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三个时间
Rabash 1985 年第 24 期文章
一个人在他的工作中应该甄别三个时间: 1)过去,2)现在(当下),3)未来。
"过去 "是指他开始创造者的工作时。在那时,他必须审视过去,也就是他现在想要承担天国重任的原因。也就是说,他必须仔细检查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是否足以让他从创造者的工作开始,直到 "你要昼夜思念祂 "的地步,这时他除了Torah之外别无他想,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除了Tora之外,没有什么值得思考的。
这一定是因为他感觉到了自己遇到了大的麻烦,并且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他为之而活着,他除了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之外一无所有。但是,要获得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一个人必须努力去摆脱爱自己。为了摆脱爱自己,他相信我们先贤们的话: “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Torah作为调料"
这就是迫使他日夜思考Torah的原因,否则的话,他就无法摆脱爱自己。由此可见,Torah的原因是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而使他有义务与创造者一起获得Dvekut(粘附)的理由必须不断更新,因为有许多人反对这个理由。身体每次都会提出新的问题,想要质疑这个理由。有时,它告诉他这很困难;有时,它又告诉他这不适合他,这给他带来绝望的火花;有时,它又给他的头脑和心带来异样的想法。
因此,我们必须审视过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始终审视最初唤醒他的那一原因。也就是说,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使他开始了创造者的工作,也就是说,他最初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达成 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也许是其他原因。在之后,因为 “从Lo Lishma’(不为她的缘故)’到Lishma’(为了她的缘故)’",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实现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
也可能恰恰相反,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实现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然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又获得了其他原因,使他有义务承担起Torah和 Mitzvot(戒律)的重担。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时刻审视迫使我们从事创造者工作的原因。这被视为必须向过去学习,指的是围绕创造者所有工作方式的原因。也就是说,原因被视为目标:根据目标的伟大和重要性,在那个程度上,一个人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
然而,"重要性 "的定义是不同的。关于重要性,这取决于一个人认为什么是重要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欣赏的是能带来自我满足的事物,也就是只与爱自己有关的事物。但如果目的是为了给予,一个人就会认为这是不自然的。
因为这一原因,如果原因不是真正的原因的话,他就不能走完全程,即实现Dvekut(粘附)。这是因为,当他发现自己不会得到自我满足时,他就会立即逃避这场运动,因为他之所以要遵守Torah和戒律,并不是为了给予,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因为这一原因,当他在工作中感觉不到自我满足时,他就不得不疏于工作,因为他看到自己感觉不到这将是对他的奖赏,因为他工作的全部基础都在Lo Lishma(不是为了她)上面。然而,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我们来到了Lishma(为了她),所以顺序是让他看到Lishma(为了她)的感觉,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创造者的利益,然后,他就迅速逃离了这场运动。
因此,一个人必须时刻审视自己的目标,即他的理由是什么。他必须始终牢记,目标是为了给予创造者。这样,当他被显示给予的感觉时,他就不会感到困惑,而是知道这很困难,因为这违背了他的本性。
只有现在,一旦他看到为了给予而工作是困难的时候,他才有从心底去祈祷的空间,因为他看到除了祈求创造者给予他力量之外,他什么也做不了。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审视过去,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真正的理由,迫使我们从事神圣的工作。
“当下(现在) "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一种甄别。一个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从事神圣的工作。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阿沃特》,第 1 章,论述 2)的那样:"他会说:'世界立足于三件事--Torah、工作以及善行'"。
"世界 "指的是 "人",因为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正如神圣的《《光辉之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让人存在,也就是让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感受并获得创造者的仁慈,他需要上述三样东西,因为人在被创造时就带有邪恶的倾向,也就是只为自己去接受的愿望。
对这种接受的愿望有一个 "限制"(Tzimtzum),即隐藏上层更高的丰富,因此,在一个人达到形式等同之前,当他的所有行为都只是为了给予时,就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喜悦和快乐。因此,我们需要Torah,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Kidushin, 30b)的那样:"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为它创造了Torah作为调料"。
工作被需要是因为工作就是祈祷。祈祷就是内心的工作。也就是说,既然一个人的心的根是接受的愿望,而他需要的是相反的愿望,也就是说,他想只愿意给予,而不愿意接受,因此,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反转它。
既然这违背了天性,他就必须祈求创造者帮助他走出这一天性,进入被认为高于天性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 "奇迹",只有创造者才能创造这一奇迹。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摆脱爱自己是一个奇迹的行为。
拉希(Rashi)对 “善行 "的解释是 “把钱借给穷人”。这比慈善施舍更伟大,因为接受者不会感到羞愧。此外,善行适用于富人和穷人,活人和死人,也适应于一个人的身体和一个人的金钱之间"。但慈善施舍正如经文所说:"善行大于慈善施舍。"正如经文所说:"耶和华的仁慈,对于敬畏祂的人,是从永远到永远的。""因为我说:'一个仁慈的世界必被建立',是要教导你们,世界是为仁慈而存在的。"
因为仁慈是从爱自己到爱创造者的出口,正如拉比-阿基瓦(Akiva)所说:”爱人如己,这是Torah的伟大规则。”在 "当下",我们应该看到上述三种甄别在他的当下运作。在那时,他还应将过去纳入 "现在",也就是他为之付出一切努力的目标。
"未来": 他需要看到未来,也就是他达成他的完整性的时候,他能够达成的东西。众所周知的是,Ohr Pnimi[内在之光]指的是照亮现在的东西,而 Ohr Makif环绕之光]指的是他在未来应该得到的东西。
通常,当一个人做一笔交易并投入大量资金时,肯定是为了赚大钱。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他买了很多货物的话,就是为了马上卖掉货物赚大钱。也就是说,商人是在集市上买的货。当他把货物带来时,镇上的人看到他带来了很多货物,他们都以为他很快就会租下很多店铺,以便马上把货物卖掉。但后来大家看到他把所有的货物都放在仓库里,不想卖了。然而,大家看到他虽然没有卖掉货物,却像发了大财一样高兴。商人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他们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毕竟你什么也没卖出去,也没赚到钱,那么,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他告诉他们说:"我买了很多便宜货,因为它们的价格下降了,而所有的商人都不愿意买。我买这些东西,是因为我通过计算知道,两年之后这些东西会很抢手,因为它们很稀有。到那时,我就发财了。因此,当我考虑到我的未来时,我很高兴,尽管目前我还没有赚到钱"。
因此,我们看到,如果未来在现在照耀的话,虽然他现在仍然一无所有,但这并不重要。相反,他可以为未来而感到高兴,就像为现在感到高兴一样。然而,正是当未来照耀着现在时,情况才会如此。在卡巴拉的语言中,这比看作是一个人他享受的是Ohr Makif环绕之光],意思是他享受的是未来的光。
也就是说,如果他看到了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尽管他还没有实现那一完整的目标,但如果目标的信心照亮了他的话,他就可以在现在享受,就像Ohr Makif环绕之光]照亮了他现在的Kelim(容器)一样。
巴哈苏拉姆(Baal HaSulam)对我们的圣贤们说过类似的话:"义人可以为未来作诗",意思是义人可以为以后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作诗。也就是说,他们相信自己最终会得到完整的奖赏,并以此为基础说诗歌,即使他们还没有达到完整。
在《光辉之书》(Vayelech,第 47 项)中提到了这个问题: “拉比-埃拉扎尔说:’以色列人注定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说诗,并打上信念的结,正如经文所写,'然后以色列要唱这歌。'这句话不是说'唱过了(过去式)',而是说'将会唱',意思是在未来"。由此可见,一个人应该从Ohr Makif环绕之光] 那里获得启示,Ohr Makif环绕之光] 来自未来,在现在之后,但需要将它引到现在。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都包含在当下(现在)之中。然而,邪恶的倾向的劝告总是与此相反,它的意思是将三个时间分割开来,使它们不能一起闪耀。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与邪恶的倾向背道而驰,并说:”它所说的肯定对我们不利,因为它的作用不是协助我们开展工作”。
"例如,第 11 篇文章(Tav-Shin-Mem-He)中写道,当邪恶的倾向对一个人说:”你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祈祷和学习Torah呢?毕竟,你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者。我可以理解其他人为什么要长时间从事Torah,诫命和祈祷,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者,但你不是这样"。这时,我们应该这样回答他 "恰恰相反,我是为创造者工作的,我不想听你的。"因为它想阻碍他的工作,意思是让他不要从事Torah和诫命。
之后,它又来争辩说:”你是义人,并且你的意图只是为了创造者。你和其他人不一样"。在那时,一个人应该对它说: “恰恰相反,我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为了创造者,我知道你所说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的利益,"因为它想用骄傲的过失来使他失败,而骄傲是最糟糕的事情,正如我们的圣贤们所说:"任何骄傲的人,创造者都会说:'他和我不能住在同一个居所'"。"因此,一个人无法决定走哪条路--也就是卑微之路还是伟大之路。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