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遵行创造者的旨意” 在工作中意味着什么?
Rabash 第32篇文章,1990年
我们的先知们说(米德拉士拉巴,纳索,第11:7节),经文说:”耶和华必眷顾你们”,另一节经文说:"(祂)谁也不偏袒"。这两节经文是如何并存的呢?当以色列人遵从创造者的旨意时,祂就会眷顾他们。当他们不遵从创造者的旨意时,祂就 "不偏不倚"。
这是令人困惑的:1)如果他们遵行创造者的旨意的话,那么,为什么他们需要偏袒呢?毕竟,他们很好,那么,他们还需要做什么才是好呢?2)这节经文说(申命记10),“(祂)谁不偏不倚,不受贿赂”。但如果我们遵从创造者的旨意的话,没有比这更大的贿赂了。这和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当有人希望法官在审判中站在他这一边时,他就会按法官的要求去做,作为回报,法官在审判中向他倾斜,判他无罪释放。那么,如果他们按照创造者的愿望去做的话,祂就会偏袒他们,就像祂会接受贿赂一样,对此的答案是什么呢?
为了理解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什么是 "创造者的脸"[在希伯来语中,"把脸转向某人 “意味着对他有偏见],那么,什么是 "不会翻起脸来[有偏见]呢"?
2)什么是遵从创造者的愿望,什么是不遵从创造者的愿望?
3)我们的先知们说:”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Toarh作为调料"。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邪恶的倾向,什么是调料?。
4)我们的先知们还说:”我劳动了,并找到了,要相信;但我没有劳动,但找到了,不要相信。" 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劳动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为什么说在托拉和Mitzvot[诫命/善行]中专门有劳动,并且没有劳动就没有任何东西被给予。这里的新颖性在哪里呢?毕竟,在物质的世界里,与创造者的工作没有任何联系,没有工作和劳动也就没有任何东西被给予。我们可以看到,习俗是一个人去工作,正如经文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劳作和劳动而离开,直到晚上"。因此,Toarh和戒律需要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回报,以至于他们说:"我找到了却没有劳动,不要相信",这有什么新奇的?毕竟,在物质世界上,也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他们为什么说:"我没有劳动却找到了,不要相信"呢?
我们知道,有两件事摆在我们面前: 1)创造的目的,2)对创造的改正。
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创造物接受快乐,感到满足。而创造的改正是为了让创造者有满足感。也就是说,形式上必须是对等的,也就是创造者希望创造物享受快乐,正如经文所说,创造世界是因为祂想对创造物行善,既然创造者是给予者,创造物是接受者,创造物也应该给创造者以满足。那么,就可以认为,创造物似乎是在给予,而创造者则是在接受,正如我们的先知们所说的那样:”以色列人向他们在天上的父亲祈求"。这被称为 "改正"。也就是说,为了与创造者有等同的形式,必须有 "粘附于祂的属性"。
然而,一个人如何达到这样的状态:也就是他想为创造者的缘故而不是为自己的缘故做一切事情,而人天生就有为自己的缘故接受的愿望呢?正如我们所学到的,这种愿望--也就是创造者想让创造物高兴--创造者在创造物身上创造了这种愿望,一种接受、想要和渴望满足他们的缺乏的愿望。也就是说,创造者在创造物中创造了一种缺乏。这种缺乏要求它得到满足,否则这种缺乏在我们身上产生了痛苦,这迫使一个人尽其所能来满足他的缺乏。
因此,当一个人有满足其缺乏的愿望和渴望时,他怎么能放弃对其缺乏的满足而说他得到了填充,因为他想满足创造者的愿望呢?也就是说,既然创造者希望创造物享受祂的丰盛,因此,他只为这个原因而接受。这与创造者创造自然本性的方式背道而驰!
对此,答案是:"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Toarh作为调料"。这意味着,为自己接受的愿望被称为 "邪恶的倾向",因为它阻碍了我们达成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称为 "形式等同"的目标。通过托拉,在其中有托拉之光,改革他,以便有能力战胜为自己接受的愿望,能够为创造者的缘故做一切。
因此,应该迫使一个人从事托拉和戒律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给予的容器,这被称为 "创造的改正"。当一个人带着这种意图从事托拉和戒律时,就被认为是 “利什玛工作,也就是为她的缘故而工作”。也就是说,他的工作和劳作是为了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东西。因此,他需要托拉和戒律的Segula[补救措施/美德/力量]来使他获得这些凯利姆[容器],除非有创造者的帮助,否则他自己无法获得这些东西。这种Segula[补救措施/美德/力量]在Toarh和戒律中可以找到,这被称为"Toarh之光",正如经文所说,"Toarh之光能改革他"。
然而,我们的先知们说:"一个人应该始终从事托拉和戒律,即使Lo Lishma[不是为了她],因为他从Lo Lishma[不是为了她]来到Lishma[为了她]。"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工作的开始是Lo Lishma[不是为了她],意思是为了获得回报,正如《光辉之书》中写道:"要么是为了今世的回报,要么是为了来世的回报。" 当一个人为了报酬而工作时,他必须相信有奖赏和惩罚。如果他相信这一点的话,他的工作就被看作是 "顺应自然",也就是说,身体不会抵制他在托拉和戒律上的工作,因为那时他是为了自己而工作。
这被称为 "自然之道",就像在物质世界的事务中那样,当我们工作时,我们会得到回报。然而,在物质世界上,他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了奖赏,这样奖赏规定了工作,而在Toarh和戒律中,他必须相信奖赏,所以需要去劳动才能相信存在奖赏和惩罚。但当他相信奖赏和惩罚时,身体就可以做神圣的工作。
然而,当一个人想从事托拉和戒律不是为了接受奖赏时,身体就会反对,因为这违反了自然本性。根据本性,一个人只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工作。因此,当他想为创造者的缘故而工作时,身体就会反对。
这里劳动开始了,正如我们的先知们所说的那样:"我劳动了,但没有找到,不要相信;我没有劳动,但找到了,不要相信。" 的确,很难理解一个人怎么会自欺欺人地说:”我没有劳动,但找到了”呢?毕竟,在物质世界上,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不劳而获的情况。而在这里,在工作中,我们的先知们说:"一千人走进一个房间,一个人出来教导他人",我们看到获得托拉比获得物质更难。而在物质上,我们没有劳动就不会获得任何东西,所以一个人怎么能说他没有劳动就获得了什么呢?
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所说的:"我劳动了,但没有找到"。当一个人说,"我没有找到",他们说,"不要相信",这是不是在撒谎呢?毕竟,我们说的是一个想在Toarh中获得什么的人,难道他会撒谎吗?
事情是这样的,当一个人想通过努力,达成Dvekut[粘附]的程度,也就是形式上的等同,就像创造者想给予创造物一样,人也想来能做到创造者的愿望。也就是说,由于创造者想要给予,所以人也想为了给予而做一切。但是,由于给予是违背自然天性的,所以人不能获得这种愿望,因为它与人的天性相矛盾,因为创造者创造人的时候,就有接受的愿望,所以人怎么能违背创造者创造他时的天性呢?只有创造者能改变自然本性,但人却不能,正如我们的先知们所说(Taanit 25):”对油说:'烧吧!'的祂,也会对醋说:'烧吧!'"
因此,在这里,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也必须说:"祂在创造物中创造了为自己接受的愿望,就会给创造物以给予的愿望"。也就是说,只有创造者才能改变自然本性,而不是人。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 "来自上面的奇迹"的原因,因为它高于自然。这被称为 "出埃及的神迹",当创造者把他们从埃及人的控制中解救出来时,而埃及人的控制就是对接受的愿望的控制。
相应地,"我劳动了却没有找到 "是指我为得到给予的愿望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就是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一切,但在我内心没有找到给予的愿望,我仍然为自己保留着接受的愿望,甚至比我开始为获得给予的愿望而工作时还要多,而给予的愿望创造者的愿望,其愿望只是为了给予。当我开始劳动时,我看到每次我都发现自己更深地沉浸在为自己接受的愿望中。然后,我决定,我确实是在劳动但没有找到,但创造者帮助我在我身上找到了给予的愿望。这正如《光辉之书》所说:"一个来净化的人得到了帮助"。它问道:"用什么呢?" 它回答说:"用圣洁的灵魂。当他出生时,他被赋予一个灵魂。他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由此可见,创造者给他的灵魂,每一次都是更高的程度,这被称为 "创造者的脸",意思是创造者的光,当它是一个完整的程度,被称为NRNHY时。这就是他从上面得到的帮助。
因此,当一个人说:"我没有劳动",这意味着劳动根本没有帮助到他,以便他能够说,通过劳动,他在内心找到了给予的愿望。如果创造者没有给祂的脸部的光,称为 "圣洁的灵魂"的话,他就会停留在为自己接受的愿望上,而没有别的。因此,当他说:"我劳动却没有找到 "时,他说的是实话,意思是说他的劳碌对他没有任何的帮助。
这里我们应该问,如果他说 "我没有劳动 "是对的话,为什么他们说 "不要相信"呢?答案是,一个人不会得到他不需要的东西,因为一个有需要的人,要求创造者满足他的需要,就会从上面得到满足他的需要。因此,一个人的劳动和渴望得到给予的容器的回报,以及他为此付出的劳动和辛劳,为了获得创造者的愿望,称为 "给予的愿望",这就是那一Kli[容器],而光被称为 "给予的愿望"。而只有创造者能给予这种愿望。也就是说,就像祂在人出生时给了他接受的愿望一样,祂以后也可以给他给予的愿望。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为了获得给予的愿望而劳动的话,那么他就没有需要。而不值得他为了得到这个愿望而努力和劳作的证据是,他不能从上面得到这个能改变自然界运作的愿望。
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的先知们所说的(《阿沃特》第2章第21节):"完成工作不是你的事,但你也没有闲着的自由。" 我们应该这样解释,也就是如果一个人知道他无法获得给予的愿望,而只有创造者才能给他的话,那么,既然他无法获得,为什么还要白白地劳动呢?因此,我们应该问,我为什么需要这个工作呢?因为无论如何,他不能靠自己获得这个。
我们的先知们对此说:"但你也没有闲着的自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劳动是需要的,不是因为人可以获得给予的愿望,因为给予的愿望被称为 “光”,正如经文所写:”一个来净化的人得到援助”,而援助,《光辉之书》说,是Neshama(灵魂)的光,正如经文所写:他得到援助,给了他一个神圣的Neshama[灵魂]。相反,我们需要劳动的容器,意思是获得缺乏--他多么需要创造者的帮助,帮助他,给他Neshama(灵魂)的光。
然而,当一个人为了获得创造者的愿望而开始工作时,也就是创造物想要给予的愿望,就像创造者想要给予的那样,而一个人认为他必须靠自己获得这些,在工作过程中,他看到每次他都会更加沉浸在爱自己的本性中。那时,一个人想逃离战场,因为他看到自己没有进步。然后这个人告诉自己,这种获得创造者的愿望的工作不适合他。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每一次他都会变得更糟。
然而,如果一个人相信只有创造者才会给予人给予的愿望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要逃避这个运动,说这是为更有天赋的人准备的呢?毕竟,创造者对此有帮助,那么为什么对创造者来说,把一个人和其他的人区分开来是重要的呢?
众所周知,对创造者来说,小的和大的是平等的。因此,当一个人说,只为给予而工作,只为被选的少数人,而不是为普通人的,这表明他认为获得给予的愿望是在人的手中。为此,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愿望,相信他自己不需要实现这个愿望。而是相反,他需要有实现给予的愿望的需要。而当他有真正的愿望和需要来实现这个愿望时,创造者就会帮助他,正如经文所说:"一个来净化的人是得到援助的"。一个人应该付出的所有劳动,只是为了获得给予的需要和愿望,而不是其他。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 当一个人感到不妙,以至于接受的愿望阻碍了他实现Dvekut[粘附],他祈求创造者帮助他,给他给予的愿望的时候,为什么在一个人为了获得给予的愿望而付出了几次努力之后,创造者给他给予的愿望就是有道理的呢?但最后,一个人得到了什么呢?他不仅没有得到创造者给他给予的愿望的帮助,相反,作为对他所做努力的回报,他得到了一个更强烈的接受的愿望。也就是说,每一次,他都看到他的接受的愿望变得更加过分。因此,他在这里看到的是本应发生的相反的工作。
答案是,不能让一个人看到他身上有多少邪恶,也就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全部邪恶,正如《光辉之书》中关于 "罪蹲在门口 "的经文所写,一个人一出子宫,被称为 "罪孽 "的邪恶就随之而来。如果一个人看到他身上所有的邪恶的话,他会立即说,这个为创造者的缘故做一切的工作不适合他,他甚至不想开始这项工作。而是他将提前放弃。
由于这个原因,只有一点点的邪恶展现在一个人面前,而为了这一点点的邪恶,一个人开始请求创造者帮助他。这时,又有更多一些邪恶的东西展现在一个人面前,他就开始再次向创造者请求帮助。因此,在每一次请求帮助之后,他都能看到更多一点的邪恶,于是他增加了请求,然后,更多的邪恶在他内心的启示被添加到他身上。最后,一个人给出了所有关于他体内所有邪恶的祈祷,然后他得到了他所要求的善,也就是给予的愿望,为此他开始工作,以获得这个愿望,也饿就是创造者的愿望,祂的愿望只是给予。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在一点点的邪恶上得到了给予的愿望的话,他就会认为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如果他在工作中得到了满足的话,那么,所有留在他身上的邪恶,对于他没有得到给予的愿望的改正,这种邪恶就会留在他的体内而没有被改正。相反,当他们在上面看到,每次他为每天在他身上显露的邪恶请求帮助时,那么他内心所有的邪恶,也就是被显露在他身上的邪恶,他从上面请求帮助,他现在通过祈祷得到的帮助是,邪恶被显露在他身上,所以以这种方式,所有的邪恶将被显露在他身上。
在之后,当他得到上面的帮助时,所有的邪恶就会被改正为给予而工作。因为他在工作中间没有得到给予的愿望,所以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中得到满足。出于这个原因,他每次都祈祷得到给予的愿望。然后,通过他的祈祷,当他要求创造者给他帮助时,在他身上就有了邪恶显露的空间,因为他是站着喊着要得到他需要的帮助的。
这类似于一个来到国内的专家医生,他可以治愈世界上所有的人的疾病。然而,一个人只能见他一次。任何来找他的病人,无论病人告诉他什么疾病,他都能治好。有一个病人因胃病来找他,医生治好了他。之后,这个病人得知自己有心脏病,比如说,他想去看医生。但由于他已经看过医生了,而医生不给一个病人看两次病,那么,他的后半生就留下了心脏病。另一个病人进去说:”我有心脏病和关节炎,我的胆囊也在困扰着我。"因为其他医生告诉他,说他自己也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他去找这个一下子就治好一切的专家医生。但是其他的病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病,就会仍然保留着他们的病。
然后,所有不知道自己病情的病人都来向医生咨询,如何在医生给他们开药的时候知道他们所有的疾病,从而治愈他们所有的疾病呢。然后,医生说,凡是想看他的人,在他预约的时候,他会给他一个药丸,医生给他们的这个药丸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所有的病。之后,当他们来找他时,他就会治好他们。这样,每个人所患的所有疾病都会一下子得到治愈。
但是病人并不明白医生告诉他们的事情。当他们与医生预约时,吃了医生给他们的药。因此,每个人都看到自己有点病,而医生给他们治病,他们就痊愈了。现在他看到医生的专长,就是现在他的病比以前更严重了。以前,他患的是一种病,现在他看到每一次他的情况都会恶化。也就是说,有时他有头痛,但现在他有心痛,或胃痛,等等。每个人都大骂建议他们去看这个医生的人,因为他们去看医生后情况变得更糟了,而医生本人仍然没有为他们治疗,他只是见到了在他预约看医生时医生的秘书。她给了他一片药,而吃了她的药丸之后,他的情况却一天天地恶化了。
这里的教训是,当一个人报名做神圣的工作时,也就是为了实现创造者的愿望,即给予的愿望时,他被告知,医生一下子就治好了所有的病,而我们的病被称为 “为了自己接受的愿望"。为了让接受的愿望在人的内心完全显露出来,否则,如果他要求创造者给予帮助,能够战胜接受的愿望,为了给予而进行行动,那么,这个人就会满足于给予的愿望的工作。
因此,邪恶的东西会留在他身上,但不会被发现,就像在肉体上,一个人生病了,但不知道自己的病,必须通过测试才能知道疾病是什么。同样,一个人为了能够完成创造者的愿望,想要工作和劳动,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病,只有通过托拉和工作才能知道他的病是什么。
这正如我们的先知们所说:"如果他头痛的话,就让他从事托拉"。巴哈苏拉姆解释说,这意味着他有外来的思想。"如果他胃痛的话,"这意味着他的内脏中的接受的愿望控制着他,等等。因此,首先,一个人身上的所有邪恶必须被揭示出来,并且他不会在劳动之后立即得到给予的愿望。而是要等到他身上所有的邪恶都被揭示出来之后。然后,当他得到给予的愿望时,给予的愿望就会超越在他身上所有的邪恶之上。
由此可见,一个人看到他每次都在变坏,这是一个迹象,表明他在真理的道路上行走。证据是,他所走的路正在做它的事情。这就像一个人给病人吃了一次药,他来到医生面前,告诉他:"现在,通过你的药,病变得更严重了。" 然后医生告诉他:"恰恰相反,现在我看到我的药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只是先以一种方式起作用,然后以另一种方式起作用,直到他恢复健康。"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会理解我们所问的,什么是 "遵从创造者的旨意"呢?我们应该解释,是给予的愿望,意思是说,祂的愿望是对祂的创造物行善,祂希望创造物能享受快乐。同样,一个人想获得这种愿望,因为他想与创造者粘附,这就是形式等同的含义。由于人被创造时有一种相反的愿望--只也就是想接受而不想给予的愿望,因此他有很多劳动来获得这种愿望。
相反,当一个人在物质上工作并获得回报时,它并不被视为 "劳动",因为这并不违背自然本性,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但为了获得创造者的愿望,即给予的愿望而进行的工作则不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只做对创造者有利的事,而不是对自己有利的事。这就是劳动,因为它是违反自然本性的。这样的人不能靠自己获得这种愿望,而是需要创造者给他这种愿望。这被称为创造者 "眷顾他",因为除非奇迹般地、超越自然地获得这一点之外,否则就不可能获得。
由此可见,除非得到创造者的眷顾,否则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获得这种愿望。这就是 "耶和华会眷顾你 "这句话的含义。米德拉士解释说,当他们执行创造者的旨意时,当他们努力获得这个愿望时,创造者必须给人创造者的Panim[面孔/前部],称为Neshama[灵魂]。也就是说,通过给他一个圣洁的灵魂来帮助他,也就是创造者的面孔,因为除非通过创造者的面孔[恩惠],否则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得到创造者的愿望的回报。这就是 "耶和华必眷顾你 "的意思。
那些不是为了实现创造者的旨意而从事托拉和戒律,而是为了得到回报而从事托拉和戒律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不需要被称为 "灵魂 "的创造者的脸,因为他们没有违背自然本性。因此,在他们相信奖惩的范围内,他们可以从事托拉和戒律,因为奖赏会唤醒他们工作。由此可见,当他们不遵从创造者的旨意,即从事托拉和戒律时,他们不希望得到工作的回报--也就是创造者会给他们给予的愿望,而是希望得到接受的愿望的回报。关于他们的经文记载是,祂 "不偏不倚",因为他们不需要灵魂,祂要给他们,因为创造者的脸是创造者的光,称为 "圣洁的灵魂",一个人接受它是为了改造他自己,这被称为 "来自上面的帮助"。
因此,他们所说的,也就是当他们不按创造者的愿望行事时,创造者就不会眷顾他们,这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创造者给他们改造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很好的,他们在所有的细节和错综复杂的问题上都遵守了托拉和戒律。那么,他们从事托拉和戒律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奖励。在他们相信奖赏和惩罚的程度上,他们可以做神圣的工作,因为这与接受的愿望不相矛盾。
因此,恰恰是当他们做创造者的愿望时,也就是说,当他们在托拉和戒律上的工作是因为 “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时,那么,在那时,他们学习托拉是为了摆脱接受的愿望,也就是被称为 "邪恶的倾向"的控制。他们需要托拉的光,因为通过这个,他们将得到创造者的愿望,也就是给予的愿望的回报。由此我们将理解我们所问的,什么是 "创造者的脸"呢?答案是:它是一种光,是创造者为了改造一个人而赐给他的圣洁的灵魂。
现在我们也可以理解我们所问的,什么是 "谁......不接受贿赂"?毕竟,执行创造者的旨意本身似乎就是一种贿赂。答案是,他希望创造者眷顾他,也就是给他一个圣洁的灵魂,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相反,他希望创造者眷顾他,使他能够从为了爱自己的本性中走出来,能够只为创造者的缘故而工作,而不是为自己的缘故。
因此,他不希望创造者为他自己的缘故给他一些东西,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在贿赂创造者,就像一个人通过给别人礼物来贿赂一样,目的是让接受礼物的人为自己的缘故给送礼物的人一些东西。相反,在这里,一个人遵行创造者的旨意,意味着他希望能够遵行创造者的旨意,并请求创造者眷顾他,以便他能够为创造者的缘故做所有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邪恶的倾向 "是接受的愿望,而 "调料 "是在接受的愿望的控制下出现的力量,而Toarh被称为"Toarh之光",也就是Toarh的内在,Toarh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