巴哈苏拉姆(Baal HaSulam)说,”超越理智 "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智认为从事托拉和诫命是值得的话,那么他就应该为自己描绘如何遵守托拉和诫命。也就是说,如果他感觉到了每一条戒律中的滋味的话。
我们必须相信,就像吃喝拉撒等肉体上的享受一样,每样东西的味道都是不同的,我们也必须相信,每项诫命都有其特殊的味道。因此,如果他在从事托拉和诫命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味道的变化的话,那么,他在工作中会感到怎样的兴奋和生命活力呢?理智会迫使他在工作中为自己塑造一个适合成为创造者仆人的形象。他会把所有想扰乱他工作的事情都视为无关紧要的,不值得他关注。
根据上述他在理智之内对自己的描述,他应该在超越理智之上做出同样的描述。也就是说,尽管他并没有觉得会有理智所支持的东西,但他仍然会像拥有强大的理智和感觉一样工作。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被认为是在超越理智之上工作。
然而,只要他感觉到如果他有理智,他就会更乐意、更持续地为创造者服务的话,那么他就仍然是在理智之内工作,因为在理智和超越理智之间仍然存在着区别。恰恰是当理智对他来说没有区别时,他才会被看作是 "超越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