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祈禱
關於祈禱,應該以 "一個人應該始終建立對創造者的讚美,然後祈禱 "的方式。
我們應該問,如果一個人建立了對創造者的讚美,也就是祂是善的,對邪惡的人和對好的人都是好的,並且祂的慈悲都在祂所做的一切上面,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創造者也給了他豐富,滿足了他的一切缺乏,那麼他還應該為什麼祈禱呢?另外,在他對自己的命運滿意的程度上,在那個程度上他可以讚美祂,那麼他還應該補充什麼呢?
在我們在安息日[Shabbat]前夕在 "和平歸於禰 "之後說的 "萬物之主 "中写道:"我感謝禰......感謝禰對我所做的一切仁慈,以及禰註定要對我做的一切仁慈。"
這就意味著,在任何事情上,都必須有一個來自下面的覺醒。因此,對於過去的事情,我們必須說:"我感謝",意思是感恩,他在自己身上感覺到更多的完美,感恩就越真實。因此,當他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意時,他對創造者的感激之情就越真實。然而,對於未來,他必須提供祈禱和覺醒。
這就是 "一個人應該始終建立對創造者的讚美,然後祈禱 "對未來的意義。巴哈蘇拉姆說,當一個人感到缺乏的時候,他就會被看作是 “被詛咒者",而"被詛咒者不粘附於祝福者"。因此,當他建立 了對創造者的讚美,並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意時,在那時,他被稱為 "被祝福的",然後他就可以粘附祝福者。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祈禱都是為了未來的原因。
關於對自己的命運感到高興,一個人雖然沒有祈禱和學習的願望,但他可以因為進入會堂而得到獎勵而感到高興,但在那時他應該說,只要來到會堂,就是一種極大的特權,不是誰都能得到的獎賞。這被看作是 "行走而不行動,行走的獎賞在他的錯的行動中"。
但如果一個人能夠考慮到他來到會堂,也就是一個每一個人都能與萬王之王團結在一起的地方,想到他向誰祈禱,這本身就足以讓一個人感到幸福。這屬於 "一個人總要建立對創造者的讚美,然後再祈禱 "的範疇。
然而,關於滿足於一點點,我們應該知道,這是一個滿足一點點的問題。滿足一點點主要是指精神,與 "一點點 "的回報有關。就是說,當他雖然看到很少的利益,卻能做最多的工作,而滿足於那一點點的利益。
滿足於一點點,並不是說一個人每天要吃200克麵包,就吃200克。雖然這很少,但這是他的全部消耗,他不需要更多,這意味著他沒有容器(Kelim)來接受更多。相反,滿足於一點點的意思是,一個人雖然每天需要1000克,但卻不接受超過200克,並且他很高興地滿足於此。這就是所謂的 "滿足於一點點"。
因此,那些應該多理解、多感悟精神的人,雖然他們還沒有得到感悟和理解的回報,但仍然以此為安,滿足於他的份額。由此可見,雖然他們對自己的命運感到高興,但他們的容器(Kelim)仍然沒有得到完整的滿足,因為按照他們的精神,他們沒有滿足。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意,就處於 "被祝福 “的狀態。然後,"被祝福者粘附於祝福者",然後他們就可以接受創造者在創造者的Torah[托拉]當中照亮他們的眼睛和心,並有感覺和理解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