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bbalah Library
Continue Reading ->
Kabbalah Library Home / Bnei Baruch / 国际大会 / 国际卡巴拉大会, 2025年10月- 共同祈祷 / 世界卡巴拉大会 , 2025 年 10 月- 共同祈祷 第五课 - 十人共同祈祷

世界卡巴拉大会 2025 10 - 共同祈祷

第五课 - 十人共同祈祷


 

  1. 拉巴什,第 15 篇文章 (1986)大众祈祷

我们可以理解大众祈祷的重要性,正如经文所写:我居住在我的人民之中。《光辉之书》说:人不应脱离人民,因为创造者的慈悲始终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着,如果有人祈求创造者给予他给予的容器,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慈悲,你也慈悲,那么他应该为整个集体祈祷。因为这样一来,他的目的显然是让创造者给予他纯粹的给予容器,正如经文所写:创造者的慈悲始终惠及全体人民。众所周知,上天不会给予半件之物。这意味着,当丰富从上而下给予时,它是为了整个集体。


2. 光辉之书,VaYechi [雅各布生前],《聚集起来,我好告诉你》,第514-516

世间一切祈祷,大众的祈祷,都是祈祷。但单独的祈祷,除非带着强大的力量,否则无法进入神圣的国王面前。这是因为,在祈祷进入并被加冕之前,创造者会注视它,观察它,并观察那人的罪过和美德;而对于大众的祈祷,祂不会这样做,因为其中许多祈祷并非出于正义,它们都进入了创造者面前,祂却不会注意到它们的罪孽。


3. 拉巴什,第15篇文章(1986),大众的祈祷

我居住在我的人民之中,这意味着我为整个集体祈祷,因为我希望达到一种程度,在那里我不再关心自己,只为创造者感到满足。因此,创造者是否因我而快乐,或是否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同样的快乐,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

换句话说,他请求创造者给予我们这样一种理解,即完全为了创造者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将确信自己没有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想要给予创造者,或许他实际上只想到自己的爱自己,这意味着他将感受到喜悦和快乐。

因此,他为集体祈祷。


4. RABASH,第15篇文章(1986),大众的祈祷

如果集体中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与创造者粘附的目标,而这比创造者自身接近创造者而获得的回报更能给创造者带来满足感,那么他就会将自己排除在外。相反,他希望创造者能够帮助他们,因为这比创造者自身的工作更能带来满足感。


5. RABASH,第17篇文章(1984),第二部分,集会议程

在集会开始时,我们应该赞美朋友们,赞美每一位朋友的重要性。一个人越能体会到团队的伟大,就越能欣赏团队。

然后祈祷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看看自己为团队付出了多少努力。然后,当他意识到自己无力为团队做任何事情时,就有空间向创造者祈祷,祈求他帮助自己,赋予他力量和爱他人的渴望。


6. 布雷斯莱夫的纳赫曼拉比,利库泰·哈拉乔特

祈祷的殿被称为集会之所,因为所有灵魂都聚集于此,通过祈祷,祈祷被视为灵魂。因此,祈祷主要在集会之所和公开场合进行,因为灵魂的提升及其完整性主要在于所有灵魂融合为一,因为那时他们才能升华至圣洁,因为圣洁即是一体。因此,被视为灵魂的祈祷,主要取决于灵魂的合一。因此,在祈祷之前,必须谨记爱人如己的诫命,因为除非通过和平,与所有以色列灵魂合一,否则不可能说出祈祷词。因此,祈祷主要在公开场合进行,而非单独进行,这样一个人就不会感到孤立,因为这与圣洁背道而驰。相反,我们必须团结圣洁的会众,成为一体。这项祈祷是公开的,尤其是在集会场所,因为在那里,灵魂聚集并合一。这才是祈祷的圆满。


7. RABASH,文章71986),大众祈祷的重要性

当一个人净化身心,祈求创造者让他更亲近祂,赋予他给予的容器,让他获得粘附(Dvekut)祂的奖赏时,所有将要显现的上层恩赐都将是为了给予而显现。换句话说,他祈求上层给予他力量,使他能够始终处于神圣(Kedusha),也就是粘附(Dvekut)之中。

然后,他的祈祷便会成为一顶王冠,即国王(创造者)的王冠,从那时起,国王(创造者)的重要性便得到了认可。这就是《光辉之书》所说的,祈祷成为王冠,戴在永生的义人头上,即耶索德(Yesod),他将一切救赎给予努克瓦(Nukva),并从努克瓦(Nukva)给予全体民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过祈祷,上层的丰富被给予下层,此时喜悦和愉悦便得以显现。这被称为王冠,国王(创造者)的王冠,国王(创造者)的重要性。


8. 巴哈苏拉姆,第25封信

《光辉之书》也谈到了这一点,说一个人如果得到忏悔的回报,神性(Shechina)就会出现在他面前,就像一位心地善良的母亲,他已经多日未见儿子,为了见面,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各种磨难,为此,他们都身处险境。但最终,他们获得了渴望的自由,并得到了见面的回报。然后,母亲扑到他身上,亲吻他,安慰他,整天整夜轻声细语地和他说话。她向他讲述了她对儿子的渴望,以及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她一直陪伴着他,神性从未动摇,而是与他一起在各个地方受苦,但他却视而不见。

《光辉之书》中有这样的话:她对他说:我们在这里睡过;我们在这里遭受强盗袭击,又被救了出来;我们在这里躲在一个深坑里等等。哪个傻瓜不明白这些令人欣慰的故事中迸发出的伟大的爱、愉悦和喜悦呢?


9. 巴哈苏拉姆,《圣贤的果实》,祈祷的回应

事实上,创造者聆听每一张嘴的祈祷,除了那些祈求可憎或有害之事的人,因为他愚蠢,不分善恶,而创造者,就像一位仁慈的父亲,不理会他,也不听从他。相反,创造者一点一点地教导他智慧和道德,直到他能够分辨善恶,然后他就会知道如何向创造者祈求美好之物,然后他的每一个愿望都会得到回应,毫无例外,按照至善者只做善事的愿望行善。


10. RABASH,第40篇文章(1989),“‘每天在你眼中,它们都会像新的一样在工作中是什么意思?

自创世以来,直到世界末日,没有一个祈祷是相同的,也没有人是相同的,一个人改正了另一个人没有改正的事情……每天,每一个祈祷都会迸发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