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使他更接近祂的愿望
我于1944年2月5日听到关于《叶特罗》1的讲义
关于“使他更接近祂的愿望”这句经文,我们的先贤解释道:“怎么会这样?因为他被逼迫,直到他说’我愿意’。”我们还必须理解我们祈祷的“愿有这样一个愿望”的含义是什么,因为小牛想吃奶,母牛更想喂养它,那么,我们为何需要祈祷“愿在上方有这样的愿望”呢?
众所周知,为了要从上而下延伸丰富,一个人必须先有一个由下而上的觉醒。我们必须理解为何需要先有一个由下而上的觉醒。因此,我们祈祷“愿上面有这样一个愿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上而下唤醒这样一种愿望,以传递给下面。
仅仅我们有愿望是不够的,给予者方面也必须有善意的给予的愿望。尽管在上方存在着善待创造物的普遍的愿望,但祂仍等待我们的愿望来唤醒祂的愿望。
换言之,若我们无法唤醒祂的愿望,这表明接受者这一方的愿望尚不完整。因此,正是通过祈祷“愿在上方有这样一个愿望”,我们的愿望才成为真正的愿望,成为承载丰富的合适的“容器”(Kli)。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善是恶,一切都源自上方(这就是个人的天道 的含义),也就是创造者做了一切。然而,同时,我们必须为恶行感到遗憾,尽管它也源自上方。
理智(头脑)主张我们不应懊悔,而应为审判辩护,也就是认为恶行降临于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利益。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必须懊悔,因为祂不让我们行善,这无疑是惩罚的结果,意味着我们不配侍奉创造者(国王)。
如果一切都被天道引导,我们如何能说自己不配因为根本不存在来子下面的行为呢?为此,我们被赋予了使我们远离创造者工作的邪恶的思想和愿望,使我们不配侍奉祂。为此,我们为此祈祷,祈求这成为我们得以改正的地方,使我们配得上并有能力接受创造者的工作。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关于某些苦难的祈祷的原因了。这种苦难必定是作为惩罚而来的,而惩罚必定是改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规则:惩罚就是改正。因此,我们为何要祈求创造者取消我们的改正呢?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言,关于经文“你的兄弟在你眼中卑微”的解释,也就是你的兄弟遭受了苦难。我们必须明白,祈祷比惩罚更能改正一个人。因此,当祈祷取代惩罚出现时,苦难便得以解除,祈祷则取代其位置以更好地改正身体。
这就是我们的先贤所说的“被奖励了——通过托拉;没有被奖励——通过苦难”的含义。我们必须知道,托拉的道路比苦难的道路更成功,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是因为Kelim(容器)将适合接受更高之光,它们更宽广,能够产生与祂的Dvekut(粘附)。
这就是“他被逼迫直到他说‘我愿意’”的含义。这意味着创造者说:“我渴望来自下面者的行动。”
祈祷的含义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创造者渴望义人们的祈祷”,因为通过祈祷,Kelim(容器)得以被创造者所接受,以便祂后来给予丰富,因为有合适的Kli(容器)来接受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