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bbalah Library
Continue Reading ->
Kabbalah Library Home / 巴哈蘇拉姆 / 文章 / 《光輝之書》完成時的講話》

《光輝之書》完成時的講話》

眾所周知,在TorahMitzvot中的工作的想的目的是與創造者粘附在一起,就像經文寫的那樣,粘附到祂(創造者),我們應該明白與創造者的Dvekut(粘附)指的是麼。畢竟,思想是無論如何無法感知到祂(創造者)的。事實上,我們的先哲們已經在我之前討論過這個問題,並在經文中問,粘附到祂(創造者)麼意思:一個人如何才能粘附到創造者呢?畢竟,祂(創造者)是吞滅一切的火。

而他們回答說:與祂(創造者)的品質粘附:因為祂是仁慈的,你也要是仁慈的;因為祂是慈悲的,你也要是慈悲的。這令人費解;我們的先賢怎麼能偏離經文原話呢?畢竟,經文明確地寫著,粘附于祂(創造者。如果這經文的意思是粘附於祂的品質的話,是應該這樣寫著,粘附到祂的道嗎?那經文為麼會說,粘附于祂(創造者)呢?

問題是,在佔據空間的物質世界中,我們Dvekut(粘附)指的是在空間地方上的接近,而我們將兩個物件的分離解為它們在空間之間的遙遠。然而,在佔據任何空間的精神上, Dvekut(粘附)和分離並意味著空間上的接近或遙遠。這是因為它們根本佔據任何空間。

相反,我們知道Dvekut(粘附)是兩種精神物件之間的形式等同,並且我們將分離解為是兩個精神物件之間存在的形式差異

就像一把斧頭將一個物質物件切割和分離為一分為二那樣,通過將部分之間相互分開,形式的差別會將一個精神物件分離為兩個。如果它們之間的形式的差異是微小的,我們就說,它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一點點遠。如果它們彼此之間的形式的差距很大的話,我們就說,它們彼此之間是非常遙遠的。如果它們之間的形式是完全相反的,我們就說,它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就像兩極一樣遙遠。

如,當兩個人相互仇恨,對他們,我們就說,他們彼此之間就像西方和東方一樣是分離的。而如果他們彼此相愛,對他們,我們就說,他們彼此之間連接成了一個單一的身體。

而這涉及任何空間位置上的親近或疏遠。相反,它是關於形式的差異或形式的等同的。這是因為當人們彼此相愛時,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著形式的等同。因為如果一個人愛他的朋友所愛的一切,恨他的朋友討厭的一切,他們就相互依附、彼此相愛。

然而,如果他們之間存在任何形式的差異,並且一個人喜歡某種東西,即使他的朋友討厭那件東西的話,那麼,他們彼此之間的仇恨/分離的程度,就是他們彼此之間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形式的差異的程度。而如果他們是完全對立相反的,以至於一個人所愛的一切,一個人的朋友都仇視的話,對他們,我們就說,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就像西方和東方一樣是分離的。

而你發現在精神上的形式的差異,就像在物質世界分離物質物件的那把斧頭一樣。同樣地,在它們之間的分離的程度取決於它們之間的形式差異的程度。同時,它們之間的Dvekut(粘附)的程度取決於它們之間的形式等同的程度。

現在我們明白我們的聖賢們,在他們將經文,粘附于祂(創造者,解釋為與祂的品質的粘附是多麼地正確——“因為祂是仁慈的,你也要是仁慈的;因為祂是慈悲的,你也要是慈悲的。他們沒有從字面意義上反映經文。相反,他們正是根據其字面隱含的意思解讀經文,因為精神的Dvekut(粘附)只能被描述為形式等同。因此,通過使我們的形式等同于祂(創造者)的品質,我們就變得與祂粘附在一起。

這就是為麼他們說,因為祂是仁慈的,換話說,祂的一切為都是為給予別人,而是為祂自己的益,因為祂(創造者)沒有任何需要去填充的缺乏。此外,祂沒有任何可以從祂那去接受的人。同樣地,你所有的動都將是給予和造福他人。這樣,你就會使你的形式與創造者的品質的形式等同,這就是精神的Dvekut(粘附)。

在上述的形式等同上面,存在著一種頭腦的甄別和一種的甄別。為將滿足帶給一個人的創造者,在TorahMitzvot的從事是一種頭腦上的形式等同。這是因為創造者考慮祂自己——祂是否存在,或者祂是否在照看著祂的創造物,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疑問。同樣地,一個希望實現形式等同的人也應該思考這些東西,因為沒有比這大的形式的差距的因此,任何一個思考這樣的事情的人肯定是與祂(創造者)分離的,並且永遠會達成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

這就是我們的先賢們說的,讓你的所有為是為創造者,也就是,與創造者Dvekut(粘附)在一起。要做任何會促進這一Dvekut(粘附)的目標的實現的事情。這意味著你的所動應該是給予和造福你周圍的人。在那個時候,你將實現與創造者的形式的等同,因為祂 (創造者)的一切為都是給予和使其他人受益,所以你,你的所有的動也應該只是給予和造福他人。這就是完整的Dvekut(粘附)。

而我們可能會問,一個人的每一個動如何才能都是為使別人受益呢?畢竟,一個人必須工作來維持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生存之所需?,答案是,一個人出於必要所做的那些為,也就是為獲得一個人的生存必需品的動,這種源于生存必要的為是既被讚揚,也譴責的。管怎樣,這是被認為是為自己做某種事情。

任何一個深入到事情的核心的人肯定會驚訝於,一個人如何能夠實現完全的形式等同,以至於在人的本性是只為自己去接受的時侯,一個人的所有動如何能夠都是為給予其他人的。按照我們的本性,我們甚至能做出為造福他人的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情。相反,當我們給予別人時,我們的本性都會自然而然地迫使我們期望,在最後,我們將會從這一給予動中獲得一個值得的回報。如果一個人對那一回報存在懷疑的話,那麼他的本性就會阻止自己那樣去做。因此,一個人的每一個動又如何能夠只是為給予別人,而絲毫是為自己呢?

事實上,我承認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一個人能改變自己的創造的本性,也就是只是為自己去接受的願望,更不要提將一個人的本性從一個極端(接受)反轉到另一個極端(給予),意思是自己去接受任何東西,而只是為去給予。

然而,這就是為麼創造者給予我們TorahMitzvot的原因,它們作為戒被給予我們,只是讓我們為給創造者帶去滿足。如果沒有這一在TorahMitzvot   Lishma(為她的名字)上的從事,也就是通過它們將滿足帶給他們的創造者,而絲毫是為自己的益的話,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有任何能夠幫助我們轉變我們的本性的工具.

現在你可以明白從事TorahMitzvot Lishma的嚴苛性如果一個人在TorahMitzvot上從事的意圖是為使創造者受益,而是為自己獲益的話,那麼,僅在他內在的接受的願望會被反轉,而是相反,在他內在的這一接受的願望將會比那一通過創造賦予他的自然本性還要更大。

但是,已經獲得與創造者Dvekut(粘附)的人的美德是麼呢?它們沒有在任何地方被指明,除在一些微妙的暗示被表達之外。然而,為在我的論文中闡明這一事情,我必須根據必要盡可能多地透一點。

我將會用一個寓言來闡明這些問題。身體連同構成它的器官是一。整個身體都在交流構成它的每一個器官的思想和感覺。,如果整個身體認為它的某個特定的器官應該服務它和愉悅它的話,這個器官將會立即知道那一思想並提供身體想要獲得的那一服務和快樂。此外,如果一個器官認為和感覺到它所處的地方是狹窄和舒適的話,身體的其餘部分就會立即知道那一器官的思想和感覺,並將它移動到一個讓它舒適的地方。

然而,如果一個器官從身體上被切開分離出去的話,它們將變成兩個分離的實體,身體的其餘部分將再知道這個已經分離出去的器官的需要,並且那個器官也會知道這個身體的想法,以能夠使身體受益和為它提供服務。但如果一個醫生重新將那個器官像以前一樣,聯結回那個身體的話,這個器官就會再一次知道身體的其他部分的想法和需求,而這樣身體的其餘部分也會再一次知道這個器官的需要。

根據這一寓言,我們就可以解一個已經獲得與創造者Dvekut(粘附)的人的美德。我已經在我的《光輝之書的介紹》一文,第9項中闡明,靈魂是一種從祂(創造者)的本質當中延展出來的光照( illumination)。這種光照( illumination  )已經與創造者通過用一個接受的願望穿著在創造者的衣服上的方式與創造者分離開來。這是因為那一對祂的創造物做好的事的創造的思想,在每個靈魂中創造一個想要去接受其想要的快樂的願望。因此,這一接受的願望的形式,將那一光照(illumination)從祂(創造者)的本質中分離出來,並把它變一個獨立于祂(創造者)的分離的部分。

這樣,每個靈魂在它的創造之前是被包括在祂(創造者)的本質當中的。但是伴隨著創造(物),意思是隨著在其中被注入的這個接受的願望,它獲得一個在形式上與創造者的形式的差別,並因此與唯一的願望只是給予的創造者分離。這是因為,正如我們上面所解釋的那樣,在精神上,形式的差距就像斧頭在物質世界一樣將兩個物件分離。

因此,現在,這一靈魂是完全類似於那一寓言所描述的從身體上被分離出去的那個器官。儘管在分離之前,它們——器官和整個身體——是一體的,並且彼此之間交換思想和感覺,但是在這個器官從身體上被分離出去之後,它們已經變成相互分離的兩個實體。現在它們相互之間已經知道對方的想法和需要。而當這個靈魂穿著在這個世界的一個身體上的時候的情況則是如此:在它與祂(創造者)的本質分離之前,曾經存在的所有那些聯繫也已經被切斷和終止,而這樣它們就像是兩個分離的實體一樣。

現在我們就可以很容解一個已經再一次獲得與創造者的粘附的獎勵的人的美德是這意味著他已經通過TorahMitzvot力量,反轉那一印刻在他內在的接受的願望的形式,獲得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那個接受的願望就是將他從祂(創造者)的本質中分離出來的東西,而現在將它轉變成一個給予的願望。而當一個人的所有的動僅僅是給予和益他人的時候,這樣他已經使他的形式與他的創造者的形式獲得等同。這樣,一個人就像那個曾經從身體上分離出去又重新連接到身體上的器官一樣:它再一次知道身體其餘部分的思想,就像在它從那個身體被分離出去之前那樣。

靈魂也像是那樣:在它獲得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之後,它再一次知道祂(創造者)的思想,就像它在由於這個接受的願望導致它與創造者分離之前知道的那樣。這樣經文,知道你先父們的上帝,就會鮮活地活在他當中,因為那時一個人就獲得完整的知識,也就是對上帝的知識的獎勵。另外,一個人也因此獲得Torah的所有秘密的獎勵,因為祂(創造者)的思想就是Torah的秘密。

這就是Rabbi  Meir所說的:那些研究Torah  Lishma的人被賦予許多東西。Torah的秘密在他們面前被揭示,而他們變得像是一個川流息的生命湧泉一樣。就像我們已經說過的那樣,通Torah   Lishma的從事,意思是,一個人通過在為給創造者帶去滿足,而絲毫是為自己的益的意圖下,在Torah中從事精神工作的話,他就被保證粘附于創造者的獎勵。這意味著一個人將達成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一個人的所有動將只是為了利益他人,而根本是為己。這就正好像是創造者那樣,祂的每一個動只是為給予和祂的創造物。

通過這一形式等同,一個人返回到與創造者的Dvekut(粘附)的狀態,就像靈魂在它的創造之前那樣。因此,一個人被賦予很多東西,並獲得Torah的秘密和味道的獎勵,並變得像是一個川流息的生命湧泉。這是因為隨著對那一造成他與創造者分離的屏障的去除,他就再一次與創造者成為了一個整體,就像一個人被創造出來之前那樣。

事實上,整個的Torah,被揭示的和被隱藏的,都是創造者的思想,沒有任何區別。然而,它就像一個正在河水中溺水掙扎,他的朋友扔給他一根繩子來救他的人一樣,如果這個溺水者抓住繩子靠近他的那一頭,他的朋友就可以救他,將他從河拉出來。

Torah也像那根救命的繩子一樣。Torah完全就是創造者的思想,它就像一條創造者扔向人類去拯救他們的生命的繩子,將他們從控制他們的己主義的Klipot(殼)中拉出來。這根繩子靠近所有的人的那一端就是被揭示的Torah,它需要任何意圖或思想。此外,即使是在Mitzvot當中存在一個錯誤的思想,它仍然是被創造者接受的,就像經文寫的那樣,一個人必須總是從事TorahMitzvot Lo Lishma是為她的名字),因為從Lo Lishma他會來到Lishma

因此,TorahMitzvot是那根繩子的末端,而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一個人能抓住它。如果一個人緊緊地抓住它,意思是獲得從事TorahMitzvot   Lishma的獎勵,也就是將滿足帶給一個人的創造者而絲毫為了不是自己的話,TorahMitzvot就會將一個人帶到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的狀態。這就是與祂(創造者)粘附在一起的含義。

在那時,一個人將獲得創造者的所有思想,也就是對被稱為Torah的秘密Torah的味道繩子的另一端的達成的獎勵。然而,一個人只有在實現完全的Dvekut(粘附)的時候才會獲得那一獎勵。

我們之所以將創造者的思想、意思是Torah的秘密和Torah的味道,比喻為一根繩子,是因為在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上存在著很多同的程度。因此,在這根繩子上,也就是在達成Torah的秘密上面有很多同的程度。一個人對Torah的秘密,對祂(創造者)的思想的達成度的程度,就是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的程度。

總的來說,存在著五個程度:NefeshRuachNeshamaHayaYechida,而它們中的每一個也由它們所有五個程度所構成。另外,每一個程度都包含五個程度,並且它們每一個都至少包含二十五個程度。

它們也被稱為世界,就像我們的聖人們說的那樣,創造者註定要給予每個義人310個世界。而達成祂(創造者)的程度被稱為世界的原因,是因為Olam(世界)這個名字包含有兩層含義:

  1. 所有那些進入到那個世界的人都擁有相同的感覺;一個人所看見,聽到,和感覺到 的一切,所有在那個世界的人也都會看到,聽到,和感覺到。

2.所有那些在那個隱藏的世界中的人知道在另一個世界的任何事情。並且同時,  這兩個程度都位於達成的內在:

     1.任何一個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獎勵,並在其中達成所有那些已經到達這個程度的人所達成的一切的人,會達成在所有已經過去的時代和將要到來的時代的那些人達成的一切。並且他與他們有著共同的達成,就好像他們處在同一個世界一樣。

     2.所有那些到達那個程度的人都無法知道或達成在另一個程度上存在的東西。它就像這個世界一樣:他們可能知道在真的世界存在的任何東西。這就是為麼這些程度被稱為世界(隱藏)的原因。

因此,那些已經達成的人們能夠撰寫卡巴拉著作並因而將他們的達成用暗示和寓言寫下來。這樣他們將被所有那些在將來達成這些著作描寫的程度的人們所解,並且這樣他們將與他們有著共同的達成。但是那些還沒有獲得與那些獲得那一程度的完全的達成的獎勵的人將無法解他們的暗示指的是麼。這對於那些沒有任何達成的人的情況是如此;他們解關於他們的任何事情,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共同的達成。

我們已經說過,那一完全的Dvekut(粘附)和完整的達成的程度被劃分為125個程度。相應地,在彌賽亞到來的日子之前,是可能被賦予所有125個程度的。而在彌賽亞的一代和所有其他世代之間存在的同是:

1.只有在彌賽亞的時代,才有可能達成所有125個程度,而在任何其他的時代都可能。

2.在過去的那些時代,從一代到另一代人,那些上升並獲得Dvekut(粘附)的獎勵的人們是非常少的,就像我們的先哲們在經文中寫的那樣,我在一千個人當中已經發現一個;一千人進入房間,卻只有一個人出來去教別人,意思是指Dvekut(粘附)和達成。它就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個地球將充滿主耶和華的知識。”“而他們將必再教導他的鄰舍,以及每個人的兄弟,說:去知道主耶和華吧;因為他們都必認識我,從他們當中最小的到最大

一個外是Rashbi和他的那一代,也就是《光輝之書》的作者們,他們被賦予完全的125的程度的達成的獎勵,即使它是在彌賽亞的日子到來之前。對他和他的弟子們,經文是這樣描述的的:一個聖人比一個預言家。因此,我們經常在《光輝之書》中發現,直到彌賽亞王的時代之前,沒有像Rashbi這樣的一代。這就是為麼他的著作給世界造成這麼大影響的原因,因為在其中包含的Torah的秘密涵蓋所有125個程度。

因此,在《光輝之書》中這樣說:《光輝之書》將只會在世界的日子的盡頭——彌賽亞的日子到來時才會被揭示。這是因為我們已經說過,如果學生們的程度還沒有到達作者的達成的完全的程度的話,他們就會明白他的那些暗示是麼,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共同的達成。

而由於《光輝之書》的作者的達成程度是處在,在彌賽亞的日子之前,不能被達成的125個程度的完整的程度上。這樣,在彌賽亞的日子到來之前,就會有和《光輝之書》的作者們有著共同的達成的人。因此,《光輝之書》能在彌賽亞的一代到來之前被揭示。

而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到彌賽亞的日子的清晰的證據。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之前的所有那些對《光輝之書》的解讀甚至沒有達到在《光輝之書》的困難度的百分之十的程度。而就在他們那些很小的程度的澄清上面,他們的話語的深奧程度幾乎和《光輝之書》本身的語言一樣深奧。

而在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已經獲得對《光輝之書》的Sulam(階梯)注釋,這是對《光輝之書》中所有的內容的一個完整的注釋。此外,它但沒有對整個《光輝之書》中下任何清晰的解釋,而且這些解釋都是基於一個簡單的分析的基礎之上的,這樣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解它。而且因為《光輝之書》已經出現在我們這一代人,這本身就是一個明顯表明我們已經處在彌賽亞的日子的明證,表明我們已經處在經文所描寫,整個地球將充滿主耶和華的知識。”所表達的那個時代的入口之處。                                                                   

我們應該知道,精神的事物像是物質世界的那些事物那樣,在那給予和接受作為一,是一起到來的。而在精神上,給予的時間和接受的時間是分開的。這是因為它從創造者那,首先予到接受者,而在這一給予當中,祂(創造者)只給他(接受者)一個去接受祂(創造者)要給予的東西的機會。然而,他還沒有實際上接受到任何東西,直到他被適當地聖潔和純淨化為止。只有那時一個人才獲得接受它的獎勵的資格。因此,在給予的時間和接受的時間之間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此,因為整個地球將充滿主耶和華的知識這一經文所表達的已經到達這一代人,指的只是那一上面的給予。然而,我們還沒有到達接受它的狀態。只有當我們已經被淨化,被神聖化,並且在學習上付出所需要的努之後,那一接受的時間才會到來,而經文,整個地球將充滿主耶和華的知識所表達的那一接受就會在我們當中實現。

此外,已知的是,救贖和完全的達成是交織在一起的。對此的證據是,任何一個吸引到Torah的秘密的人也被吸引到神聖的以色之地。這就是為麼我們被承諾整個地球將充滿對主 耶和華的知識,只有在最後的日子,在救贖的時間,才會到來。

因此,就像我們尚未在完全的達成上獲得一個接受的時間,而只是被給予一個給予的時間,通過這個我們已經獲得一個去實現完整程度的達成的機會,對救贖來講也是如此。我們在那方面也只是獲得一個給予的形式的獎勵。對這一事情的證據就是,創造者已經將我們的神聖的土地從外國人的佔領中給回到我們的手中,但是我們還沒有將這個神聖的土地接受到我們自 己的權威控制之中,因為接受的時間尚未到來,就像有關完整的達成,我們所解釋過的那樣。

因此,祂(創造者)已經給予但是我們還沒有接受到。畢竟,我們還沒有任何經濟上的獨立,而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沒有政治上的獨立。此外,沒有靈魂的救贖,就沒有身體的救贖。只要大多數人還處在外來文化的控制之中,且無法恢復以色的宗教和文化的話,那麼,身體,也將被困在外來勢之下。在這方面,這一神聖的土地就仍然掌握在外國人手中。

對此的證據是沒有人對這一救贖感到興奮,人們並沒有表現出在2000之後得到救贖時,應該表現的那樣。僅是那些仍然在海外流放的人們願意加入我們並在這一救贖中分享喜悅,而且那些已被救贖回來的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以及那些已經住在我們中間的人們,正在焦急地等待著要擺脫這一救贖並返回到導致他們流散的原處。

因此,儘管創造者已將這一神聖的土地從世界各民族的手中拿回來交到我們的手中,我們還沒有接受到它。我們沒有在享受它。但是伴隨這一給予,創造者已經給予我們一個救贖的機會,也就是去純淨和聖潔我們自己,以及為上帝承擔起在TorahMitzvot Lishma的工作的機會。在那時,聖殿必將重建,並且我們會將這一神聖的土地接受到我們自己的權柄之中。而那時我們將體驗和感受到救贖的真正喜悅。

但只要我們還沒有達到那一點,麼都會改變。在這一神聖土地的現在在我們手的方式和在這片土地掌控在外國人的手上時之間,就沒有任何區別,不論是在法律上、在經濟上、在上帝的工作中都沒有麼區別。因此,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只過是一個救贖的機會。

這樣看來,我們這一代就是彌賽亞的日子的那一代。這就是為麼我們被給予從外國人手中對我們的神聖之地的救贖的原因。我們也獲得對《光輝之書》的啟示的獎勵,這將是經 整個地球將充滿主耶和華的知識。”“他們必再教因為他們都將認識我,從他們中最小的到他們中最大的。所表達的那一狀態的開始。

然而,伴隨著這兩者,我們只是已經被獎勵來自創造者的給予的機會,但是我們還沒有將任何東西接受到我們自己的手中。相反,我們只是被給予一個開始上帝的工作的機會,去從事 Torah和和Mitzvot Lishma的工作。然後,我們將被賦予那一承諾給彌賽亞的一代的,在我們之前的所有的那些時代的人們都知道的偉大的成功。而那時,我們將被賦予完整的達成和完全的救贖兩者的接受的獎勵。

因此,我們就已經完全解釋我們的先哲們對,怎麼可能粘附於祂呢?他們說這指的是'粘附於祂的品質'”這個問題的回答,因為兩個原因,這是真實的:

1.精神的Dvekut(粘附)是在地方上的遠近,而是在形式等同上。

2.由於造成靈魂與祂(創造者)的本質相分離的原因,只是因為創造者印刻在我們的本性當中的這一己主義接受的願望,一旦祂(創造者)從它當中分離出這個接受的願望,它自然就會回到與祂(創造者)的本質在以前所處的Dvekut(粘附)的狀態。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論上。事實上,他們還沒有回答任何關於如何粘附到祂的品質上的任何問題,意思是如何分離這個印刻在創造的本性中的接受的願望,並到達與它的本性完全相反的給予的願望上來。

而我們所解釋的,一個正在河中溺水掙扎的人應緊緊抓住那根繩子, 並且在一個人以這樣一種他就會再次回到愚蠢的方式從事TorahMitzvot Lishma之前,還能認為他緊緊抓住那根拯救他的繩子,問題再一次回到一個人在哪能夠找到讓他全心全意地去僅僅為將滿足帶給他的創造者上付出努的動呢?畢竟,沒有任何為自己益的話,一個人就能做出哪怕是一個微小的動,這就像一台機能在沒有燃的情況下運轉一樣。而如果沒有自我的滿足,而只有對一個人的創造者的滿足的話、一個人就沒有用它去工作的燃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任何一個充分地達成他的偉大性的人,一個人給予到創造者的給予就被反轉成接受,就像在Masechet Kidushinp7)上所寫的那樣:對於一個重要的人,當一個給他錢時,就被認為是為她自己在接受,而她也因此被聖潔化

對創造者的給予的情況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達成他的偉大性,就沒有比滿足一個人的創造者大的接受的。這已經能夠為他全心全意地為給創造者帶去滿足的工作中提供足夠的燃。但是,很顯然,只要一個人還沒有充分達成祂(創造者)的偉大性,一個人就會將給予創造者滿足看作是足夠將一個人的整個心和靈奉獻給創造者的接受

因此,每一次一個人真正將其目的聚焦在只是為將滿足帶給他的創造者而絲毫是為他自己的時侯,一個人就會立即喪失工作的力量,因為他就會像是一個沒有燃的機器一樣,因為一個人在沒有為他自己吸引一些己的益時,就無法移動任何器官。而對這一將一個人自己的整個心和靈給予到創造者要付出的如此巨大的勞動的情況則是如此,就像在Torah所說的那樣。毫無疑問,在沒有為自己吸引某種接受的快樂的時候,一個人就無法這樣做。

事實上,對祂(創造者)的偉大性的獲得,使得它能夠到達這樣一個給予將變成接受的程度,就像上面所提到的關於給予一個重要的人的情況那樣,一點也難。每個人都知道創造一切並充滿著一切的創造者的偉大,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祂的崇高是無止境的。

然而,在這當中存在的困難是,對創造者的偉大的達成取決於一個人自己,而是取決於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如,即使一個人充滿美德,但環境欣賞這樣一個人的話,一個人就將永遠是處於低落的精神狀態,並且能為他擁有的美德感到自豪,雖然他毫無疑問,知道它們是真的。而正相反,一個沒有任何美德的人,卻得到環境的尊重,就好像他是品德高尚的義人似的,這樣那個人將充滿自豪感,因為重要和偉大的程度完全是環境賦予的。

而當一個人看到一個人的環境輕視祂(創造者)的工作並且能正確地欣賞祂(創造者)的偉大的時候,一個人就無法戰勝自己所處的環境。因此,一個人就能獲得祂(創造者)的偉 大,從而在工作中看輕這一工作,就像環境中的其他那些人那樣。

而由於一個人沒有達成祂(創造者)的偉大的基礎,他顯然就能夠在將滿足帶給他的創造者而絲毫是為自己上面工作,這是因為一個人沒有付出努的動,而經文說如果你沒有勞動卻說找到要相信。這樣一個人剩下的唯一的選擇就是,要麼為自己工作,要根本就工作,因為對他來講,將滿足帶給他的創造者的給予將會等於為自己的接受。現在你能解這經文,在眾多當中存在著國王的榮耀的含義,因為偉大的程度,在以下兩個條件下,來自環境:

1.對環境的欣賞的程度:

2.環境的大小。因此,在眾多當中存在著國王的榮耀。

  1. 因為他是一個重要的人,學生基於一個人的Rav的崇高的程度,可以將滿足帶給他,因為給予到Rav,對他而言變成自我的接受。而這是一種自然的燃,這樣一個人總是可以增加一個人的給予的為。而一個人一旦習慣在這一給予他的Rav的工作,一個人就可以將它轉移到朝向創造者的在TorahMitzvot Lishma的從事的工作上面,因為習慣變成第二天性。

2.而如果這一工作是持之以恆的話,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就沒有幫助,也就是,直到知道所有的秘密的祂(創造者)會證明他會再回到愚蠢之時。而這是與一個人的Rav的形式等同的情況。因為Rav是在這個世界上,在時間的範疇內,而與他的形式等同,即使只是暫時的,哪怕後來他變酸,都會對他提供説明

因此,每一次一個人使自己的形式等同於自己的Rav的形式時,他都與他粘附一次。因此,根據一個人的Dvekut(粘附)的程度,他就獲得他的Rav的思想和知識,就像我們在那一器官從身體分離出去的寓言中所解釋的那樣。

因為這一原因,學生可以用他的Rav,獲得對創造者的偉大的達成,而這會將給予反轉為接受,並給自己的心和靈提供充足的燃在那時,這個學生也能用自己的整個心和靈從事TorahMitzvot Lishma的工作,這就是那一能夠產生與創造者永恆的Dvekut(粘附)的藥方。

現在你能明白我們的先哲們在(Berachot 7)中所寫的是Torah中的服務大於對它的學習,就像經文寫的那樣,“Shaphat的兒子,Elisha在這,他把水倒在Elijah的手上。它沒有說學習,而是倒水。這是令人費解的;簡單的動怎麼會比學習智慧和知識偉大呢?

但根據上述,我們徹底明白,為將滿足帶給一個人的Rav,用一個人的全部身心服侍一個人的Rav,會將一個人帶到與他的RavDvekut(粘附),也就是與他形式等同的狀態。因此,一個人就通過這種嘴對嘴的方式從他的Rav接受到思想和知識,這是精神和精神的 Dvekut(粘附)。通過這樣,一個人就獲得足以將給予轉化為接受的祂(創造者)的偉大,成為他全身心投入的足夠的燃的獎勵,直到一個人獲得與創造者的Dvekut(粘附)的獎勵。

對於一個人跟著一個人的Rav學習的情況是一樣的,因為這一定是為自己的益,因而會產生Dvekut(粘附)。它被認為是從嘴到耳。因此,服務Rav帶給學生Rav的思想,而學習——則只是Rav的話語。同時,服務的價值比學習的優點要大的多,這是因為Rav的思想比Rav的話語更重要,就像從嘴到嘴嘴到耳重要那樣。

然而,如果這一服務是為將滿足給予到祂(創造者),這一切就都是真的。然而,如果這一服務是出於為一個人自己的益的話,這樣的服務就能將一個人帶到與他的Rav Dvekut(粘附)的狀態,這樣,跟著Rav的學習肯定比服務他重要。

然而,正如我們關於獲得他的偉大性已經闡述過的那樣,一個能正確地欣賞祂(創造者)的環境會弱化一個人並阻止一個人對祂(創造者)的偉大的獲得。而這對一個人和他的Rav的情況來說,也當然是真的。一個能正確地欣賞一個人的Rav的環境會阻止這個學生正確地獲得他的Rav的偉大。

因此,我們的先哲們說,為自己製造一個Rav,給自己買一個朋友。這意味著一個人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會幫助他通過對那些欣賞Rav的朋友們的愛獲得他的Rav的偉大。通過朋友對Rav的偉大的討論,他們每個人都接受到他的Rav的偉大的感覺。因此,對一個人的Rav的給予將成為自己的接受,並為一個人提供一個這樣一個程度的動機,足以將一個人帶到對TorahMitzvot Lishma的從事的狀態。

對此他們說,Torah是通過四十八個美德獲得的,通過對聖賢的服務以及在選擇朋友上的謹小慎微。”這是因為除服務Rav之外,一個人還需要在朋友的選擇上以及朋友的影響上謹小慎微,這樣他們就會影響他對他的Rav的偉大的獲得。這是因為對Rav和創造者的偉大的獲得完全取決於環境,而一個個人在這上面,能做任何事情 

然而,在對這一偉大的獲得上面,存在兩個條件:

1.總是傾聽並承擔起將對環境的欣賞發揮到他們的偉大的最大程度。

        2.環境應該是偉大的,就像經文寫的那樣,在眾人當中存在著王的榮耀。

要接受到第一個條件,每個學生必須覺得他自己是所有朋友當中最渺小的一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可以從對每個人的偉大的欣賞中接受,因為偉大者能從一個較小者那接受,更不可能對他的話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只有較小的能夠從對偉大者的欣賞中獲得印象。

而對於第二個條件,每個學生必須讚揚每個朋友的美德,並珍惜他,就好像他是這一代人中最偉大的那個人一樣。這樣,環境就會變成一個擁有強大影響的環境影響到他,因為質比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