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风暴在他周围肆虐
我在1948年4月18日尼散月9日听说
我们的圣贤谈到“风暴在他周围肆虐(希伯来原文:他的周围长满了毛发)”这节经文时说,创造者对待义人如同头发丝般细致。他问道:如果他们总体上是义人,为什么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呢?
我们的圣贤谈到“风暴在他周围肆虐”这节经文时说,创造者对待义人如同头发丝般细致。他问道:如果他们总体上是义人,为什么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呢?
关键在于,我们所说的世界中的所有边界,都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较低的层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约束自己,因此保持在较低的层面,因为在更高的层面,他们同意较低层面所做的一切。因此,丰富在这种程度上延伸到较低的层面。因此,通过他们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较低的层面使丰富从较高的层面以这种方式降下。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世界边界都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的,这意味着下层较低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自己,因此处于下层;而上层人则赞同下层较低者所做的一切。因此,丰富之物也延伸到了下层。因此,下层较低者通过他们的思想、言语和行动,以这种方式将丰富之物从上层降下。
事实证明,如果下层较低者将微小的行为或言语视为重大行为,例如,将短暂地停止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视为违反《托拉》中最严重的禁令,那么上层更高者就会同意下层较低者的意见,并认为他真的违反了严重的禁令。因此,义人说创造者对他一丝不苟,正如下层较低者所说,上层更高者也同意。
当下面较低者不将微小禁令视为严重禁令时,上层也不将他所违背的微小事物视为重大禁令。因此,此人被视为小人物,即他的Mitzvot(诫命)被视为微小,他的过犯也被视为微小。它们被视为具有同等分量,他总体上被视为小人物。
然而,若有人视微小的事情为重大,并认为创造者对此一丝不苟,则此人被视为大人物,其过错与诫命皆被视为重大。
一个人犯下罪孽时会感到痛苦的程度,与履行诫命时感到快乐的程度对应。关于这一点,有一则寓言:一个人犯下了一桩骇人听闻的罪行,违背了国王的旨意,被判处二十年徒刑。监狱位于国境之外某个荒凉的地方。判决立即执行,他被送往世界尽头的荒凉之地。
在那里,他找到了其他被国王判刑的人,他们和他一样在那里,但他患上了健忘症,忘记了自己有妻子、儿女,还有朋友和熟人。然后,他便认为整个世界不过是他眼中的那片遥远之地和那里的人们,他就是这样诞生于此的。除此之外,他一无所知。
原来,他的真理源于他的感觉,源于他此刻的感受,他根本不考虑真正的现实,只基于他的知识和感受。
在那里,他们和他一起学习法律和法典,以便他知道这次不会再犯法,并防范法律中规定的所有罪行,并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行为,以免他们能将他驱逐出境。当他研读国王的法律典籍时,他发现,例如,任何违反此种罪行的人,都会被流放到远离尘世的惩戒(改正)之地。他对这种严厉的惩罚感到印象深刻,并对他们施加如此严厉的惩罚感到愤恨。
但他永远不会想到,他自己就是那些破坏国家法律的人之一,而他们已经依法审判了他,并执行了他的判决。由于他染上了健忘症,他永远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这就是“风暴在他周围肆虐(希伯来原文:他周围戒备森严)”的含义:一个人必须反思自己的每一步,认识到他自己已经违反了国王的诫命,而他们已经将他驱逐出境。
如今,通过诸多善行,他的记忆开始恢复,他开始感受到自己离尘世安居之地有多远。
他开始悔改,直到被带离尘世,回归安居之地,这种感觉正是通过一个人的善行而产生的。他开始感到自己已经远离了自己的起源和根源,直到他获得创造者赐予的“粘附(Dvekut)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