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bbalah Library
Continue Reading ->

73 封信


1965 12 14
关于你提出的 "什么是愿望之点上的装饰 这个问题,我想澄清一下,你说你很难理解这个问题。
要理解 "装饰 "的含义,我们首先要明白 "装饰 指的是什么,也就是他感到困惑的东西是什么和他想要解释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两种存在 创造者和创造物。这意味着创造者希望给创造物带来快乐,正如经文所说:"祂希望对祂的创造物行善"。出于这一甄别,第一个出现的世界被称为 "Ein Sof[无止境/无限]的世界,这意味着,既然创造者渴望行善,祂 "从无到有 创造了创造物的存在,这种存在就是接受创造者想要给予的快乐的愿望。
当然,这种愿望的大小恰恰是适合接受所有光的大小,否则,也就是说,如果Kli(容器)比光小的话创造物就不会完整地出现,当然,创造者创造了一些完整的东西,也就是说,祂创造了一种来接受祂分配给创造物的特定的愿望。
根据这一愿望,光延伸并完全充满了它。这被视为充满整个现实世界的上层更高之光,这也就是它为什么被称为 "Ein Sof(无限)的原因,因为接受的愿望并没有给光画上句号和句点,而是扩展到了接受的容器当中。也就是说,如果这种甄别没有发生了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感受到神性的空间。即使当亚当沉浸在只为了自己接受快乐的愿望中时,他仍然感受到了神性。只有当对只为了自己而接受的愿望的 限制"Tzimtzum发生时一个沉浸在接受的愿望中的人才会感觉不到神性,而一个人的工作的开端就是相信世界上有神性存在。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那一 限制"产生的隐藏作用。
我们了解到,在Ein Sof (无限)的世界里,它在祂的愿望中出现……他限制了自己"。他的解释是,这意味着愿望的上升,因为接受的愿望与给予的愿望相反,这就是为什么他选择了更多的Dvekut[粘附]的原因Dvekut[粘附]意思是形式上的等同,也就是他希望与给予者相似,所以他限制了自己。这就意味着,在Ein Sof(无限)中,"Kli(容器)" "给予者 "之间似乎存在着形式对立,以至于 "给予者 不得不改正这种对立,而为了改正这种对立,"Kli(容器)"设置了限制(Tzimtzum)。
他介绍了《拉比-埃利泽之书》(Pirkey de Rabbi Eliezer),书中写道,在世界被创造之前,"祂的名字是一"。这意味着被称为 " "的光和 "祂的名 "之间没有区别,"祂的名 就是Kli(容器),意为接受的愿望。他解释说,Kli(容器)被称为 "祂的名字 "是因为Shmo[祂的名字] Gematria中是Ratzon[愿望]。但根据这种解释,这就令人费解了,因为如果Kli和光之间没有对立性的话,为什么还需要进行改正,使之等同,以至于他为此进行了Tzimtzum(限制)呢?这就是为什么他解释说这种改正不是因为缺乏,也就是他觉得存在对立,而是为了装饰。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理解装饰和缺乏之间的区别。一个小镇的拉比召开了一次会议,他让镇上所有有钱有势的人到会堂集合,因为他想告诉他们一些事情。拉比站在台上,声情并茂地布道,讲述了慈善的伟大和重要性。之后,他告诉他们,有一个好人,一个聪明的弟子,刚刚从国外来到这里,他有孩子,一家八口人,他们连一顿饭的粮食都没有,也没有住的地方,一家人现在住在会堂的女宾区,所以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捐出比他能捐出的更多的钱,因为这真的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住的地方。拉比为此痛哭流涕。
自然,以色列人都是仁慈的,每个人都捐出了更多的钱,他为那个家庭募集到了数千英镑,因为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缺乏,因此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弥补那一缺乏的行动中。
第二年拉比再一次召集了镇上的权贵,又给他们做了一次情真意切的布道,他痛哭流涕,感叹不已,让人心碎。他让他们知道仁慈的善行/诫命的好处通过仁慈,我们将走出流放,得到彻底的救赎。
在布道之后,他告诉他们,他的妻子参加了一个从美国来的富翁的婚礼,她在婚礼上看到富翁的妻子穿了一件价值 3000 英镑的昂贵皮草,还戴了一枚价值 3000 英镑的钻石戒指,所以她现在要求富翁用 6000 英镑给她买这些珠宝。拉比痛哭流涕,请求他们可怜可怜他,把这笔钱给他。如果不是看到去年他们给了那个穷人 6000 英镑,让他一家能够过上好日子的话,他是不会向他们要这笔钱的,一定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仁慈的心,所以他才向他们要这笔钱给他的妻子买珠宝,所以他哭着大喊:犹太人,啊,仁慈的犹太人!
自然,拉比哭得越厉害,他们就越嘲笑他,并说:你的妻子想要装饰自己,难道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难过吗?这里还有什么仁慈可言呢?穷人有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缺乏'。我们都感受到了这种缺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去弥补它"
从这一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理解缺乏和装饰之间的区别了:缺乏是指他忍饥挨饿,穷困潦倒的时候在那时,你才可以谈得上仁慈。但是,当你有一个富裕的家,却没有珠宝,而珠宝是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饰品时,你就不能说是缺乏,因为他们没有珠宝也能生活。
在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此。光充满了整个接受的愿望,直到没有一个地方是空的,没有丰富,就像经文写的,更高之光充满了整个现实,没有空缺。这就是所谓的 "祂和祂的名字是一",因为光和 "Kli(容器)"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因为如果没有 Kli(容器)"的话,光就无法扩展,因为如果没有接受的愿望的话,对祂的创造物行善的愿望就无法实现。因此,光和 Kli(容器)"之间没有区别,因为就目标而言,两者同等重要。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限制(Tzimmizum答案是限制(Tzimtzum是为了装饰。这意味着,为了改善给予的礼物,需要装饰。虽然现在他有了丰富,因为光充满了整个Kli(容器),但仍有可能让它变得更好的地方,这意味着丰富的接受将不会被视为接受,而是给予,通过让它接受为了给予,这种接受将被视为实际的给予。
这就是为什么限制(Tzimtzum 被视为自由选择的原因,也就是说,他可以选择不做限制(Tzimtzum,因为谁强迫他了?毕竟,他是被给予的,也是被接受的,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保持这种状态,并获得丰富。然而,他选择了做限制(Tzimtzum),也就是为了给予才接受,因为这样他就与 创造者平等了。
只有在限制(Tzimtzum 之后,它才会变成一种缺乏,因为按照规则,上层更高的愿望会成为下层较低接受者的强制性法律。因此,下面接受者不再有选择,也就是说,即使他想接受,也接受不到。由此可见,在限制(Tzimtzum)之后,"接受 "的愿望被视为一种缺乏,因为你再也无法从它那里接受到任何东西,它被视为黑暗。只有当我们开始为了给予而做事时,我们才开始在形式上趋于平衡,开始走出 限制"的统治。然后,我们开始感受到神性,以至于我们可以为了给予而工作。
如果你在这方面还有其他问题的话,请把你觉得困惑的地方写给我,我会尽力解释。但最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希望创造者把更高者的道理赐给我们,让我们能够理解并学会聆听,学会并教导自己,去遵守、去做、去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