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bbalah Library
Continue Reading ->
Kabbalah Library Home / 巴哈蘇拉姆 / 文章 / 宗教的本質和它的目的

宗教的本質和它的目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解決三個疑問:

  1. A麼是宗教的本質?
  2. 它的本質是在這個世界達成還是在來世獲得?
  3. 它的目的是為讓創造者受益還是讓創造物受益?

 

咋一看,讀者可能會驚詫於我所說的這些話,並且會明白為麼我會將這三個問題擺出來作為這篇文章研究探討的問題。因為有誰知道宗教是麼呢?特別是對它的獎勵和懲罰,是肯定主要針對來世的嗎?而且第三個問題值一提,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它是有益於創造物的,並且是為指引他們找到快樂和幸福,這難道還有麼要增加的嗎?

 

確實,我沒有多要補充的。但是,因為他們從嬰兒開始就是如此地熟悉這三個概念,以至於他們在他們的餘生中都會對這些概念加以檢驗或增加其內容。而這正表明他們在這些必然作為整個宗教的大廈的結構的基礎的崇高的問題和概念上缺乏知識。

 

因此,你告訴我,一個十二歲或十三歲的孩子,如何已經能夠徹底掌握這些微妙的概念,以至於已經足夠到這樣的程度,他們再需要在他們的餘生中,對這些概念上進一步擴展增加一些概念或知識的呢?

 

確實,這正是問題之所在。正是因為這一草率的結論使得所有那些魯莽和野蠻的結論已經充斥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智,並將我們帶到這樣一種狀態,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幾乎完全從我們手中滑落開去。

 

絕對的善

避免讓讀者們在冗長的討論中知所終,我根據我在以前所寫的那些論文中所作的闡述,特別依據那篇可以作為這一神聖主題的序言的《Torah的給予》一文當中的闡述,在這,我將簡單地對它們加以總結介紹,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明白。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創造者是絕對的善。這意味著他完全可能給任何人帶來任何悲傷。這是我們拿過來的第一概念,因為我們的常識清楚地向我們表明,這個世界上的任何邪惡的為都只是源於我們的接受的願望這一本性。

 

這意味著我們的那一為自己益而獲得滿足的渴望會給我們的同胞帶來傷害。因此,如果沒有一個人會在為自己的益中找到滿足的話,就沒有人會再去傷害別人。而如果我們有時會發現,某些傷害他人的為並是出自一個人為獲得其自我滿足的情形的話,它也只是因為一種源自這一接受的願望的習慣,這一習慣使他需要為他的為尋找一個新的由。

 

而因為我們意識到,創造者在其本身就是完美的,需要任何人來説明祂達到完美,因為祂先於一切事物的發生,因此,再明顯過的是祂沒有任何接受的願望。而因為祂沒有任何接受的願望,祂從根本上就沒有傷害任何別人的願望,就這麼簡單。

 

何況,將創造者定義為只擁有一個將良善給予祂的創造物的願望作為第一概念是完全符合我們的感覺的。而這已經在祂創造出來並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偉大的創造中是再明顯過的而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在創造的存在物中,必然會經歷一種好的或壞的感覺的話,那麼,這種感覺必然也是來自創造者。而一旦我們完全明白,在創造者的本質當中,沒有任何傷害他人的目的,那麼,創造物也必然只從祂那里接受到好的東西,因為祂創造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好的東西帶給他們。

 

所以我們知道祂只有一種給予的願望,在祂的領域可能存在某種傷害性的東西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可能有任何壞的東西會從祂那延展出來。因此,我們將祂定義為絕對的善。而一旦我們掌握這一最基本的概念之後,讓我們來檢視一下這一由祂指引(天道)的實際的現實,看一看祂是如何只是將好的東西給予到祂的創造物身上的。

祂對創造的指引是一種有目的的指引

通過對自然的系統的觀察,我們知道這四種類型——靜止層面,植物層面,動物層面和說話(人類)層面——的存在物當中的任何一種,無論作為一個整體還是作為個體,都被發現是在有一個有目的的指引(天道)下發展的,意思是在一種原因和結果的方式下,經歷一個緩慢而漸進的成長方式,就像樹上的果實,在一種為果實好的的天道的指引下,最後長成一個甜美而漂亮的果實那樣。

 

去問一下植物學家們,你就會知道樹上的果實從它開始顯現直到它完全成熟為止要經歷多少階段僅在前面的發展階段,看到任何它在結尾時的那種又甜又美的跡象,而且就好像它故意讓我們惱一樣,它們所顯示的都與其最終的結果完全相反。

 

在結束時的果實越是甜美,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所經歷的就越苦澀和醜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動物和人類層面這兩種類別的存在物身上:對於大腦是很發達的動物而言,在它成長期間、它並是如此地渴望。而對於其大腦發達的人類而言,則在其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則是非常地渴望。出生一天的小牛犢已經被稱為一頭牛,意思是說,它一出生就僅已經擁有站在它自己的腿上走的能,而且還具有天生的在其成長道上避免危險的智

 

但那個剛出生一天的嬰兒,則看起來似乎是毫無意識和毫無意義的。而如果你讓一個對這個世界的是很熟悉的人來檢驗這兩種新生物的話,那他肯定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祂只是拿剛出生的小牛犢的智慧和那個毫無感覺和頭腦的嬰兒對比的話,那麼,他一定會認為這個人類的嬰兒將來一定會一事無成,而那個小牛犢則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英雄。

 

因此,很明顯的是,祂(創造者)對祂創造的現實的指引是一種以最終的目的作為指導的形式,而沒有將這些發展過程中要經歷的階段的順序考慮在內,因為它們往往會欺騙我們,阻止我們解它們被創造的目的,並且總是讓我們看起來與它們的最終狀態相反。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說,沒有比那些經歷過的人智慧的。只有那些已經經歷這一切的人,才有機會從開始到創造結束,檢驗整個創造的所有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式,才能在整個創造的畫面之前保持冷靜,從而會被那些在整個創造的發展過程中被破壞的圖像所誤導,並相信它的結束一定是一種純粹和美好的結果。

 

因此,我們已經徹底展現祂(創造者)的天道在我們的世界中的運方式,也就是說它只是一種有目的的指引(天道)。在創造達到它的最終的完成,在其最終的成熟的結果呈現

 

出來之前,良善的屬性是完全明顯的。而恰恰相反,它總是在旁觀者眼中展現為一種腐敗的形式。因此,你看到,創造者賦予給祂的創造物的只有良善,而且那一良善是在一種有目的的指引下逐步實現的。

兩條道痛苦之Torah

我們已經闡明上帝是絕對的善,也就是祂以完全的善,會有絲毫的邪惡參雜其中的方式,並且以一種有目的的指引天道照看著我們。這意味著祂的指引天道,迫使我們要,通過一種因果的鏈條,一種前面發生和後面結果的方式,經歷一系的發展階段,直到我們有資格接受到那一預定的美好的結果為止。在最後,我們將作為一個成熟和精細的果實,達到我們的目的。這樣我們明白,這個目的對於所有人來講都是被保證的,否則你就會玷污祂的天道,說祂創造的目的是充分的。

 

我們的先哲說,神性將存在于下面的創造物那——一種高度的需要。這意味著,由於祂的指引(天道)是有目的的,目的是最終使我們與祂實現粘附(Devkut),這樣祂就會駐在我們當中,這被認為是一個高度的需求。意思是,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自己,在關於祂的天道的認知方面是有缺陷的。

 

這就好比有這麼一個偉大的國王,他在晚時有一個兒子,他非常喜歡他。因此,自從他出生那天起,他就只想將好的東西帶給他。他在他的王國,收集最好的,最智慧的,最珍貴的書籍,為他建造一所學校。他派出最優秀的建築商為他建造一座充滿快樂的宮殿。他召集所有的音樂家和歌手,為他建造音樂廳,並讓最好的麵包師和廚師為他準備世界上所有的美味佳餚。

 

但可惜的是,這個兒子長大是個傻瓜,沒有任何接受教育的欲望。他是一個瞎子,看到或感受到建築的美。他是聾子,能欣賞那些美妙的詩歌和音樂。並且他病,只被允許吃那些粗糙的食物,並由此產生藐視和忿

 

然而,這樣的事情只可能發生在由血和肉構成的國王身上,但對於創造者來說,這是可能的,也就是說,在他而言,不可能存在任何欺騙。因此,他為我們準備兩條發展道第一條是痛苦的道,也就是創造從其內部本身發展的方式。由它自己的本性,它被強迫著,遵循一種因果的方式,在同的狀態中,慢慢地發展我們,直到我們達到一個決定:選擇好,拒絕壞,並且就像他渴望的那樣,符合創造的目的的要求。

 

但是這條的確是一條漫長而痛苦的道因此,祂為我們準備另一條愉快和優雅的道,這條道就是可以使我們很快並無痛苦地符合達成創造的目的的TorahMitzvot的道

 

這樣看來,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變得有資格和祂(創造者)粘附在一起——也就是使祂能夠住在我們中間。這個目標是一個必然的,並且可能偏離它,因為祂的指引(天道)在這兩條大上都監督著我們,也就是上述的痛苦之Torah但是在實際的現實的觀察中,我們發現,祂的天道是同時並存于我們的先賢們稱之為地的方式(痛苦之Torah的方式這兩種徑中的。

宗教的本質是在我們內部發展出對內在於我們的邪惡的認知

 

我們的聖賢們說,創造者為麼要在乎一個人是在喉嚨處或在脖子後面屠宰呢?畢竟, Torah只是為淨化人類才被給予人類的。關於那一淨化我已經在《Torah的給予》一文中徹底闡明過,但在這我想澄清的是,那一通過TorahMitzvot的發展的實質是麼。

 

要記住,它就是對我們內在的邪惡的認知。也就是通過在Mitzvot當中的從事工作,可以慢慢並逐漸地淨化那些鑽研它的人們。而那一可以用來衡我們被潔淨的程度的尺規,則是對我們內心的邪惡的認知的程度。

 

人在天生的本性上就準備好從其內心中剷除那些內在於他的邪惡。在那一點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區別只是在於對邪惡的認知上面。一個發展越是成熟的人對自己內在的邪惡的認知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他也能在大的程度上從內在排斥和分離其邪惡。而一個發展程度是很成熟的人,則只能在其內部認知到少的邪惡,並且也因此只能排斥和分離少的邪惡。因此,他把全部的污穢繼續在其內部,因為他還沒有認知到它們是污穢。

 

避免使讀者感到疲倦,我們將就像在《Torah的給予》(item12)一文中闡明的那 樣,在總體上給善與惡做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邪惡,一般來說,無非就是被稱為"己主義"的對自我的愛,因為它在形式上與創造者的形式正好相反,因為創造者除給予的願望之外,沒有任何為自己接受的願望。

 

正如我們在《Torah的給予》(item9,11)中已經解釋過的那樣,快樂和崇高的程度是通過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的程度來衡的。而痛苦和無法忍受的程度,則是通過與創造者的形式的差別的大小,也就是等同的程度來衡的。因此,己主義,由於其與創造者的形式的對立和相反性,是可惡的,並因此給我們帶來痛苦。

 

但是這種讓人討厭的本性是平均地劃分給所有的靈魂的,而是以同的程度給予了不同的靈魂(人)。那些粗俗和發展成熟的人並己主義當作一個壞的屬性來看待,因而會公開地,沒有羞恥或限制地使用它。他們無論在何處,只要看到對他們自己有益,就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從事偷竊和謀殺,只要他認為這是可能的。而那些發展較為成熟的人們,則會在某種程度上,感覺到他們的己主義是壞的,並因此至少會羞於在公共場合使用偷竊和殺戮為。但是在被人發覺的秘密情況下,他們仍然會從事那些犯罪為。

 

而那些發展加成熟的人們,則會確實地將其己主義感知為一種可惡的東西,直到他們在其內在無法容忍它,並完全排斥它,到他們發現它的程度,直到他們無法,也再想享受別人的勞動為止。在那時,那一被稱作良善的一般屬性的被稱作"他主義"的愛的火花開始在他們內部浮現。

 

而這也是逐漸發展出來的。首先,會在自己的家庭和親屬範圍內,發展出這一愛和給予的願望,就像在再向你自己的血肉隱藏你自己。經文中表達的那樣。而隨著進一步

 

的發展,一個人的給予的品質逐漸擴展到他周圍所有的人,也就是擴展到一個城市或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所有人。就這樣斷增加,直到他最終發展出對整個人類的愛。

有意識的發展和無意識的發展

要記住,在迫使我們在上面提到的那個梯子上的攀登方面,存在著兩股力量,在推動著我們前進,直到我們到達它在天堂的頂部,也就是與我們的創造者的形式等同的目的那一點為止。而這兩種力量之間所存在的區別是,第一種力量從後面推著我們前進,這個力量就是我們定義為痛苦之地上的道力量

 

從這條道中衍生出來我們所熟知的道德哲學體系,這是一種基於經驗的知識基礎之上的,通過實際的性的檢驗而來的體系,其本質過是一種對那些從己主義的內核中延伸出來,為我們帶來的可見傷害的累加的結果。

 

這些實驗是以或然性的方式來到我們的,而是出於我們有意識的選擇,但是它們一定會將我們引向它們的目標,因為邪惡的形象會在我們的感覺中變得越來越清晰。根據我們對它給我們造成的傷害的認知的程度,我們將使自己遠離它,就這樣爬到梯子上的高一級。

 

第二種力量則是通過我們自己有意識地,也就是通過我們自己的自由選擇,來牽引我們向前發展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我們定義為"TorahMitzvot"力量,它從前面牽引我們前進。通過我們對Mitzvot的從事,以及為帶給我們的創造者滿足的工作,可以加速我們對內在於我們的邪惡的認知,從而加速我們的發展,就像我們在《Torah的給予》一文中闡明的那樣

item13

 

而在這我們將收穫雙重的益處:

 

  1. 我們必再等待生命中的苦難從後面推著我們前進,這種從後面鞭打著迫使我們前進的力量的程度是由痛苦和毀滅的程度衡的。相反,通過當我們真誠地為使祂(創造者)滿足而工作帶來的那一微妙的愉悅感,在其中我們可以發展出對自我的愛的低下性的認知

——也就是認識到正是它在我們的前進道上,阻礙我們對來自對創造者的給予的那一奇妙的快樂滋味的接受。因此,這種對邪惡的逐漸的認知,是在我們為創造者而工作時,伴隨而來的喜悅和平靜當中發生的,是通過在我們服務我們的創造者的同時,對美善的接受的過程中,伴隨著我們在與創造者達成形式等同的過程而來的愉悅和溫柔當中產生的。

 
  1. 我們可以節省時間,因為是祂操作著啟蒙我們的這一過程,從而使我們能夠根據我們自己的意願,提高我們的工作和並加速時間的進程。

宗教不是為了人帶來利益,而是為了給那些精神工作從事者帶來利益

很多人都錯誤地在解讀著我們的Torah,並將我們神聖的法和倫道德相提並論。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只是因為在他們的生命中,他們從未品嘗過宗教是麼。對他們我要大聲疾呼的是:品嘗,然後你才會知道上帝是好的。確實,道德和宗教的目的都是為同一件事——將人類從狹隘的自我的愛的污穢當中提升出來,到達愛別人的高度。

 

但是,仍然,它們之間的差別就像創造者的思想和人的思想之間的距離那樣大。因為真正的宗教(卡巴拉)是從創造者的思想當中延伸出來的,而倫道德則來源於血肉之軀的人的思想,從他們的生活經歷中而來。因此,無論是在實際方面,還是在其最終的目標方面,它們之間都有著明顯的區別。因為我們通過倫道德發展出來的那種對邪惡的認知,在我們使用它時,只是相對于社會的成功與否而言。

 

然而,真正的宗教,在我們內在發展出的對善與惡的認知,在我們使用它時,則只是單獨為創造者,也就是從與創造者的形式的同一直到達與創造者的形式等同,即達到在

Torah的給予》一文中所闡明的那種叫做與創造者的Dvekut(粘附)的狀態(item9-11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其最終的目標上它們也完全同,對倫道德而言,它們的目標是從實踐的性的角度,為給社會帶來福祉,來源於生活的經驗。但最終,這一目標會保證它的追隨者們能夠超越它們的自然本性的界限。因此,這個目標仍然要受到批評和檢驗,因為誰又可以向另一個人證明自己在這樣一個確定的方式中他的收益是什麼呢,他能夠被迫使著在為全社會的福祉方面,哪怕是減少自己的自我益的程度一點點呢?

 

真正的宗教(卡巴拉)的目標,然而,卻承諾對那些遵循它的人的福祉的保障,因為我們已經證明,當一個人開始愛別人的時候,他是直接與創造者達成Dvekut(粘附),也就是與他的創造者形式等同,而伴隨著它而來的是,一個人將他從他的充滿著痛苦和缺陷的狹隘的世界中走出來,來到對創造者和他人的給予的永恆的和廣闊的世界中。

 

你也會發現在這一工作上的動支援的獲得上存在的顯著差距,因為一個人對倫道德的遵從的支持來源於社會的認同。它就像一種最終將會被還清的房租一樣。當一個人習慣這項工作,他將無法在道德的程度上獲得提升,因為他現在已經習慣於,他做這樣的工作的原因是為得到來自社會對他的善的很好的回報。

 

然而,通過沒有任何己的回報,只是為取悅他的創造者而對TorahMitzvot的遵守,會使他攀登倫道德的階梯的高度精確地等同於他追求它的程度,因為在這,在他的道上沒有任何為了利己的回報。而這樣每一分錢都被增加進來累積為一個巨大的帳戶。而最終,他將獲得第二本性,也就是,沒有任何自我滿足的對他人的給予,除自己的生活必需品之外。

 

現在他已經真的是從創造物的利己主義本性的囚禁中被解放出來。因為當一個人討厭任何形式的自我接受並且他的靈魂討厭那些微足道的身體的愉悅和尊重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在創造者的世界中自由翱翔。這樣,他獲得任何傷害或幸都會降臨到他身上的保證,因為所有的傷害都是通過印刻在他身上的自我的接受而來的。

 

因此,我們徹底表明宗教的目的只是為那個從事他的個人的益,而是為人的共同的益而從事的,儘管他所有的為都是圍繞著為他人的益而進的。但這只過是通向那一與他的創造者獲得形式等同的崇高的目標的途徑。現在我們可以明白,宗教的目的是在一個人還活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要被達成的,請在《Torah的給予》一文中,仔細檢驗關於整體的目的和個人的目的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