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接近所有呼求祂的人
Rabash 文章编号:29,1985
《光辉之书》(78)中写道: “由此我们知道,任何人若想通过一个行为或一句言语在天上唤起事情,如果这个行为或一句话做得不正确的话,就什么也唤不起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去犹太教堂唤起天上的事情,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唤起。创造者与所有知道如何呼唤祂并正确唤起事情的人亲近。但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呼唤祂,祂就不会亲近,如经文所写,‘耶和华与所有呼唤祂的人亲近,就是所有真理呼唤祂的人。’什么是‘真理’?‘真理’意味着他们知道如何正确地唤起真实的事情。凡事都是如此。”
这意味着,那些不知道如何呼唤祂的人不应该去到犹太会堂,因为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呼唤祂的话,就意味着他们的祈祷不被接受。因此,这里有一个借口,所以他解释说,仅仅因为不知道如何呼唤祂而不去犹太会堂是不够的。因此,一个人应该知道该做什么,以便知道如何呼唤祂并接近创造者。
《光辉之书》来向我们解释我们应该知道什么,然后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它。它说,“知道”就是“真理”,在真理上呼唤祂的人就是接近创造者。因此,如果知道意味着他以真理呼唤祂的话,那么当他说与创造者有关时,意味着一个人必须有特殊的知识才能呼唤创造者,这有什么新意呢?经文“耶和华靠近所有呼求祂的人”的含义是,这没有例外,即祂靠近所有人,没有例外。随后经文以一个条件结束,这似乎是一个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他必须以真理呼求祂!这是对一个人的主要要求。
关于这个对一个人的主要条件,即“真理”的事情,通常,当一个人呼唤另一个人时,如果另一个人知道他是在虚假地呼唤他的话,他必然会忽视他的呼唤,因为他知道他是在虚假地呼唤他,所以他假装没有听到,因为他是在虚假地呼唤他。
因此,对一个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呢?当然,对于创造者,必定有特殊的要求不适用于人,但这个条件,即我们必须以真理呼唤祂,是最低的要求。确实,在规定真理这一点上,有一个特殊的意图,这个意图被称为“以真理的方式”。
要理解真理的含义,我们应该先引用我们先贤的话:“任何自高自大的人,创造者说, ‘他和我在同一处所不能同住。’”我们应问:“为何创造者会在意他是否骄傲呢?”若有一个人走进鸡舍,看见一只公鸡在另一只面前炫耀,这个人会因此印象深刻吗?巴·哈苏拉姆说,创造者喜爱真理,无法容忍虚假,正如经文所记:“说谎言的人,必不能在我眼前站立。”
确实,创造者创造人时赋予了他们一种渴望去接受的愿望,这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爱自己的本性。这是世界上所有邪恶的欲望的根源,即偷盗、谋杀和战争,它们都源于人类渴望为自己去接受的本性。因此,创造者创造人时使他们处于极低的地位,而人却自高自大,即宣称自己与他人不同。这意味着他们在说谎,而真理不容忍谎言。
根据上述,如果一个人来到犹太会堂,请求创造者倾听他的祈祷,因为他认为自己值得被创造者倾听——值得被给予,值得创造者给予他比给予他人更多的恩典,即使这涉及精神层面——那么,在那时他便远离了创造者,因为虚假远离真理。这就是为什么认为他不知道如何呼唤祂的原因,因为他用谎言呼唤创造者,而这被称为“远”而非“近”,根据精神法则“近意味着形式等同,远意味着形式差异”。
由于没有比真理与虚假之间更大的形式差异的了,因此这被认为他不知道如何呼唤祂。创造者不会接近祂,因为当他在祈祷中请求时,他处于虚假之中,因为他觉得自己比他人更贤善,因为他看到所有缺点都在他人身上。因此,他希望创造者帮助他。
但事实上,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Kedushin第70页):“任何有缺陷的人都是自己有缺陷,因此他不赞美世界。沙穆埃尔(Shemul)说:’缺陷在他自己身上。’”因为一个人总是盯着别人。如果别人学习或祈祷的方式与他相同的话,那么别人就是好的。如果对方不好的话,他就找到了对方的缺点。
这与巴·哈苏拉姆所说的相似,即在嫉妒者中有一种习俗:如果有人比他更严格地遵守诫命的话,他就被称为“弗鲁梅尔(frumer)”(贬义词:过于虔诚者),意思是过于极端。提及此人毫无意义,甚至思考他都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他人不如他虔诚的话,他便说对方过于宽容,应予以迫害直至驱逐,以免玷污他人。
那个来向创造者祈祷的人,希望创造者让他更接近自己,因为他认为自己有美德,但他实际上与创造者相距甚远,这意味着他在形式上与创造者不同,因为创造者的本质是真理,而那个人本质上全是虚假。因此,这被视为创造者远离他,因此听不到他的祈祷。
我们应问:“如果’全地都充满祂的荣耀’的话,为何说创造者远离他呢?”这如同一人站在远离另一个人的远处,听不到其声音。因此,在精神层面,远近之距离取决于形式的等同或差异。
但若有人向创造者祈祷并说: “祢必须比其他人更帮助我,因为其他人不需要祢的帮助那么多,因为他们比我更合格,没有像我这样沉溺于爱自己,也没有像我这样缺乏自制力,我看到我比其他人更需要祢的帮助,因为我感到自己的卑微,我比所有人都更远离祢,我已经感受到正如经文所写的, ‘我们没有能救赎和拯救我们的王,除了祢之外。’
由此可见,他的论点是正确的,而创造者容忍这样的论点,因为它们是真实的。关于这一点,经文曾说:‘我是耶和华,我与他们同在,尽管他们身处污秽之中。’ 也就是说,尽管他们沉浸在爱自己的本性之中,也就是污秽的根源,但因为他提出了一个真实的论点,创造者就靠近他,因为真理与真理意味着形式等同,而形式等同被称为“靠近”。
通过此,我们将理解神圣的《光辉之书》(Zohar)中的问题,即不知如何呼唤祂的人无须去犹太会堂,因创造者不会听到他的声音——若不知呼唤方式的话,便远离创造者。另一困惑是此与《诗篇》138章“耶和华在高处,卑微者必看见”相矛盾。那么,“卑微”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如何呼唤祂;他,同样也会看见。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将彻底明白,他不需要知道任何事情,只需认识自己的真实的精神状态——也就是他不知道任何智慧,也不知道任何能帮助他的道德言语,他处于世界上最糟糕的状态。如果创造者不帮助他的话,他就迷失了。这是他唯一需要知道的——也就是他一无所知,他是所有人中最卑微的。如果他没有这种感觉,却认为还有比他更糟糕的人的话,那么他已经陷入了虚假,已经远离了创造者。
通过此,我们将理解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他该如何做才能知道如何呼唤祂并接近祂呢?他该学习什么才能知道呢?在这种状态下,他被告知不需要学习任何特殊的东西,只需努力走在真理的道路上,然后他就会有祈祷的对象,也就是为了必要品而非奢侈品,正如(诗篇,33)所写, ‘看哪,耶和华的眼睛看顾那些敬畏祂的人,看顾那些仰望祂的怜悯,要救他们的灵魂脱离死亡,在饥荒中使他们存活,’或者简单地说,他需要精神的生命。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经文:“耶和华靠近一切呼求祂的人”,毫无例外。而他所说的条件“凡以诚实的心呼求祂的人”,并不被视为特殊条件。但在孩子们之间,如果一个人叫另一个人,而他知道对方在说谎的话,他不会在意。但在这里,面对创造者,我们必须明白“真理”所指的事物是什么。一个人很难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理的状态,什么是虚假的状态,因为一个人无法看见真理。因此,他需要一位引导者(向导)来引导他,告诉他缺乏什么,拥有什么,甚至那些妨碍他达成真理的状态的多余之物是什么。
这就是“趁耶和华在的时候,要寻求祂;趁祂近的时候,要呼求祂”的意思。确实,当祂近时,我们就能找到祂。但“近”的地方指的是哪里呢?正如上面所说,“凡以真理呼求祂的人”。如果一个人从他的真实状态中呼求祂的话,他就能找到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