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什么样的托拉和诫命能净化心呢?
Rabash 第 8 篇文章,1984 年
问题:为了获得奖励而遵守托拉和诫命也能净化心吗?我们的圣贤们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这意味着它确实能净化心。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目的/意图是为了不得到奖赏,那么他的心就会得到净化;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得到奖赏而工作的话,那么他的心也会得到净化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光辉之书》一书的导言"(第 44 项)中写道:”当一个人开始从事托拉和诫命时,即使没有任何意图,也就是说没有爱和敬畏,就像侍奉国王时应该的那样,即使是在'不是为她的缘故'(Lo Lishma)的时候,心里之点也会开始成长并显示出它的活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诫命不需要意图,即使是没有意图的行动也能净化一个人的接受的愿望,但只是在第一个程度上,即所谓的 "静止"的程度。只要一个人净化了接受的愿望的静止的那一部分,他就会逐渐在心中建立起 613 个点的器官,这就是 Nefesh de Kedusha(神圣的静止)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甚至是 '不是为她的缘故'(Lo Lishma)遵守托拉和诫命,都能净化心。
问题 :不是为了获得奖赏而遵守托拉和诫命的道路是否只属于少数人呢?还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走这条不是为了获得奖赏而遵守托拉和诫命的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他们将获得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的奖赏呢?
答案:可以: 虽然只有人才有接受的愿望,但这一愿望是在创造之初产生的,灵魂会对其进行改正,使其成为给予的愿望,也就是说,通过遵守托拉和诫命,我们会将接受的愿望转化为给予的愿望。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会得到这种改正,因为每个人都会得到这种改正,而不一定是少数被选中的人。
但由于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有些人进步得更快,有些人则更慢。但正如"《光辉之书》一书的导言"(第 13、14 项)中所写的那样,最终,每个人都会达成完全的完美,正如经文所写的那样,"被遗弃的人不会被祂遗弃"。
不过,在开始学习遵守托拉和诫命时,还是要从不是为了她的缘故(Lo Lishma)开始。这是因为一个人在被创造时就有接受的愿望;因此,他不会理解任何不能给他带来自我利益的东西,他也永远不会想要开始遵守托拉和诫命。
正如Rambam(麦蒙尼德)所写的(Hilchot Teshuva,第 10 章):“圣贤们说,’一个人应该始终从事托拉,即使是'不是为了她的缘故'(Lo Lishma),因为从’不是为了她的缘故'(Lo Lishma),一个人会到达’为了她的缘故’(Lishma)'。'因此,在教导儿童、妇女和大众时,只教导他们因敬畏,并为了获得回报而工作。当他们获得知识和许多智慧时,这个秘密才会一点一点地向他们揭示。使他们平静地习惯于此,直到他们达成祂,并以爱侍奉祂"。因此,从Rambam(麦蒙尼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应该达成利什玛,但区别在于时间。
问题: 如果一个人看到并感觉到自己走的是一条通往Lishma(为了她的缘故)的道路,他是否应该试图影响其他人,使他们也走上正确的道路上呢?
答案:是的: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就好比一个宗教人士在审视一个世俗的人一样。如果他知道自己可以改造他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改造他,因为诫命规定 "你一定要责备你的朋友"。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说你应该告诉你的朋友,一个人可以走更好的路,只要你的意图仅仅是诫命。但有很多时候,一个人斥责另一个人只是为了支配对方,而不是为了 "责备你的朋友"。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走上真理之路,这就造成了正统派与世俗派之间、立陶宛派与哈西德派之间以及哈西德派自己之间的纷争。这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在试图说服对方走上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