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卡巴拉大会,2025年10月 - 共同祈祷
第一课 - 祈祷的力量
- 巴哈苏拉姆,信函编号57
一切,无论大小,唯有借着祈祷的力量才能成就。我们被迫付出的一切劳作和工作,都只是为了发现自己力量的缺乏和卑微——也就是我们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完成任何事情——因为只有这样,只有在那时,我们才能在祂面前倾注全心的祈祷。
2. 拉巴什,信函编号34
工作的本质在于祈祷,因为只有通过祈祷,一个人才能走出公共领域,进入独一者(创造者)的领域。这是因为,在祈祷面前,伟大与渺小都是平等的。此外,那些感受到自身卑微的人,才能从心底发出更真诚的祈祷,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独自摆脱困境。然后,他可以说,实际上,那些被创造时就拥有特殊天赋和微妙品质的人可以自己做事,而那些没有特殊天赋和优良品质的人则需要上天的怜悯。因此,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向创造者发出真诚的祈祷。
3. RABASH,第37篇文章(1991年),“在工作中,‘ 托拉’和‘ 托拉的规约’是什么?”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获得违背自然本性的力量是不现实的。
那时,他别无选择,只能转向创造者,说道:“现在我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我明白,除非祢帮助我,否则我将迷失。我永远没有力量战胜接受的愿望,因为这是我的自然本性。相反,只有创造者才能赋予人另一种本性。”
4. RABASH,第246篇文章,“关于Sheklim-2”
当一个人想要为了给予采取行动时,如果他开始权衡其益处,身体就会反对他,因为它看不到他为了给予而采取的行动,他自己能得到什么。
那时,他唯一的建议就是祈祷。这就是我们圣贤所说的“祈祷成就一半”的含义。关于这一点,有句话说“创造者帮助我们”,而我们的圣贤解释说:“若非创造者的帮助,他无法战胜它。”由此可见,一个人只能给予一半,也就是祈祷,而另一半则由创造者赐予。
5. RABASH,第208篇文章,“尘埃的意义”
改正就是再一次承担起给予的重担。然而,这并非一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因为这违背了人的本性。因此,我们祈求:“耶和华啊,求祢垂听,饶恕我。”
“饶恕”的意思是,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即使他不配或不值得”,这被称为“我将饶恕我所要饶恕的。” 也就是说,我们祈求创造者赋予我们这种力量,尽管我们无法创造这种力量。
这就是“耶和华啊,求祢帮助我”这节经文的含义,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若非创造者的帮助,祂就无法战胜它。”
而我们所能给予的,只有祈祷。
6. 巴哈苏拉姆,Shamati(我听到的),第57篇文章,“将使他更接近祂的旨意”
我们必须知道,祈祷比惩罚更能改正一个人。因此,当祈祷代替惩罚出现时,痛苦就会被解除,祈祷便会取代痛苦,从而改正身体。
这就是我们圣贤所说的“通过托拉获得奖赏,通过苦难得不到奖赏”的含义。我们必须明白,遵循 托拉的道路比苦难之路更成功,也带来更多益处。这是因为适合接受更高之光的容器(Kelim)更宽广,能够与祂产生粘附(Dvekut)。
这就是“他被迫直到他说‘我想要’”的含义。这意味着创造者说:“我想要下层较低者的美德。”
祈祷的意义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的:“创造者渴望义人的祈祷”,因为通过祈祷,容器(Kelim)被造就,以便创造者日后给予丰富,因为存在一个合适的容器(Kli)来接受丰富。
7. RABASH,第19篇文章(1985),“来,去见法老 - 1”
我们应该关注……并相信,即使处境再糟糕,也不要逃避,而要始终相信创造者能够帮助并给予他帮助,无论他需要的是一点点帮助还是很多帮助。
事实上,一个明白自己需要创造者给予他很多帮助的人,因为他比其他人更糟糕,他的祈祷更适合得到回应,正如经文所写:“耶和华靠近心破碎的人,拯救精神痛悔的人。”
8. RABASH,第10篇文章(1986),“关于祈祷”
我们的圣贤说过:“‘你们应当努力’就是祈祷,是内心的努力。”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将祈祷称为“内心的努力”。这是因为一个人必须在自身上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消除爱自己,并承担起获得给予的容器的重任。因此,渴望获得给予的容器,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渴望,祈祷获得给予的力量。
9. 巴哈苏拉姆,第56封信
一个人应该用祈祷来支撑自己,“愿祂赐予我们,等等,使我们的劳作不至于徒劳”,因为祈祷需要巨大的成功。
你也应该知道,在祈祷过程中,内心的付出和努力,比起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其他事情,是最可靠、最有保障地达到目标的。
10. 《光辉之书》,《出埃及记》,“叹息、哭泣和呼喊”,第356-357页
一个人祈祷、哭泣、呼喊,直到嘴唇再也无法动弹,这才是发自内心的完整祈祷。它绝不会空手而归,而是他的祈祷会被接受。这种呼喊是伟大的,因为它能将一个人的审判从他一生的岁月中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