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課:根據真正的卡巴拉智慧進行“祈禱”
關於內心工作的課程。
在卡巴拉中,祈禱被描述為內心的工作,而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它是一個內在的檢驗澄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審視我們真正渴望什麼,以及我們的缺乏——在希伯來語中稱為hisaron——是否與創造者處於形式等同中。
通過這種內在的檢驗澄清,我們可以建立一種對創造者的幫助的需求,以使祂賦予我們正確的缺乏。
第13課
祈禱
“.....祈禱--是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缺乏什麼的時候。這特別是在心裡,也就是說,他用嘴說什麼並不重要,因為 “請求“意味著一個人請求他所需要(缺乏)的東西,而人的所有需求(缺乏)都不在嘴上,而是在心裡。因此,一個人嘴裡說什麼並不重要。相反,創造者知道的是一個人的想法。因此,上面聽到的只是內心深處的需求(祈禱),而不是口實而心不至的祈禱,因為口沒有必須滿足的缺乏”。
--Rabash, 文章 #27, 1991
“因為這一原因,必須為祈禱做好準備,使自己習慣於祈禱,就好像他的嘴和心是一致的。通過習慣,心口可以達成一致,這樣一個人就會明白,接受意味著分離,而最重要的就是與 “生命的生命(源頭)”的 Dvekut(黏附),也就是通過給予(形式等同)”。
--巴哈蘇拉姆, Shamati #122
“因此,當一個人來祈禱時,他應該為祈禱做好準備。那麼,這個準備是什麼呢?
我們應該這樣解讀,每個人所做的準備,是為了知道要祈求什麼,因為一個人必須知道要祈求什麼。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知道他需要(缺乏)的事物。
--Rabash, 文章 #27, 1991
“獲得缺乏的東西(這樣我們將會缺乏(渴望)擁有給予的願望)的唯一建議是通過祈禱,這是人與缺乏之間的’媒介’。也就是說,一個人祈求創造者給予他一些他本不缺乏的東西,以至於通過祈禱他會感覺缺乏它。因此,被稱為’缺乏’的 Kli (容器)是感覺方面的缺乏,這意味著他感覺不到它的缺乏,而祈禱是創造者會給他光,這是對他缺乏的填補。因此,填補是一種缺乏。因此,他別無選擇,只能祈求創造者給他一個缺乏的東西,這就是 Kli (容器)與光的聯繫。”
--Rabash, 文章 #22, 1986
“……人的罪過在於他沒有向造物主請求幫助。如果他請求幫助,他當然會從造物主那裡得到幫助。但是如果有人說他請求幫助而造物主沒有幫助他,對此的回答是一個人應該相信造物主聽到每一個人的祈禱,正如所寫的,“因為祢聽每一個口的祈禱。”如果他真的相信,他的祈禱會完整,造物主會聽到一個完整的祈禱,當一個人全心渴望造物主幫助他時。
但是,如果他的祈禱不是長時間掛在嘴邊,這意味著他沒有真正的信仰,相信造物主能幫助他,並且相信造物主聽到每一個請求他的人,而不論大小,在他面前都是平等的,這意味著他回答每一個人。因此,祈禱是不完整的。”
-- 拉巴什,文章 4,1988
“祈禱必須是一個完整的祈禱,從心底發出。這意味著一個人百分之百知道在世界上沒有人能幫助他,只有造物主。
然而,一個人怎麼會知道這一點,只有造物主能幫助他?一個人可以通過盡其所能的努力而獲得這種意識,但這些努力並沒有幫助他。因此,一個人在世界上必須盡一切可能去達到“為了造物主的緣故”。然後他可以從心底發出祈禱,然後造物主聽到他的祈禱。”
-- 巴哈蘇拉姆,Shamati #5 “Lishma 是從上面覺醒”
“……不要說如果 Lishma [為了她] 是來自上面的禮物,那麼一個人的克服和努力有什麼好處,還有他為了達到 Lishma 所做的所有補救措施和修正,如果這取決於造物主?
我們的賢者對此說,“你不能自由地擺脫它。”相反,一個人必須從下面給出覺醒, 這被認為是“祈禱”。
然而,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沒有祈禱就不能獲得它,就不能有真實的祈禱。
因此,他所做的行動和補救在於獲得 Lishma,在他身上創造出矯正的容器,使他希望接收 Lishma……。
-- 巴哈蘇拉姆,Shamati #20 “Lishma”
……然後,在所有行動和補救之後,他可以真正地祈禱,因為他看到了他所有的行動對他沒有任何幫助。只有這樣,他才能從心底做出誠實的祈禱,然後造物主聽到他的祈禱,給予他 Lishma 的禮物。”
-- 巴哈蘇拉姆,Shamati #20 “Lishma”
“……一個人不可能自己擺脫自我接受的控制,因為這是創造者創造人的本性,只有創造者自己才能改變。換句話說,既然創造者賦予了創造物以接受的願望,那麼他也可以賦予創造物以給予的願望。
然而,根據 “沒有Kli(容器),就沒有光,沒有缺乏,就沒有充實"的規則,一個人首先需要獲得缺乏。也就是說,他必須感覺到自己缺乏這種被稱為 "給予的願望 "的 Kli(容器)。…
-- 拉巴什,文章 29. 1987
.....而關於感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因為沒有被稱為 "給予的願望"的 “Kli(容器)”而失去了什麼,他就不可能感覺到任何缺乏。因此,人必須反省是什麼導致他沒有給予的願望。
損失到什麼程度,他就會感到悲傷和痛苦。當他真正缺乏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他能夠發自內心地向創造者祈禱,因為他沒有力量為創造者而工作的時候,那麼,當他有了Kli(容器),也就是真正缺乏的時候,他的祈禱就會得到回應,他就會得到上天的幫助。正如我們的先賢所說:”一個來淨化的人就會得到幫助的”。
-- 拉巴什,文章 29,1987
祈禱有三個條件:
1. 相信創造者能拯救他。雖然他的條件是同時代人中最差的,但 "創造者的手會不會太短,救不了他呢?"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 ,“創造者就不能拯救祂的容器”。
2. 他已經別無選擇,因為他已經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但卻看不到解決他困境的辦法……
(巴哈蘇拉姆,Shamati #209 “祈禱的三個條件”)
..3. 如果祂不幫助他,他將生不如死。祈禱意味著 "內心的迷失"。一個人迷失得越多,他祈禱的程度也就越大。顯然,一個缺乏奢侈品的人,並不像一個被判處死刑的人,只差行刑了,他已經被鐵鍊捆綁著,站在那裡求饒。他肯定不會休息,也不會睡覺,更不會為自己的生命祈禱而分心,哪怕是片刻。"
-- 巴哈蘇拉姆,Shamati #209 “祈禱的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