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拯救禰的僕人,禰,我的上帝
Tammuz, Tav-Shin-Mem-Aleph, 1981年7月
“禰,我的上帝,拯救禰的僕人;愉悅禰的·僕人的靈魂;將禰的力量賜給禰的僕人。” 大衛三次成為這個讚美中的僕人,對應于《米示拿(Nishnah)》作者說的三次,一個人在祈禱中應該是一個僕人。
"在第一次祝福中,他應該像僕人一樣讚美他的Rav[偉大的人/老師]。在中間的祝福中,作為一個僕人向他的Rav尋求禮物。在最後的祝福中,作為一個僕人感謝他的Rav的禮物,他從他那裡接受到,然後他走了"(光輝之書,Pinhas,180)。
人的工作的順序就在這裡。首先,一個人必須超越理智相信創造者,並讚美他的Rav,意思是覺得完全和徹底的完整,因為眾所周知,一個人覺得他的朋友給他的禮物的程度上,在這個程度上,他讚美他。另外,在他感覺到朋友的偉大的程度上,在這個程度上他可以讚美朋友。換句話說,如果他覺得自己缺少什麼,而他的朋友能滿足他的話,他就立刻失去了讚美和榮耀朋友的能力。
因此,當一個人開始他的工作時,他必須帶著超越理智的信念去相信他什麼都不缺少,並且他的Rav已經滿足了他所有的願望。在那時,他就被稱為 "完整",然後整體就能與整體相連接。反之,當他有缺乏的時候,缺乏的地方就不能連接到整體。
之後,他可以像奴隸向Rav尋求禮物一樣,當他為自己的需求請求時,他就可以建立缺乏,也就是說,法官只有他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去判斷,他不能忽視他的任何缺乏。相反,在他感到自己的缺乏的程度上,在那個程度上他可以祈求他的Rav能滿足他的願望。並且,在那時,学生請求的越多越好。
最後,他不能停留在缺乏當中。他必須再次走上信念超越理智的道路,也就是他是徹底的、完全的完整。這就是 "就像一個僕人為他從他的Rav那裡接受到的禮物感謝他的Rav,並且他走開了 "這句話的意思。他應該相信上面的道理,也就是他已經接受到了他所有的願望,叫做 "礼物"的滿足。
他為此感謝他的Rav,因為一個人不能生活在分離中,也就是說他對他的Rav有怨言,說他的Rav沒有給他所要求的東西。為此,禁止人有缺乏,他必須始終處於快樂之中。然而,為了有容器(Kelim)來接受,他必須喚起缺乏。
在獻祭中,這被看作是上升和下降,"在開始知道,在終點知道,而在中間有隱藏"。也就是說,在知道與知道之間是允許看到隱藏的,意思是說他對真相沒有啟示,覺得自己的工作對他的Rav是可取的。
由此可見,一個人不能透露任何Torah[托拉]上的缺乏,並且為自己工作。相反,他必須始終超越理智,也就是他是完全和完全的整體。在這之間,他可以根據他的眼睛所見,為他的願望去請求,也就是他只有缺乏。但之後,他必須相信,好像他所有的願望已經得到了滿足似的,並且他為此感謝他的Rav。
在那時,他可以高興地認為自己是完整的。由此可見,他所有的完整都是建立在信念的基礎上,而他的缺乏則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的,因為 “法官只有他的眼睛看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