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在精神工作中,在托拉(Torah)当中的支撑是什么?
我在1944年听到的.
当一个人学习托拉(Torah),并希望他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去给予时,一个人需要尝试一直在托拉(Torah)中获得支持。支持被看作是滋养,就是爱,敬畏,喜悦,和新鲜感等等。而一个人应该从托拉(Torah)中吸取所有这些东西。意思是说,托拉(Torah)应该给予他这些结果。
然而,当一个人学习托拉(Torah)而没有获得这些结果时,它就不被看作是托拉(Torah)。因为托拉(Torah)指的是穿着在托拉(Torah)中的光,意思是,就像我们的圣贤们说的那样,“我已经创造了这一邪恶的倾向,我已经创造了托拉(Torah)作为它的调料。"调料在这里指的就是在其中的光,因为在其中的光改正它。
我们也应该知道,托拉(Torah)被划分为两种甄别:1-托拉(Torah),2-诫命(Mitzva)。事实上,在一个人通过“耶和华的忠告与敬畏祂的人同在”的方式,被赋予走在创造者的道路上的奖励之前,一个人是不可能理解这两种甄别是什么的。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当一个人处在一个进入耶和华的圣殿的准备的状态时,想明白这条真理的道路是什么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即使是处于准备阶段的人也能有所理解。它就像我们的先知们说的那样(Sutah 21):“拉比 约瑟夫(Rabbi Yosef)说,’诫命(Mitzva)在实践时,诫命(Mitzva)保护和拯救。托拉(Torah)无论实践与否,托拉(Torah)都能保护和拯救。”
问题是,“当实践时"指的是当一个人拥有了某些光的时候。一个人只有在这一他获得的光仍然伴随着他的时候,才可以利用获得的光,现在他因为照亮他的光而感到高兴。这被甄别为诫命(Mitzva),意思是他尚未获得托拉(Torah)的奖励,而只是从那一光中获得了一种Kedusha(神圣)的生命活力。
托拉(Torah)的情形则不然: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领悟某种方法时,即使他还没有实践它,一个人可以使用这一他领悟的方法。这是因为只有光照已经离开了他,而一个人仍然可以用他在工作中领悟的方法使用它,即使当那一光照离开了他。
仍然,我们也必须知道,就在实践时,诫命(Mitzva)比在没有被实践时的托拉(Torah)更伟大。实践意味着现在一个人获得了光;当一个人获得了其中的光明时,这被称为“实践”。
因此,当一个人拥有光时,诫命(Mitzva)比当一个人没有光时,意思是当没有任何托拉(Torah)的活力时,更重要。一方面,托拉(Torah)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一个人可以使用他已经在托拉(Torah)中获得的方法。另一方面,它没有被称为”光"的生命活力。在诫命(Mitzva)时期,一个人确实获得了被称为"光"的生命活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诫命(Mitzva)更重要。
因此,当一个人没有生命活力时,一个人被看作是"邪恶者"。这是因为现在,他不能说创造者以"祂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方式在领导着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他被称作"邪恶者"的原因,因为他在谴责他的创造者,因为现在他感觉他自己没有生命活力,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可以让他高兴的,以至于这样他可以说,现在他为创造者给他带来喜悦和快乐而感激创造者。
一个人不能说,他相信创造者在用祂的“至善者只做善事(仁慈)”天道(Providence)引导他人,因为我们是根据在我们的器官中感觉到的方式了解托拉(Torah)的道路是什么的。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感觉到喜悦和快乐的话,那么,另一个人在享受喜悦和快乐时,又能给他带来什么呢?如果一个人真的已经相信了天道(Providence)作为“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方式向他的朋友揭示出来的话,那么,一个人应该已经从对创造者在喜悦和快乐的指引下领导着世界的相信当中,信念已经
我们的先知们写道(Berachot 61):“世界不会被创造出来,等等。而是,要么是为完全的邪恶者,要么是为完全的义人。”这是因为不存在这样一个在其中一个人同时既感觉到好又感觉到坏的状态的现实。
当我们的先知们说存在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时候,它是指有时间甄别能力的创造物而言,在那时,你可以说它们在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在两个时间段,一个在另一个阶段之后,就像我们学习的上升和下降的过程那样。这两个阶段就是:一个阶段是他是邪恶者的时候,另一个阶段是他是正义者的时候。但在同一时间,一个人同时既感觉到好又感觉到坏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这样看来,当一个人说托拉(Torah)比诫命(Mitzva)更重要的时候,正是他没有实践托拉的时候,意思是当他没有任何生命活力的时候。那时,托拉(Torah)比没有生命活力的诫命(Mitzva)更重要。
这是因为,没有活力的诫命(Mitzva)无法给一个人带来任何好处。但有了托拉,一个人仍然可以通过在实践托拉时所获得的东西,在工作中找到方向。虽然活力已经消失了,但方向仍然存在,他可以利用它。有时候,诫命比托拉更重要,也就是说,存在诫命有活力,而托拉没有活力的时候。
因此,当没有被实践时,
给他带来了喜悦和快乐。如果信念没有带给一个人生命活力和快乐的话,那么,说创造者确实在以至善者只做善事(仁慈)的天道下照看着他的朋友,又有什么好处呢?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在自己的身体里的感觉是什么——无论感觉好还是坏。一个人只有当他享受他的朋友的利益时,他才能感受到一个人的朋友的快乐。换言之,我们学习到,就身体的感觉而言,原因(reasons)并不重要。一个人是否感觉好才是唯一重要的。
在这种状态里,他会说创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如果一个人感觉糟糕的话,他就不能说创造者的天道是以一种“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方式对待他。因此,如果他享受朋友的快乐,并因此而精神振奋,并因为朋友感觉良好而感到高兴的话,那么他就可以说创造者是一位好的领袖。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快乐的话,他就感觉不好。因此,他怎么能说创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呢?因此,一个在其中一个人没有感觉任何生命活力和快乐的状态,已经意味着一个人没有任何对创造者的爱,没有能力证明他的创造者是正义的,也没有能力获得快乐,而这正是一个被赋予侍奉一位伟大而重要的君王的人应有的。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知道,更高之光是处在一种完全静止(休息)的状态中的。并且神圣的名字的任何扩展都是由下面的这些接受者甄别出来的。换句话说,更高之光所拥有的所有那些名字,都是来自于下面的这些接受者的达成那里的。这意味着,更高之光是根据他们的达成而相应被命名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根据他在其中达成更高之光的方式命名祂,意思是根据一个人的感觉命名它。
如果一个人没有感觉到创造者已经给予了他任何东西,如果他没有从祂那里接受到任何东西的话,他又能给创造者赋予什么名字呢?相反,当一个人相信创造者时,一个人感觉到的每一个状态,他说它是来自于创造者。在那个状态中,一个人根据一个人的感觉相应地命名创造者。
如果一个人在他所处的那一状态中感到快乐的话,他就说,创造者就被称为”至善者只做善事”,因为这就是他感受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他从创造者那里接受到了好的感觉。在那个状态中,一个人被称作Tzadik(义人),因为它在Matzdik(证明/维护/正当化)他的创造者的正义性。
如果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状态中感觉不好的话,那么,他就不能说,创造者在赋予他好的东西。因此,在那个状态中,一个人被称作Rasha(邪恶者),因为他在Marshia(谴责)他的创造者。
然而,没有两者之间这样的中间的状态,也就是当一个人说,他同时感觉好和坏两种状态的时候。而是相反,一个人要么快乐,要么不快乐。
意思是当一个人在精神工作中,没有任何生命活力和快乐时,一个人除了祈祷之外,没有其他的建议。然而,在祈祷的过程中,一个人必须知道他自己是邪恶者,因为他没有在世界中感觉到喜悦和快乐的存在,虽然他做出了他可以相信创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那一计算。
然而,一个人的思想并非全都真实地体现在工作上。在工作中,如果思想转化为行动,即器官产生感觉,使器官感觉到创造者是至善者只做善事的话,那么器官就应该从中汲取生命活力和快乐。如果一个人没有活力,如果器官不爱创造者,即使创造者给予了它们丰富的恩赐的话,那么,所有的盘算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一个人必须明白,如果他在工作中没有活力和快乐,这表明他是邪恶的,因为他不快乐。如果所有的盘算都不能转化为行动,导致行动产生,意思是在器官产生一种他爱创造者的感觉,因为创造者将快乐和快乐赐予了创造物的话,那么,所有的盘算都是不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