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在托拉(Torah)和精神工作中的兩個甄別
我在1948年9月5日,以禄月1日聽到
托拉中有兩種甄別,工作中也有兩種甄別。第一種是敬畏的甄別,第二種是愛的甄別。托拉被稱為一種完整的狀態,這意味著我們談論的不是一個人的工作狀態,而是談論托拉本身。
第一種甄別被稱為“愛”,這意味著一個人渴望並渴求瞭解創造者的行事方式及其隱藏的寶藏,並為此竭盡全力去實現他的願望。一個人把他從所學知識中汲取的托拉中的一切視為無價之寶。隨著他對托拉重要性的認識,一個人逐漸成長,直到他根據自己的勞動逐漸領悟托拉的奧秘。
第二種甄別是敬畏,這意味著他渴望成為創造者的僕人。“一個不知上創造者的誡命之人,焉能事奉祂呢?”他害怕並懼怕不知道如何事奉創造者。
当一個人以這種方式學習時,每當他在托拉中找到某種滋味並能夠運用它時,他就會感到欣喜和激動,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在托拉中被賦予了某種東西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堅持這樣做,他就會逐漸被揭示托拉的奧秘。
在這裡,外部教義與托拉的智慧之間存在差異:在外部教義中,欣喜會削弱理智,因為情感與理智是對立的。因此,欣喜會削弱頭腦(理智)的理解。
相反,在托拉的智慧中,欣喜是一種本質,就像理智一樣。原因在於,托拉就是生命,正如經文所說:“智慧保守擁有智慧的人”,智慧與生命是同一回事。
因此,如同智慧在頭腦中顯現,智慧也同樣在情感中顯現,因為生命之光充滿所有器官。(在我看來,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應該看到自己總是對托拉的智慧感到欣喜的原因,因為在這種欣喜中,外在的教義與托拉的智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它被認為是左線,因為它被視為接受。接受意味著一個人因為感到缺乏而想要接受,而缺乏被視為三種甄別:1)個人的缺乏,2)公眾的缺乏,3)神性(Shechina)的缺乏。
任何需要都被視為想要彌補缺乏;因此,它被視為接受和左線。然而,托拉的意思是,一個人工作並非因為他感到需要彌補缺乏,而是因為想讓創造者感到滿足(通過祈禱、讚美和感恩)。
當一個人以一種感覺自己完整、看不到世界中有任何缺乏的方式工作時,這就叫做“托拉”。然而,如果一個人在感到某些缺乏的情況下工作,這就叫做“工作”)。
此外,我們在工作中應該進行兩種甄別:1)出於對創造者的愛,當他想要粘附創造者,並覺得這是他能夠展現出他所感受到的愛並愛創造者的地方時;2)出於敬畏,當他對創造者心懷敬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