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看到祢的荣耀
Rabash 1985 年第 26 期文章
“他说:'求祢将祢的荣耀显给我看......那么,我就会把我的手拿开,而祢必看见我的背,却不能看见我的面'"(《出埃及记》第33章)。我们应该理解摩西的问题对我们的暗示,以及创造者就我们工作而言的回答是什么含义。
当一个人开始从事创造者的工作时,他渴望看到创造者的荣耀。也就是说,当创造者的光辉照耀着他,当他对托拉和诫命(Mitzvot)有了兴趣,并且渴望精神的时候,他就可以从事神圣的工作了。在那时,他知道自己正走在创造者的道路上,觉得自己高于常人,觉得整个大众都是世俗的,只有他知道和理解精神是什么。
众所周知,我们的先贤们说过(《Avot》第 4 章第 4 项):”亚夫内(Yavne)的儿子,拉比-莱维塔斯(Rabbi Levitas)说:’要非常非常谦卑’"。因此,他需要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些不足之处,这样他才能说自己很谦虚。但是,既然按照先贤的话去做是一种 Mitzva(戒律/善行),他就会自己放到超越理智的地方,并说:"当然,我还是不完整的"。
此外,还有一个 “后/背面的”(Achoraim)的时期,在那时,他对托拉和诫命的渴求并不强烈,他也不会感到缺乏,因为他并不渴求与创造者的 "粘附"(Dvekut)。在 “后/背面的”(Achoraim)状态下,一个人就能看清自己,也就是看清自己的真实处境,如果一个人仍然觉得自己高于其他人的话。在那时,他需要努力在变得谦卑上工作,承担起超越理智的谦卑的诫命,而当他看着别人时,别人正处于精神下降的状态,而他却处于上升的状态。事实证明,只有在 “后/背面的”(Achoraim) 状态下,他才能看清真相,但在 Panim [前面] 的状态下,他可能会自欺欺人。
然而,在 “后/背面的”(Achoraim)阶段也有很多甄别。如果一个人已经进入了真理的工作阶段,也就是进入了必须为了给予而工作的阶段,只有在那时,他才会开始感受到真正的 “后/背面的”(Achoraim)的状态。在那时,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下降时,他偶尔会接受到 “后/背面的”(Achoraim)的形象,虽然他在下降之前曾有过Panim [前面]的状态,但现在他看到了自己的下降。但现在,他看到自己对托拉和诫命、祈祷等没有任何渴望,他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个空虚的 Kli(容器),没有从创造者的工作中获得任何 "水分"。此外,他认为自己从未从事过神圣的工作,甚至不知道创造者的工作是什么。
有时,他陷入了黑暗之中,如果他开始对自己说,他必须开始工作,因为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目标是毫无意义的,他似乎是在对自己说一些新的东西,也就是他从未听说过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在那时,他对自己感到惊讶,他竟然会有这样的感觉—也就是他正处于一种从未从事过精神工作的初学者的状态—而在他的记忆中,还残留着一些他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总是属于先进者的回忆,突然间,他忘记了一切,而他的回忆就像在做梦一样。
由此可见,他只有在“后/背面的”(Achoraim)时期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状态。这就是 “你必看见我的背,而我的面,你却看不见 "的含义。那时,他就有了工作的空间,也就是请求创造者把他带到祂的面前,让他看到创造者的面容。在那时,他就会悔改: "直到知道奥秘的创造者证明他不会再回到愚蠢中去"。
《十个Sefirot的研究》的导言(第 53-54 项)中写道 “我们必须知道,以选择的方式遵守托拉和诫命的整个工作的问题主要适用于上述两种隐藏的天道的甄别。本-哈哈(Ben Ha Ha)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奖赏是根据痛苦而定的。由于祂的天道指引没有显露出来,所以不可能看到祂,只能隐蔽地看到祂的脸,也就是从背后看到祂。然而,当创造者看到一个人已经完成了他的努力,完成了他为加强对创造者的信念所做的一切选择时,创造者就会帮助他。然后,一个人就获得了开放的天道指引,也就是祂的面容(Panim)的启示”。
根据上文所述,真理之路的起点是在“后/背面的”(Achoraim)。这样做是为了让一个人为自己准备好 Kelim [容器],让创造者的光能够照到那里。此外, Kelim [容器]也是渴望。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进入“后/背面的”(Achoraim)的状态之前,并不知道他需要创造者的帮助,而是认为他可以靠自己达到完整,不需要创造者的特别帮助。
相反,他知道并相信,就像以色列的习惯一样,虽然一个人认为人是操作者是有道理的,但他仍然相信创造者会帮助他实现愿望。但在给予的工作中,一个人看到头脑告诉他,他无法达到给予的程度,但他宁愿坐着等待创造者帮助他。因此,只有这样才被视为需要创造者。这就是所谓的 Kli (容器)和 "渴望"。
真理之路被称为 Lishma[为了她],意思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创造者满足。在那时,身体的阻力就会向他袭来,它会辩解说它明白他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身体的容器,也就是爱自己。在那时,一个人开始明白,他不能违背身体的本性,那么他就需要创造者的帮助。这被认为是他已经有了 “Kli(容器)”,即渴望和需要创造者来满足他,在那时我们的圣人所说的 "一个来净化的人会得到帮助"(《光辉之书》,《诺亚》,第 63 项)就会在他身上发生。这是它的原话: “如果一个人来净化,他就会得到圣洁的灵魂的帮助。他得到净化和圣洁化,他就被称为'圣洁/神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他拥有 Kli(容器) 之前,一个人是无法获得光的。但是,一旦在他的心中确定了他需要创造者的帮助,他就会得到帮助,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当他想要净化却发现自己无法净化时,他就会从上面得到一个圣洁的灵魂,也就是与他有关的光,帮助他能够前进,打败他的接受的容器,以便他能够使用它们来给予创造者。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 "和平,和平,给到远方和近方 "这句话的含义了。"和平 “表示一个完全的争执,因为争执就像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应该总是用邪恶的倾向激怒善良的倾向"。拉希(Rashi)的解释是,他应该向它开战。一个人认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接近创造者时,他才是完整的,在他看来,他已经获得了 Panim[前面]。但当他觉得自己远离创造者时,他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走在完整的道路上。
在那时,我们就会说 "和平,和平",也就是创造者所说的和平,和平,就像《诗篇》第 85 篇所写的那样:"我要听耶和华所说的话,因为祂要对祂的子民和虔诚的人说和平的话,不让他们回转愚昧"。关于这节经文,我们必须相信,创造者会说 "和平",即使他(一个人)觉得自己远离创造者。这是因为谁让他看到自己现在比以前更远了呢?通常,当一个人增加了托拉和诫命,并希望在真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时,他就会开始感到自己离创造者很远。在那时,他就会发现自己走得更远了。
因此,根据 "一个诫命 "引发 "一个诫命 “的规则,他本应感到更近。然而,创造者通过向他展示真理拉近了他的距离,所以他会关注创造者的帮助。也就是说,创造者告诉他,没有创造者的帮助,一个人是无法赢得与邪恶的倾向的战争的。由此可见,在遥远的时候(也就是当一个人感到被移走的时候),也就是被视为“后/背面的”(Achoraim)的时候,就是接近创造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