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作中的 "大地恐惧而静止"?
Rabash 1990 年第 33 期文章
我们的先贤在Masechet Shabbat(第 88a 页)中写道:"拉比-希兹基亚(Rabbi Hizkiya)说:’为什么经文写道:'祢从天上发出审判的声音,大地畏惧而静止'?如果它害怕的话,为什么它会静止呢?如果它是静止的话,它又为什么它恐惧呢?的确,它先是恐惧,在最后却静止不动。那么,它又为何恐惧呢?正如 Rish Lakish 所说:'为什么要写'有晚上,有早晨,第六天'呢?为什么[希伯来文]多了一个'Hey'?这表明创造者在创造时设定了一个条件,并告诉他们:'如果以色列人接受托拉的话,你们就存在。如果他们不接受的话,我就把你们送回到Tohu ve Bohu [没有形式和混沌]''。
'"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创造者在创造的同时还要设定一个条件,那就是要看情况而定: 如果以色列人接受托拉的话,那就很好。如果他们不接受的话,创造者就会把他们送回到 Tohu ve Bohu[没有形式和混沌]。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创造的工作。我们看到,我们用 "地 "这个名称来指代整个创世的工作,就像经文所写的那样:"地惧怕而静止"。因此,我们应该理解 "地 "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经文说:"起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那么,为什么经文只用 "地 "这个名称来称呼创造的工作,就像经文所说的那样 "地惧怕而静止 "呢?
我们应该这样解读:"创造的工作 "与思想的开端有关。这意味着,创造世界的工作的思想的开端就像经文所写的那样:"创造的目的是因为祂想对祂的创造物行善。这就是'创造的工作'的含义"。换句话说,这就是创造的行为的目的,也就是让创造物接受喜悦和快乐。
然而,为了使他们接受的快乐是完整的,意思是他们在接受快乐时不会感到羞耻,有一种被称为 "限制"(Tzimtzum)的改正,即在有为自己而接受的愿望的地方,快乐之光不会照耀,也就是说,快乐之光不会照耀到那里,而只有在创造物改正了自己,从而有了给予的意图之后才闪耀。
因此,如果没有给予的愿望的话,就不会有丰富显现。自然而然,整个创造的工作,即对创造物行善的目的,就没有人接受,自然而然的是,整个创造的工作的目的也就被取消了。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没有人以给予为目的/意图的话,这就是所谓的 "我就把你们送回到Tohu ve Bohu [没有形式和混沌]"。
但是,我们应该理解这与以色列的联系是什么,也就是如果以色列接受了托拉的话,创造的工作就会继续,如果他们不接受的话,创造的工作就会被取消。根据上述说法,创造者希望给他们快乐和喜悦,他们也需要改正他们自己的接受的愿望,以便为了给予去工作,那么,为了给予而工作的改正与因此他们必须接受托拉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答案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通过托拉,托拉的光会改造他",这样他将达成给予的意图。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托拉的话,在创造物上就会一直有 "Zimmtzum(限制)"和隐藏,这就是所谓的 "从无到有"的创造,即接受的容器,而创造者的光就无法进入接受的容器。
因此,如果没有能接受创造的目的(即接受喜悦和快乐)的 "容器"(Kelim)的话,那么创造的工作,即造福创造物的工作,就会因为 "Zimmtzum(限制) “的改正而被取消。这种改正是通过遵守托拉来实现的,然后,在那时,替代限制,丰富就再一次出现了。
然而,根据这一点,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已经实现了对他的 Kelim(容器) 的改正,也就是说,他已经拥有了被称为 "为了给予而接受 "的 Kelim(容器)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还需要托拉呢?毕竟,他已经接受了如何为创造者做一切事情的所有建议。
答案是,众所周知的是,《光辉之书》将 613 条戒律[诫命/善行]称为 "613 条忠告 "以及 "613 个储存"(《光辉之书》一书的导言,"十四条戒律的总解释及其如何划分为创世的七天",第 1 项)。这些都是实现创造的改正的诀窍,即获得给予的愿望/意图,从而获得等同的形式,并消除 "Zimmtzum(限制)"和隐藏。这就是我们的圣贤们所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的改正。
一旦获得了调料,613 项戒律就被称为 "613 项储存",因为在每一个戒律(戒律的单数)中,都有一种特殊的光作为储存存在于那里,等待着一个人拥有合适的 Kli(容器)来存放它。在那时,人就会接受作为储藏在那里的东西,而他却无法将其拿过来,因为 "限制"(Tzimtzum)和 "隐藏"支配着它。
由此可见,创造的目的就是 613 个储存,这些储存被存放在那里,直到创造物改正了创造,只有在那时,他们才会达成创造的目的。而要想获得对创造的改正—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以给予为意图/母的的 "Kelim(容器)"--就必须通过 613 项 "戒律",这些 "戒律 "就像 "忠告",意为提示。
那么,什么是忠告呢?正如经文所写,”托拉中的光改造他"。我们应该知道,在这写被称为 "忠告 "的 613 条戒律中,当一个人想要获得某样东西却不知道如何获得时,就会给出忠告。这个人就会寻求如何获得某种东西的建议。
因此,当一个人遵守托拉和戒律时,身体会问他:"你为什么要遵守托拉和戒律?然后这个人回答说:"我相信奖赏和惩罚。因此,为了得到奖赏和不受惩罚,我遵守托拉和戒律"。然而,我们不能把奖惩说成是忠告,因为忠告是获得某种东西的手段。由此可见,建议是一回事,而通过建议获得的东西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一个人为了得到奖赏而遵守托拉和戒律,就不能说他们是在提示如何获得奖赏。相反,工作被称为 "劳动",回报被称为 "回报"。我们并不是说劳动是获得报酬的建议。相反,这就像是一种交换,雇员为雇主付出劳动,作为回报,雇主向雇员支付报酬。
那么,613 项忠告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这样解释:当一个人希望达成与创造者的 Dvekut[粘附]的奖励时,他就会使用这些忠告,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给予创造者以满意,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而工作。因为人的天性使一个人无法理解不是为自己而做事情是什么,一个人想要摆脱自然天性的束缚,但又发现自己无法不为自己而做任何事情,那么,他就会寻求如何获得这种愿望的建议。
由于身体声称,按照惯例,为他人做事的人会得到回报,因此,在这里,当一个人开始为了创造者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时,身体对工作的抵制就会一次比一次强烈,因为这个人想要通过托拉和戒律取消自我利益,也就是说,他不会为了身体的利益而工作。身体怎么能给他能量去做取消自己利益的工作呢?
这就好比一个人帮助另一个想杀他的人。一个人帮助杀人犯杀了他,这正常吗?恰恰相反,一个人竭尽全力抵制他。
因此,当一个人来对身体说 "我想杀了你 "时,身体当然会反抗。就像我们的圣贤在谈到大卫王说的那节经文时所说的那样:"我的心在我里面被杀死了,也就是他们通过禁食杀死了邪恶的倾向"。
因此,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给予而工作,他的身体当然会全力抵抗。在那时,一个人就会寻求建议,如何摆脱被称为 "为了自己接受的愿望 "的邪恶的倾向的控制。由此可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当他想为了给予而工作时,他才需要建议。经文说,613 条戒律是 613 条忠告,意思是提示人们如何摆脱邪恶的倾向的控制。
因此,当一个人学习托拉时,他必须希望他所做的托拉和戒律能够帮助他摆脱邪恶的倾向的控制,这样他就会有力量去做一切以给予为目的/意图的事情。然后,当他学习托拉时,他希望托拉中的光能改造他,然后他需要他们所说的东西,也就是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由此可见,在这种状态下,他所从事的托拉和戒律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提示。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当他通过托拉和戒律的提示获得了给予的容器之后,接下来他应该如何遵守托拉和戒律呢?那就是,他不再需要托拉和戒律作为提示。众所周知,提示只是实现他想要实现的目标的原因,而在他找到忠告之前,他无法获得他想要获得的东西。问题是,他到底想要什么呢?也就是说,他应该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对此答案很简单: 目的就是一个人寻求如何实现目标的建议。那么,他必须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说,既然一个人不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而是已经获得了从爱自己的控制中走出来的回报,那么他现在就想实现创造的目的,而创造者的愿望就是为祂的创造物造福,也就是让创造物接受喜悦和快乐。
因此,通过 613 条建议,他已经达到了创造者的目标,即创造者希望创造物接受喜悦和快乐。《光辉之书》告诉我们,喜悦和快乐就像 613 个储存,在每个戒律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光的储存,它在等待时机,以归还戒律中的储存,如前所述,在每个戒律中都对应着一个特殊的光储存在那里,作为枝和根的关系储存在那里。
由此可见,一个人一旦完成了 613 项建议,他就遵守了 613 项戒律。因此,之后会有一个新的顺序,然后托拉就被称为 "创造者的名字"。这种甄别被称为"托拉、以色列和创造者是一"。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在托拉和戒律中发现许多甄别,但总的来说,它们分为三种甄别: 1)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2)Lishma[为了她的缘故],此时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给予。在那时,613 项戒律对他来说就像 613 项忠告。3)当一个人因实现了创造的目的而得到奖赏时,因为祂的愿望是对祂的创造物行善。在那时,613 条戒律对他来说就是 613 个储存。
613 条忠告是如何实现 "Lishma[为她的缘故]"的,而 613 个储存则被称为 "托拉的秘密的揭示"。
在 “Lo Lishma[不是为了她的缘故]"中,也有几种甄别:1)一个人学习是为了抱怨。关于这种方式,经文说:"他的托拉成了他的死亡的毒药"。2)为了被称为 "拉比"[伟大的人/教师]而学习的人。这两点,他只是为了人的缘故,而不是为了创造者。
3) 在今世得到奖赏。4) 在来世得到奖赏。这两点,他是为了创造者而做,并希望创造者给他报酬。在前两个方面,他的回报是他希望从和他一样的人那里得到的。也就是说,一个为了抱怨而学习的人,他的快乐来自他从朋友那里得到的东西。同样,一个为了被称为拉比而学习的人,他只是为了人的缘故,而不是为了创造者。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我们提出的问题了:1)为什么创造的工作被特别称为 "地"呢?毕竟,经文写道:"起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答案是 "地 "被称为 Malchut,我们的圣人们说:"为什么她的名字叫'地'呢?因为她想遵从她的创造者的旨意"。
一般来说,我们只在说两种甄别:光和 Kli(容器)。丰富和所有的光被称为 "天",而接受它们的一切被称为 "地"。这就是为什么经文中写道:"地畏惧而静止"的原因。当我们在工作中提到 "地恐惧而静止 "时,我们应该解释为 Eretz [地] 指的是 Ratzon [愿望]。也就是说,人心中的愿望,恐惧。恐惧是什么呢?因为接受丰富的Kelim(容器)被称为 "地",而人的心被称为 "地",因为创造者造福创造物的目的应该在人的心中实现,因为人的心被称为 "接受的愿望",因为接受的愿望上面有 "Zimmtzum(限制) "和隐藏,所以上层更高之光没有到达那里。
因此,当所有的创造物都是为自己而接受的愿望时,创造的目的--也就是对祂的创造物行善--又怎么会降临到创造物身上呢?这是通过托拉,正如 "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 “所说的那样,当他们从事托拉和戒律,带着意图/目的是以此获得给予的容器的时候。
然而,一个人对此感到恐惧,因为给予的愿望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这里的恐惧是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为了给予而做所有事情,从而导致创造的工作--也就是必须向下面接受者揭示的创造的目的--被取消。
也就是说,这里有两件事情: 1)也许他无法把学习托拉的目的放在给他带来给予的愿望上,因为身体会竭尽所能,不会让他把他所做的托拉和戒律的目的放在给他带来这一调料上。相反,他会有其他的想法: 他为什么要从事托拉和戒律呢?这一切都是因为身体反对。
2) 害怕所有创造的工作,即创造者对祂的创造物行善的意图,都会被取消,没有人接受。这样,创造的目的就无法实现。这就是为什么 "地惧怕"的原因,也就是被称为 Eretz[地]的一般的愿望,每个人的愿望也被称为 "地",因为人的心被称为 Ratzon[愿望]。
因此,创造者在创造时设定的条件是什么呢?如果以色列人接受托拉的话,你们就会存在。也就是说,只有遵守托拉,即产生等同形式的调料,才有空间让作为创造的目的的喜悦和快乐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它可以向下面接受者显现。
另外,为什么是地害怕而不是天害怕呢?因为恐惧只与接受者有关,害怕也许他们无法接受。至于被称为 "天 "的光,创造者并不害怕。创造者当然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得到实现。因此,所有的恐惧只与被称为 "地 "的接受者有关。
我们应该这样解释,由于恐惧,他可能无法获得给予的愿望,正是由于恐惧,他们通过托拉获得了给予的愿望的奖励。这就是为什么它仍然静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