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bbalah Library
Continue Reading ->

摘录自资料来源

世界卡巴拉大会 - 与“除祂之外,没有其他”相连 - 2025年5月

第六课:大众的祈祷以显现唯一

摘录自资料来源


1. 拉巴什,第15篇文章(1986年),大众的祈祷

《光辉之书》,它劝诫那些内心有需求的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所处的状态,因为他们看不到上帝工作的进展,并且相信所写的话(申命记30:20):要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听从祂的声音,紧随祂;因为这是你的生命,是你的日子长久。他们意识到自己缺乏爱与Dvekut(粘附/紧贴),无法在托拉中感受到生命,也不知如何为灵魂寻求指引,以在自身器官中体会文本所言。

建议是为整个集体祈求。换言之,一个人如果感到自身缺乏某物并祈求满足,不应声称自己是例外或比集体更值得。相反,我住在我的子民中,意思是我为整个集体祈求,因为我希望达到一种状态,即我对自身毫无顾虑,只关心创造者是否满足。因此,创造者是否从我身上接受喜悦,或从他人身上接受同样的喜悦,对我而言毫无区别。

换言之,他祈求创造者给予我们这种理解,这被称为全然为创造者。这意味着他将确信自己并非自欺欺人地认为想要给予创造者,或许他实际上只是在思念自己的爱自己,即他会感受到喜悦与愉悦。

因此,他为大众祈祷。这意味着,如果集体中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达到与创造者合一的Dvekut(粘附)目标,而这将使创造者接受比他自己接近创造者所接受的满足感更多,他便排除自己。相反,他希望创造者帮助他们,因为这将带来比他自己工作所接受的满足感更多的满足感。出于这个原因,他为大众祈祷,祈求创造者帮助整个集体,并给予他们那种感觉——他们从能够给予创造者、使祂获得满足中接受满足。

由于一切都需要从下而上的觉醒,他给予从下而上的觉醒,而其他人将从上而下接受觉醒,创造者知道这对创造者更有利的人将接受觉醒。

由此可知,如果他有力量祈求这样的祈祷,那么他必定会面临真正的考验——如果他同意这样的祈祷。然而,如果他知道自己所说只是口头承诺,当他看到身体与这样的祈祷相悖时,他又能做些什么呢?这样的祈祷要求纯粹的给予,不带丝毫接受的意图。

这里只有著名的忠告——向创造者祈祷,并超越理智相信创造者能帮助他及整个集体。

2. 拉巴什,第15篇文章(1986年),《大众的祈祷》

我们可以理解大众祈祷的重要性,正如经文所写:我住在我的百姓中。《光辉之书》说:人不可离开百姓,因为创造者的怜悯始终与全体百姓同在。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请求创造者给予他给予的容器,正如我们的圣贤所说,祂是怜悯的,你们也要怜悯,那么他应该为整个大众祈祷。这是因为这样做表明他的目的是让创造者给予他纯粹给予的容器,正如经文所写:创造者的仁慈始终笼罩着整个民族。众所周知,从上而下没有一半给予的事情。这意味着当从上而下给予丰富时,它是为整个集体而给予的。

3. 拉巴什,文章编号71986),《大众祈祷的重要性》

·哈苏拉姆解释了大众祈祷的本质,即一个人为集体祈祷;这被称为大众祈祷。这就是为什么大众祈祷被称为善意之时。当一个人为自己祈祷时,他会有诽谤,并质疑自己的祈祷是否真正值得被接受。但当他为公众祈祷时,就不再需要审查他,也不再需要看他是否值得他的祈祷被应允。

这就是为什么说大众的祈祷被称为善意之时,而他的祈祷会被应允。

4. 拉巴什,文章编号217,《奔跑吧,我所爱的》

有一个伟大的原则:人自己被称为创造物,意指仅他一人。除他之外,已视为圣洁的Shechina(神性)。因此,当他为同时代的人祈祷时,被视为在为流放中的圣洁Shechina祈祷,因其需要一切拯救。这就是永恒的意义,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怜悯之光得以显现。

我们只为大众祈祷的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显现怜悯之光,即给予之光。有一条规则,即没有等价物就无法接受任何东西。相反,必须始终存在等价物。

因此,当他为自己祈求怜悯时,他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接受。而且,他祈祷得越多,不仅没有为Kli(容器)准备等价物,反而在他内部形成了接受的火花。

结果,他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他本应准备给予的容器,却在准备接受的容器。粘附于他的属性具体意味着他如何仁慈,你便如何仁慈

因此,当他为公众祈祷时,通过这种祈祷,他参与了给予。他祈祷得越多,他就越能形成给予的容器,从而使被称为仁慈的给予之光得以显现。

通过接受仁慈之光,便有了后来显现恩典品质的能力。

5. 《光辉之书 》导言,《托拉与祈祷》,第183

我们所做的祈祷是为圣洁的Shenchina(神性)进行改正(修复),以向她延伸丰富,满足她的一切缺乏。因此,所有祈求都以复数形式表达,如给予我们来自你的知识,或带我们回到你的托拉中,我们的父亲

这是因为祈祷是为整个以色列,因为圣洁的Shenchina(神性)中存在的一切都存在于整个以色列中。她所缺乏的,整个以色列也缺乏。因此,当我们为整个以色列祈祷时,我们就是在为圣洁的Shenchina(神性)祈祷,因为它们是同一的。因此,在祈祷之前,我们必须察看Shenchina(神性)中的不足,以知晓她需要被纠正和填补的部分。

6. 光辉之书为所有人,瓦叶希 [雅各布活着],聚集起来,我要告诉你们,第514-516

世界上所有的祈祷,大众的祈祷,都是祈祷。但一个孤独的祈祷不会进入神圣的国王面前,除非带着巨大的力量。这是因为在祈祷进入其应得的位置并被加冕之前,创造者会观察它,审视它,并审视那个人所犯的罪过和美德,而他对大众的祈祷则不会这样做,因为其中许多祈祷并非出于义人,它们都进入创造者面前,而祂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罪恶。

祂垂听穷人的祈祷。"祂转动祈祷,从各方面察看,并考虑祈祷是出于何种意愿,是谁祈祷了这祈祷,以及他的行为如何。因此,一个人应当在集体中祈祷,因为祂不轻视他们的祈祷,即使他们并非全都怀有善意和真心,正如经文所记:祂垂听穷人的祈祷。祂只察看个人的祈祷,但对于大众的祈祷,祂不轻视他们的祈祷,即使他们不配。

祂垂听穷人的祷告"意味着他接受他的祷告,但这是一个与集体混杂的个人。因此,他的祷告如同集体的祷告。那么,与集体混杂的个人是谁?就是雅各,因为他包含两方面——右线和左线,亚伯拉罕和以撒,他呼唤他的儿子们并为他们祷告。

而那完全被应允的祷告是什么?就是以色列的子孙在流放中不至灭亡。这是因为凡为Shenchina(神性)所求的祷告,都必完全被应允。当以色列人在流放中,Shenchina(神性)与他们同在。因此,这祷告被视为是为Shenchina(神性)所求的,因而完全被应允。

7. 《光辉之书 》[雅各出走],第284-285

无论一个人在哪里祈祷,都应将自己融入公众之中,融入众多的公众之中,正如以利沙对书念妇人说:"你要为自己向国王说情,还是向军队的队长说情?” “你愿意为我向王说情吗?因为那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是天穹的王权统治并审判世界之日。那时,创造者被称为审判之王,因此他告诉她:你愿意为我向王说情吗?因为他称创造者为"

她回答说:我住在自己的百姓中。换句话说,她表示:"我不想被高举,只想与众人同在,不离开公众。同样,一个人应该融入公众,不突出自己,这样诽谤者就不会注意到他并提及他的罪过。

8. 拉巴什,文章编号51991),“‘义人的善行就是世代在工作中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恳求创造者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能为祢而行一切行为,即为了创造者。否则,即如果祢不帮助我们,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将仅为自身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不,即"如果祢不帮助我们,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将仅为自身,为自身利益,因我们无力战胜自身接受的愿望。因此,帮助我们能够为祢工作。因此,祢必须帮助我们。这被称为为了祢的缘故而做",即做这件事,给予我们给予的愿望之力。否则,我们注定灭亡;我们将继续停留在为了自身利益而接受的愿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