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一个人应该在工作中使用骄傲感?
Rabash 1990 年第 6 期文章
《历代志下》(2 Chronicles 17) 记载:"他的心在耶和华的道路上骄傲"。而在《米示拿》中则说(《Avot》,第 4 章第 4 节):”要非常,非常谦卑"。因此,这与 "他的心是骄傲的 "这句话是矛盾的。
《光辉之书》(《VaYera》,第 17 项)问道:”’耶和华在马莫瑞(Mamre)的橡树旁向他显现’。为什么是在马莫瑞(Mamre)的橡树旁,而不是其他地方呢?这是因为马莫瑞(Mamre)给了他关于割礼的建议。当创造者让亚伯拉罕给自己行割礼时,亚伯拉罕去请教他的朋友。阿尼尔( Aner) 告诉他:’你已经九十多岁了,你会折磨自己的。’马莫瑞(Mamre)告诉他:’记住迦勒底人(Chaldeans)把你扔进火炉的那一天,记住世界经历的那场饥荒,记住那些你的人们追赶的国王和你击打的国王。创造者救你脱离了这一切。起来吧,听从你主人的命令。创造者对马莫瑞(Mamre)说: ‘你劝他赞成割礼,因此,我只在你的居所向他显现。“”
这很难理解。如果创造者命令他行割礼,他去问他的朋友是否应该服从创造者?如果马莫瑞(Mamre)不这么说呢?他会听从马莫瑞(Mamre)的建议,而不是创造者的话。我们能这样说吗?
马莫瑞(Mamre)对他说,他应该服从创造者,创造者一定会救你,就像他把祢从火炉里救出来一样,这也很难理解。这意味着,马莫瑞(Mamre)告诉他服从创造者的依据是,创造者会拯救他,就像把他从火炉里救出来一样。否则,你就不应该服从。
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圣人说过同样的话(拉希(Rashi)带来了我们圣人的话,创世记 11:28):”'他拉死在他父亲面前,'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有人说,他拉向尼姆罗德(Nimrod)抱怨他的儿子亚伯兰打碎了他的偶像,并把它们扔进了火炉,他的父亲因此而死。哈兰坐在那里,自言自语地说:'如果亚伯兰赢了,我与他同在。如果尼姆罗德(Nimrod)得胜的话,我与他同在。'亚伯兰得救后,他们对哈兰说:'你和谁在一起呢?'哈兰回答说:'我与亚伯兰同在。'他们就把他扔进火炉里烧死了"。
在哈兰身上,我们看到,因为他说他要以创造者拯救他为条件来承担自己的给予,所以他被烧死了。因此,为什么在亚伯兰的例子中,当马莫瑞(Mamre)告诉他 "你应该顺从创造者 “时,既然创造者把亚伯兰从火炉中救了出来,比如说昨天的亚伯兰,那么,今天亚伯兰给自己行割礼时,创造者也会救他吗?这就像哈兰和亚伯兰的火炉一样。在这里唯一不同的是,它们是同一件事,但在同一个身体里,意思是亚伯兰的两种状态。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哈兰和亚伯兰以及火炉,都有外邦人的问题,也就是说,外邦人希望亚伯兰和哈兰都不要顺从创造者。创造者所指示的割礼则不然。也就是说,外邦人说不要顺从创造者,还是创造者告诉他要顺从创造者,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我们应该说,当外邦人要一个人崇拜偶像,脱离对创造者的信念时,一个人应该无条件地献身。因此,当哈兰说他愿意像亚伯拉罕一样,以生存为条件奉献自己时,这并不被视为奉献。这就是他被烧死在火炉里的原因。
当创造者告诉他要给自己行割礼时,他去请教他的朋友,这里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应该作不同的解释,也就是他认为创造者叫他行割礼是一个很高的程度,而他还不配,因为他认为如果创造者叫他行割礼,而他还不配,他甚至可能从他当时所处的状态堕落下去,因为他知道他是处于卑微地下的状态,正如经文所写的那样,"我是尘土和灰烬"。因此,他去问是否允许他走到这个,为自己行割礼的高度,还是应该等到他配得上的时候再行割礼。
这就是为什么阿纳尔告诉他:"你已经九十多岁了,你会折磨自己的",现在就开始登上高的程度,开始做更多的工作,以使自己有资格履行割礼的 Mitzva(戒律/善行)。"为了获得更高的程度,现在就开始付出巨大的努力,你已经太老了。这适合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不适合已经年过九旬的你。因此,这不适合你"。
然而,当他来问马莫瑞(Mamre)时,马莫瑞(Mamre)回答他说:”你看,创造者并不看重你的卑微/低下,让祂说你什么时候配得上,然后祂就可以帮助你,就像我们的圣人说的那样,'一个来净化的人就会得到帮助'。'当你觉得自己是尘土和灰烬时,创造者无法帮助你,但你看,当你被扔进熔炉时,创造者还是帮助了你,因为祂是仁慈的、有恩典的"。
"这正如我们的圣贤们对这节经文所说的:"'而我赦免谁,就赦免谁',尽管他不适合也不值得"。因此,在这里,同样是割礼,创造者希望你进入一个更高的程度,尽管你不配或不适合。因此,去完成你主人的诫命,不要看着自己的卑微。
这正如巴哈苏拉姆(Baal HaSulam)对创造者所说的:”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问题是,难道祂不知道未来吗?创造者说 "现在我知道了"?也就是说,现在亚伯拉罕知道他是敬畏上帝的。
问题是,亚伯拉罕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呢?我们应该说,既然亚伯拉罕知道他是敬畏上帝的,他就可以上升更高的程度,而不必害怕那一程度对他来说太高。相反,他已经可以上升了。
同样,我们也可以解释拉巴所说的话(Berachot 61):”一个人心里应该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完全的义人"。我们还应该明白他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事实上,通过这样,他就会努力走到更高的程度,而不会认为这对他来说太高了。这就是为什么马莫瑞(Mamre)建议他不要看着自己的卑微,不要觉得自己是尘土和灰烬。相反,创造者希望你通过割礼来提升自己的程度。去做吧,不要看任何东西。这就是 "耶和华高高在上,下面的人也会看见 "这句经文的含义,正如经文中所说:"耶和华使低下的人上升"。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我们所问的问题了:亚伯拉罕为什么要咨询他的朋友是否要顺从创造者呢?意思是说,他是应该等待,使自己有资格进入高的程度,在行割礼的诫命之后,他将得到奖赏,还是应该立即行割礼,而忽略自己的卑微,在那里他觉得自己是尘土和灰烬。这就是他向朋友们询问的问题,而不是是否要遵守创造者的诫命。
由此,我们也会明白,为什么他被扔进火炉时,他没有征求朋友们的意见,而是同意被扔进火炉,以荣耀上天的名。然而,这就是信念的品质,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奉献,也就是说,"我很卑微,而这就是他不愿给出奉献的原因"。
但在偶像崇拜中,规则是 "被杀死但不违背"。因此,当哈兰希望像亚伯兰一样以献身为条件来圣洁化创造者时,这显然不是 "被杀死但不违背",因为他的观点是,只要不被杀,他就同意被扔进熔炉。由此可见,他根本没有遵守偶像崇拜中的 "被杀死但不违背 "的戒律。这就是哈兰被烧死在火炉里的原因。
相反,亚伯兰的观点是 "被杀死但不违背"。因此,由于完整的 "戒律",他被从火炉中救了出来。这就是世界各民族在那里对他说话,要求他崇拜偶像的含义。
但在割礼的诫命中,创造者告诉他要给自己行割礼,创造者当然要求亚伯兰在程度上有所提升。一旦亚伯拉罕通过尼姆罗德使创造者圣洁化,创造者又想从亚伯拉罕身上得到什么呢?当然是提升到更高的程度。亚伯拉罕认为自己可能还不配上升到这么高的程度,这就是他才去问他的朋友该怎么办的原因,因为他觉得自己还不配拥有这样的 Gadlut[伟大/成人]的程度,而通过遵守割礼他就可以获得这样的Gadlut[伟大/成人]的程度。因此,这里的情况完全不同。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工作中有两种状态: 1)信念,2)托拉。
在信念的状态下,不能说他是低下的,因此他不能遵守使创造者圣洁化的戒律,在以色列,即使是普通人也会这样做,我们听说他们是为了使创造者圣洁化而死的。
因此,当一个人在真理的道路上开始创造者的工作时,他必须承担起信念超越理智的重担,即使在他的身体中的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在嘲笑他。他必须在他身体里的外邦人面前使创造者圣洁化,并说他相信创造者,愿意全心全意地侍奉祂。即使他们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也可以说他以爱创造者为己任。即使他在说出这句话时毫无感觉,一个人也不应该对不同意他观点的器官影响。他做他能做的事。也就是说,在语言和行动上,他可以通过强制手段做到这一点。虽然他对此毫无感觉,但他仍在做着自下而上的觉醒。
关于这一点,经文说:"我将祝福你所做的一切"。也就是说,创造者以后会对他所做的一切赐福。虽然在战胜之后,他并没有看到自己得到了任何祝福,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感觉到比战胜之前更接近创造者,所以身体问他:"你告诉过我,如果你战胜了你的头脑和理智,创造者就会给你祝福,也就是说,你会因此感受到精神的重要性。但你看,你现在的状态和工作前一样,都是在强迫自己工作"。
对此,回答是:"如果我立即感受到了祝福的话,那么我就会是为了得到奖赏而工作"。"这与哈兰的说法相似,他说:"如果我看到亚伯拉罕从火炉中得救的话,我就与他一起"。在这里,当他说:"我愿意屈服我自己,做违背身体愿望的善事,但条件是事后我会得到一种美好的感觉,为了得到奖赏(指美好的感觉)而为创造者服务是多么值得啊 "时,也是如此。
因此,如果一个人想在强迫劳动之后立即得到奖赏,就好比他一开始就强迫自己劳动,以便之后不必再强迫自己劳动一样。由此可见,在接受信念时,他是有条件的。但接受天国的信念必须是无条件的降服。因为这一原因,在信念方面,不能说一个人觉得自己太卑微,不应该承担天国的重任。此外,一个人也不应该说:"现在我没有心情做这件事,等我心情好一点的时候,我再试着去承担天国的重担"。相反,每个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承担起天国的重担。
反之,当谈到托拉时,这正是一个人应该感到自己卑微的时候。我们的先贤们说过,"禁止向偶像崇拜者传授托拉",但只能向以色列人传授托拉,因此,他应该首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被视为 "以色列"。也就是说,他应该看看自己是否值得学习托拉。如果他发现自己还不配的话,他就必须努力使自己配得上,然后他才能学习托拉。
一个人怎样才能使自己配得上呢?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先学习托拉,这样托拉就会引导他成为 "以色列人"。当他具备了 "以色列 "的品质时,他就会在学习托拉的程度上得到提升,在那时的托拉被称为 "创造者的托拉,就像创造者的名字一样"。在成为 "以色列人 "之前,他必须努力学习托拉和戒律,使自己成为 "以色列人"。然后,他就可以达成 "创造的目的",也就是对祂的创造物行善。
然而,当他从事托拉和戒律时,因为一个人必须在两条线上行走--左和右--这意味着一个完整的时期和一个缺乏的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感谢创造者,一个觉得自己从创造者那里得到了很多好处的人更有能力给予更多的感谢,所以当一个人从事托拉和戒律时,这就是完整的时期,就好像创造者把他拉近,让他成为国王的仆人似的。但是,一个人不能欺骗自己,说他觉得自己是在为国王服务,其实他并没有这种感觉。因此,如果他感觉不到的话,又如何感谢创造者在拉近他呢?
相反,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应该说,虽然他处于极度的卑微之中,也就是说,他仍然沉浸在爱自己的本性之中,仍然不能做任何超越理智的事情,但创造者仍然给了他从事托拉和戒律的思想和愿望,也给了他一些力量,使他能够战胜那些对他说话、用各种论据戳他的头脑的间谍。而且,他在精神上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在那个时候,一个人应该注意这一点,相信创造者正在眷顾他,指引他走上通往国王的宫殿的道路。因此,他应该感到高兴的是,创造者也在关注着他,给了他下降的机会。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相信,只要他能够理解,创造者正在给他上升的空间,因为一个人当然不能说他自己得到了上升的空间,而是创造者想让他更接近,这就是为什么创造者给了他上升的空间的原因。
同样,一个人也应该相信,创造者也会给了他下降,因为祂想让他更接近。因此,他所能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以上升的状态去做。因此,当他在下降过程中战胜了一点困难时,就被称为 "一个从下往上的觉醒"。他所做的每一件个行动,他都相信是创造者的旨意,而这本身就使他获得了更大的接近,也就是说,一个人自己开始感到创造者使他更接近了。
正如巴哈苏拉姆所说,当一个人感到幸福,感到自己有幸掌握了一些精神时,这个人就被称为 "被祝福者",而"被祝福者粘附到祝福者"。也就是说,这个人开始感觉到创造者正在祝福他,他感觉不到任何缺乏。然而,这特别是在他从事托拉和戒律时。
然而,一个人必须拿出一点时间来从事左线的工作,因为这给了他为自己的缺乏祈祷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个人对创造者心存感激,因为他让自己离创造者更近了一些时,他就需要在 "左线 "工作的过程中为自己的缺乏接受补足。
由此可见,祈祷的答案并不是在他祈祷的时候,因为那时他正处于 "被诅咒 "的状态,也就是缺乏的状态,而完整并不与缺乏相连。相反,当一个人感到完整时,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拥有完整,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卑微,并把自己对精神的把握视为一种巨大的幸运,他由此获得了完整,并说自己根本不配拥有这一完整。这个时候,他就能得到他在以 "左线 "的方式工作时所感受到的东西的填充。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我们所问的问题了,为什么一方面他们说 "要非常非常谦卑",另一方面又写道 "他的心在耶和华的道上骄傲",因为它们是同一主题的两个对立面。答案是,它们是同一主题的两个对立面,只是在两个时间段。
换句话说,当他从事天国的工作,以超越理智的信念为己任时,当身体不同意他这样做,并给他许多借口说现在不是做这件事的时候,并从其他人那里给他带来证据,而这些人并不重视这种对创造者超越理智的信念的工作时,他应该对此说:"他的心在耶和华的道上骄傲"。他不看任何人,而是坚定地认为这是真理的道路,他不应该看任何人,也不应该听身体让他明白的话--"去看一看那些有声望的人吧,他们明白创造者的工作是什么"。关于这一点,他们说:"他的心是骄傲的",骄傲于自己比所有人都明白。
但是,当他从事托拉和戒律时,并且看到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学什么,也不知道在祈祷什么,在那个时候,他就不能骄傲,不能说自己不懂,既然不懂托拉和戒律的事,又何必白看书呢。在那时,他应该保持谦卑,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要非常非常谦卑"。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保持谦卑的态度,并说他对自己所掌握的一切都感到高兴,因为他看到有多少人对精神没有任何掌握。因此,在这里,他需要觉得自己都不值得任何东西,并同时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