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祂沒有說是“邪惡者”或“正義者”
我于伊亞爾月21日,在耶路撒冷聽到
“拉比哈尼納·巴·帕帕(Hanina Bar Papa)說:’那位被任命統管受孕的天使,其名為萊拉[Laila/夜晚]。它取一滴液體,置於創造者面前,並對祂說:’世界的主宰,這滴液體將化為何物?是英雄還是懦夫,是智者還是愚者,是富人還是窮人?’ 但他沒有說’邪惡者或正義者'"(Nida 16b)。
我們應根據‘愚蠢者不能成為義人’的規則來解釋,正如我們的聖賢所說:‘一個人若沒有愚蠢的精神進入,就不會犯罪。’對於一生愚蠢的人來說,情況更是如此。因此,一個生來愚蠢的人沒有選擇,因為他已被判為愚蠢。因此,說“祂沒有說‘惡人或義人’”是為了讓他有選擇的餘地。但如果祂不說“義人或愚人”,有什麼好處呢?畢竟,如果他被判為愚人,那就等於被判為惡人!
我們還應理解先賢的話: “拉比約哈南說:’創造者看到義人很少,便站起來,在每一代人中栽種了他們,正如經文所說:’大地的柱子是耶和華的,祂將世界立在他們之上。''“拉什(Rashi)解釋說:”'祂將世界立在他們之上'——祂將他們分散在各代人中,作為支撐和養育世界的根基"(Yoma 38b)。
“他們很少“意味著他們正在減少。那麼,祂做了什麼來使他們增多?”祂站起來並把他們栽種在每一世代中。“我們應該問:”把他們栽種在每一世代中有什麼好處,使他們得以增多嗎?”我們必須理解拉什(Rashi)所解釋的,所有義人是在一個世代中,還是分散在所有世代中的區別。分散在許多世代中是否會使義人增多嗎?
要理解上述內容,我們必須擴展並解釋先賢的言辭,即創造者判定一滴是智者還是愚者,意思是說,一個人若生來軟弱,缺乏戰勝自然本性的傾向的力量,生來願望薄弱且缺乏天賦,因為在準備階段,當開始參與創造者的工作時,他必須具備接受託拉和智慧的條件,正如經文所寫:“將智慧給予智者”, 他問道:“如果他們已經聰明,為什麼還需要智慧呢?應該說‘將智慧給予愚人’。”
他解釋說,”智慧“指的是雖然尚未擁有智慧,但渴望智慧的人。因為有渴望,而渴望被稱為”Kli“(容器),因此,渴望智慧的人就是智慧在其中閃耀的”Kli"。因此,愚人指的是那些沒有對智慧的渴望,而渴望的只是滿足自身需求的人。在給予的層面,愚人完全無法達成任何給予。
因此,一個天生具備這些品質的人,如何能達到義人的程度呢?他顯然沒有選擇的餘地。那麼,說’祂沒有說“義人或惡人”'有什麼意義呢?這樣他就有選擇的餘地。畢竟,既然他生來愚蠢而軟弱,他就不再具備選擇的能力,因為他完全無法戰勝自己的本性,渴望智慧。
為了理解這一點,也就是即使愚蠢之人也能有選擇,創造者做了一次改正,我們的聖賢稱之為“創造者看到義人稀少,便站立起來,在每一代人中栽種了他們”。我們問道:"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現在我們將明白此事。眾所周知,即使一個人不效仿惡人,也不可與惡人結交,正如經文所記:"也不坐在譏笑人的座位上。” 這意味著罪惡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坐在譏笑者之中,即使他坐在那裡學習托拉並遵守誡命。否則,禁令將是因為托拉和誡命的取消。但實際上,坐本身就是被禁止的,因為一個人會接受他喜歡的人的思想和願望。
反之亦然:若一個人對精神毫無渴望或願望,若他身處渴望精神的人群中,若他喜歡這些人的話,他也會借用他們的力量來戰勝自己的本性,並接受他們的願望與抱負,儘管他自身並不具備這些願望、渴望或戰勝它們的力量。但根據他對這些人的恩惠與重視程度,他將獲得新的力量。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上述話語:“創造者看到義人很少”,意思是並非任何人都能成為義人,因為缺乏成為義人的品質,正如經文所寫,他生來就是愚蠢或軟弱的;他也有選擇,他自己的品質不能作為藉口。這是因為創造者在每一代人都種植了義人。
因此,一個人可以選擇去道一個有義人存在的地方。一個人可以接受他們的權威,然後他將獲得他天性所缺乏的所有能力。他將從義人那裡獲得這些能力。這就是“在每一代人中種植他們”的好處,這樣每一代人都有可以依靠、追隨並從中獲得所需力量的人,以達到義人的程度。因此,他們也隨後成為義人。
由此可知,“祂沒有說’惡人或義人’”意味著他確實有選擇權:他可以去粘附義人,尋求指引,通過他們獲得力量,從而自己也成為義人。
然而,如果所有義人都生活在同一代,愚昧和軟弱的人在接近創造者上面就沒有了希望。因此,他們就沒有選擇的餘地。但通過在每一代人中分散種植義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可以接近並親近每一代中存在的義人。否則,一個人的托拉就成了死亡的毒藥。
我們可以從一個物質的例子來理解這一點。當兩個人面對面站立時,一個人的右手與另一個人左手相對應,一個人的左手與他的朋友的右手相對應。因為有兩條道路:右線的道路——義人的道路,只知給予;左線的道路——只知為自己接受的道路,因此他們與只知給予的創造者分離。因此,他們自然與生命之源分離。
這就是為什麼惡人在世時被稱為“死人”的原因。因此,只要一個人尚未獲得與創造者結合的Dvekut(粘附),他們就是與創造者分離的。當一個人學習托拉(Torah),即被稱為“右線”的道路,但實際上位於創造者左側時,意味著他學習托拉是為了自己接受,這使他與創造者分離,他的托拉對他而言成為死亡的毒藥,因為他仍處於分離狀態,因為他希望托拉包裹他的身體。這意味著他希望托拉增加他的身體,因此他的托拉對他而言成為死亡的毒藥。
然而,當一個人與創造者緊密結合時,便形成了一個單一的權威,這樣一個人便與創造者的唯一性合而為一。在那時,人的右側便是創造者的右側,而身體則成為靈魂穿著在其中的衣裳。
判斷一個人是否走在真理的道路上,在於當他滿足身體需求時,應確保這些需求不超過靈魂所需的必要程度。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擁有超過滿足靈魂需求所需的物質時,這就像一個人在身體上披掛衣物。在那時,他會細心調整衣物長短寬窄,確保貼合身形。同樣,在滿足身體需求時,他應細心確保不超出靈魂之所需,意思是不讓物質的衣物遮蓋靈魂。
要達成與創造者Dvekut(粘附)的程度,並非所有渴望接受耶和華的人都能隨意接受,因為這違背了人的本性——人被創造時帶有接受的願望,即愛自己。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世代的義人的原因。
當一個人跟隨一位真正的Rav,其唯一願望是行善,但若他感到自己無法行善,那麼目標便是通過跟隨真正的Rav並渴望Rav的喜愛,來使創造者獲得滿足。他會做Rav喜歡的事,並憎惡Rav憎惡的事。這樣,他就能與Rav建立Dvekut(粘附)關係,並獲得Rav的力量,甚至那些天生不具備的力量的人。這就是在每個時代種植義人的意義。
然而,根據這一點,很難理解為什麼要在每一代人中種植義人。我們說這是為了愚昧和軟弱的人。但他本可以以其他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創造愚昧的人!是誰讓祂說這滴會成為軟弱或愚昧的人?祂本可以創造所有人都是智慧的。
答案是,愚昧之人也是必要的,因為他們是接受的願望的載體。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自己的智慧來接近創造者,因此他們就像經文所說的:"他們將出去觀看人的屍首……因為他們的蟲是不死的,他們的火是不滅的;他們必成為一切身體的可憎之物。” 他們已成為義人腳下的灰塵,義人借此承認創造者對他們的恩典——因創造他們為智慧與剛強,使他們得以親近創造者。
因此,他們如今能感謝並讚美創造者,因他們看見自己所處的卑微的處境。這被稱為“義人腳下的灰塵”,意思是義人在其上行走,從而感謝創造者。
但我們必須知道,較低的程度也是必要的。一個程度的“Katnut”(小/幼年的狀態)並非多餘,說如果“Katnut”(小/幼年的狀態)的層次能與“Gadlut”(大/成年)一同誕生會更好。
這就像一個物理身體。當然有重要的器官,如大腦和眼睛等,也有不太重要的器官,如胃、腸、手指和腳趾。但我們不能說一個執行不太重要任務的器官是多餘的。相反,一切都是重要的。在精神層面也是如此:我們也需要愚昧者和弱者。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經文所言,創造者說:“歸向我,我必歸向你們。”這意味著創造者說“歸向我”,而以色列人則說相反的話:“耶和華啊,帶我們回去,然後我們必歸向禰。”
其含義是:在從工作中的下降階段,創造者先說”歸向我“。這使一個人在創造者的工作中獲得提升,並開始呼喊:”帶我們回去。” 但在下降期間,一個人不會呼喊“帶我們回來”。相反,他會逃離工作。
因此,一個人應當知道,當他呼喊“帶我們回來”時,這是來自上方的覺醒,因為創造者此前已說“回來”,由此一個人獲得提升,才能說“帶我們回來”。
這就是“當約櫃起行時,摩西說:‘耶和華啊,求禰興起,使禰的仇敵四散’”的含義。“起行”指在服侍創造者的過程中前進,即上升。摩西說“興起”。當他們停息時,他說“耶和華啊,求禰回來”。而在從創造者的工作中休息時,我們需要創造者說“回來”,意思是“回到我這裡來”,意思是創造者給予覺醒。因此,一個人應當知道何時說“起來”或“回來”。
這就是《Parashat Akev》篇中所寫的意思:"你們要紀念這一切道路……要知道在你們心裡的是什麼,你們是遵守祂的誡命,還是沒有遵守。” “遵守祂的誡命“被解讀為”返回“。”是否“被解讀為”升起“,而我們需要兩者。Rav知道何時“升起”何時“返回”,因為四十二段旅程是在創造者工作中展現出來的上升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