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 “以扫(Esau)和伊实梅尔(Ishmael)的子孙们不愿接受托拉”是什么意思?
Rabash 第 36 篇文章,1990 年
《光辉之书》(Balak,第 138 项)中写道:"当创造者要把托拉赐给以色列人时,他去邀请以扫(Esau)的子孙,他们没有接受,正如经文所说:'耶和华从西奈(Sinai )来,从西珥(Seir )降临到他们身上',意思是他们不想接受托拉。祂去到了伊实梅尔(Ishmael)的子孙那里,并且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它,正如经文所说:'从帕兰山(Mount Paran )显现'。既然他们不愿意,祂就回到了以色列"。
《光辉之书》(Balak,第 140 项)中说:"拉比-希蒙对他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耶和华从西奈(Sinai )来到,从西奈(Sinai )来到并启示给他们。''从西珥(Seir )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意思是,从西珥(Seir )居民所说的,他们不愿意接受的话中,它为以色列人显示了出来,并为他们增添了许多光和爱。同样,他从帕兰山(Mount Paran )向以色列人显现和显示,从帕兰山(Mount Paran )的居民所说的他们不愿意接受的话中,从中给以色列人增加了额外的爱和光,就像它应该的那样'"。
“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说因为以扫(Esau)和伊实梅尔(Ishmael)的子孙拒绝接受托拉,就给以色列增加了额外的爱和光呢?似乎没有人愿意接受《托拉》,只有以色列人拯救了这一天,这就是为什么祂为以色列人显明,为他们增添了更多的光的原因。否则,以色列似乎就没有了更多的爱和光。
在物质世界,我们可以说,有时一个人想给别人一些好东西,但却没有人愿意去接受,这让他很痛苦。因此,有人同情他,接受了他的东西,然后这个人就爱上了接受他的东西的那个人。但是,对于创造者而言,怎么能说创造者给予以色列的额外的爱和光是因为以扫(Esau)和伊实梅尔(Ishmael)的子孙们不想接受托拉,而以色列确实接受了呢?
要在工作中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记住,在工作中,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正如《光辉之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由所有七十个民族组成,包含以扫(Esau)的品质、伊实梅尔(Ishmael)的品质以及以色列的品质"。我们知道,以色列的品质在世界七十个民族的管理下被流放,世界各民族总体上被称为 "为自己接受的愿望",而以色列则被称为 "给予创造者的愿望"。
众所周知,有两种甄别:
1)创造的目的,即造福于创造物,让创造物接受喜悦和快乐。创造者给予创造物快乐和喜悦的愿望,意味着创造物无论在哪里看到可以享受快乐的东西,都会立即渴望接受那一快乐。这就是所谓的 "创造者创造的 Kli(容器)”,正如经文所写:"上帝所创造了的东西"。
2) 对创造的改正。然而,还有一个创造的改正的问题,即为了避免羞耻,进行了一次改正,在限制之后,就不可能直接用创造者创造的 Kli(容器)(被称为 "为自己接受的愿望")来接受了。相反,一个人必须像创造者一样创造一个新的 Kli(容器),即 "给予的愿望",创造者的愿望就是给予祂的创造物。同样,创造物也必须创造这种 "愿望",否则创造者想要给予创造物的喜悦和快乐就会被掩盖和隐藏起来。这就是 "上帝所创造的去做 "这句话的含义,"上帝所创造的东西 "指的是接受的愿望,"做 "指的是创造物必须做的事情,也就是给予的愿望,创造物没有这种愿望,他们必须创造这种愿望,这样他们才会有给予的愿望。
我们不禁要问:创造者所创造的,是为了自己接受的愿望,怎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呢?怎么可能取消创造者的工作,即 "接受的愿望",而做相反的事情呢?一个人的行为似乎与创造者背道而驰?
答案是,一个人无法撤销创造者创造的 "接受的愿望"。因此,为什么要求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者,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的自然本性?
然而,还有光和 Kli(容器)的问题。Kli(容器)被称为 "愿望",愿望被称为 "缺乏",而 "光 "则是对缺乏的填充。规则是 "没有 Kli(容器),就没有光”。因此,创造物必须为自己提供 Kli(容器),也就是缺乏,因为有一条规则规定,任何缺乏都只与创造物有关,而与创造者无关。
因此,创造物必须采取行动,想方设法在自己身上找到缺乏,也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创造者,但他们做不到,所以创造物看到并感受到了这种缺乏,也就是他们自己无法获得给予的愿望。
然而,要想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获得给予的愿望,创造物必须首先自己努力。否则,它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无法获得这种缺乏呢?然而,我们不禁要问的是:谁需要这种 "一个人无法靠自己获得给予的愿望 "的意识呢?
答案是一个人自己需要这种意识。否则,他就不会请求创造者去帮助他,因为他会认为他有时间做一切事情来实现给予的愿望,因为他有能力做一切事情来实现给予的愿望,只要他愿意。
因为这一原因,一个人首先必须自己努力尝试去获得给予的愿望,然后才能进行恳切的、发自内心的祈祷,即真正需要创造者的拯救,也就是创造者会赐给他这种愿望,让他为创造者做一切事情。
我们可以据此来解释在(诗篇 119)中所写的内容:"那些珍惜祂的见证,全心祈求祂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必须理解他所说的 "珍惜祂的见证的人有福了 "与 "全心全意祈求祂的人 "之间的联系,"珍惜祂的见证的人有福了 "指的是他们遵守托拉中的 Mitzvot(戒律/善行)。如上所述,我们必须有需求,才能感觉到自己缺乏给予的愿望。在我们获得这种需求之前,也就是说在我们获得给予的愿望之前,我们就不适合接受创造者想要给予创造物的喜悦和快乐。
然而,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这种缺乏呢?我们被告知,遵守托拉的戒律可以让一个人意识到,他必须获得给予的愿望。也就是说,通过遵守托拉和戒律,当一个人希望通过遵守托拉和戒律来接近创造者,也就是实现被称为 "等同形式 "的 Dvekut(粘附)时,这就能让他感受到缺乏给予的愿望。经文写道:"珍惜祂的见证的人是幸福的",意思是这会让他感到缺乏,之后他就能请求创造者给予他这种缺乏。
这就是 "全心全意祈求祂的人 "这句话的含义,意思是之后他就可以要求创造者全心全意地给予他,也就是赐给他给予的愿望,这样他为创造者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全心全意的。因此,通过遵守托拉和戒律,他将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可以要求创造者给予他 "用他所有的心 "的品质,也就是说,这将是为了创造者。换句话说,他要求创造者给予他 "用他所有的心"的愿望,因为这是他遵守托拉和戒律所要求的唯一回报。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工作是为了获得一种缺乏和需求,创造者会给他一种给予的愿望,而不是创造者在创造他时给予他的接受的愿望,因为这样他就会得到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 "的奖励。因此,虽然他要求的愿望与创造者给他的愿望不同,但创造者希望这样。巴哈苏拉姆(Baal HaSulam)说过,创造者说:"我的儿子们打败了我",因为他们想要的愿望与创造者给他们的愿望不同,也就是说,他们要求创造者给他们的愿望与创造者最初给他们的愿望不同。
然而,创造者赋予的 "从无到有 "的接受的愿望是整个创造物的轴心。然而,接受的愿望必须经过改正,这就是所谓的 "创造的改正"。也就是说,创造物被称为 "为自己而接受的愿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给予的意图。因此,最终,接受的愿望依然存在,但却获得了给予的目的的改正。
因此,我们应该问:根据上文所述,当一个人开始要求创造者给予他给予的愿望,即能够为了创造者而做所有的事情时,为什么创造者不按照这个人的要求和请求给予他给予的愿望呢?在工作的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想要走在获得给予的愿望的道路上时,他发现自己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后退。也就是说,当他为了得到奖赏而工作时,邪恶在他身上显现得比在他身上显现得更强烈。
问题是,我们必须知道,给予的愿望只是创造的改正,而不是创造的目的,因为创造的目的是,祂的愿望是对祂的创造物行善,也就是说,让创造物接受喜悦和快乐。因此,如果创造者立刻给他们想要的东西,也就是给予的愿望的话,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因为他们是在给予创造者,并与创造者 Dvekut(粘附)一起,那么他们还需要什么呢?就他们自己而言,他们什么也不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渴望怜悯",而他们没有从创造者那里接受任何东西的需要,因此,创造者创造的目的,也就是创造者给予他们的愿望,就不会被触及和实现。
但创造的目的,也就是目标,众所周知,一切都是根据目标而不是根据手段来计算的,因为给予的愿望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所以如果他接受了给予的愿望,他就会满足于此,而目标就会像一块未翻过的石头一样,因为没有人会需要它,因为他们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了满足。
这就是《圣人的果实》一书(第一卷,第 118 页)中所写的: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灵魂注定要获得全部 620 个神圣的名字,也就是它的全部的程度(身量),这比它来之前要多 620 倍。它的身量体现在 620 项戒律中,托拉的光被穿着在这些戒律中,创造者则体现在托拉的集体的光中。由此可见,'托拉、创造者和以色列'是一"。
这意味着,这就是创造的目的--也就是一个人必须完成他的使命,并以创造者的名字的方式得到托拉的奖赏。他想给予创造者还不够。虽然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这并不是目的。相反,一个人必须达到其灵魂穿着身体之前的 620 倍。然而,如果他在做了一些祈祷和戒律之后,就能立即获得给予的愿望的话,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去实现他被创造的目标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没有接受给予的愿望的原因,而且还看到他接受的愿望比他开始进行给予工作之前更加强烈。
然而,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个人在努力接近创造者(这意味着形式等同,被称为 "Dvekut(粘附)")之后,就像经文写的那样,"并紧紧粘附祂,"他们解释说,"紧紧粘附祂的品质,因为祂是仁慈的,所以你也要是仁慈的,"一个人没有得到他所要求的东西就足够了,这意味着渴望给予。但为什么他现在得到了过量的接受的愿望,每次都比他祈求得到给予的愿望之前接受的更多呢?这似乎是来自上面的一个错误,好像上面认为他要求的是一种接受的愿望,因此就给予了他更大的接受的愿望。但是,他要求的是给予的愿望,为什么上面会给他更大的接受的愿望呢?
答案是,为了让他需要去接受创造的目的,接受被称为 "创造者的名字 "的托拉的奖赏,他每一次都被赋予了一个更大的接受的愿望。也就是说,去到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实现 "给予 "的愿望的程度,他就会从上面得到 "接受 “的愿望。当他向创造者寻求帮助时,既然他看到自己无法摆脱上面的控制,那么,帮助又是什么呢?就像《光辉之书》中所说的:"一个来净化的人得到了帮助"。他问:"如何帮助他的呢?" 他回答说:“用圣洁的灵魂”。如果他得到更多的奖赏,他就会得到 Ruach"。也就是说,通过他从上面得到的帮助,他得到了奖励,直到他获得他的 NRNHY。因此,他每一次都会看到自己有更多的邪恶,因此每一次都必须请求更大的帮助。
这正如我从巴哈苏拉姆那里听到的,他在谈到关于亚伯拉罕的记载(创世纪 15 章)时说:”他说:’我是耶和华,要把这块地赐给你继承。’他说:’我怎么知道我会继承它呢?'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确切知道,你的后裔将在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做陌生人,他们将被奴役,受四百年的折磨,之后,他们将带着许多财产出来。’”
他问的是创造者给他的答案:"我怎么知道 "以色列人将流放埃及。也就是说,这是亚伯拉罕能够知道在这块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的行为之后,亚伯拉罕由此确定知道他们将继承这块土地的保证。他问,答案是什么呢? 意思是亚伯拉罕明白这是正确的答案。我们看到,亚伯拉罕可以在所多玛与创造者争论,亚伯拉罕不断地问:“也许?”但在这里,暗示亚伯拉罕明白这是正确的答案,于是不再追问。
他说,答案就是亚伯拉罕所问的问题。这令人费解。关于亚伯拉罕有一个问题,经文写道:"他就信了耶和华。"那么,他为什么突然问了 "我怎么知道我将继承这一切呢?"这样一个问题呢?他说,亚伯拉罕看到了创造者想要给他的遗产,即土地的继承权,而创造的整个目的就包含在这块土地上。但是,既然有 “没有Kli(缺乏),就没有光 “的规则,也就是说,没有缺乏,就没有填充,那么他就会问,既然他们不需要土地的话,又怎么可能继承土地呢?只要他们得到一些精神上的照耀,他们就会感到满足,就会高兴地为创造者服务,就不会有任何顾虑,因为他们不需要更多。这样,他们就不需要继承这片土地了,而土地正是创造的目的之所在。因此,问题是,他看不出他们会有任何需要,而没有需要的话,就不会有任何给予,尤其是像继承土地这样严肃的事情。
对此,创造者回答说:"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后代将在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成为异乡人"。Eretz[土地]的意思是 Ratzon[愿望]。也就是说,他们将在 "接受 "的愿望的支配下,而 "接受 "的愿望并不属于以色列人,而是属于埃及,这就是所谓的 "不属于他们的土地"的含义。他们将受四百年的折磨。"四 “是一个完整的程度,指HaVaYaH的四个Behinot[甄别/品质],它们来自Bina,Bina被视为给予的容器。由此可见,"受折磨 "的意思是埃及人不让他们使用给予他们的容器。"他们将被奴役和折磨",在什么地方呢?"四百年",指的是Bina的Sefirot。
从《十个Sefirot的研究》一书中可以知道,Malchut 被称为 "单数",ZA 被称为 "十",而 Bina 被称为 "百"。这就是 "四百 "的含义,即不允许他们工作。当他们占了上风,在Bina的质量上工作(Bina是给予的容器)时,他们与埃及人发生了一场大战。由此可见,当以色列人以给予的方式工作时,埃及就奴役了以色列人,然后他们就觉得自己被流放了。但是,当我们不以给予的方式工作时,我们并不知道埃及人抵制这一工作。
这就是《出埃及记》第 2 章第 23 节中所说的 "以色列人因工作叹息,喊叫,从工作中向上帝呼求 "的含义。也就是说,通过寻求帮助,他们每一次都必须得到新的光照,正如他在《光辉之书》中所说,从上而下给予的帮助被视为 "圣洁的灵魂",以色列人因此需要伟大的光照,否则,他们就无法摆脱埃及人的控制。
由此可见,创造者的回答是,他会让他们需要寻求帮助,也就是说,每一次,他都会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邪恶,这样他们就会需要不断地寻求更大的帮助。通过这样,创造的目的之光就会向他们显现。这就是所谓的 "继承这块土地"。由此可见,如果他们在要求给予时得到了上天给予的愿望的话,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也就不需要继承这块土地了。但是,由于创造者给了他们接受的愿望,而不是给予的愿望,他们就需要创造者的帮助,因此,他们肯定不会满足,而是会最终得到土地的继承权。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他们处于卑微/低下的状态,才导致他们接受了伟大的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他们想要得到给予的愿望时,就会得到接受的愿望的原因,也就是说,在下面接受者要求得到给予的愿望时,本应得到给予的愿望,却滋生了接受的愿望。因此,一个人不能说他看到自己的祈祷没有被上天听到,证据就是他没有得到给予的愿望。相反,他必须知道,他的祈祷得到了考虑和回应,而这一点的证据就是,他得到了来自上天的回应,通过得到了对他现在有益的东西,因为他现在有了对完整的需要。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解释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光辉之书》说 "他们从西珥(Seir )得到曙光",意思是说,因为西珥(Seir )的居民说他们不想接受,所以曙光照亮了以色列,给他们增添了许多光和爱呢?同样,"他从帕兰山(Mount Paran )向以色列人显现和显示",因为帕兰山(Mount Paran )的居民说他们不想接受,所以这也给以色列人增加了额外的爱和光,就像应该的那样。
我们不禁要问,对创造者而言,会有这样的事情吗?也就是说,事实上,以色列的子民并不配得到许多光和爱?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托拉,所以创造者才赐给以色列人,也就是加给他们。否则,祂就不可能给以色列增添许多光和爱吗?
当我们说到工作时,我们说的是一个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上以扫(Esau)的子孙和伊实梅尔(Ishmael)的子孙不抵制托拉,而是同意自己承担起给予的愿望的话,那么一个人身上以色列的品质就会得到满足,也就不需要达成创造的目的了,正如创造者在给亚伯拉罕的问题的答复中提到的那样,“你要知道,[你的后裔]必在一个陌生的土地方作陌生人”。具体地说,由于在埃及的统治下被奴役,他们将需要请求得到帮助。而通过这种帮助,就有可能向他们揭示创造的目的。由此可见,正是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托拉时,创造者才会为他们增添许多光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