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托拉被稱為“指示/標記”
我於1941年2月2日,在BeShalach 1中聽到
托拉被稱為“指示/標記(יורה)”,源自“穿透(”יָרׂה יִיָּרֶה”)”一詞。意思是當一個人從事托拉(Torah)時,他根據自己的努力的程度,在那個相應的程度上,他感覺到自己遠離創造者的遙遠的程度。換句話說,一個人被顯示出了那一真相,意思是他被顯示出他的信念的程度,而這是整個真理(相)的基礎。
遵守托拉和誡命的基礎在於一個人的信念程度,因為在那時他會意識到,自己整個基礎僅建立在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之上。這是因為這種從小接受的教育足以使他遵守托拉和誡命的一切細微之處,而通過教育獲得的一切都被稱為“信念位於理智之內”。
儘管這與一個人的理智相悖,因為理智要求根據一個人在托拉中的增益,他應該感到與創造者更親近。然而,托拉總是向他展示更多真理(相)。當他尋求真理時,托拉使他更接近真理,他便看到自己對創造者的信念的真實程度。
這之所以是這樣,是為了讓他能夠祈求憐憫,祈禱創造者真正使他更接近祂,這意味著他將獲得對創造者的信念。然後他將能夠讚美和感謝創造者,因為祂使他得以更接近祂。
然而,當他看不到自己與創造者之間的距離,認為自己一直在增加時,你會發現他是在一個搖搖欲墜的基礎上建造一切,他沒有地方祈求創造者使他更接近祂。因此,他沒有地方去努力獲得完整的信念,因為一個人只為自己需要的東西而努力。
因此,只要一個人不配看見真理,情況就相反。一個人在托拉和誡命中添加得越多,他在完整性上的添加就越多,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任何缺乏。因此,他沒有地方努力祈求獲得對創造者的真實信念,因為當他感到腐敗時,你應該說“改正”。
然而,當一個人以真理投入托拉和誡命時,托拉會向他顯明真理,因為托拉具有顯明一個人真實信念狀態的力量(這就是“使之顯明”的含義)。
當一個人參與托拉並看到真理,即他與靈性之間的距離,並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如此卑微的生物,世界上沒有比他更糟糕的人時,Sitra Achra [另一邊]就會以不同的論點向他走來:事實上,他的身體真的很醜陋,而且確實世界上沒有比他更醜陋的人。
她告訴他這些,是為了讓他絕望,因為她害怕他會察覺並試圖改正自己的狀態。因此,她同意他所說的話,即他是一個醜陋的人,並讓他明白,如果他生來擁有更高的才能和更好的品質,他就能戰勝自己的邪惡並改正它,從而能夠實現與創造者Dvekut(依附)的狀態。
對此的回答是,她對他說的話在《塔木德·塔阿尼特》第20頁中有記載:拉比艾拉紮爾,拉比西蒙的兒子,從老師的房子裡出來,騎著驢在河邊散步,心情非常愉快。他的思想很粗俗,因為他一直在學習很多托拉。
一個長相極其醜陋的人經過他身邊。他向拉比打招呼:“拉比,你好。”但拉比沒有回應。那人說:“真可笑,這人長得這麼醜,你們鎮上的人都像你這樣醜嗎?”拉比回答:“我不知道,你去告訴那個造我的匠人,‘禰造的這個容器怎麼這樣醜陋啊。’”因為他知道自己犯了罪,便從驢上下來。
根據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由於他學習了許多托拉,通過托拉,他得以看見自己與創造者之間的真實距離,即他接近創造者的程度和遠離創造者的程度。這就是他“心智粗鄙”的含義,也就是他看見了一個驕傲之人的完整形態,也就是他渴望接受的願望的真正形式,然後他能夠看見真相,即他自己才是那個非常醜陋的人。他是如何看到真相的呢?通過學習大量托拉。
因此,既然他是一個如此醜陋的人,他如何能粘附祂呢?這就是他為何詢問所有人是否都像他一樣醜陋,還是只有他一個人醜陋,而世界上其他人都不醜陋。
答案是什麼?“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感受到這一點,因此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沒有感受到?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有看到真理,因為他們缺乏托拉,所以托拉會向他們展示真理。
以利亞回答他說:"去到那個製造了我的工匠那裡。” 因為他看到自己已陷入無法超越的境地,以利亞便顯現並告訴他:“去見造我的工匠。”換言之,既然創造者以如此醜陋的形態創造了你,祂必定知道憑藉這些Kelim(容器)可以達成目標。所以無需擔憂,繼續前行,必將成功。
*在希伯來語中,同一個詞既用於“射擊”,也用於“指示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