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时伸直双腿和遮住头部的原因
第 32 篇文章,1986 年
在《光辉之书》(Vaetchananan,第 10 项)中写道: "来看,祈祷时站着的人应该伸直双腿,遮住头部,就像站在国王面前一样,他还应该遮住眼睛,以免看到Shechina(神性)"。在《光辉之书》(Vaetchanan,第 11 项)中,他问道:"你说,'一个人在祈祷时看着Shechina(神性)'。'但他怎么能看着Shechina(神性)呢?他回答说:'那是为了确认在他祈祷时,Shechina(神性)就站在他的面前。这就是他不能睁开眼睛的原因'"。
我们应该明白伸直双腿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因为它似乎是祈祷中的一个条件,意思是它意味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它是什么呢?我们还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祈祷时必须遮住头部。不能说这意味着我们在祈祷时必须用Talit(祈祷披肩)遮住头部,因为这只与晨祷有关。但在下午和晚上的祈祷中,我们祈祷时是不戴Talit的,怎么能说要蒙住头部呢?这意味着什么呢?
还有,遮住眼睛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读《Shema祈祷文》的时候会遮住眼睛,但他在这里说,在祈祷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遮住眼睛,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话的含义。我们还应该理解神圣的《光辉之书》对 "他怎么能看着Shechina(神性)呢?"这个问题的回答。
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在祈祷时确认神性就站在他的面前。但答案并不明确:闭上眼睛和知道神性就站在面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要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回到整个世界创造的工作的问题上来--世界创造的目的是什么,创造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众所周知,创造的目的是为了造福祂的创造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每一个创造物都没有明显的喜悦和快乐呢?相反,我们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在接受一些喜悦和快乐之前都在遭受痛苦和折磨。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人进行反省时,他会说出我们的圣人所说的话:"与其出生,不如不出生"(Iruvin,13)。用他们的话说,"一个人不出生比出生更好"。
众所周知,答案是,为了不产生被称为 "羞耻的面包 "的羞耻感,我们得到了一种被称为 "形式等同 "的改正。这意味着,一个人所接受的每一份喜悦和快乐都应该是以给予为目的(意图)。为了使一个人自己能够习惯于为了给予而接受快乐,必须有一种 Tzimtzum(限制)和隐藏,这样我们就不会马上看到托拉和戒律中所蕴含的巨大快乐。
我们可以学习工作的顺序,以便在物质肉体事务中给予,在物质事务中只有微小的快乐,神圣的《光辉之书》称之为 "微薄的光",意思是 "非常微弱的光"。也就是说,圣洁的火花落入Klipot[壳/皮]中,它们就会存在。在物质肉体之乐中发现的那一光上,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为了给予而接受它们,因为在较小的快乐上,我们更容易是我们自己习惯于为了给予而接受它们。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说:"如果我不能以给予为目标的话,我就放弃它们,不想接受这些快乐,因为它们使我与创造者分离"。
众所周知,创造者只为给予而工作,而下面者则专为接受而工作。因此,这里不存在形式上的等同。由于这个原因,也就是说,由于他想粘附创造者,接受的行为使他脱离了对创造者的感受,因为Tzimtzum(限制)和隐藏的发生是为了使他能够习惯于做给予的事情,并引导他们去给予。但是,如果创造者的天道显露出来的话,喜悦和快乐就会显露出来,一个人就无法克服他的接受的容器。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先贤们所说的,祈祷时一个人必须伸直双腿。Raglaim[腿]一词来自 Meraglim[间谍]。也就是说,探子们的论点会影响一个人。他们认为不值得开始到达圣地(即以色列的土地)的工作,原因有二: 1)如果只走通往国王的道路,接受的愿望会得到什么呢?也就是说,他将辛辛苦苦地完成他为创造者所做的工作,接受的愿望将不会受益,反而会失去,而给予的愿望则会受益。但是,作为创造物的核心的 "接受 "会有什么呢?2)即使我们说侍奉国王是值得的,它能给一个人带来极大的快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样做。这必须要有特殊的规定,专门针对那些天生具有伟大才能和勇气的人,他们可以克服在想要接近 "神圣/圣洁"(Kedusha)时所遇到的所有障碍。
相反,我们与整个以色列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就足够了。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比一般人更高的状态呢?我不需要成为特例,我只需要遵守托拉和戒律,不抱任何企图,就已经很满足了。这一工作肯定会更容易,因为它更接近我们的接受的容器。
我为什么要看着少数人说最重要的是为创造者工作呢?当然,所有的人都在为创造者工作,我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就是所谓的 "间谍"。
经文说,在祈祷时,他必须伸直他的双腿。这意味着,他应该说,探子们给他指的,这条路—只有少数人说,我们必须只走这条路--也就是只有这条路才是真理,而不是其他道路,尽管它们是真理的道路。
这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一个人应该永远从事托拉和诫命罗利什玛(Lo Lishma)[不为她的缘故],从罗利什玛(Lo Lishma)出发,他将来到利什玛(Lishma)[为了她的缘故]"。我们的圣人们所说的一定是真的,但这条试图直接通往创造者的道路,被称为 "完全的真理"。这意味着,他应该回答那些告诉他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间谍们,"现在我要请求创造者帮助我走我现在选择的道路,并说只有这条路才是笔直的道路"。
这就是祈祷时必须伸直双腿的含义。由此可见,他要向创造者祈祷的是为了一个缺乏,因为如果他没有缺乏,他就没有什么可以请求和祈祷的低下。那么,我的缺乏是什么呢?那就是我看到那些探子们不会放过我,我不想走他们的路。然而,我看到我所有的想法和愿望都只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我看到我无法为创造者做任何事。
因此,我现在所需要的,也是我应该向创造者祈求的,就是祂能给我一个叫做 "愿望 "的 Kli [容器]。这就是说,我有缺乏的地方,也就是想要侍奉国王的愿望,这将是我的每一个愿望和追求,而不用担心与侍奉创造者无关的事情。
然而,一个人不渴望侍奉国王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他不想侍奉国王。相反,巴哈苏拉姆说,原因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就站在国王面前。但当他感觉自己站在国王面前时,他的选择就会被取消,他在国王面前就会像蜡烛在火炬面前一样被取消。
因此,一个人在劳动中应该努力的主要事情是获得信念的奖励,也就是感觉到创造者的存在,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Pirkey Avot)):"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因为在我们上面有隐藏。但是,在我们走出爱自己之前,我们仍然处于已经完成的 Tzimtzum(限制) 之下,因此,接受的地方将是黑暗的,没有光,这就被称作"一个更高之光空缺的空间"。
因此,他请求创造者睁开眼睛,让他感觉自己站在创造者面前。他之所以需要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想享受站在创造者面前的感觉。相反,他想给予创造者,却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还没有感觉到创造者的重要性。相反,对他来说,神性出于流放当中。也就是说,当他想到要为创造者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自己的利益时,他的世界就变得黑暗了。在他看来,现在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死了。
也就是说,他开始觉得他的整个存在都被取消了,他不再值得拥有一个名字。因此,在他进入这种状态之初,他就想逃离这种状态,因为在那时他感到这种情况给他带来的不愉快,他不能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他明白,如果他开始走上 "只为创造者 "的道路的话,他就应该感受到生命和幸福。但他突然看到了相反的情况。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在这种状态下,当他有这种感觉时,他就能感受到 "Shechina(神性)出于尘土当中 "的含义。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已经下降到了极点,真的是到了地面了。之后,当他知道什么是 "Shechina(神性)处于尘土中 "时,他就可以向创造者祈祷,做善行,以便让创造者把Shechina(神性)从尘土中唤醒。
也就是说,当他觉得承担天国的重任--意味着只为创造者而不是为自己工作--尝起来像尘土时,他就会请求创造者消除对他的隐藏,这样他就会得到,看到 Shechina(神性) 被称为 "活人之地"的回报。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想为创造者做一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从这里获得真正的生命。这就是 "活人之地 "的含义,从这里,所有人都获得了生命。相反,"西特拉-阿克拉"[另一边]的土地则被称为 "吞噬居住者的土地"。
众所周知,"接受 "会导致与 "Kedusha(神圣) "的分离。因此,"邪恶者在活着的时候被称为'死人'"。给予被称为 Dvekut(粘附),正如经文所写的那样,"你们粘附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的人,今日个个都活着"。这意味着,一个人希望创造者睁开眼睛,并得到信念的奖赏,即感受到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他渴望感受到自己站在国王面前的快乐。相反,他渴望的是不要因为不想遵守爱创造者的戒律而变得邪恶。虽然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爱,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直接想要爱,而间接地又引来了别的东西。
例如,一个人想要爱他的孩子,因为他想要享受这种爱。虽然不能说他爱这件事,但他并不为此感到快乐,因为在一个人感到痛苦的地方,我们就谈不上爱。只是有时我们会说,我们对痛苦感到快乐,因为这样我们可能会有所收获。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医院做手术。他给医生付了很多钱,但他并没有说他爱这个手术,而是为此感到高兴,因为他将因此获得一些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他的生命。
因此,我们不能说他想爱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工作是为了享受快乐。相反,他想爱的事实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爱,与享乐无关。但他对子女的爱给了他快乐。由此可见,爱孩子所带来的快乐是间接延伸过来的。
当一个人请求创造者拉近他的距离,给他信念之光,让他感受到创造者的存在时,情况也是一样。在那时,他自然会在创造者面前取消自己,当然也会享受快乐。然而,这并不是他的本意。相反,他的本意是希望创造者拉近他的距离,因为他看到自己是邪恶的,除了自己的利益之外,他什么也做不了。因此,他真正想要摆脱爱自己的控制。
由此可见,他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爱自己的统治,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也就是说,既然他并不那么喜欢物质肉体的快乐,那么,让他的愿望获得更多的快乐,这就是他的目的,也就是说,他希望他的爱自己的本性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他想彻底摆脱爱自己的本性。
但是,让他想要请求创造者带他脱离爱自己的本性,给他信念之光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是犹太人,因此必须遵守托拉和戒律,因为创造者命令我们必须遵守祂的旨意。但他看到自己与创造者的给予毫无关系。相反,他所关心的一切都与外邦人一样,只有爱自己。这促使他去要求一些东西--能够让他成为一个犹太人,而不是一个属于世界各民族的外邦人。
然而,我们应该记住,感受到创造者的存在而不感到快乐是不可能的。然而,当快乐间接地降临到他身上时,情况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创造者并没有打算让快乐降临到他身上,而是快乐自己降临到了他身上,因为当我们感到自己站在国王面前时,我们自然会感到国王的重要性,并在那个程度上而充满快乐。
因此,不能说他站在国王面前,觉得自己想在国王面前取消自己,同时又因为想取消而感到不快。因此,当一个人看到,如果他为了给予而开始工作,并感觉由于他在创造者面前取消自己而感到不愉快的话,他应该说这不是国王的形式,而是他为了了解 "流放中的Shechina(神性) "或 "尘土中的Shechina(神性) "的含义而产生的这种感觉。
在那时,向创造者祈求使他更接近的时机就成熟了,否则,他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进入 "Kedusha"(神圣),因为他感到身体的所有器官都在抵制为国王服务,抵制取消他的存在,这样他的所有愿望都只是为国王服务。在那时,他被称为 有了"缺乏",因为除了创造者本身之外,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帮助他。
然而,对于 "缺乏",我们应该做几个甄别,以便在祈求创造者帮助他时,能够得到满足:
1) 他有自己需要的东西,但他感觉不到缺乏。例如,一个人有一个六口之家,他的朋友有一个和他一样大的家庭,住在三个房间里,而他住在只有两个房间的公寓里。他知足常乐,并不觉得缺少另一个房间。当然,当他不觉得缺乏的时候,他也不会去努力争取另一个房间。由此可见,有了这样的缺乏,我们就谈不上祈祷了,因此同意祈祷也就无关紧要了,因为 "没有Kli(容器),就没有光,因为没有缺乏,就没有填充"。
2) 他感觉到了它的缺乏,并开始试图获得它。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他发现自己无法轻易得到,于是他绝望了。他开始告诉自己,他不必跻身于那些显赫的公众人物之列,他可以满足于他所拥有的一切。按照一个人的本性,懒惰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为自己的不努力辩解。因此,他现在很安逸,无忧无虑,因为他现在什么都不想要任何东西。
然而,由于在他绝望之前,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所以他总是会想到那些缺乏之处,那些他希望实现的东西。尽管他为获得这些东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现在,这种充实感仿佛唤醒了他,让他重新开始工作。
在那时,一个人就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他请求创造者消除所有唤醒他、让他感到缺乏并为之努力的想法。相反,他祈求他的脑海中不会出现缺乏。他现在想要的,而且如果他实现了,那将是一种他称之为 "好 "的状态,就是不感到任何缺乏。
因此,他所希望的填充就是不要有缺乏的感觉。这就是他所希望的全部填充。现在,他想享受的是没有缺乏的感觉,并不期待缺乏的填充。相反,全部的满足在于没有缺乏的感觉。这就是他现在想要的东西,这将是他生命中最好的状态。
这意味着,如果他的朋友来问他:"你需要什么吗?我会尽量满足你的愿望"的话,他会回答说:"相信我,我现在的状态是什么都不需要。现在我只想休息,什么也不想操心。我不好意思告诉你,因为是你来找我的,而且你可能是为了取悦我才来的,但实话告诉你吧,就连你也打断了我的休息,因为我不得不想跟你说什么。所以,我还是实话告诉你吧,你安心地去吧,帮我一个忙,告诉我们所有的朋友们,如果他们看到我不在你身边的话,就不要来看我了,因为我觉得我生命中唯一的好处就是从所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得到休息。"
当然,当一个人祈求创造者满足他的这种缺乏时,他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因为这种祈求是建立在绝望和无所事事的基础上的。他希望创造者帮助他变得懒惰,而这样的缺乏是不会得到填充的,因为这样的填充是不会建设世界的。所有的祈祷都必须是为了建设,而不是相反。我们必须为改正世界而祈祷,而懒惰不会带来任何建设。
3) 他感到了自己的缺乏,所有闲散和绝望的想法都无法满足他的缺乏。因此,他试图寻求如何获得他想要的东西的建议。由此可见,他祈求创造者填充他的缺乏,因为他想要建造世界。他看到,在他所处的状态中,他也在建造,但他所建造的所有建筑就像小孩子们玩耍时建造的玩具屋,然后拆除,只是为了再建造一次。他们享受的是建筑。
同样,他也在关注物质肉体的生命。孩子们的游戏不会建造世界,物质肉体的快乐也不会建造世界。所以,他怎么能同意留在小孩子中间呢?
虽然孩子们嘲笑他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不理解他,认为他可能对生活没有感觉,不知道我们可以享受生活,但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似乎想从这个世界上退下来,到沙漠里去,像沙漠里的动物一样生活。
然而,他无法给他们任何答案,因为他与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无论如何,他都在因自己的缺乏而痛苦--他希望得到精神生命的回报。因此,只有在第三种缺乏的甄别中,我们才能说他的祈祷是 "祈祷",因为他要求得到填充,这样他才能改正这个世界,从而有能力达成创造的目的,即对祂的创造物行善。他相信,世界上存在的所有隐藏和限制,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来接受神性的丰富,而神性是给予的容器。
因此,他请求创造者给予他给予的容器。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国王的伟大和重要性来获得这些。但是,当 Shechina(神性) 被流放时,当工作尝起来像灰尘一样时,我们怎么能继续这一工作呢?这就是这样的祈祷被接受的原因。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神圣的《光辉之书》中的话了,当我们问及 "我们必须蒙住头,闭上眼睛,就像站在国王面前一样 "这句话的用意时。众所周知的是,头被称为 "人的思想"。同样,眼睛也被视为头脑,正如经文中所说:"会众的眼睛",意思是会众中的长老。
遮盖和闭合意味着不看头脑告诉他的东西。这意味着,当一个人站在祈祷告中时,他必须相信自己是站在国王的面前。虽然他感觉不到国王,但他应该祈求创造者赐给他信念的力量,让他感觉到自己正站在国王的面前。也就是说,他希望有一种 "就好像见到了国王 "的信念的力量,也就是说,身体会被他所相信的信念所打动,就好像他看到了国王,被国王所打动一样。这就是他所祈求的信念。
这就是为什么他说祈祷时禁止睁开眼睛,因为禁止看着神性。神圣的《光辉之书》问道:"他怎么能看Shechina(神性)呢?" 他回答说,这是为了确认在祈祷时,Shechina(神性)就站在他的面前,这就是为什么禁止他睁开眼睛的原因。
我们问:"答案是什么?" 问题在于,一个人所相信的信念应该与他所看到的Shechina(神性)一模一样。否则,如果他的信念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话,就不能被看作是真正的信念。这就是一个人应该祈祷的信念,祈祷信念在他身上发生作用,就好像他亲眼看到了一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