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Bo [来]
“来,到法老那里去!因为我使他和他臣仆的心刚硬了,为要显将我的这些标记放在他里面。”
解经者们对“我使他心刚硬”这句话提出疑问:既然创造者使他心刚硬,意味着创造者拒绝了他的选择,那为什么是他的错呢?他们也对“到法老那里去”这句话提出疑问:这句话应该说“去见法老”,因为“来(Bo)”的意思是“让我们一起去”,意味着创造者将与摩西一同前往。
为了理解以上内容,我们应该从经文开始:“我们的圣贤们说:‘一个人应该始终视自己一半有罪,一半无罪。如果他履行了一条诫命,他就有福了,因为他已将自己判处到天平的美德的一边。’”(Kidushin 40b)
我们应该问:1)一个人明知自己的罪孽比诫命(Mitzva)多,怎么能说自己是一半一半呢?2)“如果他履行了一条诫命(Mitzva),他们就判定自己到天平的美德的一边。但他们说“总是”,意思是即使他已经判定自己有美德,他也应该把自己看作一半一半。那么,当他已经履行了一条诫命(Mitzva)时,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3)如果他知道自己的美德多于罪孽的话,为什么他必须说“一半一半”呢?
我们的圣贤说过:“任何一个比朋友更伟大的人,他的倾向比他更大”(《住棚节》52a)。我们应该问,为什么他应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以至于如果他是伟大的话,他会比一个渺小的人拥有更多的邪恶的倾向呢。
事实是,我们的圣贤来教导我们创造者的工作,教导我们如何摆脱邪恶的倾向的统治。因此,他们教导我们,一个人不应该说,由于他美德少、罪孽多,他就不能再决定从此以后走上创造者的道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罪过多、美德少,所以处于邪恶的掌控之下,并得出结论,这一切都源于他生来就有邪恶,无法摆脱邪恶的掌控。
一个人被赋予的选择,即选择美德,是专门针对善恶力量均等的人的。在那时,他可以选择良善。但对于那些邪恶大于良善的人来说,他再也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们的圣贤们说过:“一个人总是要视自己有一半有罪”,正如“任何一个比朋友更伟大的人,他的倾向比他更大”表达的那样。如果一个人变得伟大,却仍然保留着他变得伟大之前的邪恶,那么他就会有很多良善,也有一些邪恶,这样一来,就无法做出选择。正如邪恶多于良善则无法选择一样,良善多于邪恶则也无法做出选择。
因此,一个伟大的人,意思是他的良善是伟大的,他的邪恶必定会从上而下地增加,这样他的良善就与邪恶的程度完全相同。然后,当两者相等时,就可以做出选择了。
因此,如果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良善很少,他就应该知道他的邪恶也很小。尽管他知道自己犯了许多罪孽,但他仍然应该知道,从上面,他身上的邪恶因良善的减少而减少,这样他才能做出选择。至于他所作的诸多邪恶,可以通过地狱、或出于敬畏或爱的悔改来改正。
至于行为而言,从今以后,有了可以减少邪恶使其不大于良善的改正,这样他就可以选择。
因此,一个人总是可以选择,因为在他履行一项诫命(Mitzva)之前,尽管他有很多邪恶,但邪恶的权威并不大于良善的权威。在他履行一项诫命并判决自己去到天平的美德一方之后,他的邪恶就增加了,这意味着邪恶被赋予了权力,以至于可以与良善同等程度地统治。因此,他也是一半一半。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来一起到法老那里去,我使他的心刚硬了”这句话的含义了。一旦法老决定站在天平的美德的一方,并说道:“耶和华是正义的”,他就变得伟大了。因此,他再也无法做出选择了。因此,创造者需要使他的心刚硬起来,也就是增加他的邪恶,因为只有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
由此可见,使他的心刚硬起来,并没有剥夺他选择的能力。相反,他被赋予了做出选择的可能性。