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作中的 "没有儿子的人"?
Rabash 第 35 篇文章,1989 年
我们的圣人说(Masechet Nedarim 64):”任何没有儿子的人被视为死人"。《光辉之书》(Pinhas,第 92 项)写道:"没有儿子的男人被称为'不育',他的妻子被称为'不孕'。同样,没有 Mitzvot(戒律/善行)的托拉也被称为'贫瘠不结果实的'。因此,我们知道,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行动"。此外,《光辉之书》(第 91 项)中还说:"托拉被称为'一棵树',因为经文写道:'它是持守它的人的生命之树'。'同样,人也是一棵树,正如经文所写,'因为人是田野里的一棵树',而托拉中的戒律就像果实一样"。换句话说,既然托拉和人都被称为 "树",那么,一棵不结果的树就好比一个不生育的人,他什么也不会生,所以,人和托拉如果没有儿子的话,就被称为 "不生育的人"。
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不结果的人和树被称为 "贫瘠不结果实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学习托拉却不遵守托拉的戒律的话,为什么托拉会被称为 "不孕 “呢?如果一个人不想遵守托拉中的戒律,为什么是托拉的错呢?在这方面,他引用了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话:"伟大的学习是导致行动的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托拉应该引导一个人去行动,如果没有引导一个人去行动的话,就好像托拉没有引导一个人去行动,应该被指责一样。因此,好像错不在人,而在托拉。这可能吗?
要理解上述说法,我们首先应该理解创造者给予我们的托拉和戒律的整个问题,我们也为此感谢创造者的恩赐,正如经文所说:"祂从万民中拣选了我们,并将祂的律法[希伯来语:托拉赐给了我们"。我们对托拉的理解有两种方式,正如《光辉之书》("《光辉之书》一书的导言","十四诫总释及如何划分为创世的七日")中所写的那样: "托拉中的戒律被称为 Pekudin [命令/储存],以及 613 Etzot [忠告/提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万事万物都有 Panim [前/面] 和 Achor [后/背]。为某事所做的准备被称为 Achor [后/背],而对事情的实现被称为 Panim [前/面]。同样,在托拉和戒律中也有 "我们要做 "和 "我们要听"。在作为 "祂的话语的践行者 "遵守托拉和戒律时,在获得 "聆听 "的奖赏之前,这些戒律被称为 "613 Etzot(忠告)”,被视为 "Achor [后/背]"。当获得 "聆听祂的话语的声音 "的奖赏时,这 613 项戒律就变成了 “Pekudin(储存)”,源自 "Pikadon"(存款)一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 613 条戒律,而在每一条戒律(戒律的单数)中,都沉淀着独特程度的光,这就是戒律的Panim [前/面]"。
"然而,我们应该知道并理解托拉和戒律的在总体上的情况,"做 "与此有何关系,以及 "听 "的含义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 "听 "是最重要的话,那么作为 "行动",也就是所谓的 "Achor [后/背]",我们需要从什么顺序开始呢?为什么我们不立即从被称为 “Pekudin(储存) "的 "Panim [前/面] "开始呢?似乎这项工作毫无意义。
众所周知,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件事:创造的目的和对创造的改正。创造的目的是,祂的愿望是为祂的创造物造福,也就是说,创造物将从祂那里接受喜悦和快乐。因此,祂在创造物中创造了一种接受快乐的渴望。为了平息创造物的渴望,创造者创造了这个 Kli [容器],即渴望接受喜悦和快乐,因为如果没有对某物的渴望的话,就不可能享受到它。众所周知,只有根据对某一事物的渴望,才能从该事物中接受全部快乐。这就是快乐的尺度,一个人想要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某种事物的渴望的程度。
因此,这种来自创造者的 Kli (容器)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发现自己可以从某件事情中接受快乐,他就会立即竭尽全力去追逐获得这种快乐。但是,创造物必须创造的 Kli (容器)与创造者的 Kli (容器)在形式上是相反的,这就很难做到,因为它与创造者创造的 Kli(容器) 的品质相矛盾。一个人不可能创造出这种 Kli(容器),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一个人的倾向每天都在战胜他,如果不是创造者的帮助的话,他是不可能战胜它的”。
问题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战胜它的话,如果只有创造者才能让他战胜邪恶的倾向的话,那么他必须做些什么呢?答案是,一个人必须开始这一战胜,也就是说,他必须看到自己有战胜邪恶的倾向的意愿。如果一个人没有战胜邪恶的倾向的意愿的话,他怎么能得到帮助呢?帮助意味着一个人想要得到的东西很难得到。那么,在那时就可以说,帮助他获得了他想要的东西。但是,当一个人没有愿望时,我们怎么能说是在帮助他获得让他痛苦的东西呢?所谓 "帮助",是指帮助一个人,这样他会享受,而不是帮助他,让他受苦。
因此,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在 Lishma(为了创造者的缘故)上做创造者的工作,也就是为了给予的话,他就必须想为了创造者做一切事情。当一个人真正想为创造者而工作时,身体就会开始显示出它的力量,它希望一个人专门为了自己的缘故而做每一件事,并全力抵制这一给予的工作,向他提出间谍们的所有论据,证明它是正确的。然后,在那时,如果有人来帮助他的话,这个人就会对这种帮助感到高兴,并且会非常感激这种帮助。这样,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来自上天的帮助,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一个来净化的人就会得到帮助"。
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开始这一工作,就会缺少两样东西: 1)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帮助,只要他想做,他就能做到,因为他是个男子汉。因此,他不需要帮助。由此可见,他对光,没有 Kli(容器)。2) 如果他不是为了达到 "你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上天 "的状态而努力的话,那么他甚至不希望得到不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而是为了创造者而工作的力量。相反,他想为自己而工作。如果他听说遵守托拉和戒律就能为自己而一无所有的话,他就会把这看作是诅咒,而不是祝福。
因此,他必须自己开始这一工作。然后,他逐渐产生了一种愿望,认为为了创造者而工作是值得的,于是他就开始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旦他发现为了创造者而工作是值得的,一旦他屈服于身体的争论,身体就会问 "这一工作对你是什么?" 为了创造者而工作。通过上升和下降,他开始明白为了给予而工作的好处,以及如果他不能从爱自己的本性中走出来的话,他会失去什么。
当一个人战胜困难,没有逃避战场,而是战胜困难,增加祈祷,祈求创造者帮助他,给他所需的帮助,使他能够从为自己接受的愿望中走出来时,他就需要极大的战胜困难,相信创造者会帮助他。也就是说,他必须相信他所看到的一切,相信要摆脱接受者的控制更加困难,看到每一次他开始看到自己的邪恶比别人的更严重,在那时他必须说,现在创造者一定要帮助他,因为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真相,也就是没有创造者的帮助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他为了帮助自己摆脱接受者的控制而考虑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没有帮助到他。恰恰相反,接受者变得越来越强大,对他的工作表现出更大的抵触情绪。在那时,一个人必须战胜困难,不能屈服于间谍们的建议,而是要超越理智地战胜并相信,因为创造者会帮助他,就像我们的圣贤们向我们承诺的那样:"一个来净化的人会得到帮助"。
然而,一个人从哪里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从而对圣贤们充满信念呢?这只能靠托拉的力量。正如我们的圣贤们所说:"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也就是说,通过托拉,他在战争中获得了战胜邪恶的倾向的力量,在战争中他必须获得黑暗的 Kelim[容器],这样之后他才会有,"如同光的好处只有从黑暗中凸显"。由此可见,托拉在他工作期间一直支持着他,直到创造者知道他拥有适合接受光的 Kelim[容器],然后他就会得到 613 个 Pekudin(储存) 的奖励。
然而,在工作期间,当他仍有间谍的干扰时,托拉和戒律被称为 613 Etzot(忠告),意思是 613 个如何从间谍们手中解救出来的建议。因此,当一个人从事托拉和诫命的工作时,他的目标应该是他所希望的工作的回报将是对抗间谍的力量。
因此,他希望托拉能给予他这种奖赏。如果他得不到这种力量的话,那么托拉就像一棵不结果的树,或者一个没有儿子的人一样。换句话说,托拉没有为他生儿子,也就是没有给他对抗间谍们的力量。当托拉赋予他这种力量时,它就被称为 "一棵结果实的树",就像一个有儿子的人一样。
这样,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所问的问题:为什么人像一棵树?这意味着两者都必须结果。树必须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才能结果,这就是所谓的 "耕地",同样,一个人也必须得到他所需要的营养,才能实现被称为 "613 Pekudin[储存]"的目标,意思是遵守托拉和戒律,目的是让其中的光将会改造他。
因此,我们需要行动,即把一个人的行动的工具--为自己接受的愿望转化为给予的容器。这就是所谓的 "将接受的容器转变为给予的容器"。
这就是所谓的 “行动"。也就是说,既然一个人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创造者既然给了我们 "接受的容器",祂就应该给我们 “给予的容器”。然而,"没有Kli(容器),就没有光",正如上文所说,"没有缺乏,就没有填补"。因此,一个人必须努力工作,用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这一需要。去到他在工作的过程中努力的程度,他开始需要创造者的帮助。在那时,创造者就会给予这些被称为 "给予的容器 "的行动的工具。这是通过托拉和戒律实现的,因为 "其中的光能改造他"。
这就是 "上帝所造的是去做 "的含义。正如巴哈苏拉姆所说,"创造 "意味着新的东西,意味着从无到有。这里指的是接受的愿望,这是新的东西,因为在祂创造之前,现实中并没有接受的概念。因此,创造者创造了接受的愿望,而创造物必须将其转化为给予的愿望。这就是 "去做 "的含义,将其转化为给予的愿望。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创造物的工作,如果创造者创造它的方式是让接受的愿望发挥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它呢?答案是,一个人必须寻求建议,以获得对它的渴望。这就是所谓的 “做"。虽然我们说一个人不能做这件事,但创造者本身必须做这件事,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创造物的工作,所以,它仍然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可以通过巴哈苏拉姆( Baal HaSulam )关于 "将智慧给予智者 "这句经文的说法来理解这一点。他问道:"难道不应该说'将智慧赋予愚者'"。他回答说,"智者 "是指虽然还没有智慧,但仍在寻求智慧的人,因为愚者不会寻求智慧,正如一个人所说:"愚者不会渴望智慧"。因此,当一个人寻求如何获得给予的容器的建议和策略时,这就是所谓的 "行动",正如所说的 "去做"。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经文所写的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工作"。《光辉之书》提供的证据表明,如果他没有诫命,只有托拉的话,那么他就被称为 "贫瘠",托拉也被称为 "贫瘠",因为托拉没有果实,而果实就是诫命,人也没有儿子。这意味着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 "没有儿子的人被视为死人"。当我们谈到工作时,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如果没有诫命的话,就会被认为是 "贫瘠不结果实的",正如《光辉之书》将他比作托拉中所说的 "生命之树"。此外,"人是田野里的一棵树 "意味着,托拉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诫命的话,就会被称为 "贫瘠"。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他来说,如果他所学的托拉不能引导他获得诫命的话,那么托拉就是贫瘠的。对此,《光辉之书》说:"因此,我们知道,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行动"。因此,如果托拉中没有诫命的话,托拉就会被认为是贫瘠不结果实的。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没有托拉中的戒律的话,托拉就被称为 "贫瘠不结果实的"?因为 "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行动"。也就是说,既然创造者说:"我创造了邪恶的倾向;我创造了托拉作为调料",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要想战胜他内心的邪恶,他就需要托拉之光的照耀。因此,一个学习托拉并不打算让托拉给他带来光,这样他就可以为了创造者的缘故而行事的人,因为这与邪恶的倾向是相悖的,因为人内心的邪恶想专门为自己的缘故而工作,竭力抵制为了创造者的缘故而工作,并且它是无法被打败的。因此,创造者给了我们托拉的力量的忠告,意思是托拉应该通过其中的光给我们力量,从而改造他。
这就是说,托拉会把一个人身上的邪恶的东西变成好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托拉,他可以获得给予的容器。这就是所谓的 "行动",正如上面所说的 "上帝创造的是去做"那样。
因此,如果托拉没有提供它所要提供的帮助的话,就可以认为托拉在这个人身上是贫瘠不结果实的。而如果一个人接受了托拉,却没有得到它应该给予的帮助的话,那么这个人和托拉都被称为 "贫瘠不结果实的",意思是它们什么结果也没有结出来。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的圣人们所说的话了(Nedarim 81):”为什么智者的弟子不在他们的儿子中产生智者的弟子呢?因为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其中的原因很难理解。我们看到,在[安息日礼拜]邀请他们诵读托拉时,即使是普通的地主也会说托拉的祝福语。他们也会说祝福语。那么,智者的弟子怎么会不先用托拉祝福呢?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应该解释学习托拉,而不是瞄准其意图,他们为什么要在学习托拉之前学习,也就是说,他们从事托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也就是说,他们最初并没有打算让托拉为他们带来祝福,而祝福意味着给予。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打算让托拉给他们带来 "给予的Kelim(容器)",即给予的容器的祝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托拉不能使他们的儿子成为智者的弟子的原因。相反,他们所学的托拉并没有为他们带来作为给予的行为的诫命(Mitzvot);他们仍然是贫瘠的,他们的托拉也是贫瘠的。
换句话说,这些学习托拉的智者的弟子们并没有生下他们的儿子,也就是那些被称为诫命(Mitzvot)的行为,让一个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行为来自智者的弟子,也就是说,这些行为是托拉之光所产生的被称为 "给予的行为 "的善行。这就是所谓的 "智者的弟子们不能从他们的儿子中产生智者的弟子",意思是说,从他们的行为中看不出他们必须由托拉之光(即所谓的 "智者的弟子")所生。也就是说,他们学习托拉,托拉之光应该产生行动,也就是说,他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创造者,为了与创造者一起得到 Dvekut(粘附) 的奖赏,为了粘附生命的生命(根源)。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呢?因为 “他们没有先在托拉中祝福”。也就是说,在学习托拉之前,他们没有把学习的目的/意图放在托拉的光上,以便托拉给他们带来改造他们的塞古拉(Segula)[补救/力量/解药]。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的先贤们所说的 "没有儿子的人就像死人一样",因为儿子就是戒律,这意味着他所做的一切戒律都是为了给予儿子。这就是所谓的 "生命的生命"的(Dvekut(粘附))。当然,如果他没有给予的容器的话,他就与生命之生命分离了,因此被视为死人,正如我们的先贤们所说:"邪恶者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被称为'死人'"。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的圣贤们对 "锡安,没有人需要她,意思是需要获得这样的一个需要 “这节经文所说的话了。这意味着锡安(Zion)被称为 Malchut [王国/王权],意为天国。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应该是为了创造者,而不是为了自己,正如经文中写道:"我记起了上帝,并且当我看见每座城建在它的废墟上,而上帝的城降到阴间底层时,我就呻吟"。
也就是说,关乎他自身利益的事情是没问题的,并且每个人都希望这一切都能完全实现。但是,"上帝之城 "是神圣的工作,是为了创造者而工作,这一工作是一种卑微低下的工作。
这需要托拉之光的照耀。也就是说,一个学习托拉的人,在他学习之前,他必须要求托拉赋予他这一光,这样他才能为了创造者的缘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