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精神性被称为永不消亡之物
我于1948年听到的
精神性被称为永不消亡之物。因此,以某种形式呈现的接受的愿望,即为了接受而存在的愿望,被称为“物质性”,因为它将从这种形式中消亡,并获得为了给予而存在的形式。
在精神中,某个地方的存在被称为“现实之地”,因为任何来到那里的人,也就是到达那个地方的人,都会看到与他人相同的形式。相反,想象虚构的事物不被视为真实的地方,因为它是想象虚构的,因此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想象它。
当我们说“托拉有七十张面孔”时,这意味着有七十个程度。在每个程度上,托拉根据所在程度被解释。然而,“世界”的本质才是现实,这意味着任何到达那个世界中七十个程度中的任何一个程度的人,都会获得与所有其他进入该程度的人相同的形态。
由此延伸出我们的圣贤们对《托拉》经文的解释的言论。他们说,“亚伯拉罕对以撒如此说”,以及我们圣贤的其他类似言论也是如此。他们会说,他们所说的话,正是经文中所解释的内容。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一点,他们会对其他人说什么?
但正如上文所述,因为那些达成亚伯拉罕(或无论他是谁)所处程度的人,他们看到并知道,就像亚伯拉罕知道和看到的一样。
因此,他们知道亚伯拉罕会说什么。同样,在我们圣贤解释《托拉》经文的所有言论中也是如此。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也达成了那个程度,而精神中的每个程度都是一个现实,每个人都将其视为现实,就像所有来到英国伦敦城的人一样,每个人都会看到这座城市的一切和说的这座城市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