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中文講座 #34 - 繼續十的課程 和文章"自由"
本週,我們將在一個大團隊中繼續從真正的卡巴拉文本中學習,特別是第七週學習由拉比耶胡達·萊布·哈-利維·阿什拉格(巴哈蘇拉姆)撰寫的《自由》。我們還將回顧並研討在「十的課程」中討論的話題。
在本地會議的第一部分,我們將再次回到文章的一個關鍵點:
個體的自由
同時還會有來自Rav邁克爾萊特曼的課程的視頻片段補充。
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在週三的“十的課程”中進行一個中心主題的座談會:
在十中連接的原則
本地會議
"自由"
本週我們將繼續學習“十的課程”以及閱讀巴哈蘇拉姆關於自由選擇的澄清的文章《自由》。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巴哈蘇拉姆進行了廣泛的寫作,以幫助學生達成創造的目的——到達與創造者的品質(愛與給予)的形式等同。本週,我們專注於個人的自由。
在本地會議中,我們將從文章中閱讀一些摘錄,然後嘗試了解文本中發生了什麼,隨後進行另一次閱讀並共同討論主題。
我們還有來自{Rav Rav}邁克爾·萊特曼的視頻片段,作為對該文章的澄清。
此外,我們將對“十的課程”的中心主題進行1-2個座談會。
“自由”
萊維·耶胡達,巴哈蘇拉姆
個體的自由
現在是我們對個體的自由來一次徹底和準確的了解的時候了。然而,這僅僅與那個第一因素,也就是只與每個人先天就擁有的“根源”相關,即我們從我們的祖先那裡遺傳繼承而來的所有品質,而且就它們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互不相同的。
這是因為,即使成千上萬的人們都以一種其它三個因素對他們產生同樣影響的方式生存在同一種環境裡,你仍然不會發現兩個人完全一樣,也就是完全相同的品質的兩個人。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他或她自己獨特的根源。就像那株小麥的根源一樣:雖然它在受到其它三個後天的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它仍然會保持原有(也就是根源所決定)的小麥的形式,並且因此絕不會穿上任何其它物種的形式。
源自祖先的總體的形式永遠不會遺失
所以,即使每一個“根源”都脫去了其祖先所擁有的最初的那一形式,並且在後面三個因素的額外作用下穿上了新的形式,使它發生了顯著變化,但是,那個祖先的總體的形式依然保留著,而且也絕不會呈現出與他相像的其他人的形式,就像燕麥絕不會變得跟小麥相像一樣。
這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每個根源本身就是一個包含了很多代人,甚至是幾百代人的一系列的傳承,在這個根源當中包括著所有世世代代的人們的所有那些絕大多數的觀念(conceptions/intellgience),除了那些存在於他的祖先們那裡還沒有揭示出來的同樣形式。然而,他們不像顯現在其祖先們身上的方式那樣顯現在這裡,也就是說,它們不是以一種有意識的觀念的形式,而僅僅是以一種無意識的抽象形式隱藏於其內在的。因此,它們是以被我們稱作“傾向”和“本能”的抽象的形式存在於人的“潛意識”當中的,也就是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做了他們所做的那一切。因此,不可能有兩個擁有同樣性格品質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同時存在。
保留個人自由的必要性
要知道的是,個體的獨特性是一個人擁有的不能被損害或改變的真正財富。這是因為所有這些包括在那個“根源”裡的性格傾向的終點就是:當那個個體成長並獲得自己的思想時,那些性格傾向,會作為進化法則的結果,會物質化並穿上有意識的概念的形式,正如在“和平”這篇著作中闡明的那樣,這個進化法則控制著那條因果鏈條並推動著它一直向前進化發展。另外,我們也了解到每種潛在的性格傾向註定在最終轉變成一個崇高和無比重要的概念。
因此,任何人若消滅並根除了某個人的個體傾向的話,就會使那個崇高並奇妙的概念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因為這個傾向註定會在因果進化鏈條的終點時以概念的形式顯現,如果它被根除掉的話,那個傾向就再也不會出現在其他身體上了。相應地,我們必須明白,一旦某種特定的傾向以一種觀念的形式存在的話,它就不再能夠被區分為是好還是壞了。這是因為這樣的區分只有在那個傾向還是無意識的傾向或是不成熟的觀念的狀態時,才能被區分,而當它們已經穿上了實際的觀念的形式時,它們就絕對不會被甄別出來了。
由此可見,我們認識到對少數群體施加的統治、也就是剝奪他們的自由而不讓他們按照他們自己從其祖先那裡繼承而來的傾向去生活,這樣的國家所犯的罪是多麼嚴重。他們這樣做無疑與謀殺無異。
即使那些不相信卡巴拉(宗教)或生命存在是在一種有目的的天道的指引下的人們,也能夠通過對自然系統的觀察明白對個體自由的保護的必要性。因為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在人類世世代代的歷史中,那些被認為是最兇殘的民族,僅僅是因為他們對少數種族和個體曾經實施的壓迫,以至於他們奮起反抗並因而摧毀了他們。因此對大家來講,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我們不關注個體自由的權力的話,那麼,世界的和平就永遠不會到來。沒有個人自由的話,和平也是不可持續的,戰爭和毀滅就會盛行。
因此,在扣除一個人從社會那裡獲得的所有那些東西之後,我們已經清晰並最準確地定義了一個人個體的實質是什麼。但是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問題:“在最終的時候,這個個體本身還是他自己嗎?” 到目前為止,關於個體所擁有的財產(品質)的問題,我們所有涉及的都只是他從其祖先們那裡遺傳繼承而來的財產。但是這個個體本身又在哪裡呢?還有那個繼承人和那個品質的承載者又在哪裡呢,而且到底又是誰在要求我們保護他的財富呢?
從以上到目前為止的所有闡述來看,我們還必須找到那個以獨立的單元站在我們面前的在人類身上的“人的本我”那一點。而且為什麼我需要那個第一因素呢?也就是那個由成千上萬的人通過一代又一代、一個身體接著一個身體的方式鏈接起來傳遞產生的結果呢?而且也是因為那一第一因素,我們才獲得了一個作為繼承者的形象的呢?而且我又有什麼必要,需要其它三個因素的影響,也就是那些成千上萬,在同一個時代一個挨著一個聚集在一起以社會的形式對我施加影響的人們呢?在最後,每個個體看起來都只不過是一台隨時準備為集體服務的機器,隨時準備為了整個公眾的利益,而扮演他在其中適合扮演的個體角色。意思是,他已經變得從屬於以下這兩種類型的集體的機器了:
A.從第一因素(根源)的角度來看,他從屬於一個包括歷史上世世代代在內的一代接著一代人組成的一個大的集體。
B. 從其它三個因素的角度來看,他則從屬於當前他所在(或在其中)的這個集體。
這確實是一個普遍的問題(universal question)。因此,很多人反對上述這種自然的方法(natural method),儘管他們完全清楚它的真實性。相反,他們卻採取了各種形而上學式的方法、或者二元論、或者先驗論來為他們自己描繪出某種精神的東西,並想像它是如何在人的靈魂裡穿在人的身體裡的。並且斷言說是靈魂在學習並且支配著身體,靈魂是人的本質,即他的“自我,本我”,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解釋也許可以安撫你的頭腦,但問題是他們沒有一個能夠解釋精神的物質是如何與物質的原子相聯系,並使之做出各種任何形式的運動的科學的解釋。他們所擁有的全部智慧也沒有使他們能夠在精神的實體和物質的原子之間,建立一座可以跨越他們自己臆想創造出來的精神與物質之間的那道又深又寬的鴻溝的橋樑。因此,科學也沒有能夠從所有這些形而上學式的方法中獲得任何東西。
開放討論
"為什麼我需要其他三個因素,也就是那些在同一代中並肩而立的數千人?"
你對巴哈蘇拉姆強調的個體的獨特性的印象是什麼?
你是如何理解“每種潛在的性格傾向注定在最終轉變成一個崇高和無比重要的概念”的?
閱讀以上內容後,您如何理解“保持個體自由的必要性”?
視頻剪輯
在十中連接的原則
座談會問題
1)讓我們分享我們的感謝,因為我們找到一個希望到達給予創造者的崇高目標的社會。
2)您是否覺得這門課程正讓您逐漸接近所教的原則和目標?
3)學習框架為何是精神發展的重要幫助?
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