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號信函
1 Kislev, Tav-Reish-Tzadi-Bet, November 11, 1931,耶路撒冷
致我最親愛的...
今天我收到了你的來信,信中提到了兒子們的消息,願創造者賜福於我們。
總的來說,我對這封信還算滿意。雖然你在信中也沒有完全避免將身體的事情放在首位,但正如你自己所寫的那樣,信中仍有許多要點。
至於你說我對你兩年來沒有給我寫任何東西感到生氣或擔心,那是你的感覺。我的回答是,雖然這種感覺一般不會讓人失望,但它的形式卻讓人失望,因為創造者知道,那些感知身體的人不會給我帶來任何壞處。那時如此,現在也是如此:"嗚呼,這美人在這塵土中凋零了。"我所有的喜怒哀樂都來自這裡。
接下來,我將滿足你的願望。你在信中寫道:"我非常希望你能給我寫一些托拉的創新"。
我們應該仔細斟酌先賢們的話,他們的每一句話都像餘燼。他們說:"這一世界一小時的悔改和善行,勝過下一個世界所有的生命;而下一個世界一小時的滿足,勝過這一世界所有的生活"。開頭和結尾似乎相互矛盾,因為一旦他們認定下一個世界的一小時勝過這一世界的所有生活,他們就一定是指這一世界的精神生活,意思是悔改和善行。畢竟,我們不能懷疑《Mishnah》所說的是邪惡者、愚者和麻木不仁者的享樂生活。
我們的先賢們已經教導過我們"邪惡者,在他們活著的時候,被稱為'死人'"。也就是說,邪惡者的生命形式是死亡本身,是生命和幸福的反面。因此,邪惡者感知到的死亡,即感知到的快樂的缺失,是一種錯誤的感知,因為身體快樂的缺失並不是生命的反面,不值得被定義為死亡。
相反,只有邪惡者所接受的、他們所歡喜的身體享樂的存在,為他們編織成了一道鐵柵欄,將他們與生命的生命隔開,他們在死亡的世界中沉淪,正如經文所寫的那樣:"他是撒旦;他是邪惡的傾向;他是死亡的天使"。
因此,Mishnah所說的 "這一世界的生活 "顯然指的是這一世界的精神生活,因為智者的話能治病,他們不會說假話。
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說 "這一世界一小時的滿足更好"。那麼,他們為什麼又說:"這一世界一小時的悔改和善行,勝過下一個世界所有的生活"呢?我們必須不能強行劃分,悔改和行善需要付出勞動和耐心,它們與這一世界的生活是分開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首先說 "這一世界一小時的滿足更好 "勝過下一個世界。
然而,沒有快樂的勞動和努力勝過這一世界的精神愉悅,因為它甚至高於下一個世界的一切生活。然而,這些話只有那些知識貧乏的人中才能接受。而智者永遠不會接受。我們的聖賢們已經在神聖的《光輝之書》中為我們確定:"在哪裡有勞動,哪裡就有Sitra Achra(另一邊),因為Sitra Achra(另一邊)是有缺陷的",所有追隨她的人都是如此。但是,關於聖潔,那裡是完整的,所有在聖潔中工作的人都是完整的,沒有任何努力,只有快樂和幸福。
在我們深入探討他們的話語的核心之前,我將為你們透徹地解釋這些詞語--"這一世界"、"下一個世界"--在我們先賢的話語中的含義是什麼。正如《光輝之書》中的標題《光明者之書》(Sefer HaBahir)所表述的那樣:”有人問拉比-雷基邁(Rabbi Rechimai):’下一個世界是什麼?'他回答說:'下一個世界和未來'"。換句話說,豐富仍然還在後頭。
很明顯,你可以看到這一世界和下一個世界的區別。這個世界是我們現在所達成的,或者說是過去所達成的。而下一個世界,則是我們還沒有達到的,但在未來,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達成的。然而,這兩個世界都是指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接受和達成的東西,因為在上述《光輝之書》中,靈魂的預期的獎賞的含義只是用 "在未來 "這幾個字來定義的。
換句話說,在改正之前,這個世界上的人完全不適合接受改正,只有那些沒有身體的靈魂,或者在改正結束之後,當這個世界在Atzilut世界的偉大美德中上升時,才適合接受改正。不過,我們現在還不需要詳細說明。
經文說:"最初,我們的祖先是偶像崇拜者。現在,創造者讓我們更接近祂的工作--亞伯拉罕的父親特拉赫(Terah)"。我們必須理解說這話的人提到亞伯拉罕的父親特拉赫(Terah)的用意是什麼。它是在提醒我們最好的時代,我們自由的時代嗎?
但我們在神聖的托拉中也能找到這樣的記載:"特拉赫(Terah)死在哈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從本國出去吧',等等"。這種接近令人費解和困惑,因為創造者第一次出現在第一位父親面前,他是整個以色列的根和內核,也是包含了所有希望顯現給我們的豐富和幸福,以及世界上所有義人和先知自始至終的豐富的整個改正。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聖潔和精神的法則是,根包含了所有因它而產生和出現的後代,就像亞當-哈裡遜(Adam HaRishon第一人)所說的,他包含了所有將出現在世界上的靈魂。同樣,長子也包括後來出生的所有孩子們,這在經文是眾所周知的。
因此,在特拉赫(Terah)的名字和亞伯拉罕的首次出現之間,應該有幾部著作中的分離,因為如上所述,特拉赫(Terah)是一切偶像崇拜的根源。
在此,我必須解釋一下偶像崇拜的基礎。就像經文寫到的 "你們裡面不可有外來的神 "這句經文一樣。意思是創造者不應該像陌生的神一樣對你們,因為為陌生的神工作是一種負擔。這就是為什麼這是偶像崇拜[偶像崇拜的直譯是 "外國(陌生)的工作"]。相反,對創造者的崇拜應該是帶著愛和喜悅的,這樣它的位置才是神聖的,而不是其他。
巴謝姆托夫( Baal Shem Tov)還說:”在我之上,你不可有別的神。”因為一個人如果相信,除了被稱為 Elokim [上帝] 的創造者的力量之外,還有其他力量(在我之上)的話,那他就是拜偶像的,這是很深奧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崇拜創造者的人並不需要改變物質身體的設置。正如《統一之詩》中所寫:”禰沒有忘記任何願望,也沒有遺漏任何事情。禰沒有做減法,也沒有做加法,禰沒有白費力氣"。
物質身體的設置是這樣安排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將連接起來,有資格參與祂的工作,正如經文所寫,"耶和華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祂的緣故"。這就是 "在祂面前,從來沒有像創造天地那日那樣喜樂 "的意思。經文還寫道:"上帝看祂所做的一切,都甚好"。
然而,它的安排方式適合於這樣的工作,適合於 "除禰以外,眼睛不曾看見其他的神 "的奇妙的獎賞。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一世界的物質肉身的工作和獎賞的意義。
我們在這裡看到,任何報酬都是根據工人在勞動過程中感覺到的痛苦的程度來確定的。但是,在勞動過程中出現的勞動和痛苦的概念,是根據從勞動時間開始的報酬的延遲來估價和衡量的,因為報酬自然會熄滅和根除勞動中的痛苦。也就是說,它不被視為悲傷,甚至一點也不會。
自己想一想吧:如果你把一頭牛換成一頭驢的話,那麼你在驢身上得到的滿足感就完全等同于牛。至少,它不會比牛少,否則你就不會用驢來交換牛。
同樣,如果主人支付給偶像崇拜者的報酬和獎賞並不能讓他滿意,至少還不如他工作之前的報酬和獎賞的話,那麼他肯定不會用工作來交換那一獎賞。畢竟,工人的意圖是通過交換獲得滿足感,而不是增加更多的悲傷;這一點簡單明瞭。
的確,也有例外情況,但這是指大多數人的情況,因為勞動的實際價格只對大多數人適用,而不是對特定的個人適用。
但是,儘管如此,常識告訴我們(否認),到了最後,身體似乎不會進行理性的計算,它或多或少會覺得勞動是一種債務,而報酬並不能消除當前火熱的勞動之痛。
但事實上,這種計算是正確的,因為身體不是從未來延展痛苦,而是從現在開始享受或遭受痛苦。因此,如果主人在當下,也就是每時每刻,向工人支付他應得的報酬,為他的每一種感覺支付一分錢的話,毫無疑問,他就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努力,因為支付的報酬會消除和根除痛苦。
但主人不會這樣做。相反,他會在一天、一周或一個月後,在工作結束時支付報酬和獎賞。這就是為什麼動物的身體不會享受未來,也不會遭受未來的痛苦的原因,而是它會痛苦和擔憂,因為它真正失去了為動物感官付出的所有勞動。
因此,接受報酬的身體根本沒有工作,而工作的身體也沒有接受任何東西。這就是它分離的原因,因為它只享受當下,而對未來的感覺對它來說就像異物。
來看一看吧:商人、店主,他真的在當下就拿到了報酬,也就是說,他在為顧客服務的過程中,每麻煩自己一分鐘,每辛苦一分鐘,他真的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的付出。恰恰相反,他在獲得報酬時感到非常高興。對他來說,與報酬掛鉤的勞動被他連根拔起。他不像那些在晚上領取工資的工人們,在白天的工作中感到不快和悲傷。
這就是我所說的,現實中的任何痛苦感都只是為了從工作時間中扣除報酬。此外,如果你進一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根據它們之間的時間差,工作時的痛苦也會增加,就像兩滴水一樣精確。
綜上所述,我們就能理解 "義人 "和 "邪惡者 "這兩個名稱的含義了,因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不會無所事事;我們必然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原因--是為了祝福,還是為了詛咒(上帝禁止)。也就是說,我們被命令為創造者祝福,這本身就是在祝福。
同樣,一個富人向窮人贈送禮物時,肯定知道窮人會因此而祝福他。他不需要傾聽自己口中所說的話。但是,如果一個人打了另一個人並詛咒了他的話,他肯定知道另一個人是在詛咒他;他也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同樣,一個在創造者的世界裡享受的人,在那時也在祝福創造者,創造者創造他,就是為了讓他高興。他幾乎不需要說什麼。
相反,當一個人在創造者的世界裡感到痛苦時,他就會反其道而行之。雖然他的嘴裡沒有說出任何應受譴責的話,但他的感覺卻支配著他。這就是 "邪惡者 "的稱號,因為當他感覺到一些痛苦時,他必然會譴責,因為這種怨恨是在感覺本身中表達出來的,不需要公開表現出來。
即使他說了祝福的話,也無異於胡言亂語,就像一個地主在打他的僕人,而僕人卻說:"我太喜歡挨打了,我簡直太高興了"。對於這樣的人,經文說:"一個說假話的人是不能被建立的"。
通過這些話,你也會理解 "義人 "這個稱謂的定義。它指的是一個人在創造者的世界裡,卻總是能接受美好和愉悅的感覺,並始終處於快樂之中的人。因為這一原因,他總是祝福創造者,是創造者創造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如此美好和愉悅的世界。他當然也不需要明確地說出這些話,因為這些感覺本身就是他對創造者的祝福,正如上述寓言所解釋的那樣。這就是為什麼他被稱作 "義人"[也是 "正義者"]的原因,因為他為創造辯解,並感覺到創造的真實面目,正如經文所寫:"上帝觀看祂所做的一切,看哪,都甚好"。
這就是 "義人因信念而活 "的含義。它告訴我們義人的力量,因為這似乎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因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免於痛苦和磨難呢?更令人費解的是,他還在不斷地享樂。這似乎與理智相悖。
然而,有了以上所述,你就會明白,生活中存在的勞動和痛苦的概念,只是以從工作中去除報酬的形式而存在。因此,儘管報酬可以熄滅痛苦,將其連根拔起,但在工作期間,這些痛苦並不會影響到他,他有時間去體驗這些痛苦,正如上文所詳述的那樣。
就像店主的情況一樣,勞動帶來的痛苦被徹底根除。當他尋找痛苦時,痛苦已經在付款和為顧客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消失了,因為報酬和勞動同時出現,沒有任何時間差讓勞動的痛苦顯現出來。
現在,你會清楚地理解《光輝之書》中所說的話了:"在哪裡有勞動,哪裡就有Sitra Achra(另一邊),因為Sitra Achra(另一邊)是有缺陷的,她的所有工作都是有缺陷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個人如果獲得了完全的信念的獎勵的話,那麼未來對他來說就和當下一模一樣,否則就不會被看作是完全的。
例如,如果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向我承諾了什麼,我就好像真的接受到了一樣。如果我的感覺有些欠缺,也就是說,我覺得如果我真的接受到了那件東西會更令人愉快的話,那麼我對他的信任就缺少了這種程度。
因此,很明顯,一個以完全的信念獲得回報的正直的義人,以至於我們的聖賢們說:"你的房東相信你會為你的勞動付出代價",必然會在從創造者那裡獲得的報酬中感覺到他勞動的每一盎司痛苦,儘管他還沒有真正得到這些報酬。但是,他的信念完全照亮了他,讓他的付出本身沒有任何餘地,哪怕是最微小的滿足。
如果給予的價值略低於應許的價值,哪怕是一丁點兒的話,那麼,在那時,他就還沒有達到完全的信念,因此他就不會被視為義人。然而,他必然已經達到了完全的信念,在這種信念中,許諾對他來說就是給予,他感覺不到未來和現在的區別。因此,他就像那個店主一樣,對他來說,在為顧客服務時,勞動的痛苦不會出現,因為勞動和報酬是一起來到的。這就是 "義人因他的信念而活 "的含義。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光輝之書》中所說的話:"在哪裡有勞動,哪裡就有Sitra Achra(另一邊)等,只有在完整中才有聖潔"。這是一個明顯的標誌;如果他得到了粘附聖潔的獎賞的話,那麼他必然得到了完整的信念的獎賞。
因此,他從哪裡得到勞動的感覺呢?肯定是因為他的信念不完整,所以 "Sitra Achra(另一邊)”在他身上。因此,他必然會感到疼痛,然後,在那時,他就會被稱為 "邪惡者",這一點在上文已經詳細說明了。
這就是 "邪惡者的一生,被稱為'死'亡"、邪惡者 "短命多怒"、"義人因信念而活 "的含義。
現在,你會明白哲學家們對我們神聖的托拉中關於愛創造者的誡命的疑問了。根據自然法則,愛不可能有戒律或強制。相反,正如他們在愚昧中闡述的那樣,愛是一種自己到來的東西。
根據上述內容,你就會理解這裡的問題,即托拉只賜給以色列子民,他們首先得到的是完全的信念,正如經文所寫,"他們就信耶和華和他的僕人摩西",而且首先是 "我們必行,我們必聽"。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已經完成了所有 613 條戒律,首先要以完全的信念去完成它們,因為眾所周知的是,這是房屋的大門。因此,"你要愛耶和華你的上帝 "這句話的程度完全取決於個一個人,取決於一個人是否盡力達到這樣一個永久的程度,即永遠接受豐富的神聖、力量和無盡的快樂。
在這種狀態下,愛本身就為他提供了保障,正如自然法則所規定的那樣,愛的尺度和愛的戒律等同於我們有資格從祂那裡接受無窮無盡的快樂,快樂連著快樂,就像聖潔的方式一樣--它在增加。
這當然掌握在我們手中,也就是信念的改正。有了這些,祂的愛之光一定會自己到來,因為接受快樂的感覺本身就是對給予者的愛和祝福的表達,就像蠟燭和它的光一樣,這很簡單。
耶胡達-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