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關於Kedusha(神聖)的生命活力
我於1945年在耶路撒冷聽到
經文(詩篇104)中說:“那裡有海,浩瀚無邊,其中有無數成群的生物,大大小小的動物。”
我們應解釋為:
- “那裡有海”指的是Sitra Achra(另一邊)的海。
- “浩瀚無邊”意指它顯現自身並喊叫著“給予!給予!”,指代巨大的接受的容器。
- “在其中有成群的”意指那裡有更高之光,一個人的腳踩在上面。
- “數不勝數”意指有大小不一的動物,意思是無論生命力大小,皆存在於那片海中。
這是因為有一個規則:“從上而下給予,但不接受”(因為從上而下給予的一切都不會被接受回去,而是留在下方)。因此,如果一個人從上方延伸出某些東西,然後,玷污了它的話,它就會留在下方,而不是與那個人在一起。相反,它會落入“itra Achra(另一邊)”的海洋中。
換言之,若某個人延伸出一些光,卻因其Kelim(容器)尚未潔淨到足以承載光,也就是無法以給予者的光的形式接受光,那麼,這光必將離開他。
在那時,這光落入Sitra Achra(另一邊)之手。此過程反復發生,即某人延伸光,光又離開他。
因此,光在Sitra Achra(另一邊)的海洋中不斷積累,直至杯滿。這意味著當一個人揭示了他所能付出的全部努力後,那時Sitra Achra(另一邊)會將她所奪取的一切歸還給他。這就是“他已經吞下了豐富,而他終將再次吐出來”的含義。由此可知,Sitra Achra(另一邊)所掌控的一切,不過是暫存之物。只要她對一個人擁有控制權,且這種控制使一個人能夠甄別自己的接受的容器並將其納入神聖(Kedusha),
換言之,若她還未掌控一個人的話,一個人便會滿足於一點點。在那時,其所有接受的容器將保持分離,永遠無法聚合屬於靈魂根源的所有Kelim(容器),將其納入神聖(Kedusha),並延伸屬於自己的光。
因此,每次一個人擴展某種東西並經歷下降時,他必須重新開始,即進行新的甄別。而他過去所擁有的一切都落入了Sitra Achra(另一邊)手中,她以自己的權威將其作為存款保管。之後,他會從她那裡收回她一直以來從他那裡接受的一切。
然而,我們還必須知道,如果一個人能夠維持任何一點光,即使是微小的,但如果它是永久的,他已經被視為完整。也就是說,他能夠憑藉這點光繼續前進。因此,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光,他應該感到遺憾。
這類似於一個人將種子埋入土中,本意是讓大樹生長,卻立即將種子從土中挖出。如此,埋種的努力有何意義?
此外,我們可以進一步說,他不僅將種子從土中挖出並毀壞,更像是將一棵結滿果實的樹從土中挖出並毀壞。
這裡的情況也是一樣:如果他沒有失去這微小的光的話,就會從中生長出偉大的光。因此,他並非僅僅失去了微小的光的力量,而是仿佛偉大的光確實從他身上消失了。
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人沒有生命活力和快樂就無法生存,因為它們源于創造的根源,即祂希望對祂的創造物行善的願望。因此,每一個生物都無法沒有生命活力和快樂而存在。因此,每一個生物都必須去尋找一個能夠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地方。
然而,快樂是以三種方式獲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然而,快樂的主要獲得是在現在。儘管我們看到一個人從過去和未來也獲得快樂,但這是因為過去和未來在現在中閃耀。
因此,如果一個人在當下找不到快樂的感受,他便從過去獲得生命力,並能向他人講述自己過去的幸福時光。他可以在當下從這種生命力中獲得愉悅,或想像自己希望未來能獲得幸福。但衡量來自過去和未來的愉悅感受的程度,取決於它們在當下對他閃耀的程度。我們必須明白,這既適用於身體上的快樂,也適用於精神上的快樂。
正如我們所見,當一個人工作時,即使在身體層面,順序是:在工作中他感到不快樂,因為他在付出努力。他能夠繼續工作,僅僅是因為未來對他閃耀,意思是他將因工作獲得報酬。這種閃耀在當下對他產生影響,這就是他能夠繼續工作的原因。
然而,如果他無法想像未來將獲得的報酬,他就必須從未來本身獲得快樂,而非從未來工作中獲得的報酬。換言之,他不會享受報酬,但也不會因付出而感到痛苦。這就是他現在所享受的,也是他未來將擁有的。
未來在他眼前閃耀,因為不久工作將結束,即他必須工作的時光將結束,他將獲得休息。因此,最終獲得的休息之樂仍在他眼前閃耀。換言之,他的收益在於他不會被當前工作帶來的痛苦所困擾,這賦予他當前工作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無法想像自己很快就能擺脫現在所承受的痛苦的話,他就會陷入絕望和悲傷,以至於這種狀態可能導致他自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先賢說:“自殺者在來世沒有份”,因為他否認了天道,即創造者以善者只行善的方式引導世界。相反,一個人應該相信,這些狀態降臨到他身上,是因為上天希望通過這些狀態來改正他,也就是說,他將從這些狀態中收集Reshimot[回憶],從而能夠更深刻、更強烈地理解世界的運行規律。
這些狀態被稱為Achoraim(後面)。當一個人戰勝了這些狀態,他將獲得Panim(前方)的品質,這意味著光將照耀這些Achoraim(後面)。
有一條規則:如果無可接受喜悅與愉悅的來源,一個人便無法生存。因此,當無法從當下接受時,一個人必須從過去或未來接受生命力。換言之,身體會通過一切可用的方式尋求生命力。
若拒絕從物質事物接受生命力,身體別無選擇,只能同意從精神事物接受生命力,因為它別無他法。
因此,它必須同意從給予的容器中獲得愉悅和快樂,因為沒有生命活力一個人就無法生存。由此可知,當一個人習慣於遵守托拉和誡命(Mitzvot)Lo Lishma(不是為了她的緣故),即為了獲得工作報酬時,他可以想像自己將來會獲得一些報酬,並可以提前計算自己將來會獲得愉悅和快樂。
然而,如果一個人工作並非為了獲得報酬,而是想要無報酬地工作的話,他如何能夠想像自己從何處獲得維持生計的東西?畢竟,他無法創造任何想像,因為他沒有任何可以用來想像的東西。
因此,在Lo Lishma(不是為了她的緣故)的情況下,一個人無需從上天賦予他生命力,因為他已從對未來的想像中獲得生命力,而上天僅給予必要之物,而非奢侈品。因此,若一個人僅為創造者而工作,且毫無願望為其他事物獲取生命力的話,那麼除了從上天獲得生命力外,他別無他法,因為他僅需求維持生命所需的必要生命力。然後他從“Shechina(神性)”的結構中獲得生命活力。
正如我們的聖賢所說:“任何為公眾感到遺憾的人,都會得到看到公眾安寧的報酬。”公眾被稱為“Shechina(神性)”,因為“公眾”意味著集體,即以色列的集會,因為Malchut是所有靈魂的集合。
由於一個人並不為自己尋求任何報酬,而是為了創造者而工作,這被稱為“從塵土中提升Shechina(神性)”,因此她不會如此卑微,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為了創造者而工作,而是為了自己能看到對自身有益的事物,這樣工作才有動力。至於創造者的利益,一個人看不到自己將獲得的回報,身體會反對這種工作,因為它在工作中感受到塵土的味道。
這樣的人確實想為創造者而工作,但身體卻抗拒它。他懇求創造者給予他力量,使他仍能工作以便將“Shechina(神性)從塵土中提升出來”。因此,他被給予創造者的“Panim(面容),創造者向他顯現,隱藏便從他身上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