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來自內心的事情
我於1944年7月25日,在慶祝《光輝之書》部分完成的慶典宴會上聽到
關於來自內心的事情,它們會進入內心。那麼,為什麼我們看到即使某些事情已經進入內心,一個人仍然會從他的程度跌落呢?
問題在於,當一個人從老師那裡聽到托拉的教誨時,他會立即認同老師的教誨,並決心用全部心和靈魂心去遵守老師的教誨。但之後,當他從精神的環境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當中時,他會看到、會貪婪,並被世間紛繁的欲望所感染。然後,他和他的思想、頭腦與願望在大多數人面前被取消。
只要他沒有能力將世界判決到天平的美德的一邊,他們就會制服他,這樣他便與他們的欲望混雜在一起,像一頭被牽到屠宰場宰殺的羔羊一樣。他別無選擇,只能被迫去思考、去渴望、去貪求和要求大多數人所要求的一切。於是他選擇那些與托拉的精神格格不入的異教思想和可憎的情欲。當一個人處於這種狀態下,他無力制服大多数人。
在那時,唯一的忠告是:就是與他的老師和卡巴拉著作粘附。這被稱為“從書籍之口和作者之口”。唯有粘附它們,他才能改變他自己的思想與願望,使其變得更好。然而,機智的辯論無法幫助改變他的想法,唯有Dvekut(粘附)的解藥才能湊效,因為這是一種神奇的療法,Dvekut(粘附)能改造他。
唯有身處Kedusha(神聖)之中時,才能與自己辯論,才能沉溺於巧妙的爭論,因為頭腦要求他必須始終行走在創造者的道路上。然而,一個人必須明白,即便他已明智地確信能用這種機智戰勝“Sitra Achra”(另一邊),但他也必須銘記於心的是:這一切皆無價值,這並非能戰勝邪惡的傾向的武器,因為所有這些概念不過是他在達成前述Dvekut(粘附)之後所獲得的結果。
換言之,他用來構建自己的思想大廈的所有概念,即一個人“必須始終遵循創造者的道路”,都建立在與導師(Rav)的Dvekut(粘附)的基礎上。因此,他若失去這一根基的話,所有概念都將失去力量,因為它們將不再有根基支撐。
因此,一個人不能依賴一個人自己的頭腦,而必須重新依靠書籍與作者,因為唯有這些才能幫助他,而智慧或才智則無濟於事,因為其中沒有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