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卡巴拉大会 , 2025年10月 一共同祈祷 -
第四课 - 超越理智的祈祷
- RABASH,第12篇文章 (1991),“这些蜡烛是神圣的”
最重要的是祈祷。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祈求创造者帮助他超越理智,这意味着他应该带着喜悦去工作,仿佛他已经获得了Kedusha(神圣)的理智的奖励,并感受到那时的喜悦。同样,他应该祈求创造者赋予他这种力量,使他能够超越身体的理智。
换句话说,尽管身体不同意为了给予而进行这项工作,但他祈求创造者让他能够带着喜悦去工作,就像他正在侍奉一个伟大君王一样。他不祈求创造者展现创造者的伟大,然后他就会欣然工作。相反,他希望创造者给予他超越理智的喜悦,使之对一个人而言如同拥有理智一般重要。
2. 拉巴什,第13篇文章(1985),“我救赎的坚固磐石”
如果一个人想以赞美开始,但他的心却封闭,他感到自己充满缺点,无法开口歌唱和赞美,该怎么办?建议他超越理智,说一切都“遮盖了Hassadim(怜悯)”。换句话说,他应该说一切都是Hesed(恩典/怜悯),但这一切都被遮蔽了,因为他还没有资格接受创造者为其创造物所预备的喜悦和快乐。
在他确立了对创造者的赞美之后——这意味着他超越理智地相信一切都是美好和仁慈的——他应该祈祷创造者修复改正他的心,使之成为“我的祈祷之家”,这意味着创造者的怜悯将在那里显现。这被称为“启示的Hassadim(怜悯)”。
3. RABASH,第25篇文章(1987),工作中的“头脑沉重”是什么意思?
我们应该解读“除非头脑沉重,否则不会祈祷”。换句话说,我们的圣贤建议我们应该如何祈祷。他们告诉我们,“只有头脑沉重时才祈祷”。这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在祈祷之前先看到自己需要什么,并为此祈求创造者满足他的缺乏。
因此,一个人应该首先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起超越理智的信念,即所谓的“头脑沉重”,只有在那时,他才会祈求创造者在他心中建立信念。因为如果信念超越理智的话,那么他就拥有了一切,正如经文所说,渺小的人在伟大的人面前会被取消。
4. RABASH,第638篇文章,“人的倾向”
问题在于,信念被称为超越理智,即超越自然本性,因为一切在理智之内的事物都被称为“在自然和理智之内”,因为一个人能够理解的事情,除非他懒惰,否则他都能做到。但超越理智,他无法做到。因此,任何超越自然的事物都被视为奇迹。
所有奇迹都归于创造者,这意味着它们被视为来自上层的觉醒,而非来自下层的觉醒,因为下层的人无法做到超越自然的事情。但为了使奇迹降临于自己,一个人应该祈祷奇迹降临于自己。
5. RABASH,文章5(1990),“在人(亚当)被造之前,土地没有结果实意味着什么?”
我们必须相信“祢垂听每张嘴的祈祷”,正如我们在祈祷中所说,“因为祢垂听每张嘴的祈祷。” 因此,创造者也应该听到你的祈祷。而且,如果他没有垂听每张嘴的祈祷,那你为什么还需要祈祷呢?
那么,当一个人达到这种状态时,他可以说他超越了理智。也就是说,尽管理智非常重要,他看到身体在用理智说话,但一个人应该说我们必须超越理智。也就是说,我们也看到了矛盾之处,例如他多次祈祷却没有得到回应。但是,当他战胜并超越理智时,这就被称为“超越理智的信念”。
6. RABASH,第23篇文章(1989),“如果他吞下苦菜,就出不来了,这算什么?”
当他认识到创造者可以帮助他,并且明白真正的建议只有祈祷时,身体就会出现,让他明白“你看,你已经祈祷了多少次,却没有得到上天的回应。因此,为什么还要祈求创造者帮助你呢?你看,你没有得到上天的任何帮助。”在那时,他就无法祈祷了。在那时,我们需要再次凭借信念战胜困难,相信创造者确实会听到每个人的祈祷,无论这个人是否精通、品质优良,都无关紧要。相反,他必须战胜困难,超越理智地相信,尽管他的理智告诉他,既然他已经祈祷了很多次,却仍然没有得到上天的回应,他怎么能再次祈祷呢?这也需要战胜困难,这意味着要努力超越理智,祈求创造者帮助他战胜自己的观点并祈祷。
7. RABASH,第236篇文章,“全地充满祂的荣耀”
如果一个人专注于尝试在超越理智的信念中行走,他就能以此来提升信念,并使其得以确立,从而获得创造者的面容的启示,正如《光辉之书》所述,神性(Shechina)对拉比西蒙·巴·约海(Shimon Bar Yochai)说:“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你。”这意味着,在他感受到的所有隐藏中,他都相信创造者的光就在这里。这使他具备了这种资格,直到他获得祂面容的光的启示。
这就是信念的尺度,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坚定自己,并祈求创造者启示自己,它就能将一个人从一切卑微和隐秘中拉出来。
8. RABASH,第6篇文章(1989),“在工作中,什么是超越理智?”
“超越理智的信念”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我们的理智无法理解事实,并且有各种证据表明事实并非我们所愿,我们也必须相信。这被称为“超越理智的信念”,意思是我们说他相信,就好像我们在理智之内看到了一样。这在经文中被称为“超越理智的信念”。
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承担这样的责任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是违背理智的。这意味着,即使我们的身体不同意,我们仍然会接受,就好像这是在理智之内一样。这样的信念需要创造者的帮助。因此,为了获得这样的信念,我们需要祈祷创造者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与创造者相似,就好像我们在理智之内获得了这样的力量一样。
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祈求创造者帮助他理解一切理智的事情。相反,我们应该祈求创造者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将超越理智的信念视为理智。
9. RABASH,第266篇文章,“凡安于其酒中之人”
一个相信创造者垂听祈祷的人,即使他每天祈祷,却未曾亲眼看到创造者垂听祈祷,他仍然相信创造者垂听祈祷。但当他得到创造者回应他所有祈求的奖赏时,他便不再需要相信创造者垂听祈祷,因为他亲眼看到创造者正在给予他所求。
因此,他必须相信的地方被称为“秘密”,而启示的地方被称为“ 托拉之酒”。即使在能够获得创造者垂听祈祷的启示的地方,一个人也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
10. RABASH,第28篇文章(1987),“在工作中’不可加添,不可减少’是什么?”
他必须超越理智地相信,并想象自己已经获得了对创造者的信念,这种信念在他的感官中得以体现,他看到并感受到创造者作为行善的善者领导着整个世界。尽管当他用理智审视时,他看到的是相反的,但他仍然应该超越理智地行动,并且应该在他看来,他已经能够通过感官感受到事实确实如此,创造者作为行善的善者领导着世界。
他由此获得了目标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生命,即接近创造者的喜悦。然后,一个人可以说创造者是善的,只行善的,并感到自己有力量告诉创造者:“祢从万民中拣选了我们,祢爱我们,想要我们”,因为他有理由感谢创造者。他感受到精神的重要性,也就建立了对创造者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