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的課程 - 第6-8課。十團隊中連接的原則
十的課程 - 課程#6-8
主題: 十團隊中連接的原則
1. RABASH,社會的目的 - 1
我們聚集在這裡,希望通過遵循巴哈蘇拉姆為我們指引的道路和提供給我們的方法,為所有人建立一個通過 攀登上升到人的層面,而不是停留在一個動物的層面的社會,就像我們的先哲們說的那樣(Yevamot,61a) “而你,我的羔羊,我的牧場中的羊,是人。“Rashbi說,“你被稱為'人',而那些偶像崇拜者不能被叫做'人'。
2. RABASH,社會的目的 - 1
我們聚集在這裡——建立一個我們每個人都遵從為了給予創造者滿足的精神的社會。而為了實現這種對創造者的給予,我們必須開始這種叫做“愛他人”的給予。
但對他人的愛只能通過取消一個人的自我來實現。因此,一方面,每個人都應該感到自己的低下,另一方 面,我們又應該感到驕傲,因為創造者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每個人都懷著一個同樣的目標:想讓神性(Divinity)駐紮在我們之間的社會中的機會。
原則 #1:
我們必須人為地持續不斷地提升聚會(框架)的重要性,並理解只有在一起才能實現任何目標。
3. RABASH,社會的目的 - 2
社會必須由一些一致同意他們必須實現創造的目標的志同道合的人們所組成。這樣,所有人在一起將凝聚成一個偉大的力量,可以對抗每個人自己的利己主義自我,因為每個人都是與每個他人整合在一起的。因此,每個人都建立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強烈的願望之上。
而要使人們相互之間能夠整合成一體,每個人都應該在別人面前取消他自己。這是通過每個人只看到朋友的優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實現的。而一個人如果認為他比他的朋友高一點的話,他就無法與他們團結在一起。
4. RABASH,聚會的日程安排 2
“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點——也就是欣賞精神世界。”
5. RABASH,我們需要的主要的東西
我們需要的主要的東西,而且為此我們沒有工作的燃料,也就是我們缺乏對目標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如何欣賞我們的服務,以使我們知道我們在給予誰。另外,我們缺乏對創造者的偉大的意識,以知道我們有特權為國王服務是多麼幸福,因為我們不能通過任何東西能夠理解他的偉大。
原則 #2:
努力工作於在十團隊中建立平等。
6. 巴哈蘇拉姆,“卡巴拉智慧和哲學的區別”:
這是因為愛的法則是不適用於偉大和渺小之間的情況,並且兩個真正相愛的人之間必須在感覺上是平等的。
7. RABASH,信 #42
正如經文所寫:”以色列民族在山前安營紮寨,像一個人一顆心"。這意味著,他們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創造者的利益。由此可見...
我們應該明白,既然我們知道聖人說:”就像他們的面孔不相似,他們的觀點不相似",那麼他們怎麼會像一個人一顆心一樣呢?
答曰。如果我們說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話,那就不可能像一個人一樣,因為他們彼此不相似。但是,如果他們都取消自我,只為創造者的利益而擔憂,他們就沒有了個人的觀點,因為個人都被取消了,進入了單一的權威。
原則 #3:
我們必須小心維護每個朋友的性格,以免他們失去個性。
8. 巴哈蘇拉姆,“自由”
正如“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外貌那樣,他們的觀點也不相同”。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兩個會擁有完全一樣觀點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獨特的、從他的祖先那裡繼承下來的巨大而卓越的個體財富,這是別人絲毫都沒有的。
因此,所有那些財富都被看作是一個人的個人財產,一個社會的責任就在於小心謹慎地保留它的獨特的風味和精神,以使它不會受到環境的玷污。而且,每個個人也應該保持他繼承的那一財產的完整性。這樣,他們之間在觀念和概念方面的矛盾和對立就會永遠存在,以便永遠保證那一批判精神的存在,以保障智慧的進步,而這才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優勢,也是它的真正的渴望之所在。
原則 #4:
個人的榜樣是與朋友建立連接的最佳方式。
9. RABASH,文章 #2, 1984 有關愛朋友
一個人必須向朋友顯露他內心深處的對朋友的愛,因為通過顯露它,他會激發他的朋友對朋友的愛,這樣,他們也會 感覺到他們每個人都在實踐對朋友的愛。這樣所帶來的收穫是,以這種方式,一個人將更有力地獲得更大的力量來實踐對朋友的愛,因為每個人的愛的力量是集成在彼此相互之間的。
視頻片段 >> 我如何知道自己成為一個好榜樣?
正文:
問題:我如何知道自己成為朋友的一個好的榜樣,而不是壞的榜樣?在朋友眼中,把自己外在展現成一個偉大的人,這樣正確嗎?
Rav邁克爾·萊特曼:不要把自己展現成一個偉大的人,而要展現成一個被目標吸引的人,一個渴望揭示並為之投入的人。你要表現出你和他處於同一水平,但你需要展示出進步對你來說有多重要——對你來說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不要害怕“邪惡之眼”;要為了他們而有意圖地這樣做。
有時,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會認為“我們需要隱藏我們自己”,但這並不正確。
問題:一個人在愛朋友方面進步正確的跡象是什麼?
Rav邁克爾·萊特曼:他向所有人展現了他在準時到達、準備充分、專注於意圖、提問和回答問題、做筆記和組織材料方面,以及他參與課堂的方式,以及他如何參與各項職責的事情上是多麼精準。
他如何表達自己,如何喚醒他人——
所有這一切只是為了在團隊中建立一種強烈燃燒的願望,以此讓每個人都能從中點燃自身,並因而實現目標。
原則 #5:
“給自己買一個朋友”——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努力去買下朋友。
10. RABASH,1988-30.在朋友聚會時我們尋找什麼
關於“為自己買一個朋友”,我們應當解讀為“買”意味著朋友必須被買下,而他通過支付而買到他。那他用什麼來支付呢?我們可以說,支付是通過努力來換取的。換句話說,有時候一個人想買,例如,一個價值兩千美元的漂亮衣櫥。他對賣家說:“由於我沒有錢支付,但我聽說你正在找一個員工幹兩周活,我願意為你工作,作為支付這衣櫥錢的回報。”賣家可能會同意。由此我們看到,支付可以是交換。
愛朋友也是如此。當一個人必須把朋友判定在美德的一邊時,這是一種巨大的努力,並不是所有人都為此做好準備。
有時候,情況甚至更糟。有時,一個人看到他的朋友對他不尊重。更嚴重的是,他聽到一個誹謗的謠言,也就是說,他聽到一個朋友說,那位叫某某的朋友講了他一些事情是朋友彼此之間不該說的不善的話。現在,他必須戰勝自己,把朋友判定在美德的一邊。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努力。由此可見,通過努力,他就給予了支付,而這種支付甚至比金錢更重要。
然而,如果那個人誹謗他,那麼他的朋友如何還能鼓起力量去愛他呢?他很清楚對方一定是恨他的,否則不會誹謗他,那麼他又為何要降伏自己,把對方判定在美德的一邊呢?
答案是:基於愛他人的基礎上所建立的愛朋友,通過它人們能夠到達愛創造者,這是與通常所理解的愛朋友相反的。換句話說,愛他人並不是意味著朋友們要愛我,而是我必須去愛朋友們。為此,即使朋友誹謗他、而且必然恨他,也沒有什麼差別。相反,那位想要因為“愛他人”而獲得“愛朋友”的人,是他需要對愛朋友的改正。
因此,當一個人做出努力,把朋友判定在美德的一邊時,這就是一種解藥/力量/美德。通過人所付出的辛勞,即所謂“來自下面的覺醒”,他就會從上面得到力量,從而能夠去愛所有的朋友,無一例外。
這就叫做“為自己買一個朋友”,也就是一個人應當努力去獲得愛朋友。而這就叫做勞動,因為他必須超越理智地去付出努力。
11. RABASH,為你自己製造一個Rav,為你自己買一個朋友-1
這樣看來,真正的友誼——當每個人付出必需的報酬去購買他的朋友——正是當雙方處於平等地位時,而那時兩者都同等地付出。它就像一個在這個世界的生意一樣,在其中他們兩者都等同地付出一切,否則,就不能建立一個真正的夥伴關係。因此,“為自己買一個朋友”,只有當每個人都購買他的朋友時,只有當他們是平等的時候,才會在他們之間存在真正的黏附。
原則 #6:
每個人都會根據他們自己的缺陷來審判他人(“指責他人過錯的人,都是以自己的缺陷來評判他人的人”)。
12. RABASH,為什麼托拉在工作中被稱為“中線”?-2
一個人必須相信,如上所述,"除祂之外,別無其他",這意味著是創造者強迫他做善事,但由於他仍然不配知道是創造者強迫他做善事,創造者給自己穿上血肉的身體的衣服,創造者通過血肉之衣實施這些行為。因此,創造者以 “後面(Achoraim [posterior]) "的形式行事。
換句話說,一個人看到的是人的面孔,但他應該相信,在這些面孔的背後,是創造者,是創造者的行為。也就是說,在人的背後站著創造者,並強迫他做創造者希望他做的事。由此可見,創造者做了一切,但一個人只看到他所看到的,而不相信他應該相信的。因此,一個人說他在做 "Lo Lishma(不是為了她)",就像朋友們對他的承諾一樣。
13. 巴哈蘇拉姆,我聽說的#67,遠離邪惡
一個認為他正在欺騙他的朋友的人,他實際上真的正在欺騙創造者,因為除了人的身體之外,只有創造者存在著。這是因為人只有相對於他自己而言時,人纔被稱為"創造物"是創造的本質。創造者想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與祂分離開的獨立的現實,但是除此之外,它是"全地都充滿著祂的榮耀。"
因此,當一個人在欺騙一個人自己的朋友時,一個人就是在欺騙創造者;而當一個人使自己的朋友悲傷時,一個人就是在使創造者悲傷。
14. RABASH,為什麼托拉在工作中被稱為“中線”?-2
我們應該像阿里(Ari)所寫的(《十個Sefirot的研究Eser Sefirot》,第13部分,第152項)那樣解釋:"有Se'arot[毛髮]的問題,它們遮住了光,所以只要它們是不值得的話,它們就不能享受光,因為它們可能會有瑕疵"。我們必須相信,創造者給了我們做善事的願望和渴望。只要一個人不配的話,他就不能感到創造者強迫他在做善事。這就是為什麼創造者把自己藏在衣服裡的原因,而這種衣服被稱為 "Lo Lishma(不是為了她)"。換句話說,有時創造者把自己藏在朋友的衣服裡。
原則 #7:
不要公開表達對朋友的批評——無論是在總體的談論還是以直接/個人的方式。
15. 巴哈蘇拉姆,Shamati #62.下降和煽動,上升和抱怨
一個在淨化自己的道路上工作的人,無法抱怨他人而總是抱怨他自己,並且看到別人處在一個比他感覺他自己更好的程度中。
16. Rabash,1984-8.遵從Torah和Mitzvot的人淨化他的心?
但在很多時候,一個人在指責另一個人的時候,只是為了統治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責備你的鄰居。”
Rav邁克爾·萊特曼,每日課程,2022年7月13日
“沒有什麼比每個人都試圖將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強加於人更糟糕的了。絕對不能這樣做。我們只能表現出愛和渴望連接的傾向——上帝禁止,不能有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東西。
你們中還沒有人成熟地理解自己身在何處;你們仍然完全處在真理之外。
你們最好一起學習課程,深入研讀經文——不是為了爭論,而是為了理解其中的含義。
如果有人想要說服別人,那是邪惡傾向最糟糕的表現形式。
讓你的朋友按照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方式成長,不要干涉——只需喚醒他們,讓他們更多地學習,更多地參與。僅此而已。”
原則 #8:
作為一個總體的原則,最好事先界定對話的界限——也就是說,應避免提出我們已經知道可能引發衝突的話題。
17. RABASH,社會的目的 - 2
“因此,在那些想要團結成一體的朋友中間,相互平等是很好的事情,這樣一個人就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取消自己。而且,在這個社會中,應該非常仔細地不允許任何輕浮的現象存在於其中,因為輕浮會毀掉一切。”
問題:在內在的工作中“輕浮”是什麼?
Rav邁克爾·萊特曼:輕浮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從完全放棄工作、變得懶散不動,到用一種更加愉快、舒適、輕鬆但更少益處的活動,來替代一項更加有益的活動。
輕浮可以表現為參與一些與道路完全相反的事情,甚至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愚蠢小事,或者僅僅是讓自己在思想、澄清和願望中稍微“自由”一下。
“輕浮”這個詞從何而來?——在希伯來語中,它字面意思是“輕的頭”(kalut rosh)。一個“重的頭”,是指一個人不斷地審視自己、檢視事物、充滿思考。而“輕”則意味著他把頭轉離了正當的事務,這時各種外來的、不重要的思想就會充滿他的頭腦。
這之中甚至可能並沒有明確違背創造者的事情,只是這個人讓自己的頭腦充滿了這個物質世界的思想。
(摘自關於拉巴什文章的課程,2012年2月12日)
18. RABASH,第30篇文章,《在朋友聚會時我們尋找什麼》,1988年
“如果一位朋友需要從朋友那裡得到幫助,他應該怎麼做?
正如我們所說,在朋友聚會中絕不能說可能引起悲傷的消極或負面的事情。
答案是,這個人應該找一位與他的心更親近的朋友講述。而這位朋友應該對團隊說——但不能在正常的朋友聚會期間。
也就是說,他可以對整個團隊一起說,但不是在預定的朋友聚會期間,而是可以專門安排一次聚會,目的是為了幫助這位有需要的朋友。”
原則 #9:
我們都努力增強團隊的精神。
19. RABASH,第4篇文章,《他們幫助了每一個他的朋友》,1984年
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人如何才能幫助他的朋友。這是一件特別針對,當他們中間有窮人和富人,有聰明人和愚蠢的人,有軟弱的人和堅強的人的情況嗎?但是,當所有人都是富有的,聰明的,或強大的,等等的時候,他們又如何能相互幫助對方呢?
我們看到,在這裡有一件事情對所有人都是共同的——情緒。對此經文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在心中的擔憂,讓他說給大家聽。”這是因為對於情緒高昂這件事,無論是財富或還是學問都無法提供幫助。
相反,一個人能在他看到他的朋友情緒低落時幫助到他的朋友。經文是這樣寫的“個人自己無法將自己從自我監獄中救出來。”相反,只有一個人的朋友能將他的精神提振起來。
意思是,只有一個人的朋友能夠將他從他的狀態提升到一個充滿活力的狀態。這樣,一個人開始重新獲得力量和對生命和財富的信心,而他開始感到好像他的目標正在接近他。
這樣看來,每一個人都必須細心體察並思考他如何才能幫助他的朋友,提高他的精神,因為在提升精神這件事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朋友那裡發現他可以填補一個需要的地方。
20. RABASH,第30篇文章,《在朋友聚會時我們尋找什麼》,1988年
每一個人都應該嘗試把生命和希望的精神帶進這個社會, 並將能量注入這個社會。因此, 每一個朋友都能告訴他自己, “現在我開始在工作中翻開了新的一頁”。換句話說, 在他來到這個社會之前, 他對在上帝的工作的進展感到失望, 而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使他充滿了生命和希望。
因此, 通過社會, 他獲得了戰勝自己的信心和力量, 因為他現在感覺自己能夠實現完美。而他所有的那些想法——也就是他面對的是一座無法征服的高山, 而這些確實都是真正可怕的障礙——現在他覺得它們什麼都不是。這樣他從社會的力量中獲得了一切, 因為每個人都試圖注入令人鼓舞的精神, 並在社會上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氣氛。
原則 #10:
我們必須發展對團隊的互相擔保(Arvut)的感覺。
21. 巴哈蘇拉姆,Arvut [相互擔保]
Tana(拉比Shimon Bar Yochai)將Arvut描述為在同一條船上的兩個人,當他們中的一個人開始在船底鑽洞時,他的朋友問他:“你為什麼要在船底鑽洞呢?“他回答道,”這關你什麼事?我是在我自己的船底下鑽洞,又不是在你的下面,”他回答說,”傻瓜!我們將因此一起被淹死!“。
22. 巴哈蘇拉姆,Matan Torah(托拉的給予)
如果六十萬個同胞都放棄了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的工作,而他們除了擔心並時刻確保他的朋友們的需求不會缺乏任何一件東西而不再擔心自己的時侯,而且,他們是帶著一種強大的愛,用自己全部的心和靈魂,在“愛你的朋友像愛你自己一樣"完整的程度上遵守這一戒律的時候,那麼,毫無疑問的是,這個民族就沒有任何人再需要去擔心自己個人的福祉。
正因為如此,他變得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生存的必要,可以很容易地保持“愛你的朋友像愛你自己一樣”這一誡命(Mitz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