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祂没有说是“邪恶者”或“正义者”
我于伊亚尔月21日,在耶路撒冷听到
“拉比哈尼纳·巴·帕帕(Hanina Bar Papa)说:’那位被任命统管受孕的天使,其名为莱拉[Laila/夜晚]。它取一滴液体,置于创造者面前,并对祂说:’世界的主宰,这滴液体将化为何物?是英雄还是懦夫,是智者还是愚者,是富人还是穷人?’ 但他没有说’邪恶者或正义者'"(Nida 16b)。
我们应根据‘愚蠢者不能成为义人’的规则来解释,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一个人若没有愚蠢的精神进入,就不会犯罪。’对于一生愚蠢的人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因此,一个生来愚蠢的人没有选择,因为他已被判为愚蠢。因此,说“祂没有说‘恶人或义人’”是为了让他有选择的余地。但如果祂不说“义人或愚人”,有什么好处呢?毕竟,如果他被判为愚人,那就等于被判为恶人!
我们还应理解先贤的话: “拉比约哈南说:’创造者看到义人很少,便站起来,在每一代人中栽种了他们,正如经文所说:’大地的柱子是耶和华的,祂将世界立在他们之上。''“拉什(Rashi)解释说:”'祂将世界立在他们之上'——祂将他们分散在各代人中,作为支撑和养育世界的根基"(Yoma 38b)。
“他们很少“意味着他们正在减少。那么,祂做了什么来使他们增多?”祂站起来并把他们栽种在每一世代中。“我们应该问:”把他们栽种在每一世代中有什么好处,使他们得以增多吗?”我们必须理解拉什(Rashi)所解释的,所有义人是在一个世代中,还是分散在所有世代中的区别。分散在许多世代中是否会使义人增多吗?
要理解上述内容,我们必须扩展并解释先贤的言辞,即创造者判定一滴是智者还是愚者,意思是说,一个人若生来软弱,缺乏战胜自然本性的倾向的力量,生来愿望薄弱且缺乏天赋,因为在准备阶段,当开始参与创造者的工作时,他必须具备接受托拉和智慧的条件,正如经文所写:“将智慧给予智者”, 他问道:“如果他们已经聪明,为什么还需要智慧呢?应该说‘将智慧给予愚人’。”
他解释说,”智慧“指的是虽然尚未拥有智慧,但渴望智慧的人。因为有渴望,而渴望被称为”Kli“(容器),因此,渴望智慧的人就是智慧在其中闪耀的”Kli"。因此,愚人指的是那些没有对智慧的渴望,而渴望的只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人。在给予的层面,愚人完全无法达成任何给予。
因此,一个天生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如何能达到义人的程度呢?他显然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么,说’祂没有说“义人或恶人”'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他就有选择的余地。毕竟,既然他生来愚蠢而软弱,他就不再具备选择的能力,因为他完全无法战胜自己的本性,渴望智慧。
为了理解这一点,也就是即使愚蠢之人也能有选择,创造者做了一次改正,我们的圣贤称之为“创造者看到义人稀少,便站立起来,在每一代人中栽种了他们”。我们问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现在我们将明白此事。众所周知,即使一个人不效仿恶人,也不可与恶人结交,正如经文所记:"也不坐在讥笑人的座位上。” 这意味着罪恶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坐在讥笑者之中,即使他坐在那里学习托拉并遵守诫命。否则,禁令将是因为托拉和诫命的取消。但实际上,坐本身就是被禁止的,因为一个人会接受他喜欢的人的思想和愿望。
反之亦然:若一个人对精神毫无渴望或愿望,若他身处渴望精神的人群中,若他喜欢这些人的话,他也会借用他们的力量来战胜自己的本性,并接受他们的愿望与抱负,尽管他自身并不具备这些愿望、渴望或战胜它们的力量。但根据他对这些人的恩惠与重视程度,他将获得新的力量。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上述话语:“创造者看到义人很少”,意思是并非任何人都能成为义人,因为缺乏成为义人的品质,正如经文所写,他生来就是愚蠢或软弱的;他也有选择,他自己的品质不能作为借口。这是因为创造者在每一代人都种植了义人。
因此,一个人可以选择去道一个有义人存在的地方。一个人可以接受他们的权威,然后他将获得他天性所缺乏的所有能力。他将从义人那里获得这些能力。这就是“在每一代人中种植他们”的好处,这样每一代人都有可以依靠、追随并从中获得所需力量的人,以达到义人的程度。因此,他们也随后成为义人。
由此可知,“祂没有说’恶人或义人’”意味着他确实有选择权:他可以去粘附义人,寻求指引,通过他们获得力量,从而自己也成为义人。
然而,如果所有义人都生活在同一代,愚昧和软弱的人在接近创造者上面就没有了希望。因此,他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通过在每一代人中分散种植义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可以接近并亲近每一代中存在的义人。否则,一个人的托拉就成了死亡的毒药。
我们可以从一个物质的例子来理解这一点。当两个人面对面站立时,一个人的右手与另一个人左手相对应,一个人的左手与他的朋友的右手相对应。因为有两条道路:右线的道路——义人的道路,只知给予;左线的道路——只知为自己接受的道路,因此他们与只知给予的创造者分离。因此,他们自然与生命之源分离。
这就是为什么恶人在世时被称为“死人”的原因。因此,只要一个人尚未获得与创造者结合的Dvekut(粘附),他们就是与创造者分离的。当一个人学习托拉(Torah),即被称为“右线”的道路,但实际上位于创造者左侧时,意味着他学习托拉是为了自己接受,这使他与创造者分离,他的托拉对他而言成为死亡的毒药,因为他仍处于分离状态,因为他希望托拉包裹他的身体。这意味着他希望托拉增加他的身体,因此他的托拉对他而言成为死亡的毒药。
然而,当一个人与创造者紧密结合时,便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权威,这样一个人便与创造者的唯一性合而为一。在那时,人的右侧便是创造者的右侧,而身体则成为灵魂穿着在其中的衣裳。
判断一个人是否走在真理的道路上,在于当他满足身体需求时,应确保这些需求不超过灵魂所需的必要程度。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拥有超过满足灵魂需求所需的物质时,这就像一个人在身体上披挂衣物。在那时,他会细心调整衣物长短宽窄,确保贴合身形。同样,在满足身体需求时,他应细心确保不超出灵魂之所需,意思是不让物质的衣物遮盖灵魂。
要达成与创造者Dvekut(粘附)的程度,并非所有渴望接受耶和华的人都能随意接受,因为这违背了人的本性——人被创造时带有接受的愿望,即爱自己。这就是为何我们需要世代的义人的原因。
当一个人跟随一位真正的Rav,其唯一愿望是行善,但若他感到自己无法行善,那么目标便是通过跟随真正的Rav并渴望Rav的喜爱,来使创造者获得满足。他会做Rav喜欢的事,并憎恶Rav憎恶的事。这样,他就能与Rav建立Dvekut(粘附)关系,并获得Rav的力量,甚至那些天生不具备的力量的人。这就是在每个时代种植义人的意义。
然而,根据这一点,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在每一代人中种植义人。我们说这是为了愚昧和软弱的人。但他本可以以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创造愚昧的人!是谁让祂说这滴会成为软弱或愚昧的人?祂本可以创造所有人都是智慧的。
答案是,愚昧之人也是必要的,因为他们是接受的愿望的载体。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自己的智慧来接近创造者,因此他们就像经文所说的:"他们将出去观看人的尸首……因为他们的虫是不死的,他们的火是不灭的;他们必成为一切身体的可憎之物。” 他们已成为义人脚下的灰尘,义人借此承认创造者对他们的恩典——因创造他们为智慧与刚强,使他们得以亲近创造者。
因此,他们如今能感谢并赞美创造者,因他们看见自己所处的卑微的处境。这被称为“义人脚下的灰尘”,意思是义人在其上行走,从而感谢创造者。
但我们必须知道,较低的程度也是必要的。一个程度的“Katnut”(小/幼年的状态)并非多余,说如果“Katnut”(小/幼年的状态)的层次能与“Gadlut”(大/成年)一同诞生会更好。
这就像一个物理身体。当然有重要的器官,如大脑和眼睛等,也有不太重要的器官,如胃、肠、手指和脚趾。但我们不能说一个执行不太重要任务的器官是多余的。相反,一切都是重要的。在精神层面也是如此:我们也需要愚昧者和弱者。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经文所言,创造者说:“归向我,我必归向你们。”这意味着创造者说“归向我”,而以色列人则说相反的话:“耶和华啊,带我们回去,然后我们必归向祢。”
其含义是:在从工作中的下降阶段,创造者先说”归向我“。这使一个人在创造者的工作中获得提升,并开始呼喊:”带我们回去。” 但在下降期间,一个人不会呼喊“带我们回来”。相反,他会逃离工作。
因此,一个人应当知道,当他呼喊“带我们回来”时,这是来自上方的觉醒,因为创造者此前已说“回来”,由此一个人获得提升,才能说“带我们回来”。
这就是“当约柜起行时,摩西说:‘耶和华啊,求祢兴起,使祢的仇敌四散’”的含义。“起行”指在服侍创造者的过程中前进,即上升。摩西说“兴起”。当他们停息时,他说“耶和华啊,求祢回来”。而在从创造者的工作中休息时,我们需要创造者说“回来”,意思是“回到我这里来”,意思是创造者给予觉醒。因此,一个人应当知道何时说“起来”或“回来”。
这就是《Parashat Akev》篇中所写的意思:"你们要记念这一切道路……要知道在你们心里的是什么,你们是遵守祂的诫命,还是没有遵守。” “遵守祂的诫命“被解读为”返回“。”是否“被解读为”升起“,而我们需要两者。Rav知道何时“升起”何时“返回”,因为四十二段旅程是在创造者工作中展现出来的上升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