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堂不比十个人少
第28篇文章, 1986年
在《光辉之书》Nasso(第105项)中写道: "拉比-艾拉萨开始说:'为什么我来了,却没有人呢? ‘以色列是多么受创造者的爱戴,因为无论他们在哪里,创造者都在他们中间。’让他们为我造一座圣殿,我就住在他们中间。世界上的每一个会堂都被称为’圣殿'。我要住在他们中间,'因为Shechina(神性)首先来到犹太教堂。在会堂中最先出现的人是幸福的,因为通过他们完成的事情就完成了,也就是说,会众不少于十个人。另外,这十个人必须同时在会堂里,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来,因为这十个人就像一个身体的器官一样,在这个身体里住着Shechina(神性),因为创造者一下子制造了人,把他所有的器官都建立在一起,正如经上所说的那样:'祂造了你,也建立了你'。"
我们应该从以上的话中甄别出:
1)为什么他说:"无论以色列在哪里,创造者都在他们中间呢?这意味着不需要一个特别的地方。之后他又说:"让他们为我造一座圣殿,我就住在他们中间",具体指的是在会堂里。
2)"让他们为我造一座圣殿,我要住在他们中间 "这句话意味着首先必须有一些准备,即 "造一座圣殿",然后 "我要住在里面",而不是就那样。
3)他问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来了却没有人?呢" 如果你说Shechina(神性)先到会堂的话,当然那里还是没有人。
4)很难理解他说的:"这十个人必须同时在会堂里,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来"。能否说所有来会堂的人都要在外面等着,直到十个人聚集在一起,然后他们都要一起进入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那么,他们不能一个一个地来是什么意思呢?
为了理解上述内容,我们将在工作中解释如何以一种给予的方式开始工作的顺序,称为 "不是为了接受回报"。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那就是 "给予者 "和 "接受者"。这是从祂对祂的创造物行善的愿望中延伸出来的,这就是祂创造创造物的原因--也就是接受祂要给他们的喜悦和快乐。这个接受者,即创造者创造的用来接受喜悦和快乐的Kli(容器),被称为 "接受喜悦和快乐的愿望"。他能享受的程度是对它的渴望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在其中接受快乐的Kli(容器)被称为 "渴望"。
我们把这些Kelim[容器]归于创造者。也就是说,最初从创造者那里接受的Kli(容器)被称为Malchut,或Behina Dalet[第四阶段(甄别)],这意味着它是一种接受喜悦和快乐的渴望。这被称为Ohr Yashar[直接之光]的Kli(容器)。这是Tzimtzum(限制)之前的Kli(容器),它被称为Malchut de Ein Sof[无限/无尽头]。
之后有一个改正,以防止羞耻的面包,因为在创造者所创造的自然本性中,存在这样一个规则,即枝要与它的根相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被禁止询问,因为对于创造者,神圣的《光辉之书》说:"在祂身上根本没有思想和感知"。这意味着,下面者不能达成创造者的思想。
我们所说的一切只是以 "通过祢的行为我们认识祢 "的形式,意思是我们只通过出现在我们眼睛里的行为,从我们看到的和可以解释的,但不是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行为之前的事情。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开始谈论创造者和创造物之间的第一个联系,称为 "祂对祂的创造物行善的愿望"。在这之前,我们不能说任何东西,因为我们在祂本身身上没有达成。因此,我们只看到,在自然界中,枝想与它的根相似。
为了改正这一点,也就是说,因为接受者希望与根的形式相等,如果它要接受就会感到不愉快,所以发生了Tzimtzum(限制),叫做 "不想为了接受而接受",而是为了给予而接受,只有在他能接受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这导致我们不能用被称为 "接受的渴望 "的Kli(容器)来接受丰富的东西,而是用一种新的Kli(容器),称为 "Ohr Hozer"[反射之光]。这意味着Ohr Yashar(直接之光)被认为是创造者给予下面者的丰富,而 "Ohr Hozer"[反射之光]则相反,是下面者希望给予创造者的。
由于这个原因,Ohr Yashar(直接之光)被称为 "从上往下",意思是更高者,也就是给予者,即创造者,给予下面者。相反, "Ohr Hozer"[反射之光]被称为 "从下往上",意思是作为接受者的下面者要给予创造者。我们把这个被称为 "为了给予 "的Kli(容器)归于下面者,因为下面者这样做是为了改正自己,因为它想类似于它的根。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在 "Ein Sof "的世界里,"Malchut "的Kli(容器)在 "Ohr Yashar "的Kli(容器)中,也就是说,在一个来自更高的Kli(容器)中接受了光。但是,"Ohr Hozer(反射之光) "的Kli(容器)是下面者应该制造的Kli(容器)。
在改正为只在Ohr Hozer(反射之光)的Kelim(容器)中接受后,所有的世界和许多程度都从它延伸出来。因为这个Kli(容器)是从下面者延伸出来的,所以它不能一下子完成,而是根据下面者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完成。因此,由于许多Kelim(容器)被制造了出来,光就划分成了许多程度。当我们归因于创造者的,被称为 "为了接受而接受 "的东西在Kli(容器)中照耀时,情况并非如此。创造者一次就创造了这个Kli(容器),是完整的,所以自然地,它是一个简单之光,没有程度的区分。
正如他在《生命之树》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在《十个Sefirot的研究》中提出,第1页): "要知道,在发散和创造创造物之前,上层更高的、简单之光已经充满了整个现实。然而,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简单之光,完全地平等,它被称为'Ein Sof之光'"。原因是,由于我们把这个Kli(容器)归于创造者,它是整体完成的,因此他们接受了一个光,没有程度的区别。
但我们归于下面者的Kli(容器)不可能一次完成。相反,我们必须做的所有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制作一个叫Ohr Hozer[反射之光]的Kli(容器)。这意味着,下面者想从创造者那里接受喜悦和快乐,只是因为他想给予创造者,这被称为Ohr Hozer[反射之光]。当下面者意识到他没有愿望为自己接受,而是想让创造者高兴时,他就会计算他能给创造者什么,创造者会享受什么。
那时,他看到他只能给一个能让创造者高兴的东西。由于创造的目的是为了给祂的创造物带来好处,而创造者想给创造物带来喜悦和快乐,他说:"我想接受喜悦和快乐,因为我想取悦创造者"。而他能接受的丰富越多--也就是说,他从接受的丰富中感受到最大的快乐,创造者当然会更享受这个。
这类似于一个人邀请一个重要人物过来的情况。这个人和他的家人整日整夜地劳作,以便让这位重要的客人享受他们准备的食物。当客人吃完这顿花费了他很大精力的饭菜,在这顿饭中他做了一切让客人高兴的事情,在饭后他问客人:"你对我们的饭菜有什么看法?你曾经品尝过这样的饭菜吗?"
他回答他说 “实话告诉你,我不在乎我吃什么。我从来不考虑过我能从食物中接受到什么样的快乐,所以,我不介意你准备了一个更简单的饭菜,因为我从你那里听说你在这上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当主人听到这个时,他从给他的这顿大餐获得了什么快乐呢?
这个教训是,如果一个人从创造者那里接受了喜悦和快乐,因为他想通过帮助创造者实现创造的目的来取悦创造者—也就是创造者想取悦祂的创造物,但他说他从创造者那里接受的喜悦和快乐中没有接受任何快乐,那么,他说他在创造者的喜悦和快乐中感觉不到任何滋味,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这给创造者带来什么满足感呢?
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努力不断地增加他从创造者那里接受的东西,并欣赏国王的礼物,这是有原因的: 他可以对创造者说:"我从祢那里接受到了很大的快乐,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祢高兴,这就是我想接受丰富的快乐的原因。"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在亚当-哈瑞森(第一人)犯了知识善恶之树之罪后,人变成像尘土一样,为了接受而接受。这从ABYA de Tuma'a[不洁]世界中延伸出来,正如《光辉之书的简介》(第25项)中写道:"人有责任通过托拉和Mitzvot[戒律]的美德从上面获得力量,这样他可以给予,这被称为'以色列',意思是Yashar-El[直达创造者]。这意味着他所有的想法和愿望都只是为了给创造者带来满足感。但如果他仍然没有这种愿望的话,就会被认为以色列是在世界各民族中流放,他们奴役他,只为爱自己而工作,也就是是'为了接受而接受'。这与Klipot[壳/皮]有关,而不是与Kedusha(神圣)有关,正如经文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这意味着,由于创造者只想给予,你的意图也将只想给予"。
但与此相反,意思是当他的意图不是为了给予时,就被认为是以色列的反面。相反,它被称为 “世界各民族”,因为他们在形式上与创造者相反,创造者的愿望只是为了给予。但是,如果在这个地方有Yashar-El(直接连接创造者)--也就是他与创造者在形式上是等同的--也就是说,在那里没有其他的权威,在那个地方就会有Shechina(神性)的灌输,正如经上所说:"我在哪里提到我的名字,我就到你那里去,祝福你。" 这意味着创造者说:”如果我可以说在这个地方只有我的名字,而创造物的权威不在上面,因为下面者只想给予创造者的话,那么,”我要到你那里去,祝福你",意思是在这个地方我灌输我的Shechina(神性)。
通过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我们所问的关于神圣的《光辉之书》的说法,即无论他们在哪里,创造者都在他们中间,这意味着不需要一个特殊的地方。之后,它又如经文所说:”让他们为我建一座圣殿,我就住在他们中间",意思正是在圣殿当中,而不是在任何其他地方。
我们应该把他说的 "他们在哪里 "解释为 “他们",即Yashar-El(直接连接创造者,以色列)在哪里,其中Yashar-El(直接连接创造者)的意思是直指创造者,他们与创造者的形式是等同的。也就是说,由于创造者给予慈爱,他们也只想给予创造者。既然有了形式上的等同,在这个程度上,Tzimtzum(限制)就会被移除。因此,在这个地方就有了 "Shechina(神性)"。
这就是所谓的 "让他们为我造一座圣殿",正如经文所说:"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耶和华是圣洁的"。由此可见,"以色列 "和 "让他们为我建一座圣殿 "是同一回事。也就是说,说 "让他们为我造一座圣殿 "是准备和伟大的工作,以便使那一地方,也就是愿望,正如Baal HaSulam说,在精神中,"地方 "意味着愿望,意思是Kedusha(神圣)的愿望,也就是为了给创造者带来满足感。这被称为 "以色列",Yashar-El。
现在我们要解释第二个问题,他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我来了,却没有人呢?" 当然,如果他说Shechina(神性)先到会堂的话,当然那里还是没有人,那么,他为什么说:”为什么我来了,却没有人呢”?
然而,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人 "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应该把 "人 "解释为如经上所写:"不走恶人的计谋的人是快乐的"。也就是说,有 "人",也有 "动物"。"动物 "是指沉浸在爱自己的本性中的人,做动物所做的事。由此可见,"我为什么来了 "的意思是我在你前面来了。然而,这也需要解释: 如果 "全地都充满了祂的荣耀",我们怎么能说创造者先来到了会堂呢?因此,创造者先于正在祈祷的人来到会堂,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应该这样解释,这就像巴哈苏拉姆对这节经文的解释那样:"在他们呼唤之前,我必应允"。它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去祈祷时,它的发生是因为我给了他一个想法和愿望,让他来会堂做人。在最后,我发现他在会堂里为爱自己而祈祷,像一只动物一样。由此可见,当他说 "我为什么来了 "时,意思是 “我为什么给他一个愿望,让他到会堂去,这样他将为凯杜莎(神圣)的事情祷告,也就是一座圣殿,并且要做以色列,但在最后 "却没有任何人"。相反,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为动物的需要而祈祷。
现在我们要解释一下我们对他说必须有十个人同时在会堂里,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来的问题。我们问:"难道他们都要在外面等着,直到十个人聚集在一起,然后他们都要一起进去吗?我们曾见过这样的事吗?" 他从创造者那里带来了证据,"对于人,创造者一下子就把他制造好了"。但我们也应该理解证据本身是什么。
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为什么我们特别需要有十个人在会堂里,否则Sheichina(神性)就不能在那里呢。他给出了一个理由,那就是 "一个会堂不少于十个人"。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一点--为什么特别是十个人,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也就是说,如果那里有九个人,就不被认为是会众,如果有十一个人,也不会增加什么呢,正如关于见证的说法: "二如百,百如二"(《沙窝》第42页)。而是具体是十个人,正如我们的圣人所说(Sanhedrin,39),"每十人中就有Sheichina(神性)"。
众所周知,Malchut被称为 "第十"。也知道接受的Kli(容器)也被称为 "Sefira-Malchut",她是接受上层更高的丰富的第十个Sefira。她被称为 "接受的愿望",所有的创造物只从她身上延伸出来。由于这个原因,一个会众不少于十个,因为所有的物质分支都是从上面的根延伸出来的。因此,根据 "不存没有十个Sefirot的光 "的规则,在物质上,除非那里有十个人,如更高者一样,否则就不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被视为重要的会众。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十的含义,当创造者问道:"为什么我来了却没有人呢?" 它与 "人 "有关,而不是与 "动物 “有关,指的是天国,也就是第十个Sefira,意思是我们必须为Shechina(神性)的流放而祈祷,神圣的Zohar(光辉之书)称之为 "Shechina(神性)在尘土中"。因此,意思将是,如果创造者在那里没有找到十,这意味着:"我先来了,给了你们一个愿望和唤醒,让你们来会堂,为被称为'十'的神性的流放而请求祈祷,也就是第十个Sefira,我没有找到任何人为第十个Sefiar祈祷。相反,我发现每个人都在为与动物有关的事情祈祷,而不是为人祈祷"。
同样,我们应该解释他说:"他们必须同时来到,而不是一次一个来"。我们应该解释说,我们需要一次性地接受天国,而不是说:"今天我想把天国的负担承担一点,意思是只有在会堂的时候。之后,当我回家的时候,我想享受爱自己"。
也就是说,他说他同意工作是为了给予一些时间,但不是只为天国的荣耀付出所有的时间。相反,当一个人把天国的重担放在自己身上时,他必须要求创造者让它永远存在,而不仅仅是当他在会堂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必须有十个人同时出现在会堂,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来,这意味着他不应该说:"现在我承担一点天国的重担,以后再承担一些"。相反,每一次接受天国的负担都应该是一次性的,意思是在他的整个生命中一次性的,而不是今天承担一些,明天再承担一些。
因此,如果承担天国的重担是在一件完整的事情上,那么尽管他后来从他的程度上下降,因为他的接受是完整的,被称为 "一下子是十",其中 "一下子 "是指在他的整个生命中,许多便士加入到一个巨大的数量,直到他接受到信念的回报,也就是永久的天国。
而承担天国只是部分的,也就是说,他只是暂时接受了天国,而不是永久的。由此可见,这是不完整的,那么,在他接受永久的信念的回报之前,他怎么能把他们加入到大的金额中呢?因此,当一个人把天国的重担放在自己身上时,他应该看到这是一件完整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他说,他们应该立即进入会堂,意思是一劳永逸。也就是说,他希望对天国的接受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