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bbalah Library
Continue Reading ->
Kabbalah Library Home / 巴哈苏拉姆 / 文章 / 宗教的本质和它的目的

宗教的本质和它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解决三个疑问:

A 什么是宗教的本质?

B 它的本质是在这个世界里达成还是在来世获得?

C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创造者受益还是让创造物受益?

咋一看,读者可能会惊诧于我所说的这些话,并且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会将这三个问题摆出来作为这篇文章研究探讨的问题。因为有谁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呢?特别是对它的奖励和惩罚,不是肯定主要针对来世的吗?而且第三个问题更是不值一提,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有益于创造物的,并且是为了指引他们找到快乐和幸福,这难道还有什么要增加的吗?

确实,我没有更多要补充的。但是,因为他们从婴儿开始就是如此地熟悉这三个概念,以至于他们在他们的余生中都不会对这些概念加以检验或增加其内容。而这正表明他们在这些必然作为整个宗教的大厦的结构的基础的崇高的问题和概念上缺乏知识。

因此,你告诉我,一个十二岁或十三岁的孩子,如何已经能够彻底掌握这些微妙的概念,以至于已经足够到这样的程度,他们不再需要在他们的余生中,对这些概念上进一步扩展增加一些概念或知识的呢?!

确实,这正是问题之所在。正是因为这一草率的结论使得所有那些鲁莽和野蛮的结论已经充斥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智,并将我们带到了这样一种状态,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几乎完全从我们手中滑落开去。

绝对的善

为了避免让读者们在冗长的讨论中不知所终,我根据我在以前所写的那些论文中所作的阐述,特别依据那篇可以作为这一神圣主题的序言的《Torah的给予》一文当中的阐述,在这里,我将简单地对它们加以总结介绍,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明白。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创造者是绝对的善。这意味着他完全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任何悲伤。这是我们拿过来的第一概念,因为我们的常识清楚地向我们表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邪恶的行为都只是源于我们的接受的愿望这一本性。

这意味着我们的那一为自己利益而获得满足的渴望会给我们的同胞带来伤害。因此,如果没有一个人会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中找到满足的话,就没有人会再去伤害别人。而如果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些伤害他人的行为并不是出自一个人为了获得其自我满足的情形的话,它也只是因为一种源自这一接受的愿望的老习惯,这一习惯使他不需要为他的行为寻找一个新的理由。

而因为我们意识到,创造者在其本身就是完美的,不需要任何人来帮助祂达到完美,因为祂先于一切事物的发生,因此,再明显不过的是祂没有任何接受的愿望。而因为祂没有任何接受的愿望,祂从根本上就没有伤害任何别人的愿望,就这么简单。

何况,将创造者定义为只拥有一个将良善给予祂的创造物的愿望作为第一概念是完全符合我们的感觉的。而这已经在祂创造出来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伟大的创造中是再明显不过的了。而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在创造的存在物中,必然会经历一种好的或坏的感觉的话,那么,这种感觉必然也是来自创造者。而一旦我们完全明白,在创造者的本质当中,没有任何伤害他人的目的,那么,创造物也必然只从祂那里接受到好的东西,因为祂创造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好的东西带给他们。

所以我们知道祂只有一种给予的愿望,在祂的领域里可能存在某种伤害性的东西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就是不可能有任何坏的东西会从祂那里延展出来。因此,我们将祂定义为绝对的善。而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一最基本的概念之后,让我们来检视一下这一由祂指引(天道)的实际的现实,看一看祂是如何只是将好的东西给予到祂的创造物身上的。

祂对创造的指引是一种有目的的指引

通过对自然的系统的观察,我们知道这四种类型——静止层面,植物层面,动物层面和说话(人类)层面——的存在物当中的任何一种,无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作为个体,都被发现是在有一个有目的的指引(天道)下发展的,意思是在一种原因和结果的方式下,经历一个缓慢而渐进的成长方式,就像树上的果实,在一种为了果实好的的天道的指引下,最后长成一个甜美而漂亮的果实那样。

去问一下植物学家们,你就会知道树上的果实从它开始显现直到它完全成熟为止要经历多少阶段了。不仅在前面的发展阶段,看不到任何它在结尾时的那种又甜又美的迹象,而且就好像它故意让我们恼怒一样,它们所显示的都与其最终的结果完全相反。

在结束时的果实越是甜美,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所经历的就越苦涩和丑陋。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动物和人类层面这两种类别的存在物身上:对于大脑不是很发达的动物而言,在它成长期间、它并不是如此地渴望。而对于其大脑发达的人类而言,则在其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则是非常地渴望。出生一天的小牛犊已经被称为一头牛,意思是说,它一出生就不仅已经拥有了站在它自己的腿上走路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了天生的在其成长道路上避免危险的智力。

但那个刚出生一天的婴儿,则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识和毫无意义的。而如果你让一个对这个世界的行为不是很熟悉的人来检验这两种新生物的话,那他肯定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祂只是拿刚出生的小牛犊的智慧和那个毫无感觉和头脑的婴儿对比的话,那么,他一定会认为这个人类的婴儿将来一定会一事无成,而那个小牛犊则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

因此,很明显的是,祂(创造者)对祂创造的现实的指引是一种以最终的目的作为指导的形式,而没有将这些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的阶段的顺序考虑在内,因为它们往往会欺骗我们,阻止我们了解它们被创造的目的,并且总是让我们看起来与它们的最终状态相反。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说,没有比那些经历过的人更智慧的了。只有那些已经经历了这一切的人,才有机会从开始到创造结束,检验整个创造的所有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才能在整个创造的画面之前保持冷静,从而不会被那些在整个创造的发展过程中被破坏了的图像所误导,并相信它的结束一定是一种纯粹和美好的结果。

因此,我们已经彻底展现了祂(创造者)的天道在我们的世界中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有目的的指引(天道)。在创造达到它的最终的完成,在其最终的成熟的结果呈现出来之前,良善的属性是完全不明显的。而恰恰相反,它总是在旁观者眼中展现为一种腐败的形式。因此,你看到,创造者赋予给祂的创造物的只有良善,而且那一良善是在一种有目的的指引下逐步实现的。

两条道路:痛苦之路和Torah之路

我们已经阐明上帝是绝对的善,也就是祂以完全的善,不会有丝毫的邪恶参杂其中的方式,并且以一种有目的的指引天道照看着我们。这意味着祂的指引天道,迫使我们要,通过一种因果的链条,一种前面发生和后面结果的方式,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直到我们有资格接受到那一预定的美好的结果为止。在最后,我们将作为一个成熟和精细的果实,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样我们明白,这个目的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被保证了的,否则你就会玷污祂的天道,说祂创造的目的是不充分的。

我们的先哲说,神性将存在于下面的创造物那里——一种高度的需要。这意味着,由于祂的指引(天道)是有目的的,目的是最终使我们与祂实现粘附(Devkut),这样祂就会驻留在我们当中,这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需求。意思是,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在关于祂的天道的认知方面是有缺陷的。

这就好比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国王,他在晚年时有了一个儿子,他非常喜欢他。因此,自从他出生那天起,他就只想将好的东西带给他。他在他的王国里,收集了最好的,最智慧的,最珍贵的书籍,为他建造了一所学校。他派出了最优秀的建筑商为他建造了一座充满快乐的宫殿。他召集了所有的音乐家和歌手,为他建造了音乐厅,并让最好的面包师和厨师为他准备了世界上所有的美味佳肴。

但可惜的是,这个儿子长大了是个傻瓜,没有任何接受教育的欲望。他是一个瞎子,看不到或感受不到建筑的美。他是聋子,不能欣赏那些美妙的诗歌和音乐。并且他病了,只被允许吃那些粗糙的食物,并由此产生了藐视和忿怒。

然而,这样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由血和肉构成的国王身上,但对于创造者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他而言,不可能存在任何欺骗。因此,他为我们准备了两条发展道路:第一条是痛苦的道路,也就是创造从其内部本身发展的方式。由它自己的本性,它被强迫着,遵循一种因果的方式,在不同的状态中,慢慢地发展我们,直到我们达到一个决定:选择好,拒绝坏,并且就像他渴望的那样,符合创造的目的的要求。

但是这条路的确是一条漫长而痛苦的道路。因此,祂为我们准备了另一条愉快和优雅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可以使我们很快并无痛苦地符合达成创造的目的的TorahMitzvot的道路。

这样看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变得有资格和祂(创造者)粘附在一起——也就是使祂能够住在我们中间。这个目标是一个必然的,并且不可能偏离它,因为祂的指引(天道)在这两条大路上都监督着我们,也就是上述的痛苦之路和Torah之路。但是在实际的现实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祂的天道是同时并存于我们的先贤们称之为地的方式(痛苦之路)Torah的方式这两种路径中的。

宗教的本质是在我们内部发展出对内在于我们的邪恶的认知

我们的圣贤们说,创造者为什么要在乎一个人是在喉咙处或在脖子后面屠宰呢?毕竟, Torah只是为了净化人类才被给予人类的。关于那一净化我已经在《Torah的给予》一文中彻底阐明过,但在这里我想澄清的是,那一通过TorahMitzvot的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要记住,它就是对我们内在的邪恶的认知。也就是通过在Mitzvot当中的从事工作,可以慢慢并逐渐地净化那些钻研它的人们。而那一可以用来衡量我们被洁净的程度的标尺,则是对我们内心的邪恶的认知的程度。

人在天生的本性上就准备好了从其内心中铲除那些内在于他的邪恶。在那一点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而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对邪恶的认知上面。一个发展越是成熟的人对自己内在的邪恶的认知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他也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从内在排斥和分离其邪恶。而一个发展程度不是很成熟的人,则只能在其内部认知到少量的邪恶,并且也因此只能排斥和分离少量的邪恶。因此,他把全部的污秽继续留在其内部,因为他还没有认知到它们是污秽。

为了避免使读者感到疲倦,我们将就像在《Torah的给予》(item12)一文中阐明的那 样,在总体上给善与恶做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邪恶,一般来说,无非就是被称为"利己主义"的对自我的爱,因为它在形式上与创造者的形式正好相反,因为创造者除了给予的愿望之外,没有任何为自己接受的愿望。

正如我们在《Torah的给予》(item9,11)中已经解释过的那样,快乐和崇高的程度是通过与创造者的形式等同的程度来衡量的。而痛苦和无法忍受的程度,则是通过与创造者的形式的差别的大小,也就是不等同的程度来衡量的。因此,利己主义,由于其与创造者的形式的对立和相反性,是可恶的,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痛苦。

但是这种让人讨厌的本性不是平均地划分给了所有的灵魂的,而是以不同的程度给予了不同的灵魂(人)。那些粗俗和发展不成熟的人并不把利己主义当作一个坏的属性来看待,因而会公开地,没有羞耻或限制地使用它。他们无论在何处,只要看到对他们自己有利益,就会在光天化日之下从事偷窃和谋杀,只要他认为这是可能的。而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人们,则会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到他们的利己主义是坏的,并因此至少会羞于在公共场合使用偷窃和杀戮行为。但是在不被人发觉的秘密情况下,他们仍然会从事那些犯罪行为。

而那些发展更加成熟的人们,则会确实地将其利己主义感知为一种可恶的东西,直到他们在其内在无法容忍它,并完全排斥它,到他们发现它的程度,直到他们无法,也不再想享受别人的劳动为止。在那时,那一被称作良善的一般属性的被称作"利他主义"的爱的火花开始在他们内部浮现。

而这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首先,会在自己的家庭和亲属范围内,发展出这一爱和给予的愿望,就像在你不再向你自己的血肉隐藏你自己。这句经文中表达的那样。而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一个人的给予的品质逐渐扩展到他周围所有的人,也就是扩展到一个城市或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所有人。就这样不断增加,直到他最终发展出对整个人类的爱。

有意识的发展和无意识的发展

要记住,在迫使我们在上面提到的那个梯子上的攀登方面,存在着两股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前进,直到我们到达它在天堂的顶部,也就是与我们的创造者的形式等同的目的那一点为止。而这两种力量之间所存在的区别是,第一种力量从后面推着我们前进,这个力量就是我们定义为痛苦之路地上的道路的力量。

从这条道路中衍生出来了我们所熟知的伦理道德哲学体系,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际的理性的检验而来的体系,其本质不过是一种对那些从利己主义的内核中延伸出来,为我们带来的可见伤害的累加的结果。

这些实验是以或然性的方式来到我们的,而不是出于我们有意识的选择,但是它们一定会将我们引向它们的目标,因为邪恶的形象会在我们的感觉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根据我们对它给我们造成的伤害的认知的程度,我们将使自己远离它,就这样爬到梯子上的更高一级。

第二种力量则是通过我们自己有意识地,也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自由选择,来牵引我们向前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我们定义为"TorahMitzvot之路"的力量,它从前面牵引我们前进。通过我们对Mitzvot的从事,以及为了带给我们的创造者满足的工作,可以加速我们对内在于我们的邪恶的认知,从而加速我们的发展,就像我们在《Torah的给予》一文中阐明的那样item13

而在这里我们将收获双重的益处:

  1. 我们不必再等待生命中的苦难从后面推着我们前进,这种从后面鞭打着迫使我们前进的力量的程度是由痛苦和毁灭的程度衡量的。相反,通过当我们真诚地为了使祂(创造者)满足而工作带来的那一微妙的愉悦感,在其中我们可以发展出对自我的爱的低下性的认知——也就是认识到正是它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阻碍了我们对来自对创造者的给予的那一奇妙的快乐滋味的接受。因此,这种对邪恶的逐渐的认知,是在我们为了创造者而工作时,伴随而来的喜悦和平静当中发生的,是通过在我们服务我们的创造者的同时,对美善的接受的过程中,伴随着我们在与创造者达成形式等同的过程而来的愉悦和温柔当中产生的。

B.我们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是祂操作着启蒙我们的这一过程,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我们自己的意愿,提高我们的工作和并加速时间的进程。

宗教不是为了人带来利益,而是为了给那些精神工作从事者带来利益

很多人都错误地在解读着我们的Torah,并将我们神圣的律法和伦理道德相提并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他们从未品尝过宗教是什么。对他们我要大声疾呼的是:品尝,然后你才会知道上帝是好的。确实,道德和宗教的目的都是为了同一件事——将人类从狭隘的自我的爱的污秽当中提升出来,到达爱别人的高度。

但是,仍然,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像创造者的思想和人的思想之间的距离那样大。因为真正的宗教(卡巴拉)是从创造者的思想当中延伸出来的,而伦理道德则来源于血肉之躯的人的思想,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而来。因此,无论是在实际方面,还是在其最终的目标方面,它们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我们通过伦理道德发展出来的那种对邪恶的认知,在我们使用它时,只是相对于社会的成功与否而言。

然而,真正的宗教,在我们内在发展出的对善与恶的认知,在我们使用它时,则只是单独为了创造者,也就是从与创造者的形式的不同一直到达与创造者的形式等同,即达到在Torah的给予》一文中所阐明的那种叫做与创造者的Dvekut(粘附)的状态(item9-11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最终的目标上它们也完全不同,对伦理道德而言,它们的目标是从实践的理性的角度,为了给社会带来福祉,来源于生活的经验。但最终,这一目标不会保证它的追随者们能够超越它们的自然本性的界限。因此,这个目标仍然要受到批评和检验,因为谁又可以向另一个人证明自己在这样一个确定的方式中他的收益是什么呢,他能够被迫使着在为了全社会的福祉方面,哪怕是减少自己的自我利益的程度一点点呢?

真正的宗教(卡巴拉)的目标,然而,却承诺了对那些遵循它的人的福祉的保障,因为我们已经证明,当一个人开始爱别人的时候,他是直接与创造者达成Dvekut(粘附),也就是与他的创造者形式等同,而伴随着它而来的是,一个人将他从他的充满着痛苦和缺陷的狭隘的世界中走出来,来到对创造者和他人的给予的永恒的和广阔的世界中。

你也会发现在这一工作上的动力支持的获得上存在的显著差距,因为一个人对伦理道德的遵从的支持来源于社会的认同。它就像一种最终将会被还清的房租一样。当一个人习惯了这项工作,他将无法在道德的程度上获得提升,因为他现在已经习惯于,他做这样的工作的原因是为了得到来自社会对他的善行的很好的回报。

然而,通过没有任何利己的回报,只是为了取悦他的创造者而对TorahMitzvot的遵守,会使他攀登伦理道德的阶梯的高度精确地等同于他追求它的程度,因为在这里,在他的道路上没有任何为了利己的回报。而这样每一分钱都被增加进来累积为一个巨大的帐户。而最终,他将获得第二本性,也就是,没有任何自我满足的对他人的给予,除了自己的生活必需品之外。

现在他已经真的是从创造物的利己主义本性的囚禁中被解放出来。因为当一个人讨厌任何形式的自我接受并且他的灵魂讨厌那些微不足道的身体的愉悦和尊重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创造者的世界中自由翱翔。这样,他获得了任何伤害或不幸都不会降临到他身上的保证,因为所有的伤害都是通过印刻在他身上的自我的接受而来的。

因此,我们彻底表明了宗教的目的只是为了那个从事他的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人的共同的利益而从事的,尽管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着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进行的。但这只不过是通向那一与他的创造者获得形式等同的崇高的目标的途径。现在我们可以明白,宗教的目的是在一个人还活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要被达成的,请在《Torah的给予》一文中,仔细检验关于整体的目的和个人的目的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