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在精神工作中,在托拉(Torah)當中的支撐是什麼?
我在1944年聽到的.
當一個人學習托拉(Torah),並希望他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了去給予時,一個人需要嘗試一直在托拉(Torah)中獲得支持。支持被看作是滋養,就是愛,敬畏,喜悅,和新鮮感等等。而一個人應該從托拉(Torah)中吸取所有這些東西。意思是說,托拉(Torah)應該給予他這些結果。
然而,當一個人學習托拉(Torah)而沒有獲得這些結果時,它就不被看作是托拉(Torah)。因為托拉(Torah)指的是穿著在托拉(Torah)中的光,意思是,就像我們的聖賢們說的那樣,“我已經創造了這一邪惡的傾向,我已經創造了托拉(Torah)作為它的調料。"調料在這裡指的就是在其中的光,因為在其中的光改正它。
我們也應該知道,托拉(Torah)被劃分為兩種甄別:1-托拉(Torah),2-誡命(Mitzva)。事實上,在一個人通過“耶和華的忠告與敬畏祂的人同在”的方式,被賦予走在創造者的道路上的獎勵之前,一個人是不可能理解這兩種甄別是什麼的。這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當一個人處在一個進入耶和華的聖殿的準備的狀態時,想明白這條真理的道路是什麼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即使是處於準備階段的人也能有所理解。它就像我們的先知們說的那樣(Sutah 21):“拉比 約瑟夫(Rabbi Yosef)說,’誡命(Mitzva)在實踐時,誡命(Mitzva)保護和拯救。托拉(Torah)無論實踐與否,托拉(Torah)都能保護和拯救。”
問題是,“當實踐時"指的是當一個人擁有了某些光的時候。一個人只有在這一他獲得的光仍然伴隨著他的時候,才可以利用獲得的光,現在他因為照亮他的光而感到高興。這被甄別為誡命(Mitzva),意思是他尚未獲得托拉(Torah)的獎勵,而只是從那一光中獲得了一種Kedusha(神聖)的生命活力。
托拉(Torah)的情形則不然:當一個人在工作中領悟某種方法時,即使他還沒有實踐它,一個人可以使用這一他領悟的方法。這是因為只有光照已經離開了他,而一個人仍然可以用他在工作中領悟的方法使用它,即使當那一光照離開了他。
仍然,我們也必須知道,就在實踐時,誡命(Mitzva)比在沒有被實踐時的托拉(Torah)更偉大。實踐意味著現在一個人獲得了光;當一個人獲得了其中的光明時,這被稱為“實踐”。
因此,當一個人擁有光時,誡命(Mitzva)比當一個人沒有光時,意思是當沒有任何托拉(Torah)的活力時,更重要。一方面,托拉(Torah)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一個人可以使用他已經在托拉(Torah)中獲得的方法。另一方面,它沒有被稱為”光"的生命活力。在誡命(Mitzva)時期,一個人確實獲得了被稱為"光"的生命活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誡命(Mitzva)更重要。
因此,當一個人沒有生命活力時,一個人被看作是"邪惡者"。這是因為現在,他不能說創造者以"祂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方式在領導著這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他被稱作"邪惡者"的原因,因為他在譴責他的創造者,因為現在他感覺他自己沒有生命活力,他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可以讓他高興的,以至於這樣他可以說,現在他為創造者給他帶來喜悅和快樂而感激創造者。
一個人不能說,他相信創造者在用祂的“至善者只做善事(仁慈)”天道(Providence)引導他人,因為我們是根據在我們的器官中感覺到的方式瞭解托拉(Torah)的道路是什麼的。如果一個人還沒有感覺到喜悅和快樂的話,那麼,另一個人在享受喜悅和快樂時,又能給他帶來什麼呢?
如果一個人真的已經相信了天道(Providence)作為“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方式向他的朋友揭示出來的話,那麼,一個人應該已經從對創造者在喜悅和快樂的指引下領導著世界的相信當中,信念已經給他帶來了喜悅和快樂。如果信念沒有帶給一個人生命活力和快樂的話,那麼,說創造者確實在以至善者只做善事(仁慈)的天道下照看著他的朋友,又有什麼好處呢?
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在自己的身體裡的感覺是什麼——無論感覺好還是壞。一個人只有當他享受他的朋友的利益時,他才能感受到一個人的朋友的快樂。換言之,我們學習到,就身體的感覺而言,原因(reasons)並不重要。一個人是否感覺好才是唯一重要的。
在這種狀態裡,他會說創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如果一個人感覺糟糕的話,他就不能說創造者的天道是以一種“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方式對待他。因此,如果他享受朋友的快樂,並因此而精神振奮,並因為朋友感覺良好而感到高興的話,那麼他就可以說創造者是一位好的領袖。
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快樂的話,他就感覺不好。因此,他怎麼能說創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呢?因此,一個在其中一個人沒有感覺任何生命活力和快樂的狀態,已經意味著一個人沒有任何對創造者的愛,沒有能力證明他的創造者是正義的,也沒有能力獲得快樂,而這正是一個被賦予侍奉一位偉大而重要的君王的人應有的。
總的來說,我們必須知道,更高之光是處在一種完全靜止(休息)的狀態中的。並且神聖的名字的任何擴展都是由下面的這些接受者甄別出來的。換句話說,更高之光所擁有的所有那些名字,都是來自於下面的這些接受者的達成那裡的。這意味著,更高之光是根據他們的達成而相應被命名的。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根據他在其中達成更高之光的方式命名祂,意思是根據一個人的感覺命名它。
如果一個人沒有感覺到創造者已經給予了他任何東西,如果他沒有從祂那裡接受到任何東西的話,他又能給創造者賦予什麼名字呢?相反,當一個人相信創造者時,一個人感覺到的每一個狀態,他說它是來自于創造者。在那個狀態中,一個人根據一個人的感覺相應地命名創造者。
如果一個人在他所處的那一狀態中感到快樂的話,他就說,創造者就被稱為”至善者只做善事”,因為這就是他感受到了這一點,也就是他從創造者那裡接受到了好的感覺。在那個狀態中,一個人被稱作Tzadik(義人),因為它在Matzdik(證明/維護/正當化)他的創造者的正義性。
如果一個人在他所處的狀態中感覺不好的話,那麼,他就不能說,創造者在賦予他好的東西。因此,在那個狀態中,一個人被稱作Rasha(邪惡者),因為他在Marshia(譴責)他的創造者。
然而,沒有兩者之間這樣的中間的狀態,也就是當一個人說,他同時感覺好和壞兩種狀態的時候。而是相反,一個人要麼快樂,要麼不快樂。
我們的先知們寫道(Berachot 61):“世界不會被創造出來,等等。而是,要麼是為完全的邪惡者,要麼是為完全的義人。”這是因為不存在這樣一個在其中一個人同時既感覺到好又感覺到壞的狀態的現實。
當我們的先知們說存在兩者之間的中間狀態的時候,它是指有時間甄別能力的創造物而言,在那時,你可以說它們在兩者之間的中間狀態,在兩個時間段,一個在另一個階段之後,就像我們學習的上升和下降的過程那樣。這兩個階段就是:一個階段是他是邪惡者的時候,另一個階段是他是正義者的時候。但在同一時間,一個人同時既感覺到好又感覺到壞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這樣看來,當一個人說托拉(Torah)比誡命(Mitzva)更重要的時候,正是他沒有實踐托拉的時候,意思是當他沒有任何生命活力的時候。那時,托拉(Torah)比沒有生命活力的誡命(Mitzva)更重要。
這是因為,沒有活力的誡命(Mitzva)無法給一個人帶來任何好處。但有了托拉,一個人仍然可以通過在實踐托拉時所獲得的東西,在工作中找到方向。雖然活力已經消失了,但方向仍然存在,他可以利用它。有時候,誡命比托拉更重要,也就是說,存在誡命有活力,而托拉沒有活力的時候。
因此,當沒有被實踐時,意思是當一個人在精神工作中,沒有任何生命活力和快樂時,一個人除了祈禱之外,沒有其他的建議。然而,在祈禱的過程中,一個人必須知道他自己是邪惡者,因為他沒有在世界中感覺到喜悅和快樂的存在,雖然他做出了他可以相信創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那一計算。
然而,一個人的思想並非全都真實地體現在工作上。在工作中,如果思想轉化為行動,即器官產生感覺,使器官感覺到創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話,那麼器官就應該從中汲取生命活力和快樂。如果一個人沒有活力,如果器官不愛創造者,即使創造者給予了它們豐富的恩賜的話,那麼,所有的盤算又有何意義呢?
因此,一個人必須明白,如果他在工作中沒有活力和快樂,這表明他是邪惡的,因為他不快樂。如果所有的盤算都不能轉化為行動,導致行動產生,意思是在器官產生一種他愛創造者的感覺,因為創造者將快樂和快樂賜予了創造物的話,那麼,所有的盤算都是不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