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封信
1956年7月7日,曼徹斯特
致我的學生們,願他們長命百歲。
我很驚訝,我一周沒有收到你們的郵件;我以為你們会用手的工作代替我在以色列時,你走路學習Torah(托拉)時的腿功,也就是你們會寫信,但你們還是沒有做到這一點。你們中間唯一出色的是……因為他不等我的書面答覆,而是做他必須做的事。我想他完全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而拉比(Rabbi)……有時認為他的問題應該以書面形式提出來,有時認為以思想的形式提出來就可以了。但是,他應該知道,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因為有 "思想、言語和行動"(行動應該放在思想裡面),思想應該放在行動裡面。"說話 "來自於 “一代一個說話者",意思是一個領導者,因為我們需要思想變成行動,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它自己的改正。
拉比(Rabbi)……開始寫,但停了下來,而從拉比(Rabbi)......我沒有有幸收到哪怕一封信的剪影。至於拉比(Rabbi)......當我在以色列的時候,每兩個星期左右就會收到他的一封信。我相信他的記性很好,因為去年他寄了一封信到倫敦,因為位址不清楚,所以信就退回給他了。也許他怕到時候自己費心寫信、寄信,信又會回到他手裡。結果按照他的看法,他的努力就會白費,這對他來說也許是一個足夠好的理由。
但事實並非如此,正如人們所說的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也有可能是他信任他忠誠的朋友,因為他以朋友做Kiddush(節慶餐開始時的祝福)為他開脫,他對朋友的祝福作出了回答(阿門)。而拉比……一定是走了隱藏的道路,我就不需要多說了。而對於......他還沒有想出藉口,但他知道自己,相信當他開始想藉口的時候,一定會找到一些藉口。而對於這群人中的長者,我們的老師,拉比..。他需要朋友的愛,也就是需要有人為他寫信。
然而,我們必須努力,前進,並且在創造者的幫助下,達成預期的目標。而要求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祈禱。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將祈禱交給我們。難道創造者沒有祈禱就不能給我們豐富嗎?然而,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說過,除非有願望和食欲,否則一切都沒有味道,這叫做 “渴望"。
當一個人開始走在工作的道路上,並準備好他的Kelim(容器)來接受創造者的禮物時,創造者就會給他增加願望的空間。這具體是通過祈禱來完成的。一個人從祂那裡得到的拒絕和隱藏,以及一個人每一次前進付出的努力—同時又看到自己在倒退--都會加強對創造者的救贖的需要。
自然本性也是如此—他渴望,每次都想像自己已經在高速公路上行進。忽然間,他又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從哪裡來,然後離開高速公路,重新和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聯繫起來,跟著他們走。當他看到自己是在未受教育的人們中,也就是在異端之中時,他又開始渴望信念。然後通過祈禱,渴望增長和擴大,直到它到達這樣一個水準,當創造者說,他的Kelim(容器)現在準備好了接受救贖的時候。然後,一個人得到創造者聽到了祈禱的獎勵。
但事實上,一個人的每一次祈禱都是在改正的道路上,因為每一次祈禱都增加了它的份額,意味著擴大了接受的容器。這就是 "創造者渴望義人的祈禱 “的意思,意思是說,通過祈禱,一個人的願望擴大了,他的每一次祈禱,看到自己的祈禱仍然沒有得到回應,就會使他對創造者產生需要,因為他在他的器官中感到只有創造者自己才能幫助他。
由此可見,即使在最低的狀態下,也有祈禱的餘地,祈求創造者將他從他的低下中解救出來。但是,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低下而逃離戰場時,就意味著他為了更接近祂而受到的所有拒絕,他已經變得更遠了。因此,這就需要有一顆特別的心,在祈禱中去戰勝。
但我們最主要的是要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點,能給一個人力量去工作。但是當我們將這個力量用在普通的工作上,也就是 "自動 “的意思,那麼,他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主要的目的的工作了,因為身體知道已經在Torah(托拉)和Mitzvot(誡命)上努力工作了,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我們要知道,無論是在出於習慣而做的Torah(托拉)中,還是在出於信念而做的Torah(托拉)中,我們都不能在行動中增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個真正正義的人,不會在衣服上做超過四個Tzitziot(流蘇),也不會穿上Tefillin或在門柱上放上兩個Mezuzot(Mezuzah的複數)等等事情。
只有在意圖上,才有誰是義務者的區別--是環境或信念,指他從環境中吸收的習慣,或因創造者的誡命。這就是 “当他被裹夾著並在耶和華面前傾訴自己的話語時,這是為窮人祈禱"的意思。
從神聖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知道,窮人的祈禱是上面接受的。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窮人的祈禱。這一點在 "窮人被裹夾著時的祈禱 “這節經文裡有解釋。他要的是什麼?要在創造者面前傾訴,要所有的話只是在創造者面前,而不在環境面前。
有這樣一個規則,也就是一個人總是只為原因(目標)工作,或者說環境是他工作的原因。由此可見,他是在環境面前工作,而不是在創造者面前工作。一個人應該對此感到不滿。為什麼不應該在創造者面前呢?他應該請求創造者憐憫他。
這就是《光輝之書(Zohar)》中所寫的:"為窮人的祈禱 “的意思。《光輝之書(Zohar)》的解釋是:"由於我是怨恨的,所以一個人應該怨恨他從環境中獲得所有的活力。但當他開始在信念上工作時,他就完全沒有活力,並且工作對他來說就像軀殼一樣可厭。
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對此的評價就像鴿子對挪亞說的那樣:"我寧願我的食物像橄欖一樣苦,也不願讓它們出自人的手。" 這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首要的目標只是向祂靠攏,而真理會指明方向,意思是是否他的信念是合適的。
因此,當一個人希望實現Torah(托拉)和Mitzvot(誡命)Lishma(為了她的緣故),但卻沒有活力時,這就說明他對創造者沒有信念,當他不相信祂時,他怎麼能工作呢?因此,這是唯一的一點,我們必須在這一點上作出一切努力,一個人從心裡之點上獲得了力量,因為心裡的每一個點都會給一個人以工作的力量,但如果這種力量被用來為環境服務……
由此你就會明白我們聖人的話:"凡是沒有知識的智者的弟子,一具軀殼都比他強"。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他沒有知識,為什麼他被稱為 "智者的弟子"呢?因為他從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所以他是一個智者的弟子,但是他沒有 "知識",這個 "知識 "就是所謂的與創造者的粘附(Dvekut)。他看到,如果他不從環境中獲取工作的力量,而是從給予的意圖中獲取力量的話,那麼他的工作在他眼裡就會變得像軀殼一樣可厭,因為 “這就是托拉的方式--過悲哀的生活"。意思是說,他在工作中感到悲哀,而不是滿足,就像說鴿子一樣,鴿子說:"'我寧願我的食物像橄欖一樣苦',"等等。
的確,為什麼會苦呢?是因為工作Lishma(為了她的緣故)是違背自然本性的,也就是頭腦與心兩者中的接受。在一個人未顯露祈禱之前,創造者是不能救他的,如經文說:”這是雅各(Yacob)的患難之時,他要從患難中得救。”因為只有在那時,他才會接受對創造者的渴求。這被認為是 “如果創造者不幫助他的話,他就不能戰勝它",因為這是違背自然本性的。
但當環境給他食物時,意思是他在Torah(托拉)和工作中感受到接受時,他自然就有了活力。在那時他不需要創造者,也沒有要求獲得知識,這就是 “要知道這一天,且回應你的心"。這些都是一個人在創造者那裡得到Devkut(粘附)的報酬時的心的回答。
這就是 "無知識的學生,一個軀殼都比他好 "的意思。就是說,對他來說,最好是將對他來說像一具沒有生命的軀殼一樣厭惡的工作交給自己。這也是 "在街上剥一具軀殼的皮,但不需要人 "的意思,意思是說,如果你在街上,意思是在環境中,為自己承擔一份簡單的工作,而不依靠人,意思是從環境中接受叫做 “人"的營養和養分。
這也是 "以使得你的安息日為平日,但不需要人 “的意思。也就是說,心的安頓會像平日一樣。即使你覺得沒有神聖感,也就是說在你沒有生機的時候,心的安頓,但不要靠人給你滋養。而是每一次沒有生機的時候,都要求助於創造者,讓創造者憐憫我們,將我們從黑暗中解救到光中,從身體的奴役中解救出來。
一個人應該儘量堅持走創造者的道路,而不是跟著環境走。這就是我們聖人們所說的 "凡是不像鋼鐵一樣堅硬的智者的弟子,都不是智者的弟子 "的意思。我們應該研究這個問題。如果他是一個聰明的弟子的話, 意思是說,即使他精通密西拿(Mishnah)和革馬拉(Gemara), 並遵守誡命, 如果他不像鋼鐵一樣堅硬的話, 為什麼他不被視為聰明的弟子呢? 然而,如上所述,他應該像鋼鐵一樣站立,而不是從環境中獲取力量,然後就會達成 "以色列的子孫們從工作中哀歎 “的狀態。
對此,主要的建議是祈禱。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專心祈禱,特別是那些侍奉偉大的樹(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的人,願他的美德幫助我們走他為我們設立的工作的道路上。
"義人的死亡比他們的生更偉大"。這意思是說,義人在他們死後是更偉大的,意思是當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感覺到正義,意思是看到了義人的偉大時。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他看到義人的渺小時,對一個人來說是更有利的,因為有時候一個人看到自己在世間孤身一人的時候,必須透露自己的祈禱,正如經文所說:"沒有人可以和你一起在山攀登"。就是說,當一個人必須攀登耶和華的山上時,他看不到任何人可以從他那裡得到支持。......我是從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那裡聽到這件事的。
在另一種方式上,意思是在信念的道路之外,這叫做 "神聖的靜止層面"。正如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所說,"静止 “是指總體上的運動。就是說,地作為一個整體在運動,但對個別靜止的存在來說,沒有運動,也沒有感覺到真理。個別的運動叫做“植物層面”。這是專門送給那些走真理道路的人的,正如經文所說:”沒有人公正地閱讀,也沒有忠實的審判。混亂是必然的,並且空洞的話語會產生勞動(並產生虛假)。”
以上的話的解釋:有了以上的話,我們就可以有點明白TES(Talmud Eser Sefirot[《十個Sefirot的研究》])中的解釋了,存在有三種狀態,叫做Holam、Shuruk、Hirik。Holam被稱為 “Eynaim(眼睛)中的下面的那一Hey",更高者的Kelim(容器)在下麵的接受者那裡。這意思是說,當下面的接受者看到聖潔的Shechina(神性)處於塵埃中時,意味著在Eynaim(眼睛)上有一個阻擋,而Eynaim(眼睛)是開放的天道(而不是信念)。
也就是說,更高者已經限制了自己,並顯示出祂的Katnut(幼稚/渺小),以便下面接受者可以自行選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特別是在隱藏期間,才有選擇的餘地。但有了顯露的天道,當看到更高者的偉大時,就叫 "知道 "而不叫 “信念",在那時就沒有工作了。由此可見,更高者為了下面接受者而自甘下降,自降身價。那麼下面接受者就有了選擇,因為這樣就可以有誹謗。
而當下面接受者通過祈禱、勞動、信念,將這個工作攬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這三者是一起去做的,並且總體上只有在信念的形式下才會有。然後,他就會得到,看到更高者的Gadlut(偉大,成人)的回報,這就是所謂的 "更高者從下麵接受者那裡升起他的AHP",意思是說,祂和下面接受者在一起,以下面接受者的形式出現(如:"一個被流放的學生,他的老師和他一起被流放"。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解釋說,如果一個人在Katnut[小/嬰兒]的狀態,那麼無論他在哪裡看,無論是看創造者還是看朋友,在他的眼裡,一切都有下面接受者的形式)。
而當創造者聽到下面接受者的祈禱時,更高者通過從Eynaim(眼睛)(即公開的天道)那裡降低下面的Hey來提升他的AHP,然後,在那時,他看到更高者是在Gadlut(偉大,成人)的狀態。由此可見,下面接受者通過更高者上升,如果他看到更高者是偉大的話,那麼,在那時他就成為偉大的。這具體是由AHP與下面接受者在一起,也就是說下面接受者後悔更高者在Katnut(渺小,嬰兒)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 “Shechina(神性)處於在塵埃中",而這就是所謂的Shuruk。
但是,這就造成下面接受者失去了用於工作的地方,那麼,在那時,下面接受者就不願意接受他的所有那些被看作是GAR de Hochma的Gadlut(成人狀態)。在那時更高者因下面接受者而減小她自己,這被視為更高者與下面接受者混合在一起,意思是下面接受者的GE。在那時,下面接受者導致更高者再一次將自己減小變成Hirik。這被看作是下面接受者的原因(目標),也就是下面接受者只能以ZAT的形式接受這種知識,這被認為是在Hassadim的衣服。換句話說,根據他能走在信念的道路上的程度,在那個相應的程度上,他就能接受知識,而不是更多。否則,他將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我不打算再做任何進一步的解釋,除非有人來信要求做更多的解釋。在那時他應該將問題寫給我,而如果我得到回報的話,我就能回答他。
來自你那位等待救贖的朋友。
Baruch Shalom HaLevi
巴哈蘇拉姆(Baal HaSulam)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