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什麼是精神工作中的其他的(偶像)神
我在1945年8月3日,Av月24日聽到的
.
在經文中這樣寫道,“在我(創造者)面前,你不可造其他的神。”神聖的《光輝之書》解釋說,“這應該用石頭來衡量”。對此經文問道,工作是如何用石頭來稱量的呢,這樣通過它一個人就知道他在創造者的道路中行走的狀態是什麼呢?它回答說,眾所周知的是,當一個人超過他已經習慣了的方式開始工作時,身體開始用它所有的力量踢打,並全力地反對這一工作。
這是因為,關於給予,它對身體而言,是一種負荷和重負。它不能忍受這一工作,而來自身體的這一阻力是以一種外來的思想的形式顯現在一個人身上的。它來到他那裡並問那些有關"誰"和"什麼"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一個人說,所有這些問題肯定是由Sitra Achra(另一邊)發送給他的,目的就是妨礙他完成這一工作。
他說,如果在那時,一個人說,它們是來自Sitra Achra(另一邊)的話,一個人就違反了"在我(耶和華)上面你不能有其他的神。"這一誡命。原因是,一個人應該相信它是從神聖的Shechina(神性)那裡來到他這裡的,因為"除祂之外,沒有其他"。相反,神聖的Shechina(神性)顯示出一個人的真實狀態是什麼,也就是一個人現在是如何走在創造者的道路上的。
這意味著通過將這些稱之為"外來的思想"的問題發送給他,意思是通過這些外來的思想,她看到他是如何回答這些被視為"外來的思想"的問題的。而通過所有這一切,一個人應該知道他自己在工作中的真實狀態是什麼樣的,這樣他就知道下一步該去做什麼了。
它就像下面這個寓言表達的那樣:一個人想知道他的朋友有多麼愛他。當然,面對面時,他的朋友因為羞恥,而隱瞞他自己。因此,這個人派另一個人來說他的朋友的壞話。那時,他就可以在他遠離他的朋友時,看到他朋友的真實反應,這樣一個人就可以知道他的朋友對他的愛的真正的程度是什麼了。
從這裡我們學到的教訓是,當Holy Shechina(神聖的神性)向一個人顯現她的面容時,意思是當創造者賦予一個人生命活力和快樂時,在那個狀態裡,一個人是羞於說出自己關於給予,也就是不為自己接受任何東西的工作對他意味著什麼。然而,當沒有面對它時,意思是當生命活力和快樂冷卻下來時,這被看作是沒有在面對它,那時,一個人可以看到他對待為了去給予的真實狀態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相信“除祂之外,沒有其他”,並且是創造者發送了所有那些外來的思想,意思是祂是那一操作者的話,一個人肯定會知道要去做什麼,以及如何回答所有問題。它就好像她派遣了使者去看他如何說她的壞話,說天堂的王國的壞話似的,而這就是我們如何能夠解讀上述問題的。
一個人可以明白的是,一切都來自創造者。這是因為,用這些外來的思想給一個人的身體帶來打擊的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在一個人沒有從事這一工作時,它們是不會來到一個人面前的,但這些打擊,以一個完整的感覺來到一個人的感覺當中,直到這些想法擊碎他的頭腦(理智)為止,它們正是在超越常規從事托拉(Torah)和精神工作之後才來到一個人那裡的。這被稱為用來衡量的石頭。
這意味著當一個人想明白這些問題時,這些石頭會落在一個人的頭腦(理智)裡。然後,當一個人去衡量一個人的工作的目的,看一看是否是真的值得用他所有的力量和靈魂,為了給予而工作,並且看一看他在這個世界上去獲得的東西的所有願望只是希望為了使他的工作能夠帶給他的創造者以滿足,而不是為了任何物質身體的目的,是否是真的值得的。
這時,一場激烈的爭論開始了,因為人們發現雙方都有爭論。經文警告說:“不可在我之上造別的神。” 不要說別的神給了你用來稱量你作品的石頭,而要說“在我之上”。
相反,我們應該知道這被認為是“在我之上”。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工作結構建立的基礎和根基的真實形態。
在那個時候,一場苦澀而激烈的爭論就開始了,因為一個人看到存在著來自兩邊的爭論。經文對此警告說,“不可在我之上造別的神。” 不要說別的神給了你用來稱量你工作的石頭,而要說“在我之上”。。
相反,一個人應該知道,這就被看作是“在我之上”。之所以是這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工作結構建立的基礎和根基的真實的形式是什麼。
在這一工作中感覺到的沉重感,主要是因為它們是相互否定對方的兩個爭論。一方面,一個人應該努力。這樣他所有的工作將會是為了達成與創造者的粘附(Dvekut),也就是,他所有的願望將只是為了給他的創造者帶去滿足,而絲毫不是為了他自己。
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這不是主要的目標,因為創造的目的並不是讓這些創造物將會給予創造者,因為在祂當中不存在任何缺乏,以至於創造物能夠給予祂任何東西。相反,創造的目的是由於祂想對祂的創造物做好的事情的願望,意思是這些創造物會從祂那裡接受快樂和喜悅。
這兩個問題從一端到另一端都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一個人應該給予,而另一方面,一個人應該接受。換句話說,存在著對創造的改正的甄別,也就是達成與創造者的粘附(Dvekut),甄別為形式等同,也就是他所有的行為將只是為了去給予。在那之後才有可能實現創造的目的,也就是從創造者那裡接受喜悅和快樂。
因此,當一個人已經使自己習慣於走在給予的道路上的時候,一個人就無論如何沒有了接受的容器。而當一個人走在接受的道路上時,他就沒有任何給予的容器。
因此,通過這一"去稱量的石頭”,一個人就獲得了兩者。這是因為在這一工作期間,他進行了談判之後,當他在心和頭腦(理智)上戰勝那些伴隨當一個人想要去吸引崇高的豐富的時候而來的外來的思想的干擾,並且以給予的形式承擔起天國的負擔時,因為他已經有了一個一切都應該以給予的形式去工作的堅實的基礎,因此,即使當一個人接受到某種啟示時,一個人已經為了去給予而接受。這是因為他的工作的整個基礎僅僅是建立在給予的基礎之上的。而這被看作是他是"接受是為了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