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把强者交到弱者手中”在工作中的含义
Rabash 1991 年第 13 期文章
这是工作的顺序: 当一个人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者,也就是希望自己的行为是为了给予而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时,这是不符合自然本性的,因为人在被造时就有一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接受的愿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赋予的工作是放弃爱自己,只为创造者而工作。
为了能够完成这一摆脱爱自己的支配的工作,我们被赋予了 "爱邻如己 "的 Mitzva(戒律/善行),正如拉比-阿基瓦(Akiva)所说,”这是托拉中的一条伟大法则”。正如《托拉的给予》一文所解释的那样,通过它,我们将摆脱为自己接受的愿望的支配,这样我们能够为创造者而工作。
关于 "爱邻如己",我们应该做出两种解读:
1. 字面的意思是人与他的朋友之间。
2. 在人与创造者之间,正如我们的先贤所说(《米德拉士拉巴》,《耶特罗》,27:1),”不要离开你的朋友和你父亲的朋友"。"你的朋友 "就是创造者,因为经文写道:"为了我的兄弟和朋友们",这可以解释为创造者称他们为 "兄弟 "和 "朋友"。由此可见,"爱邻如己 "指的是像爱自己一样爱创造者。
这样看来,"爱邻如己 "有两种甄别:
1) 我们应该说,作为一种治疗。换句话说,一个人之所以必须爱他的朋友的原因,只是因为通过爱朋友,他也能去到爱创造者,正如《托拉的给予》一文所介绍的那样。因此,就像爱朋友一样,当一个人想要粘附朋友时,他会选择与谁连接。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为自己选择朋友时,他会寻找那些具有良好品质的人。
同样,当一个人想爱创造者时,他应该努力看到创造者的伟大和重要性。这样才能唤起一个人爱创造者。如果因为一个人心中的邪恶诽谤创造者而无法看到创造者的伟大和重要的话,一个人就必须祈求创造者的帮助,以获得战胜邪恶的力量,并超越理智地说:"我要相信创造者的伟大和重要,这样我才能爱祂。"正如经文所写的:"你要尽心、尽灵、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换句话说,爱朋友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目标就是爱创造者。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的先贤所说的 "拥有托拉和正确的行为是好的,因为在这两方面的劳作都能减轻罪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劳作于正确的行为(这是人与朋友之间的工作)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一个人可以爱上被称为 "托拉 "的创造者。托拉的精髓在于,通过 "托拉",一个人与 "托拉 "的给予者建立了联系。我们的先贤们说过:"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的调料'"。也就是说,通过作为调料的托拉,一个人可以达成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这被视为 "改造他"。
这就是 “在两者中的劳动,减轻罪过"的含义。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人与他的朋友、以及人与创造者之间的劳作,也就是通过在托拉中的努力,可以减轻罪过。也就是说,从知识善恶之树延伸出来的罪过,通过两者得到了改正。
经文写道(诗篇 33,《欢喜......你们这义人》):"看哪,耶和华的眼睛向着敬畏祂的人,向着等候祂怜悯的人;拯救他们的灵魂脱离死亡,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我们必须理解 "耶和华的眼睛[特别]注视敬畏祂的人 "是什么意思。毕竟,创造者的眼睛无处不在。我们必须相信,创造者作为行善的善者,以私人的天道注视着整个世界,而不一定只是那些敬畏祂的人。
我们应该从 "通过祢的行为,我们认识祢 "的角度来解释我们所说的创造者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只有敬畏创造者的人才能感受到创造者的眼睛在注视着整个世界。换句话说,只有那些敬畏创造者的人才能感受到,创造者以 "善者只行善 "的身份在私下里注视着这个世界。至于世界上的其他人,由于他们无法获得创造者作为 "善者只行善 "的天道,所以他们的天道被掩盖了。
在《光辉之书的导言》(第 138 条)中写道:”只要接受者还没有完成,他们就无法接受祂的全部仁慈,而祂在创世之初就为我们设想了这种仁慈,那么,天道指引就必须以善恶的形式出现"。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的接受的容器中充满了自我的接受,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天道是好的只做好的。相反,只有那些 "等待祂的仁慈 "的人,才能看到创造者的眼睛,看到祂的天道指引是好的只做好的。这是因为,"祂的仁慈 "意味着他们渴望从创造者那里获得 Hesed[仁慈]的品质--也就是给予的品质--这就是所谓的 "等同形式",也就是所谓的 "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
因此,当他们得到给予的奖励时,他们接受的容器就不再是垃圾。这时,他们会得到 "耶和华的眼睛 "的奖赏,感受到祂的天道是一善和行善的指引。但是,那些不希望获得 "Hesed(仁慈) "品质的人,也就是不希望获得 "给予的容器 "的人,则会受到善与恶的影响。
但是,创造者把被称为 "给予的容器 "的 Hesed(仁慈,第二天性)赐给了谁呢?不是每个人。有许多人在等待创造者的怜悯,等待创造者给予他们 Hesed (仁慈)的品质。然而,创造者不会把被称为 "给予的容器 "的 Hesed (仁慈)赐给那些认为 Hesed (仁慈)只是一种补充的人,也就是说,那些认为自己是完整的,需要创造者把 Hesed (仁慈)的品质作为一种很好的补充的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那些有Kelim[容器]来填充的人才能从上面得到。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真正的缺乏,就不可能填充。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呢?正是当一个人不要求奢侈品,而是要求必需品时。那么,在那时,一个人就会得到,因为奢侈品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缺乏。
当经文写道:"耶和华的眼睛向着敬畏他的人,向着等候祂的怜悯的人 "时,上述等候祂的怜悯的人是谁呢?也就是说,他们渴望创造者给予他们 "Hesed(仁慈) "品质的目的是什么?正是这些人认为他们需要Hesed(仁慈)的品质,"将他们的灵魂从死亡中解救出来"。
换句话说,正是这些人希望与创造者实现 "Dvekut",粘附 "生命的生命"。否则,如果没有 Dvekut(粘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等同于死人,正如我们的圣贤们所说:”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死人’”。因此,他们请求创造者将他们从死亡中解救出来,因为形式的差异使他们与生命的生命(源头)相分离。
与创造者的 "粘附"(Dvekut)被视为生命,正如经文所写,"但你们这粘附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的人,今日个个都是活的"。由此可见,他们之所以要求 "Hesed(仁慈) "的品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 "邪恶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被称为'死人'",创造者正是给了他们 "Hesed(仁慈) "的品质,即给予的容器。
经文写道:"将他们的灵魂从死亡中解救出来",意思是他请求创造者给予他 Hesed(仁慈) 的品质是为了 "将他们的灵魂从死亡中解救出来",这就叫做 "缺乏",也就是可以接受填充的 Kli [容器]。但是,那些把创造者的帮助当作奢侈品的人,并没有真正的 Kelim(Kli 的复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创造者给他们 Kelim(容器) "把他们的灵魂从死亡中解救出来",而只是把它当作奢侈品。
因此,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与接受的容器呆在一起。他们没有觉得自己玷污了 "Kelim(容器)",也不觉得在 "Kelim(容器) "中加入 "Kedusha(神圣)"是不可能的,因为 "Kedusha(神圣) "和自我的利益是对立的。
因此,只有那些明白如果他们不能进行给予,他们就会与 "生命 "分离的人,才会请求创造者给予他们给予的力量。这是第二天性,就像巴哈苏拉姆说过的那样,创造者赋予了人第一天性,即接受的愿望,因此一个人自己不可能将第一天性转变为第二天性。相反,只有创造者才能做到这一点。
正如我们的圣贤们在逾越节哈加达[逾越节叙事]中所说的那样,"耶和华把我们从埃及带出来,不是靠天使,不是靠撒拉弗,也不是靠使者,而是靠创造者自己"。
然而,一个人何时才能得到创造者将他从埃及的统治,也就是为自己接受的愿望中解救出来的帮助的呢?恰恰是当一个人有真正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的时候。因此,如果一个人希望与创造者一起实现 “Dvekut”(粘附),他就会因需要而得到帮助。换句话说,他应该感觉到自己的缺乏,意思不是缺乏完整性,而是缺乏生命,因为他身上的邪恶是如此之多。因此,上天会告诉他,他是个罪人,正如《光辉之书》中写道:"或者让他知道自己的罪"。它问道:"是谁让他知道的?" 答案是:"创造者让他知道他犯了罪"
这意味着,创造者让他知道了他与创造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他确实对一种Kedusha(神圣)的生命有真正的需要。这样,一个人就会请求创造者帮助他,赋予他给予的愿望,因为他缺乏生命。然后,既然他已经有了真正的需要,创造者就会赋予他给予的愿望,也就是第二天性。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这样解释(《有关奇迹》):”祢,以祢的伟大的仁慈,已经把强者交在弱者手中,把多数人放在少数人手中,把不纯洁的人放在纯洁的人手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还没有看到自己是多么的软弱,身上的罪恶是多么的多,自己是多么的不能战胜自己,自己是多么的不纯洁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得到从上而来的填充的。这是因为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 "Kli(容器) "来接受填充,这与 "Kli(容器) "的缺乏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经文写道:"因为你们是万民中最少的"。换句话说,"耶和华没有把祂的爱放在你们身上,也没有因为你们比任何民族都多而拣选你们,因为你们是万民中最少的"。因此,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比整个世界都不如时,创造者就会特别在卑微的状态下拣选你,把你从埃及的统治中解救出来,就像经文所写的那样:"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作你的上帝"。
在《哈努卡(光明节)之歌》中写道:”耶和华啊,我要赞美祢,因为祢使我升高,不让我的敌人为我欢喜”。我们必须明白谁是大卫的敌人,对此大卫说:"没有让我的敌人嘲笑我"。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众所周知,大卫被认为是 Malchut,意思是天国。也就是说,创造物应该承担起天国的重担,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奖赏,而是因为 "祂是伟大的,是统治者",而不是为了自我的利益。
但是,整个世界都在抵制这一点,讨厌为创造者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因此,”Kedusha(神圣)”完全是为了给予,也就是为了创造者的利益,正如经文所写,"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是圣洁的"。因此,创造者只给予创造物,创造物也应给予创造者,因为这被称为 "形式 等同",被视为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
这样看来,所有只为自己而不为创造者工作的人都被称为 "创造者的敌人",即天国的敌人。并因此,他们被称为 "大卫的敌人",这就是大卫所说的 "没有让我的敌人嘲笑我 "的含义。
整体来说,只有两种甄别可言: 1)创造者,2)创造物。换句话说,创造者创造创造物是为了给他们带来快乐和喜悦,正如经文所写,“祂的愿望是善待祂的创造物”。在知识善恶之树之罪之前,亚当-哈里顺(第一人)的Neshema(灵魂)是完整的,因为那时他有来自BYA的Neshema(灵魂)和来自Atzilut的Neshema(灵魂)。只有在犯罪之后,他的NRN才离开,只剩下Nefesh。
然后,他必须忏悔,唤醒掉落在 "Klipot(壳) "的所有的 "Kelim(容器)",使它们与 "Kedusha(神圣) "重聚,也就是说,再次粘附 "Kedusha(神圣)",以便给予。这就是所谓的 "悔改"[希伯来语--"回归"],《光辉之书》中写道:"Hey 应回归 Vav"。
“Hey”指的是 "Malchut","Malchut "以 "接受 "为目的,所有的灵魂都从 "Malchut "延伸出来。这就是为什么 Malchut 被称为 "以色列的集聚集",它包含了所有的灵魂。Malchut上面有一个改正,改正她的工作变得为了去给予。这一工作归创造者,他们通过从事托拉和戒律(Mitzvot)的工作,使每个人在Atzilut的Malchut的灵魂之根进行工作。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造成了上面的统一,被称为 "创造者和祂的 Shechina[神性]的统一",意思是被称为 Shechina(神性) 的 Malchut 与被称为 "HaVaYaH 的 Vav "的 ZA 的统一。这就是《光辉之书》中所说的 "悔改 "的含义,也就是"Hey应回到 Vav"。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甄别三种情况: "一"、"独特 "和 "统一"。在《十个 Sefirot 的研究》(第一部分,第 1 项)中写道:"'一'表示祂是形式均匀等同的。独一无二表示从祂延伸出来的东西,在祂里面,所有这些多重性都是独一的,就像祂的本质一样。而统一则表示,虽然祂影响着许多行动,但所有行动都是由单一的力量操作的,它们都以独特的形式回归和统一"。
“一 ”的意思是祂是形式均匀等同的,也就是说祂创造万物时只有一个愿望—为祂的创造物造福。独一无二 "的意思是,虽然我们看到祂有许多行为,即好的和坏的,也就是说,祂看起来是在做好事和做坏事,但祂之所以被称为 “独一无二”,是因为祂的各种行为都只有一个结果--做好事。由此可见,祂在每一个行为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所有行为中都不会改变。在每一个行为中,都有一个单一的形式--行善。
一个人必须相信这一点。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觉得这个行为来自创造者,而且不是一个有利的行为,他也应该相信这个行为会让他获得善。这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即使不理解,也要相信是这样,并为此感谢创造者。
我们的先贤们说过:"一个人应该为坏事祝福,就像为好事祝福一样"。换句话说,一个人必须相信这是为他自己好,否则创造者不会让他感受到这些状态,因为创造者的愿望是为祂的创造物造福,这就是创造的思想。
"统一 "是指,一个人已经看到了所有的独特性都采用了 "唯一 "的形状,这意味着他已经看到了每一个坏的东西都得到了属于它的好的东西。一个人只有在改正了他的 "Kelim(容器)",使其为了给予而工作之后,才会得到 "统一 "的奖赏。到那时,一个人就会因创造的目的而得到奖赏,而创造的目的就是一切美好。
这就是《为大卫开辟居所》一诗中所写的含义。“房屋的开辟 ”指的是圣殿。在工作中,一个人的心应该成为创造者的圣殿,正如经文所写的那样,”他们要为我为造一座圣殿,使我住在他们中间"。一个人应该得到神性的显现的赏赐,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仁慈者需要的是心",意思是创造者需要的只是人的心,以便给他祂想要给他的东西。
而当一个人因成为统一而得到奖赏时,他就会看到自己因建造圣殿而得到奖赏。大卫说:"耶和华啊,我要赞美祢,因为祢使我升高,不让我的敌人为我欢喜"。这意味着,所有阻碍Kedusha(神圣)的敌人--也就是自我接受的愿望--创造者都将他从所有敌人手中拯救出来,他得到了进入Kedusha(神圣)的奖励。这就是 "耶和华啊,祢使我的灵魂从阴间复活;祢使我活着,使我不至于堕入深渊 "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说(在《我们的祖先的帮助》中):"祢是开始,祢是结束;除了祢,我们没有救赎和拯救的王"。我们还说:"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前,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后,祢在今世,祢在来世"。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与创造者的伟大有关。然而,这句话在工作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众所周知,工作的顺序是,一个人必须改正他的接受的容器,以便有力量为了给予做一切事情。一个人应该竭尽全力,尽其所能。在那时,他就会去到一个决定,如果没有创造者的帮助的话,他就无法摆脱为自己接受的愿望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 "救赎",当他从埃及的流放中走出来,也就是摆脱对接受的愿望的控制。
每个人都明白,救赎是创造者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看到自己完全不可能摆脱在埃及的流放。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怎么会知道,摆脱接受的愿望的流放完全取决于创造者,而非,一个人自己所能做到的呢?
答案是,在他看来,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所有事情,但却没有离开他的接受的愿望一寸。相反,他看到,自从他开始工作以来,为了达到他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创造者的程度,现在他的看法完全不同了--他在退步!
换句话说,他看到自己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浸在爱自己的本性之中。因此,当一个人获得救赎、摆脱流放时,他会说,只有创造者才能将以色列人从埃及解救出来,这意味着救赎属于创造者。
然而,进入流放地,即屈服于接受的愿望的支配,这当然属于一个人自己。换句话说,一个人无法战胜自己的接受的愿望,这是人的过错。因此,一个人是自己进入流放的。
对此,经文告诉我们,这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尽管一个人应该说:"我不为我,谁会为我?"也就是说,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决定,但一个人仍然应该相信,一切都在天道的掌控之下,也就是说,一切都取决于创造者。经文说,"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前"。众所周知,Olam[世界]一词源于He'elem[消失]和隐藏。我们应该知道,关于流放,有两种甄别:1)当一个人没有感觉到有消失和隐藏时;2)当一个人感觉到他自己处于消失和隐藏的状态时。
这就是 "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前 “这句话的含义。换句话说,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处于隐藏状态,这是创造者做的。这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因为在一个人能够改正他身上的邪恶之前,必须先改正看不到坏的一面。因此,创造者创造了这样一个状态,也就是一个人进入消失和隐藏状态之前的状况。
这就是 "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前 "的含义,即在隐藏被创造出来之前。之后,一个人进入消失和隐藏的状态。一个人进入这种状态,恰恰是根据他在托拉和戒律方面的努力,以达成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给予的程度。
这就是 "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后 "这句经文的含义。因此,一个人进入消失和隐藏的状态的事实是从祢那里来的。这就是 "祢在世界被创造之后 "的含义。在他已经被流放之后,然后救赎来了,这就是 "祢是开始,祢是结束"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