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始,我是最后
Rabash 1985 年第 14 期文章
经文说:"我是开始,我是最后,除我之外没有其他上帝"。众所周知,在达成与创造者 Dvekut(粘附)目标的道路上,工作的顺序是先工作后给予。然而,根据一个人所接受的知识,教育方面的工作顺序实际上是Lo Lishma[不是为了她],正如迈蒙尼德所说(Hilchot Teshuva,第10章):"圣人说:'一个人应该始终从事托拉,即使是在Lo Lishma(不是为了她),因为他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来到Lishma[为了她]。’"因此,在教导幼儿、妇女和未受过教育的人时,只教他们出于恐惧/敬畏和回报而工作。在他们获得知识和许多智慧之前,一点一点地向他们传授这个秘密,让他们平静地习惯这件事,直到他们达成祂,认识祂,并以爱侍奉祂"。
因此,当一个人想走在通往与创造者Dvekut(粘附)的目标的道路上时,也就是以 "一切为了给予 "为目标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缺乏,也就是对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工作不满意。
在那时,他开始寻找工作中的另一种秩序,因为他所习惯的对托拉和戒律(Mitzvot)的从事是基于接受的愿望,即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但现在,他需要更换他建立整个人生秩序的整个基础,这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看到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状态是错误的,不能让他休息,除非他走出这种状态,进入 " Lishma(为了她) "的状态,否则他不会安宁。
然而,当他处于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状态时,是谁让他感到这仍然不是正确的方式,并因此他仍然远离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呢?当他看到其他人都在走这条路时,他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呢?另一个困难是,当他看其他人时,他看到的是比他更有才华、更能干的人。但他们满足于小时候接受的工作的顺序,那时导师只教他们在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上面工作,就像迈蒙尼德所说的那样。然后,他发现他自己虽然 "同甘共苦",却无法接受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状态。这时,问题就来了: “如果我在工作中真的没有天赋和能力的话,那么,我在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状态下的这种焦躁不安又从何而来呢?
答案是 "我是开始" ,也就是说,创造者给了他这个缺乏,这样,他无法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一个人不应该认为这是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达成的。而是相反,创造者说:”我是开始”,意思是 “我给了你第一个推动,这样你将开始走上真理之路。通过让你感觉到自己在真理方面的缺乏"。
然后,他开始等待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拒绝爱自己的本性,他的所有的工作和行为都只是为了给予。那时,他必须奉献出他所能支配的一切思想和资源,就像 "凡是你力所能及的,都要去做"说的那样。
之后,当他获得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 的奖赏时,他会认为这是通过他在托拉和诫命方面的劳动,以及通过战胜他的爱自己的本性获得的。他认为,只有通过他的工作,只有他非常坚持不懈,只有他有力量充分利用他的机会,这才给了他这些丰富,并且他获得了他所接受的回报。
这节经文是这样说的 "我是最后。也就是说,我是开始,给了你们缺乏,我也是最后,也就是说,我给了你们缺乏的填充"。缺乏被称为 "容器"(Kli),填充物被称为 “光"。因为没有Kli(容器), 就没有光,所以首先要制造Kli(容器),然后再把丰富的东西倒入Kli(容器)。这就是为什么创造者先给予Kli(容器),称为 "我是开始",然后再给予丰富,称为 "我是最后"的原因。
通过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一个人在工厂里从事的身体工作与一个从事精神工作的工作者之间的区别。通常情况下,不工作的工人得不到报酬。但是,如果他不工作的话,也不会受到惩罚。
相反,在精神工作中,一个不工作、也就是不遵守托拉和戒律的人则会受到惩罚,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阿沃特》,第 5 章)的那样:"世界是用十句话创造出来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世界本可以用一句话来创造出来。然而,为了报复破坏世界的邪恶者,它是用十句话创造出来的;为了给维持世界的义人一个好的回报,它是用十句话创造出来的"。
这在之前的那些文章中已经解释过,但问题的要旨是,"复仇邪恶者 “的意思是,邪恶者在他们的一生中会遭受苦难。这意味着,当他审视自己的邪恶,也就是审视自己的接受的愿望时,如果他看到自己为接受的愿望所做的一切并不能满足他今生的需要,而且他看到并感受到了今生的不愉快,那么,他就会因此而接受一种Kli(容器)和精神上的缺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不愉快促使他去寻找一个可以获得生命的地方。
因此,他因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而遭受的惩罚并不是对他没有走在创造者的道路上的报复,也不是他必须为创造者工作。相反,这是对他的帮助--也就是他正在被推向幸福和富足。
因此,他看到邪恶者遭受的惩罚,就需要感受邪恶者遭受的痛苦。这就是《诗篇》第 94 篇中所写的 "耶和华啊,你所责罚的人是幸福的 "的含义。这意味着,当他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行时,他所感受到的痛苦被视为创造者给了他一个Kli(容器),也就是 "我是开始"。
然而,祂不会让走在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 "道路上的人感到痛苦。相反,只有 "耶和华所爱的人,祂才告诫他"。这被视为感受到沉浸在爱自己的本性中的邪恶者的滋味,从而将他从虚假的道路推向真理的道路。
由此可见,当一个工人在身体上不工作时,他是没有报酬的,但他不会因为不想工作而受到惩罚。但在精神方面却不是这样: 如果他在工作中无所事事的话,他就会受到惩罚,就像我们的圣人们所说的那样,"复仇邪恶者",在这里,这并不被视为受到惩罚,而是被看作是提升到正确的道路上。这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改正。
这意味着改正有两种方式: 1)托拉之路,2)苦难之路。然而,这并不被视为一种惩罚,而是一种改正,因为正是通过痛苦对他进行改正。
在之后,当他有了被称为 "给予的容器 "的Kli(容器) 时,以前他只有自我接受的愿望,现在他接受了一种愿望,这意味着他期待创造者给予他被称为 "给予的愿望 "的Kli(容器)。当他拥有 "给予的愿望 "的Kli(容器) 时,他就会接受创造物思想中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所谓的 "善待祂的创造物"。这就是 "我是最后 "的含义,它指的是填充,即他以前所缺乏的,现在祂填补了他所有的缺乏。
然而,这只是就私人的天道而言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人自己来说,他应该说一切都取决于他自己,因为只有根据他在工作中战胜自己的情况,他才能接受他被创造的目标的奖赏。这被视为一个人必须相信奖励和惩罚的天道中的奖赏。同时,一旦他完成了他的工作,他就必须说,一切都在私人的天道之下,正如对 "我是开始,我是最后 "的解释中所说的那样。
关于一个人应该达成的目标这件事,他应该知道,最重要的是将他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瞄准利什玛(为了她),就像经文所写的那样:”凡被我的名字称呼的一切,都是我为我的荣耀而创造、制造和塑造的”。我们应该理解 凡被我的名字称呼的一切,都是我所创造的 "这句话的含义。难道创造者自己没有为了祂的荣耀而创造那些没有被称为 "我的名字 "的东西吗?我们还应该理解 "因我的名被称为 "的含义。
我们应该把 "凡被我的名字称呼的一切 "解释为他对待创造者的关系,就像经文中所说的 "以色列,祢的子民 "或 祂的子民以色列",意思是他与创造者的关系。这时,他必须与创造者在形式上等同,就像经文所写的那样:"祂怎样仁慈,你也怎样仁慈。"这意味着他的意图只是为了给予创造者,他的一切行为只是为了创造者的荣耀,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利益。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凡被我的名字称呼的一切"。也就是说,谁与我有关呢?这些人说,整个创造只是为了祂的荣耀,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一个人就能将自己与我联系起来,并处在被称为 “祂的子民,以色列 "或 "以色列 "的集体中。那时,一个人就能感受到 “祂以爱拣选了祂的子民,以色列"。
因此,一个人应该获得一种缺乏,也就是感觉到他需要创造者的帮助,以达成 "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创造者"。然后开始工作 Lishma(为了她) 的顺序,然后他就会接受回报,就像拉比梅尔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