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xt: 十的課程 - 第2課:我們從哪裡獲得精神道路的燃料?
關於在道路上的目標的偉大和重要性
'十都课程' - 第2課
主題:我們從哪裡獲得精神道路的燃料?
關於在道路上的目標的重要性與偉大。
來自來源的精選摘錄
1. 拉巴什,文章 1 (1984),"社會的目的 – 2"
因為人是帶著一個叫做“愛自己"的Kli(願望/容器)被創造出來的,也就是這種"愛自己"的本性會使得一個人在看不到一個行動會給自己帶來某種自我利益時,就沒有哪怕是做出絲毫行動的動機。而如果不廢除這種對自己的愛的話,就不可能實現與創造者的Dvekut(粘附)狀態,意思是與創造者的品質的形式等同。
而因為它是違背我們的本性的,我們就需要能夠形成一個巨大的力量的社會,這樣我們可以一起工作於抵消那一被稱為“邪惡”的接受的願望,因為它阻礙了人之所以被創造的那個目標的實現。
2. 拉巴什,第 24 篇文章。 “我們需要的主要東西”
我們需要的最主要的東西,也是我們工作沒有燃料的原因,是我們缺乏對目標的重視。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如何欣賞我們的服務,從而知道我們的服務對象是誰。此外,我們還缺乏對創造者的偉大的認識,不知道我們有幸為國王服務是多麼幸福,因為我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理解祂的偉大。
用《光輝之書》的話說,這就是所謂的 “神性處於塵土中”,意思是對祂的給予對我們來說就像塵土一樣重要。自然,我們沒有工作的動力,因為沒有快樂,就沒有工作的能量。
3. 拉巴什,文章 4 (1984) ,"他們幫助了每一個他的朋友"
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人如何才能幫助他的朋友。這是一件特別針對,當他們中間有窮人和富人,有聰明人和愚蠢的人,有軟弱的人和堅強的人的情況嗎?但是,當所有人都是富有的,聰明的,或強大的,等等的時候,他們又如何能相互幫助對方呢?
我們看到,在這裡有一件事情對所有人都是共同的——情緒。對此經文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在心中的擔憂,讓他說給大家聽。”這是因為對於情緒高昂這件事,無論是財富或還是學問都無法提供幫助。
相反,一個人能在他看到他的朋友情緒低落時幫助到他的朋友。經文是這樣寫的“ 一個人自己無法將自己從自我監獄中救出來。”相反,只有一個人的朋友能將他的精神提振起來。
意思是,只有一個人的朋友能夠將他從他的狀態提升到一個充滿活力的狀態。這樣,一個人開始重新獲得力量和對生命和財富的信心,而他開始感到好像他的目標正在接近他。
這樣看來,每一個人都必須細心體察並思考他如何才能幫助他的朋友,提高他的精神,因為在提升精神這件事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朋友那裡發現他可以填補一個需要的地方。
4. 拉巴什,信件 24
當你感覺到白天的狀態或感覺到夜晚的狀態時,你必須始終站崗,整日整夜地站崗。
我們對創造者說:"白天是祢的,夜晚也是祢的"。因此,夜晚,也就是黑夜的黑暗,也是來自創造者對人的眷顧,正如經文所寫:"白天到白天說出話語,黑夜到黑夜表達知識"(見《蘇拉姆(階梯)註釋》第一部分第103項)。
由此可見,你必須喚醒朋友們的心,直到火焰自己升起...這樣一來,你就會得到,喚醒創造者對我們的愛的回報。
5. 拉巴什,文章30 (1988), “在朋友集會中我們尋找什麼”
每一個人都應該嘗試把生命和希望的精神帶進這個社會, 並將能量注入這個社會。因此, 每一個朋友都能告訴他自己, “現在我開始在工作中翻開了新的一頁”。換句話說, 在他來到這個社會之前, 他對在上帝的工作的進展感到失望, 而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使他充滿了生命和希望。
因此, 通過社會, 他獲得了戰勝自己的信心和力量, 因為他現在感覺自己能夠實現完美。而他所有的那些想法——也就是他面對的是一座無法征服的高山, 而這些確實都是真正可怕的障礙——現在他覺得它們什麼都不是。這樣他從社會的力量中獲得了一切, 因為每個人都試圖注入令人鼓舞的精神, 並在社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氣氛。
6. 拉巴什,文章17 (1986),"聚會的議程安排-2"
由此可見,我們能夠接受快樂和愉悅,並且它是允許我們享受的,甚至是必須享受的全部基礎,就是享受給予的行為帶來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點—也就是欣賞精神。這表現在關注我在向誰求助、我在與誰交談、我在遵守誰的戒律、學習誰的律法上面,也就是尋求有關如何欣賞托拉的給予者(創造者)的建議。
而在一個人自己從上面獲得某些啟示之前,他應該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們,這些人也在尋求以任何方式能夠提高與創造者接觸的重要性。如果有很多人都支持的話,每個人都能得到他的朋友的幫助。
7. RABASH,文章30 (1988),"在朋友聚會時我們尋找什麼"
朋友們應該首先一起談論創造者的偉大, 因為根據一個人獲得的創造者的偉大的程度, 在那個程度上他自然地能夠在祂(創造者)面前取消他自己。這就像是我們在自然中看到的那樣, 一個渺小者會在一個偉大者面前取消他自己, 而這與精神沒有什麼關係。相反, 這種行為甚至在世俗的人們當中也適用。
換句話說, 創造者以這種方式創造了自然。因此, 朋友們對創造者的偉大的討論,在一個人心中喚醒了在創造者面前取消自己的欲望和渴望, 因為他開始渴望與創造者粘附在一起。
8. 巴哈蘇拉姆 “最後一代人的文獻”
在每個人的心中,即使是世俗的人,都有一種要求與上帝合一的未知火花。當它有時被喚醒時,就會喚起認識上帝或否定上帝的激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如果有人能滿足這個人的這種願望,他就會同意任何事情。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加上靈魂不朽、來世的獎賞、個人的榮耀、國家的榮耀,意思是一個人將是民族的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