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限制的问题
我在1943年6月4日,即西万月1日,安息日前夕听到的。
限制的问题在于一个人将自己限制在所处的状态里,不渴望Gadlut(伟大/成年)。相反,一个人希望永远保持现状,这被称为永恒的Dvekut(粘附)。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Gadlut(伟大/成年),即使他拥有最微小的Katnut(渺小/婴儿期),如果这对他永远闪耀的话,就被视为获得了永恒的Dvekut(粘附)。
然而,渴望更多Gadlut(伟大/成年)者,被视为奢侈。这就是“任何悲伤都是多余的”之意,即悲伤之所以降临于人,因其追求奢侈。这正是以色列人领受托拉时,摩西带领他们来到西奈山脚下的含义,正如经文所记:"他们站在山脚下。”
(山[希伯来语:Har]意为思想[希伯来语:Hirhurim])。摩西带领他们到达了思想、理解和理智的尽头,也就是最低的程度。唯有当他们同意处于这种状态,在其中行走而不动摇或偏离,并保持这种状态,仿佛他们已经拥有最大的Gadlut(伟大/成年),并且为此感到快乐,这就是“以喜乐侍奉耶和华”的含义。因为在Gadlut(伟大/成年)期间,不能说他给他们工作以使他们喜乐,因为在Gadlut(伟大/成年)期间,喜乐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相反,喜悦的工作是在Katnut(渺小/婴儿期)时期给予他们的,这样即使他们感受到Katnut(渺小/婴儿期),仍能拥有喜悦。而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被称为“主要程度”,被甄别为Katnut(渺小/婴儿期)。这种甄别必须是永久的,而Gadlut(伟大/成年)只是附加的。此外,一个人应渴望主要程度,而非附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