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对创造者的敬畏时
Rabash 第 35 篇文章,1985 年
在神圣的《光辉之书》的《Vaetchanan》部分(第 68 项)中,写道:"特别是之后,意思是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对创造者的敬畏时,当他达成 Malchut 本身的品质时,也就是出于爱的敬畏,这就是爱创造者的本质和基础,这种敬畏使他遵守Torah的所有 Mitzvot(戒律),所以一个人是创造者的忠实仆人,就像他应该是的那样"。
我们应该理解他说的 "当他达成Malchut本身的品质,也就是出于爱的敬畏时 "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他达成了Malchut她本身的奖赏,她就被视为爱,而爱导致他敬畏。但为什么爱会导致他敬畏呢?而且,我们应该明白,一旦他得到了爱的回报,敬畏又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根据我听到的巴哈苏拉姆对 “亚伯兰(Abram)牛群的牧人和罗得(Lot)牛群的牧人之间发生了争吵”(《创世纪》13:7)这节经文的解释来解释这一点。亚伯拉罕被称为 "信念之父",他的工作完全建立在超越理智的信念之上,没有任何支撑,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他一生要建造的整个建筑。他全心全意地去做,正是通过超越理智的信念,他才能接近创造者,而他的人生目标也只有这一个。
为了在理智之内达成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他发现自己的头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无论他转到哪里,他都会看到天道中的矛盾,看到创造者如何对待创造物的。于是他明白了,创造者希望他为祂服务的方式恰恰是超越理智。他明白了,如果理智之内的方式更适合把一个人带到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的话,创造者肯定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因为谁会告诉祢该怎么做呢?"
相反,他认为自己除了超越理智之外,别无他法,而创造者之所以故意这样做,正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对人有益的。因此,他决定专门要超越理智为创造者服务。这意味着,如果他能在理智之内获得创造者的天道指引的话,他就会反对,因为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超越理智,这更能确定他的目标只是为了让创造者感到满足。但是,如果他看到创造者的天道指引是在理智之内穿着在他身上的,而他不再有超越理智的选择,因为一切都是启示给他的话,那他又能做什么呢?
巴哈苏拉姆解释说,当他看到一些光和丰富的信息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并没有说,现在他很高兴,因为他再也不用走到超越理智的地方了,因为这是身体不同意的工作,因为如果有一些可以依靠的东西,身体就会享受更多。也就是说,他的全部努力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一个人建造的所有建筑都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理智迫使他必须这样做。因此,如果理智不能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好的话,他当然就很难走这条路。
因此,当他有机会在理智之内达成某些事情时,他就会立即抛开超越理智的基础,开始在建立在理智的新基础上工作。这样,他的劳动就有了依靠,他就不再需要创造者的帮助了。因为要超越理智是很困难的,他总是需要创造者的帮助,以获得超越理智的力量。
但现在,头脑在告诉他:”现在你有了头脑和理智的支持,你可以独自前进,不需要创造者的帮助,也可以达成所要达成的目标"。然后,他的建议是:"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方法是正是超越理智,因为正是通过超越理智,这种取悦创造者的方式,我现在得到了接近创造者的回报"。"这一点的证据是,他现在在Torah和祈祷中都感受到了创造者的工作的滋味。
由此可见,他并没有把接近创造者和感受到创造者的爱作为工作的基础,也就是对创造者的工作的支持,因为理智决定了遵守Torah和诫命是值得的,他不再需要信念超越理智。相反,他要小心谨慎,避免信念出现瑕疵,即接受理智之内的方式而丢弃信念。
信念被称为 Malchut。因此,一个人认为他贬低了信念,玷污了信念,因为现在很明显,一开始他别无选择,因此接受了信念,否则他就不会接受信念。而一旦他发现自己可以摆脱信念,他就会立即贬低信念,抛弃信念,取而代之的是理智。经文说:"尊我者我必尊之,鄙我者我必鄙之"。经文还写道:"耶和华的道路是正直的,义人在其中行走,而恶人在其中失败"。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我们所问的,既然他已经得到了Malchut的奖励,这就被视为出于爱的敬畏。我们问:"如果他已经有了爱,我们怎么还能说敬畏呢?"既然他已经得到了爱的奖赏,我们怎么还能说敬畏呢?
根据巴哈苏拉姆关于亚伯拉罕的牧人的解释,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他说,亚伯拉罕牛群的牧人意味着亚伯拉罕在牧养信念。Mikneh[牛]来自 Kinyan[财产]一词,意思是亚伯拉罕得到的所有财产都是在牧养他的信念。也就是说,他说:"现在我明白了,信念之路才是真正的道路,因为我得到了接近创造者的奖赏。为此,我决心今后只走信念之路,而不走理智之路"。
罗得(Lot)的牛群的牧人却不是这样。他将自己获得的财产交由罗得(Lot)辨认。神圣的《光辉之书》称罗得(Lot)为 "咒诅之地",意思是它不是一个被称为 "耶和华所赐福的田地 "的祝福之地。相反,它是一个诅咒之地,也就是在理智之内,也就是说,他做了头脑所规定的事情。然而,当他开始行走在创造者的道路上时,他也是以超越理智的信念开始的,但他总是在等待一个可以摆脱这种超越理智的工作的时机。
身体总是需要一些依据来支撑他在Torah和诫命上的努力,因为当工作建立在理智之上时,理智让他明白工作是有价值的,身体就会做出巨大的努力,而且非常坚持不懈,因为理智迫使它这样做。
例如,一个人半夜上床睡觉,他非常疲倦,还发烧,因为发抖而被禁止下床。但是,附近的房间发生了火灾,他被告知赶紧下床,因为很快他就出不去了,可能会被烧死。这时,理智毫无疑问地规定,如果他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认为由于种种原因下床不方便的话,那么他可能会被烧死。当然,他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床,因为他必须努力的基础--也就是理智--规定了它的盈利性。因此,他肯定会竭尽全力。
由此可见,在理智约束努力的情况下,一个人不会考虑努力,而只会考虑收益,意思是通过努力一个人可以获得什么。然而,当一个人的努力是超越理智时,他总是受到身体的压力,身体会问:"你凭什么确定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呢?你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努力真的值得吗?这样做可行吗?你能实现你所追求的目标吗?
因此,他总是经历着上升下降,也就是在那里一会理智占了上风,一会超越理智占了上风。他总是在想:"既然我能够把一切都建立在超越理智的话,那么什么时候我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理智之内,并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呢?当然,到那时我就不会在创造者的工作中出现任何纰漏,就像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一切一样"。然而,他不知道他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不会给他带来祝福,而是诅咒,因为在理智之内是Sitra Achra[另一边]的控制的地方,而创造者选择了那些想与创造者达成Dvekut(粘附)的人,特别是在超越理智,才是接近创造者的真正途径。
这就是 "罗得(Lot)"的程度,即被诅咒的土地,一片有诅咒而无祝福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 "罗得(Lot)的牛群的牧人",他总是在被称为罗得(Lot)的理智之内寻找财产,意思是诅咒。这就是 "亚伯兰牛群的牧人和罗得(Lot)牛群的牧人发生了争吵 "这句经文的意思。也就是说,争吵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对的。
那些处于罗得(Lot)的牧人状态的人说:"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基础建立在理智上,即所谓的'理智之内'的话,我们就不会有上升和下降,因为我们将始终处于上升的状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理智约束行动的地方,没有人可以打断它们。因此,当我们别无选择时,就必须超越理智。但当我们可以选择在理智之内行事时,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必须说,从今往后,我们的工作不会再有下降,这就是我们的满足。因此,我们的路当然更好走。
但是,亚伯兰牛群的牧人正是以超越理智的信念为基础的。他们说:”如果创造者希望我们以理智为基础工作的话,祂一开始就不会对我们隐瞒。相反,这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不需要寻找摆脱信念超越理智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获得了一些智力(理智),接近了创造者,我们就不会把它作为抛弃信念的依据,而是会说:’现在我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方法,因为我因此而得到了接近祂的回报'"。"因此,他应该振作起来,并接受这样的事实:从今以后,他不会再寻找任何摆脱信念的机会,相反,他将在超越理智的信念上变得更加强大。
通过这样,我们就能理解神圣的《光辉之书》中所说的,一旦他达成了Malchut本身,也就是爱的奖赏,从爱中产生了敬畏,我们就会问:"如果那里已经有了爱的话,你怎么还能说敬畏呢?" "敬畏是什么呢?"
根据上述说法,原来一旦他得到了爱的奖赏,就没有什么更大的东西可以强制他去工作了,因为这是在理智之内的基础,因为现在是理智强制他去工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很自然地想为我们所爱的人服务。因此,就没有了信念的空间,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怎么能说信念超越理智呢?
因此,他害怕自己也许会玷污信念,因为现在身体会更享受工作,因为他有了理智之内的基础。如果他玷污了信念的话,那么就会发现,他所拥有的超越理智的信念最初是出于无奈,而不是出于尊重,而是他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够摆脱这种信念,用理智(知识)而不是信念来工作。
然后,因为他的信念有瑕疵,他很快就从他的程度中跌落,并因此很快就与创造者分离,因为知道就是接受。众所周知,我们对 "接受"(即爱自己的本性)的理解有两种方式: 1)用头脑,2)用心。
原来,当他得到爱的回报时,爱本身会导致他感到敬畏。他害怕他自己不会被理智吸引。因此,这时他需要非常小心,以免陷入接受的愿望中。这时,我们就会明白,爱本身就会导致敬畏。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敬畏了,敬畏是爱导致的,也就是说,他害怕通过这种爱陷入爱自己的本性。
有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巴哈苏拉姆所说的那一伟大规则,即虽然罪引起惩罚是有道理的,但在内在性上,它的含义却截然不同,这一点有点难以理解。他说,我们必须知道,罪恶就是惩罚,而惩罚已经是改正!
我们应该问一问这个问题: 如果罪是惩罚的话,那么罪是什么呢?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罪其实是在上升的过程中,正是在他得到爱的奖赏时,他产生了以爱为本的愿望,抛弃了信念,就像罗得(Lot)牛群的牧人所认为的那样。
在那时,他遭受了一次下降,再次陷入了爱自己的本性之中,而每一种罪都是从爱自己的本性中衍生出来的。由此可见,他恰恰是在上升的过程中失败了,当他以为以爱为基础和依托就可以施展拳脚,以为这样就不会再下降的时候,因为理智所指引的是一条健康的道路,他永远不会下降,这才是真正的罪恶。这就是所谓的 “所有增加的都在减少"。由此可见,他陷入爱自己的本性是对信念造成瑕疵的惩罚,而他所受到的惩罚是一种改正,这样他就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再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