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作中的 "万民啊,你们要称颂祂"?
Rabash 1990 年第 25 期文章
《诗篇》第 117 篇写道:"万民啊,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万民啊,你们要称颂祂!因为祂的怜悯胜过了我们,耶和华的真道是永存的,哈利路亚"。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万民必须赞美创造者,因为经文写道:"因为祂的怜悯胜过了我们"。似乎恰恰相反,对以色列人仁慈,万民就会对创造者愤怒。然而,这里经文却写道:"万民啊,你们要称颂祂,因为祂的怜悯胜过了我们"。这难道是真的吗?
我们应该根据工作来解释。当我们谈到一个人时,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正如《光辉之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身上有 "世界各民族 "的品质,也有 "以色列 "的品质,而一个人身上的以色列是在世界各民族的统治下流放的。
换句话说,众所周知,以色列的意思是 "亚沙尔"(Yashar-El)[直指创造者],也就是他希望自己的所有行为都直指创造者,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为了创造者的缘故。然而,世界各民族的想法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众所周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愿望。他们统治着自己内心的以色列,不让以色列做以色列必须做的事。相反,每一次,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一个人,让他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这就是所谓的 "以色列人被流放"。
然而,我们应该知道并相信,一个人在接受的容器中所能接受的一切,与在给予的容器中所接受的穿着在精神的衣服中的快乐之光相比,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道光。然而,我们的圣人说过一条规则:"一个人死的时候,在一个人的手里不会有他一半的愿望"。
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 "拥有一百的人想要两百"。因此,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忧无虑、安分守己、平平安安的。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乏,正如经文所说:"嫉妒、贪婪和荣誉使一个人离开世界"。
由此可见,每个人最终都会因为无法满足自己的缺乏而痛苦。但是,如果一个从创造者那里得到了奖赏,得到了给予祂的容器的人,他就会在这些容器中接受创造者为创造物准备的喜悦和快乐,然后他就会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正如我们的先贤所言(《阿伏特》,第 6 章第 1 节):"拉比-迈尔说:'凡是从事托拉-利什玛[为了她的缘故]的人,都会得到许多奖赏。此外,整个世界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换句话说,他看到了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多么有价值,因为当一个人在给予的容器接受一切时,也就是形式等同,被称为 Dvekut[粘附],也就是 Lishma[为了她的缘故]的时候,在被称为 "祂对祂的造物行善的愿望 "的创造的思想中发现的喜悦和快乐就会在他的接受的能力范围内传授给他。
正如《托拉的给予》(Matan Torah)一文(第 6 项)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圣贤告诉我们,世界不是为了遵守托拉和戒律而被创造的。也就是说,创造者从创造万物开始,其目的就是向他人彰显自己的神性。这是因为,祂的神性的启示是以令人愉快的恩惠的形式传递给创造物的,这种恩惠会不断增长,直到达到所期望的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下面的接受者得到了真正的接受,成为祂的战车,并 Dvekut[粘附]祂,直到他们达到最终的圆满"。
因此,当一个人得到给予祂的容器时,他就会接受创造的思想中的喜悦和快乐。这就是所谓的 "当耶和华眷顾一个人的行为时,甚至他的敌人也会与他和好"。拉比本-列维(Rabbi Yehoshua Ben Levi)解释说:"这就是蛇"(《耶路撒冷塔木德》,Terumot 8:3)。蛇是邪恶的倾向,是七十个民族的指定者。如前所述,一个人内在的世界各民族的品质会导致他无法接受喜悦和快乐。
因此,当一个人接受喜悦和快乐时,接受的容器也会因为他为了给予使用接受的容器而减轻。因此,他们也会接受喜悦和快乐。这就是所谓的 "当上帝眷顾一个人的行为时",也就是当他只为创造者而工作时,称为 "从事 Lishma[为了她的缘故]"。然后,他就会得到许多奖赏,正如拉比-迈尔(Rabbi Meir)所说的那样。
因此,一个人内在的世界各民族也必须赞美创造者,因为他们现在正因为一个人获得了被称为 "Hesed(仁慈)的Kelim(容器) "的给予的容器而感到高兴和喜悦。这就是 “万民,赞美耶和华,万民赞美祂 "这句话的含义。但他们为什么要赞美创造者呢?"因为祂的仁慈战胜了我们"。
也就是说,它是因为Hesed(慈爱)的Kli(容器)战胜了接受的容器。是谁给了他们力量让Hesed得胜呢?只有创造者给了,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人的倾向每天都在战胜他。除非创造者帮助他,否则他无法战胜它”。
因此,各民族也应该赞美创造者,”因为祂的仁慈战胜了我们"。我们得到了创造者的仁慈的奖赏,因此,我们现在看到了 "耶和华的真理",即创造者以善和行善的天道指引看顾世界的真理,现在已向所有民族揭示了这一真理。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敌人,也就是被称为 "敌人 "的邪恶的倾向,正如经文所说:"如果你的敌人饿了,就给他面包吃。"这指的就是邪恶的倾向,正如我们的圣贤们所说,所罗门王会用 "敌人 "这个名字来称呼邪恶的倾向,这样他也会与他和平相处。这就是所谓的 “你要尽心、尽灵地爱耶和华你的上帝",也就是用你的两个倾向,即爱善的倾向和爱恶的倾向。当一个人的接受的容器获得了为了给予去接受的力量时,他也会用邪恶的倾向来侍奉创造者。也就是说,邪恶的倾向也爱创造者,因为它也能接受喜悦和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要写 “和耶和华的真理”的原因,正如他在《十个Sefirot的研究》中对迪克纳(胡须) 的13 项改正中的第七项改正 "和真理 "的解释那样:之所以称为 "和耶和华的真理",是因为在这项改正中,所有人都明白了这就是真理,这就是创造的目的:为创造物造福。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解释《光辉之书》中所说的,所有民族都有大臣管理他们,但至于以色列人,只有创造者管理他们,因为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一份子,因为世界上的民族都是为自己接受,正如《光辉之书》中关于 "各民族的恩典是一种罪,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好事,都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做的 "这节经文所写的那样。也就是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 "七十各民族",意思是 "七十个统治者",每个民族都有一种特殊的愿望。这通常被称为 "邪恶的倾向",因为它会导致一个人与创造者分离。这被认为大臣们统治世界各民族。换句话说,他们不觉得有一位创造者在领导世界。
与此相反,以色列的品质,也就是 "亚沙尔"(Yashar-El)[直指创造者]的意思,却让人觉得他们属于创造者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创造者,而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这被认为是创造者把以色列人带到了祂的领地,没有大臣控制他们。换句话说,一个进入以色列品质的人说,只有创造者统治他,没有其他力量。
这就是说,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一切都是创造者做的。这正如(安息日的晨祷中)所说:"上帝,一切行为的主宰"。也就是说,一个人所做的一切,创造者都是操作者。正如 巴哈苏拉姆(Baal HaSulam) 所说,在事实发生之前,一个人应该说这一切都取决于他自己,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那样:"我不为我,谁会为我?"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了一切。但在事后,他应该说一切都是创造者做的,因为祂是一切行为的主宰。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应该这样解释(《诗篇》第 89 篇):"耶和华啊,诸天必赞美祢的奇事,祢的信实也在神圣的会众的聚会中。因为天上有谁比得上耶和华呢?众神之子中谁能与耶和华相比呢?我们应该明白,苍天感谢创造者的工作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需要知道的主要事情是我们必须做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理解 "天 "和 "地 "是一个人所处的两种状态:1)在上升的状态中,一个人被认为是在 "天 "中。也就是说,"天 "被称为 "给予者",如果一个人处于上升的状态,就意味着他要给予创造者。这被认为是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创造者。2) 当一个人处于下降的状态并坠入地时,"地 "就是接受的品质。换句话说,一个人坠落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除非满足他的接受的愿望,否则他就什么也做不了。这就是所谓的 "地"。
根据上文所述,一个人应该相信创造者做了一切。也就是说,一旦一个人克服了自己的接受的愿望,只为创造者而工作时,就会出现 "耶和华啊,上天会赞美祢的奇迹"。也就是说,这种行为确实是一种奇妙的行为,因为从本质上讲,一个人不可能做任何不为自己谋利的事情。但现在,创造者将他提升到了天堂。
经文这样写道:"那些人将感谢",那些现在处于 "天堂 "的状态的人将感谢创造者,因为这项工作只有创造者才能完成,而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因为一个人无法做任何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因为他被创造时就具有这样的天性。
"你们在神圣的会众的聚会中也要信实"。这是指在神圣的集会中的信念,他们现在觉得自己是圣洁的,正如经上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也就是说,创造者想要给予,人也应该只想给予,就像经文所写的:"在神圣的会众的大会中,你们的信实也是圣洁的。"这也是来自创造者的奇迹--他们因信实而得到了奖赏,正因为如此,他们被视为神圣的会众的大会。希伯来文有双重含义。
经文写道:"因为在天空中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在天上的人,一个被赏赐处在天上的人,也就是说,一个有给予的愿望,被称为 "天 "的人,"能与祢相提并论吗?" 这似乎令人费解,因为根据字面意思,这节经文应该说:"因为在一个天空中的人与耶和华相提并论"。难道有人会犯错,说有人会把自己的价值与创造者相提并论吗?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应该认为,他所战胜的、所付出的工作和劳动,使他成为了上天的品质--也就是一个给予者。然而,这个人与此无关,是他帮助创造者把一个人从爱自己的本性中拉出来,让他为了创造者的缘故而给予。
之后,诗句这样写道 "众神之子中有谁像耶和华一样?" 换句话说,那些强壮有力的人们不应该认为他们有能力战胜他们的邪恶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相反,一切都来自创造者的力量,正如经文所言:"谁能像耶和华一样呢?"没有创造者的帮助,他们也能战胜邪恶。
然而,经文写道:"一个来净化的人得到了帮助",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工作确实帮助了创造者,创造了一个赋予帮助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说一切都是创造者做的呢?我们应该解释圣人所说的 “一个来净化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这个人是自己来净化的,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觉醒,那么,答案就是 "他得到了帮助"。
也就是说,他是在上面的帮助下来净化的。否则,他就不会来净化自己。由此可见,他来净化这一事实也是来自创造者,而不是创造物。这与一个人的理智相矛盾,一方面,我们说 "一个来净化的人",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选择去做,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创造者做了一切,因此它们相互矛盾。
迈蒙尼德在对《密西拿》的解释(《阿伏特》,第 3 章第 15 节)中写道:”一切都是预料之中的;一切都是创造者事先揭示和知道的,并给予了许可。然而,一个人有权选择好的或坏的。换句话说,一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了解创造者,了解祂预先知道的一切,并不会使人承担任何义务。虽然根据我们的达成和理解,这是不可能的,但创造者的认知与我们的认知并不相同。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因为创造者和祂的认知是一体。既然我们无法用有限的思维去认识创造者的存在,那么,我们也就无法认识创造者的认知"。
因此,我们从迈蒙尼德的话中看到,我们无法理解上述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巴哈苏拉姆说,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这是在一个人得到私人的天道的奖赏之前。然而,在他获得个人的天道的奖励之后,他就能理解这并不矛盾。但是,外在的头脑却无法理解这一点。
这就是说,在奖励和惩罚与个人的天道之间是矛盾的,但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超越理智,做到两者兼顾。正如我们在《光辉之书》(Tazria,第 6 项)中所看到的那样:“‘因为她的价格远远高于珍珠。’他问:’应该说’价值’,买她比买珍珠还难,为什么说'她的价格'呢?'他回答说:'所有不完全依附她、不与她同心的人,她都会卖掉他们,把他们交给其他民族。正如你所说:'以色列的孩子们抛弃了耶和华,'耶和华就把他们卖给了西西拉( Sisera)。然后,他们都远离了那些崇高圣洁的珍珠,也就是托拉的秘密和内涵,因为他们将在其中没有份。'""
由此可见,他在这里说的是奖励和惩罚。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这样解释:当一个人从上面获得了一些觉醒,却不知道如何保持这种上升的状态,因为当国王呼唤他进入凯杜沙(神圣)一点点时,他并没有像他应该的那样珍惜,在那时,凯杜沙(神圣)就会把这个人卖给其他民族。也就是说,其他民族的思想和愿望控制了他。因此,一方面,一个人应该说 "一切都在天道之下",另一方面,然而,正如迈蒙尼德所说:也有奖励和惩罚的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